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数据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理化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要点在理化实验室检验工作开展期间,做好检测质量的全面控制计划,不仅可以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针对理化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点、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适用性、有效性作出综合性评价分析,从而更好的推动理化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但是在理化检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内外在因素影响,导致检验样品出现问题或者是限制样品处置等。
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有关于理化实验室检验控制要点都有哪些。
一、规范操作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必须要保障操作过程的规范详细,同时还要制定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这样可以引导实操人员严格按照方法与程序进行操作。
如果方法对取样要求准确称取或者是准确量取的话,应该严格按照取样量所需,并保留小数点位数,从而选择天平或者是量器等级。
如果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时间的话,比如放置、摇振等时间,必须按照要求掌握反应时间,保障反应充分。
另外化学反应在进行到一定时间后,需要中止反应的话,必须要对每个标准、样品管做到详细把握,确保中止时间一致,保障每个管的反应时间与条件相同。
二、防止污染作为理化检验人员,必须要树立明确的样品不可污染的理念。
1、样品必须独立存储,有单独的样品储存空间和冷藏冷冻设施。
2、检验前处理的实验区必须与检验的实验区分开。
3、理化分析检验涉及的器皿必须在实验前严格清洁,保证其不会对测定项目造成干扰,使用过程中需独立使用,不可未清洁重复使用4、检测过程中必须有具体可行措施防止样品在流转过程中受污染。
5、当实验室中有其他项目同时测定时应注意其是否会对该项目造成污染。
三、实验室质量控制在疾控中心的理化检验中,主要采集的就是水、食品,其次是公共场所空气等样品,但是也有少数为其它样品,如土壤,化妆品等,这些样品的检验结果会因为其样品采集与处理不当而发生不同变化,最终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所以在进行检验工作时,样品的正确采集与处理工作是保障检测结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各样品采集人员、送检者及检验人员要严格的规范样品的采集和运送。
I FOOD INDUSTRY I 115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对策探究文 付君1 王坤2 1.南德商品检测(青岛)有限公司 2.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理和分析,如样品的溶解、稀释、反应等步骤。
第五,数据分析。
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检测结果。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
通过以上流程,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信息,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提供支持。
1.3理化检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实践应用1.3.1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
例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色素和防腐剂等。
通过测量食品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色素或防腐剂。
1.3.2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
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分离并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和鉴定,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
1.3.3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食品成分和进行真伪鉴定,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超痕量级的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残留。
例如,质谱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掺假成分。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并将质谱数据与食品样品的空间信息相结合,可以确定食品中的成分和真伪;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可用来检测重金属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基体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检测质量的提升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理化检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理化检验技术通过对食品中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化检验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流程。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指通过对食品中的成分、性质、组织结构、理化特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判断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的一种技术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多种多样,包括挥发性物质检测、水分检测、脂肪检测、蛋白质检测、糖类检测、无机盐检测等。
这些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组成和性质,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监控和控制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合格达标。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判断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从而引导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食品生产过程的调整和改善,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可以帮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测和评估市面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食品科研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和检测方法,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食品的特性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食品样品在理化特性上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特性的食品,需要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食品的成分和性质也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使用特殊的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也会影响检验技术的应用。
食品检验设备和仪器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质量的检验设备和仪器可以提高检验效率和精度。
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是影响检验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熟悉各种检验方法和标准,才能准确、可靠地进行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研究对食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控制和改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食品科研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和检测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应用受到食品的特性、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性能、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要点摘要:实验室理化检测是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理化检测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实验室理化检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然后,针对实验室理化检测存在的问题,包括仪器设备问题、操作规范问题、样品处理问题和数据分析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最后,提出了实验室理化检测的优化路径,包括仪器设备优化、操作规范优化、样品处理优化和数据分析优化,以期提高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实验室理化检测;质量控制;问题引言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检测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质量控制要点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这些要点包括标准品的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实验操作的标准化、样品的处理和保存等。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质量控制要点,实验室可以有效地控制误差来源,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1、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概述1.1 理化检测的定义和重要性理化检测是指对物质性质、组成和结构进行测定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环境等。
理化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化检测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产品进行理化检测,可以检验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理化检测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物质进行理化检测,可以获取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此外,理化检测还可以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物质进行理化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以确保产品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 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实验室理化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中进行理化检测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目标,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1.食品的物理检验: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黏度、浊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2. 1密度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g/cm3 )相对密度d——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
记作,无因次量,t1—物质温度,t2—水的温度;常用、表示。
:2.2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1)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2)测定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查表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3)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当有掺杂、变质等现象时,可出现相对密度的变化2.3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瓶法、密度计法、相对密度天平法(1)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的浓度的密度计(2)乳稠计:专门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的,刻度20℃/4℃、15 ℃/15℃。
3.折光法: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折射法测得的只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4.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旋光法。
5.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使待测成分在溶液中与试剂作用,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重量分析法:是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采用适当的方法),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求得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
如水分、灰分、粗脂肪、淀粉、固形物等的测定。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的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根据其反应性质不同,容量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6.仪器分析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200~400nm;可见光:400~760nm)Lamber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均匀的非散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对光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厚度成正比,A = ECl。
浅谈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摘要】食品安全与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食品的正常销售,严重时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其中食品理化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检验工作,通过实验室检验获取食品的各项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食品安全性。
本文主要就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12-01所谓理化检验,就是使用相应的测量设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量检验法。
理化检验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部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根据实验室数据检验结果判断食品是否安全,进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在食品理化检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一方面要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一、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要求(一)人员要求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检验技术和检验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按照要求准确检验食品成分,并正确判断检验食品是否存在问题。
为了确保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其要定期参与技术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新的检验知识,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将更多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检验工作之中,提升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二)环境要求在理化检验实践操作之前,要做好实验室准备工作,其包括多项内容,如通风、调节温度和湿度、采光、做好安全预防等等。
要尽可能避免物质喷溅和挥发所导致的交叉污染问题。
不仅如此,还要做好天平室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防尘、清洁、防潮灯多个方面。
仪器分析室要根据实际检验要求进行环境调整,合理控制定期记录室的温度。
做好存放区的管理工作,确保其存放条件与样品、试验品等物品的存放要求。
严格控制冷冻区温度,为检测人员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便于检测人员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类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学分:8 总学时:1441课程定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主要为广东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骨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上工作。
食品检验技术(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
理化检验是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
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团结协作、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2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2.1能力目标2.1.1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理化检验技术(中级)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理化检验技术(中级)是一门涉及化学和物理两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化检验技术主要涉及对各种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理化检验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以获取样品的各种信息。
其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样品的制备:在进行检验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取样等步骤。
样品的制备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
2.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光谱分析等。
3. 仪器设备的选择:理化检验技术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等。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等因素。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检验完成后,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最终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检验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1. 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是理化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成分和性质。
2. 物理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是指利用物理性质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如密度测定、粘度测定、表面张力测定等。
物理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对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
3.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光谱特性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光谱分析方法在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4. 色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一种根据样品在柱子中移动的速度和分配系数对其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食品理化检验数据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摘要食品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有利于提高用餐的安全性。
可以通过检测食品的方式,来确保食品安全。
检测食品的关键就是提高理化检验分析质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日后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对食品检测质量进行掌控。
做好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可大大提高用餐的安全性,减少食物食用的不安全因素。
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可充分发挥食品样品检验的作用。
1 食品理化检测质量控制概述
食品理化检测的实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一般而言,食品检验质量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对环境的要求和对人员的要求,其中包括操作环境、操作方法、操作水平、设备仪器等,上述因素均属于客观因素。
另外,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前,操作人员需确保所有设备的参数设置符合检测要求,能够确保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所有技术操作人员均需以食品安全检测要求为依据,校准与计量检定仪器,明确相关证书的具体要求,使仪器状态能够符合检测需求,遵循国家提出了检验项目指导准则,确定机器设备均属于正常状态后,才可对其进行检测。
另外,食品安全的检测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将检测方法彻底掌握,选取合理的检验方法,在检测之前,要对样品详细分析。
食品理化操作实施前,操作人员需检测仪器设备是否异常,在日常设备管理中,要维护设备,定期检修设备,定期对设备做期间核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设备开机后,需给予预热。
设备使用期间,要选取标准的容器、仪器进行取样,例如容器瓶、滴定管、移液管、刻度吸管、移液枪等,确保取样容器的干净与整洁,否则在检验时,可能会因器皿不干净,导致实验样品残留的情况发生,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影响。
实验室内的所有对检验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耗材、用水等均需及时进行处理,只有经检验项目分析,确定该物质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后,才可使用。
部分有毒的试剂在使用前,检测人员需做好防范措施,尽量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感染的发生。
2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应用方法
2.1 溶液的配置与保存
强化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操作,需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①在检验前,
检验人员需对检验溶液进行配置,在标准溶液配置前,必须要保证试剂重量精准,操作时需将试剂重量产生的误差不可超过1%。
配制标准溶液时还要注意室温条件。
溶液配置完成后,要以滴定方法为依据,对浓度进行测定。
②操作人员在计算溶液浓度过程中,需考虑到实际称量数与滴定后浓度,在操作时,部分溶液可能会有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强化检查工作,不定期或者定期对试剂质量进行检查。
例如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耗氧量的检验、测定过程中,需对检验所需的草酸钠、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盐酸溶液定期进行检查,如果溶液放置时间较长,或者标准溶液出现沉淀现象,需对溶液重新进行配置。
金属元素的标准储备液在冰箱中可以保存6个月,使用液临用现配。
检测中使用的各种标准溶液原则上购买有证标准溶液并对采购的标准溶液进行验收。
③食品检测人员在进行样品的称量时,一定要按照特定的检验标准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天平,确保天平的感量和称量范围比较合理,减小误差。
这一环节一定要避免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為,如有的地方检测人员会用纸来进行称量,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在进行物品转移时,往往无法将全部纸上的物品完全转移,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
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物品,检测人员应合理选择称量容器,如果在不易发挥、性状稳定的物品测量中利用小烧杯称量,则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样品溶解、快速加热的作用,在转移物品的过程中,也会使操作变得更加方便。
2.2 检测人员的相关要求
要想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质量,必须做好检验过程阶段的控制工作,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度,测量标准样品,注重空白试验的实施。
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操作技术必须过硬,才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获取正确的检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检验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空白试验,对食品检测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明确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准确评估风险因素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将影响降至最小,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果。
②努力做好平行样品的测定工作。
食品卫生检测人员在进行样品分析时,可适当地增加一定的测试次数,以便于将检测的误差降至最低,通常情况下,变异系数在15%以内。
③测定加标回收率。
所谓测定加标回收率,就是在食品样品检测中,检验人员可适度加入标准物质(一定量),对物质同时检测,然后明确物质回收率。
在一般而言,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5%至105%之间。
④分析样品时,要对有证标准类样品同时进行分析,对比证书赋值与标准样品结果,可明确分析结果精准度的高低。
完成食品理化检验后,技术操作人员要全面修复最初的检验记录,也就是原始记录,明确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数据进行计算,了解数据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与标准所要求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数值存在疑问,需对样品重新进行检测,确保数据测定的可靠性、精准度。
综上所述,做好食品检验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有利于确保食品理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食品质量,减少食品安全問题的发生。
食品检测人员只有做好了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够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并使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真正发挥其为人们提供生命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品牌与标准化,2010,15(14):9—10.
[2] 梁松涛.浅析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如何加强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25(4):302.
[3] 朱晓磊,姜丽萍.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分析中的重要问题[J].中国卫生严业,2013,19(13):18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