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6
广东深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试题及答案一、基础(25分)你和小福正在编辑班刊“中华文化之美”,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卷首语]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是因为有xuàn________ 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支撑。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最早可追sù________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题铭。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玉的肌理温润细腻、色泽内敛柔和,精工雕琢后灵巧不失大气。
“宁为玉碎”的①______ “化为玉帛”的②______,“润泽以温”的③______……以玉为载体的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中华文化之美,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xuàn 丽多彩追sù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选项序号。
A.奉献品德B.民族气节C.团结风尚①②③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文解字]为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你和小福进行了探究,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5.[书法探奇]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汉字一旦成了书法就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一生的华美。
②汉字很小,只是横竖撇捺方块字;汉字很大,连通中华五千年。
.③晋代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笔法道劲稳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而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
⑤唐代张旭豪饮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A.②①③⑤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③④D.③⑤④①②6.[情境表达]请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传统文化资料浩如烟海,编辑“中华文化之美”班刊困难重重,我都不想做下去了。
:小福,我理解你的感受。
2022年中考热身模拟试卷语文(十一)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全卷满分150分,共25道小题,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一、书写水平(5分)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知识(共6道小题,28分)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段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4分)古人阅读之前,得焚香净手,将书本看得十分shén shèng。
“敬惜字纸”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美德。
忙碌而讲究效率的现代人难有完整的单元时间,做不到这一点了,所以人们常利用等车时分,就餐、乘车、乘机空隙、“jiàn fèng chāzhēn式”地阅读。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位老师的创新能力强,其作文教学不仅立足实践,更重视学生的创意..表达。
B.这是一株神奇的古树,几百年屹立不倒,究其原因竟是它根深蒂固....。
C.在一年一度的茶文化交流研讨会上,茶专家对颂扬茶的古诗词信手拈来....。
D.我市拥有多处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是名副其实....的“林城”。
4.下列语言表达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
B.一个人是否成才,关键是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C.受疫情影响,浙江台州大成服装厂2020年下半年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倍。
D.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为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宋朝为盛。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6.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着B. 沉没C. 沉沦D. 沉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因为他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C.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他勇敢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的小女孩。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像玉盘一样明亮。
B. 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C.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D.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让人陶醉。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风和日丽C. 人山人海D. 水滴石穿5.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我受益匪浅。
B. 那个老师讲得非常生动,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C.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D.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6. 下列词语中,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美丽B. 美妙C. 美观D. 美味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个小机灵鬼。
B.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威风凛凛。
C. 那条河像一条蜿蜒的银带,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D.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C. 雨打梨花深闭门,闲愁万种,闲愁万种。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ABAC”式结构的一项是()A. 自由自在B. 轰轰烈烈C. 千山万水D. 朝朝暮暮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笑得合不拢嘴。
B. 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C. 那条小河在欢快地流淌。
广西来宾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5分)1. (2分) (2017七上·遂宁月考)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伫立(chù)啜泣(chuò)凝望(níng)忍俊不禁(jīn)B . 军阀(fá)诅咒(zǔ)称(chèn)职教学相长(zhǎng)C . 蜷伏(quán)奢望(shē)肥硕(shuò)苦心孤诣(zhǐ)D . 弥漫(mí)竦峙(sì)霎时(shà)骇人听闻(hài)2. (2分)(2012·济南)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荡然无存大庭广众无动于忠巧妙绝伦B . 迥乎不同日薄西山恪尽职守春华秋实C . 吹毛求疵顶礼摩拜通霄达旦望眼欲穿D . 骇人听闻随声附合更胜一筹因地治宜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民教师孙维刚一生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到学生身上,受到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②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③目前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的游客地来到中国十大名胜之一——黄山。
A . 灌注遏止绵绵不绝B . 贯注遏制络绎不绝C . 灌注遏制络绎不绝D . 贯注遏止绵绵不绝4. (2分) (2017八上·萍乡期末)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C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不平凡的树。
D . 未成年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1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一(20分)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A.遥远的岁月在我们身后流淌.(tăng)成河,上面泛着遣绻的思念。
思念将幸福与悲伤这两根毛线缠.(chán)绕在一起织成的毛衣,温暖着我们一颗颗怕冷的灵魂。
B.那时的天空,像一只巨大的竹篓.(lŏu),收留着云朵和一颗颗浪迹天涯的心,我们看着春天爬上一个又一个的胸膛.(táng)。
C.时间如湍.(tuān)流过去,空间端居下来,我们在一个班里上课,那些被知识和教诲.(huǐ)严密包围的日子里,我们谈笑风生。
D.我们坐在河畔聊天,将世上的一切用愤世嫉.(jí)俗的眼光去批判,我们挑剔.(tì)自己,因为人总是携带着一些黯淡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流浪地球》在国外上映后,各地院线也表现..出“一票难求”的状态。
2月12日晚间,又赶上下雪天,但影院内几乎座无虚席....。
“人类为了生存而带着地球流浪,这个构思很有意思……①不过,整个故事最打动我的是那对父子间的情感,既有不理解和冲突,更有牺牲与和解。
”观众如是说。
一个在硅谷工作了十余年的华裔朋友告诉记者:②看到影片中那些故乡元素,特别是春节元素,身为海外游子的他,虽是观众,却感同身受....,不少“直男”③还忍不住擦了眼泪。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尽管关注议题不尽相同,诸多科幻名作的共通之处,恰恰在于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④对人性和人类情感的描摹..。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现 B.座无虚席 C.感同身受 D.描摹3.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国家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11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写明校区、考场、座位号、姓名、考号等内容。
答题必须书写在各规定区域之内,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将被视为无效。
一、(30分)1.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
我们随毛泽东观赏雪后妖娆(yāo ráo)大地,看艾青双眼含泪地站在破碎山河上,形消骨立。
B.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如诗如画。
鸟的流盼,树的摇曳(yì),草的丰润,如一曲谐奏勃发在深远的大地上。
C.人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喜怒哀乐,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个金戈铁马之夜,铮铮(zhēng)作响。
D.范仲淹改革失败后,依然心无旁鹜,一篇《岳阳楼记》,勾起读者几多欢乐和忧戚(q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6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①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使杭州的美丽、温婉与富庶在民间传颂..。
美国《纽约时报》②将杭州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1个地方”之一。
杭州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③最迷人的季节 ,金九银十的黄金季,有着和.煦.的阳光、宜人的温度、满城的桂花香、油画般的湖光山色 ,即便偶有秋雨,也能撩开这座城市淡雅清丽的秀美,美的令人心旷神怡..........④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颂B.和煦C.心旷神怡D.天伦之乐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流浪地球》的剧情、台词、演技以及影片中关于太空的科学逻辑受到质疑,但票房依然收获好评,有观众看完电影后甚至发出“终于不是美国人在拯救地球”的感叹。
河南省南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8题;共29分)1. (2分) (2017九上·乌鲁木齐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讪笑(shàn)陨落(yǔn)汲取(jí)锲而不舍(qì)B . 癖好(pì)归省(xǐng)喑哑(yīn)鲜为人知(xiǎn)C . 嗔怒(chēn)阻遏(è)禁锢(gù)惟妙惟肖(xiào)D . 分外(fèn)下载(zǎi)狡黠(xiá)味同嚼蜡(jiáo)2.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 络绎不绝挑拨离间人声顶沸生活拮据B . 锋芒必露潜滋暗长姹紫嫣红不辍劳作C . 乐此不疲惟妙惟肖故弄悬虚不屑置辩D . 正襟危坐异想天开骇人听闻心旷神怡3. (2分)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______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②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_____历史人物。
③清晨,漫步在桃花湖畔,阵阵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④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
A . 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B . 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C . 追赶评判清脆惟妙惟肖D . 追求判断清冽淋漓尽致4.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夜。
B .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 . 专家没有一个不否认,H7N9禽流感病毒能使人或家禽患病。
D . “五·一”节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四川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A.睥睨.(nì)偏僻.(pì)藻.饰(zǎo)挑拨离间.(jiàn)B.统筹.(chóu)两栖.(xī)狩.猎(shòu)戛.然而止(gá)C.憋.闷(biē)盘桓.(huán)孕.育(yùn)草长莺.飞(yīng)D.砂砾.(lì)污蔑.(miè)霎.时(shà)强.词夺理(qiǎng)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荧光帐蓬络绎不绝历尽心血B.云宵闲瑕雕梁画栋如坐针毡C.陡峭狡猾咄咄逼人刨根问底D.决别屹立自惭形秽根深缔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相辅相成....,青年以青春力量催动国家向前,国家也以辽阔舞台助力青年向上。
B.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建设“美丽中国”,每一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C.最近爆发的苹果旧手机“降频门”,不仅掀开了手机行业的升级“潜规则”,也让苹果公司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D.周末,约上亲朋好友,在香气四溢的梅林丛中,一边赏花,一边品茶,一周工作的疲惫也会分崩离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要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打赢减污降碳这场硬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我国的普通话平均普及率虽然已超过70%,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大约有20%左右的差距。
D.为提高广大师生拒毒、防毒、识毒的能力,眉山多所学校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二、语言表达5.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前后连贯、语言简明。
2022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锭.子diàn)庖.官páo即物起兴.ìngB.煞.白shà狡黠.jié涕.泗横流tìC.骈.进pián酬和.hé廓.然无累uòD.抽噎.yē执拗.niù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原创)A.隔膜遐想孤军愤战起承转合B.庸碌嬉闹弥留之际味同嚼蜡C.禀请要抉不求甚解媚上欺下D.滞碍拮据根深蒂固豁然惯通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原创)①百年清华以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
②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知心朋友,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
③兵经常要到敌占区去活动,每次任务都非常危险,疏忽不但会让自己暴露,还会使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
A.造就徜徉侦察B.造就徘徊侦查C.铸就徘徊侦察D.铸就徜徉侦查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2022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
B.“90后”崇尚草根英雄,有%的“90后”的偶像是来自周围的普通人,他们坚持“怀精英之梦想,走草根之大道,”更多地认为成功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可以实现。
C.科学家发现人能分辨一万多种气味。
你能闻出这么多的气味吗你是否记得春天从北方吹过来的风沙的味道D.在飘着风信子与薰衣草的春日,总有素衣老妇撩开窗帘,看石桥上年青人互道日安,总有迷路的鸽子,停在异乡人的肩膀上。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原创)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课文通过对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辛苦遭逢起一经, 。
(《过零丁洋》)2. ,雪尽马蹄轻。
(《观猎》)3.晴川历历汉阳树, 。
(《黄鹤楼》)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皆叹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周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四块玉”是这首曲的 ,曲作者是我国伟大戏剧家 (人名)。
(2分)7.关于本首曲子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送别,心难舍”写的是一位女子与爱人分离之时的内心情感。
B.“一点相思几时绝”运用了设问手法,表达了相思的绵长。
C.“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是因为挥动衣袖,所以杨花如雪花般飞舞开去。
D.“溪又斜,山又遮”句中两个“又”字起强调作用,为“人去也”的哀叹蓄势。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第8-9题(10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苦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9.“归书也必速”的意思是( )(3分)A.希望黄生尽快地还书。
B.暗示黄生不要把书转借别人。
C.劝勉黄生勤奋地读书。
D.提示黄生读书的速度必须要快。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
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于秦。
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羧②羊皮赎之。
”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
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出自《史记·秦本纪》) 【注释】①媵(ying):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的人②(gǔ)羖:黑色的公羊10.解释加点字。
(4分)(1)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故()(2)楚人遂许与之许()11.下列对句子“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百里奚灭亡了秦国,走到宛这个地方,楚国浅陋的人抓了他。
B.百里奚从泰国逃出来,跑到了宛这个地方,楚国浅陋的人抓了他。
C.百里奚灭亡了秦国,跑到了宛这个地方,楚国郊野的人抓了他。
D.百里奚从秦国逃出来,跑到了宛这个地方,楚国郊野的人抓了他。
12.选文中围绕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故事,主要记叙了和两件事。
(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20分)窗的随想①中国古典建筑的窗,要求窗框就是画框,看出去是一幅图画。
杜甫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
如他在成都草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奢”,于是窗框就框出了美景:“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如果窗外望不到自然风景,那么,就人造景观,比如竖起太湖石,栽种芭蕉、梧桐、竹丛、鸡爪红枫……所面对的墙壁会让爬山虎点缀,甚至放养一只仙鹤。
而且,中国古典建筑的窗户本身,也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窗棂样式构成自身的装饰趫味,从室外望过去,也构成美丽的图像。
中国古建筑厅堂轩榭的窗体窗棂一般都是木质的,窗棂的花样常见的有天圆地方、葵花蕉叶、水波冰纹、流云百蝠、岁寒三友……等等。
中国园林建筑的隔墙上往往还会设置出形态各异的装饰窗,或扇面,或石榴,或蝙蝠,或宝瓶,或仙桃,或云朵......②窗的基本功能,是进光、透气。
中国古典窗,往往为了追求审美效果,而牺牲掉透光量和透气性。
西方的古典窗则非常重视透光、透气的功能,比如他们很早就有落地窗,窗户的下部直接与地板衍接,这在中国古典居室建筑中是几乎没有的。
西方从古典窗始,就追求窗扇闲合时要十分严密,尽量做到隔音、隔气息以及一切窗外的信息。
但中国古典窗不但不追求严密隔绝,相反,还追求窗里窗外的沟通,“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对于从窗外渗进的地气与虫声,不但不反感,而是倍觉欣慰。
③中国窗的私密性差。
以往的窗,木质窗棂上糊的是高丽纸,北京有俗语“捅破那层窗户纸”,更有“听窗根”“隔窗有耳”之说,那种窗户纸不但用手指头很容易捅破,用舌尖的唾液也能将其tiǎn()破。
西方的窗,则很早就重视维护隐私的功能。
在玻璃大量使用以前,会以厚实的木材,甚至辅以铁皮,来制作窗破。
西扇,一旦窗扇关闭,室内就成为一个与窗外完全隔绝的私密空间。
④东西方传统窗文化的差异,并无对错优劣高低妍媸之分,人们到处生活,各处的人们纷纷创造出既有人类共通性又具民族特殊性的窗。
⑤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 Windows(视窗)打交道,从居室之窗,到心灵之窗,孟浩然那样的窗享受,应该具有永恒的意义。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tiǎn()破14.从审美的角度而言,中国古典建筑的窗美在:(1);(2) 。
(4分16.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理由是。
(5分)最典型的例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有四句诗,“散发乘夕凉”,从外面回到家里,就把头发散开乘凉,开轩卧闲敞”,把建筑物的窗户全都打开,躺到凉榻上,于是,他眼、耳、鼻、舌、身、心,全方位地享受窗户给予他的生命快乐:窗框如画框,窗外是图画,视觉享受自不消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有嗅觉、听觉享受,在那样一个暑日的傍晚,闻着荷花香,听到竹丛那些竹叶叶尖上凝聚的露滴不断地落到地面或荷池中,肯定满口生津,舌享受也有了,而卧在榻上的肢体肯定也就更加惬意,进一步,他就想弹琴,想知音,想跟朋友分享这美好的一切,心中诗意盎然,灵魂也就从至美升华到至善的境界。
A.②③段之间B.③④段之间C.④⑤段之间D.⑤⑥段之间17.谈谈对文中画线句“无论如何,这个世界,人们不能只是跟 Windows(视窗)打交道”的理解。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0分)父子的母校①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子茬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②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
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③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④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父亲从嘴里喷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⑤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⑥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
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
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
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⑧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
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
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⑨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后请求说,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⑩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11.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12.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
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啊。
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13.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
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
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4.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到过,他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1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
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
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1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1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
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18.儿子当然看到了。
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
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19.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
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20.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
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21.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22.儿子什么都清楚了。
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
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23.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8.联系上下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伦次”的含义是。
(2分)19.小说依次叙述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1);(2)父亲带儿子到县城看“母校”,激励儿子努力追梦;(3)。
20.文章第③段语言富有表现力,试分析。
(3分)21.读完全文,文章结尾段画浪线句中“儿子清楚”的是,“眼睛里蓄满了泪水”是因为。
(4分)22.文章第⑧段的内容似乎与主题无关,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
(5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0分)2018年植树节之际,上海各大公园均有绿色植树活动,包括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东滩湿地公园、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共青森林公园。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些公园植树,体验绿色活动。
23.爸爸妈妈想前往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你却想去就近的共青森林公园,你将如何说服爸爸妈妈呢?请试试看。
(3分)23.为了能让自己一家的植绿护绿行动更有意义,你创写了行动标语,或活动口号,内容是 (3分)25.为了更好地弘扬主人翁意识主动植绿护绿创建美好生活环境,你们一家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服 (3分)务组织,你还为家庭拟定了以下活动内容,其中不太合适的两项是( )( )(4分)A.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将小区绿化带里多余的小树苗移植到自认为合适的位置;B.在志愿者组织带领下,积极参与小区绿化带的划分、认养工作;C.对认养的绿化带进行管理、爱护,如铲除杂草、合理修剪树木;D.制作宣传标语,在小区合适的位置张挂宣传横幅;E.制作爱绿护绿广告提示牌插到辖区花草丛中;F.积极宣传,号召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美化环境、美化自家阳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