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 第九课 选择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301.47 KB
- 文档页数:10
python之选择结构(if--elif--else)python中有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此处介绍选择结构。
if -- else 结构: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se: 执⾏语句当if后⾯的判断条件为真(True)时,执⾏冒号后⾯的语句,否则执⾏else后⾯的语句,注意语句缩进。
if 判断表达式可⽤ <=, >=, !=, ==, > , <# 判断学⽣成绩是否合格marks = float(input("请输⼊学⽣成绩"))if marks >= 60:print("该学⽣成绩合格")else:print("该学⽣需要补考")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请输⼊学⽣成绩59.5该学⽣需要补考if 判断表达式可⽤ in ,not in 判断# 查找学⽣是否在班级中list1 = ["张三", "李四", "王⼆", "⿇⼦"]student = input("请输⼊学⽣姓名")if student not in list1:print("不在该班级中")else:print("为此班级学⽣")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请输⼊学⽣姓名⼆狗⼦不在该班级中if 判断条件中,如果需要同时满⾜多个条件,则可⽤and关联判断条件# 输出年龄在20岁内,王姓学⽣student = {"张三": 19, "李四": 20, "王⼆": 19, "⿇⼦": 20}for name in student:if"王"in name and student[name] < 20:print("姓名:" + name+"" + "年龄:" + str(student[name]))else:pass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姓名:王⼆年龄:19if判断条件中,如果多个条件中只需要其中⼀个满⾜,则可⽤or 关联判断条件# 输⼊成绩在90分以上,或者成绩在60分以下的考⽣marks = {"张三": 95, "李四": 20, "王⼆": 88, "⿇⼦": 91}for name in marks:if marks[name] > 90 or marks[name] < 60:print("姓名:" + name+"" + "分数:" + str(marks[name]))else:pass打印结果:"D:\Program Files\Python\Python37-32\python.exe" D:/demo/if_elif_else.py姓名:张三分数:95姓名:李四分数:20姓名:⿇⼦分数:91if -- elif --else 结构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if 判断条件: 执⾏语句......else: 执⾏语句当if后⾯的判断条件为真(True)时,执⾏冒号后⾯的语句,否则进⾏判断elif后⾯的判断条件,elif判断条件为真,执⾏冒号后⾯的语句,⼀直往下,如果条件判断都不为真,则执⾏else下的语句。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关系运算符、if语句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新授课,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共享单车”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的浓厚兴趣,通过“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同学们灵活掌握if…else的语法结构;设计小试牛刀、能力提升两个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得到最优发展。
本节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编程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成为一名“程序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要努力学习,掌握好过硬的信息技术本领,就可以实现伟大的信息强国梦!【效果分析】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共享单车导入,引出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首先用帮老师完善程序环节回顾上节课所学if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if……else语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动手操作,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从目标达成度来看90%以上的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有小部分同学需要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笑脸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互助合作。
从整体上看学习效果显著,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第七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主要学习if……else 语句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if语句的知识及使用,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选择和循环《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Python编程入门教材,本书内容涉及到了选择和循环结构,是Python编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选择结构主要包括if语句和if-else语句,循环结构包括while循环和for循环。
下面将从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本教材的内容。
在选择结构方面,本书首先介绍了if语句的使用。
if语句用来根据条件的真假来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语法结构为:```if 条件:代码块```通过示例和练习,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if语句来实现条件判断。
同时,本书也介绍了if-else语句的用法。
if-else语句用来在条件为真时执行一个代码块,在条件为假时执行另一个代码块。
语法结构为:```if 条件:代码块1else:代码块2```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使用if-else语句来实现不同的逻辑判断。
在循环结构方面,本书首先介绍了while循环的用法。
while循环用来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指定的条件不满足为止。
语法结构为:```while 条件:代码块```通过实例和练习,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while循环来实现不同的重复操作。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for循环的用法。
for循环用来遍历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字符串、列表等。
语法结构为:```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代码块```通过示例和练习,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for循环来遍历列表、字符串等可迭代对象,以及如何使用range函数生成一个指定范围的数字序列。
总的来说,《Python程序设计基础教程》中关于选择和循环结构的内容涵盖了if语句、if-else语句、while循环和for循环的基本用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初步掌握Python编程中的选择和循环结构,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偏胖还是偏瘦?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析教材是由湖北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
其中《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的第七单元“Python程序设计(上)”的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顺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选择结构作为Python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顺序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循环结构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了Python的变量和输出,对Python程序设计基本语法有了了解,在这一单元中又学习了顺序结构,知识难度慢慢提高。
随着知识难度的递增或者是说知识的抽象度提升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能会逐渐减退,可能不情愿将自己埋身于难题当中进而去尽全力的解决问题。
所以本节课力争加上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跟上节奏,学习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选择结构的语句、功能,以及如何执行的●能够编制运行程序,解决真实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理解选择结构的语句和实现●分析具体实例,探讨出问题相应步骤,并能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求解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内化这种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和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和热情●内化思维,学以致用,从中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和奥秘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什么是选择结构,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说教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法、演示法在新课讲解之前,我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新课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一是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及时总结与归纳。
《Python程序设计》Python选择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选择结构的定义2.掌握3种类型的选择结构及其语法格式3.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二、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输出实数绝对值2.编写程序,用双分支结构输出实数:3.编写程序,用多分支结构输出空气污染指数:4.编写程序,用多分支结构输出应缴所得税:三、实验过程与结论:(经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核心部分)和程序的运行结果)1.编写程序,输出实数绝对值代码实现:R=eval(input("请输入实数:"))if R<0:R=-Rprint("绝对值",R)结果截图:2.编写程序,用双分支结构输出实数:代码实现:R=eval(input("请输入实数的值:"))if R>=0:print("R是非负数")else:print("R是负数")结果截图:3.编写程序,用多分支结构输出空气污染指数:代码实现:PM=eval(input("请输入PM2.5的值:"))if 0<=PM<35:print("空气质量为优!")elif PM<75:print("空气质量为良!")elif PM<115:print("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elif PM<150:print("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elif PM<250:print("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elif PM<500:print("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else:print("空气质量为超级污染!")结果截图:4.编写程序,用多分支结构输出应缴所得税:代码实现:x=eval(input("请输入税前收入x:"))if x<=5000:y=0print("应缴所得税:",y)elif x<=8000:y=(x-5000)*0.03elif x<=17000:y=(x-8000)*0.1+3000*0.03elif x<=30000:y=(x-17000)*0.2+9000*0.1+3000*0.03elif x<=40000:y=(x-30000)*0.25+13000*0.2+9000*0.1+3000*0.03 elif x<=60000:y=(x-40000)*0.03+10000*0.25+13000*0.2+9000*0.1+3000*0.03elif x<=85000:y=(x-60000)*0.35+20000*0.3+10000*0.25+13000*0.2+9000*0.1+3000*0.03else:y=(x-85000)*0.45+25000*0.35+20000*0.3+10000*0.25+13000*0.2+9000*0.1+3000*0.03 print("应缴个人所得税:",y)print("税后收入:",x-y)结果截图:四、实验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等)1.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定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原理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根据给定的条件,通过判断条件的真假来决定程序的执行路径。
本文将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一种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它允许程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路径。
在选择结构中,程序会根据条件的真假来决定执行哪一段代码。
一般来说,选择结构由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
if语句是最基本的选择结构,它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真假,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if语句的一般形式是:if (条件) {// 如果条件为真,执行这里的代码} else {// 如果条件为假,执行这里的代码}在if语句中,条件可以是一个布尔表达式,也可以是一个返回布尔值的函数。
当条件为真时,执行if代码块中的代码;当条件为假时,执行else代码块中的代码。
switch语句是一种多分支的选择结构,它根据给定的值选择相应的执行路径。
switch语句的一般形式是:switch (表达式) {case 值1:// 如果表达式的值等于值1,执行这里的代码break;case 值2:// 如果表达式的值等于值2,执行这里的代码break;case 值3:// 如果表达式的值等于值3,执行这里的代码break;default:// 如果表达式的值不等于任何一个值,执行这里的代码}在switch语句中,表达式的值会与每个case后面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则执行相应的代码块;如果不相等,则继续匹配下一个case。
如果没有匹配的case,则执行default代码块中的代码。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据用户输入的选项执行相应的操作,或者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输出结果等。
除了if语句和switch语句,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还可以通过嵌套的方式实现更复杂的判断逻辑。
例如,可以在if代码块中嵌套if语句,或者在switch代码块中嵌套if语句。
python的选择结构(if语句)(1)条件语句:这是⼀个可鞥为真也可能为假的语句,由if关键字开始,由冒号结束,例如:if Scores == 100:注:它与C语⾔最⼤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的条件语句没有括号。
(2)代码块:这是⼀段可以执⾏的代码,当条件语句为真时就会执⾏这个代码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Python 语句中的代码块并没有使⽤常见的⼤括号,⽽是采⽤缩进的⽅式,很多熟练使⽤其他语⾔的程序员对此可能并不习惯。
Python 中的缩进会影响程序的编译,这⼀点必须要牢记。
if Scores == 100:print('Good!')上⾯的是正确的写法,⽽下⾯的是错误的,两种写法的不同仅在于缩进。
if Scores == 100:print('Good!')当然仅仅使⽤if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想当scores不等于100时输出No就要使⽤else了。
if Scores == 100:print('Good!')else:print('No!')当情况更为复杂时就要使⽤elif,这⾥⽤⼀个“得分转化等级”的练习来体现⼀下它的功能:n=input("请输⼊您的成绩:")if n >= '90':print('A')elif n >= '80':print('B')elif n >='60':print('C')else:print('D')我们还可以运⽤这个if判断写⼀个极其简单的登陆模块:n1 = input("请输⼊⽤户名:")n2 = input("请输⼊密码:")if n1 == "root" and n2 == "root!23":print("登录成功")else:print("登录失败")随着后续的不断学习,我也会慢慢的去优化这个登录模块的。
教学设计方案—《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根据问题分析,设计选择结构程序的算法②能够运用if语句,使用Python程序编写、调试并运行代码(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任务驱动和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②通过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体会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探究意识②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内化思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if语句,运用Python编写程序,并调试和运行代码教学难点: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认知能力:在顺序结构程序的铺垫下,学生对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学习动机:随着程序的不断复杂,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能会减退学习风格:学生个体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态度参差不齐四、教学策略与方法任务驱动法与引导法:新课讲解之前,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新课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使学生能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法: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品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环境:微机室、希沃智能触摸屏教学一体机七、教学过程提供BMI的判断标准:②双分支if语句if 判断条件:执行语句……else:执行语句……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接下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把它转换成我们的Python语言,并输入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看看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写出来,并进行运行。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作业:提供学生国内的BMI分类标准:如果BMI<=18.5,则定义为偏瘦;如果18.5<BMI<=25,则定义为正常;如果25<BMI<=30,则定义为偏胖;如果BMI>30,则定义为肥胖;那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应该怎么实现呢?让同学们按照教师发送的Word文档进行作答,并在规定时间内发送至教师端。
python选择结构的原理
Python的选择结构主要有if语句和elif语句组成,其原理如下:
1. if语句:if语句用于判断一个条件是否为真,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if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条件为假,则跳过if语句块
中的代码,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2. elif语句:elif语句用于在多个条件之间进行选择,当if语
句中的条件为假时,继续判断elif语句中的条件是否为真,如
果条件为真,则执行elif语句块中的代码;如果条件仍为假,
则跳过elif语句块中的代码,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3. else语句:else语句用于在所有条件都为假时执行,默认情
况下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选择结构的原理是按照条件的真假来决定代码的执行路径。
根据条件的真假情况,选择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对应的代码块;如果条件为假,则跳过对应的代码块,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如果有多个条件需要判断,可以使用多个elif语句来实现多路判断。
最后,如果所有条件都为假,则
执行else语句块中的代码。
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代码执行路径,实现不同的逻辑分支。
python选择结构知识树总结
1.if语句: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执行某个代码块,语法为if 条件:执行代码块。
2. if-else语句:根据条件判断执行不同代码块,语法为if 条件:执行代码块1 else:执行代码块2。
3. if-elif-else语句:根据多个条件进行判断,语法为if 条件1:执行代码块1 elif 条件2:执行代码块2 else:执行代码块3。
4. 三目运算符:一种简单的条件判断语句,语法为条件为真时的值 if 条件 else 条件为假时的值。
5. assert语句:用于判断某个条件是否为真,如果为假,则抛出AssertionError异常,语法为assert 条件。
6. try-except语句:用于处理异常情况,语法为try:执行代码块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对象:异常处理代码块。
7. try-except-else语句:try-except语句的扩展,当没有异常发生时执行else代码块,语法为try:执行代码块 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对象:异常处理代码块 else:执行代码块。
8. try-except-finally语句:try-except语句的扩展,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finally代码块,语法为try:执行代码块except 异常类型 as 异常对象:异常处理代码块 finally:执行代码块。
9. pass语句:用于占位,即表示不执行任何操作,语法为pass。
10. break语句:用于跳出循环,语法为break。
11. continue语句:用于跳过当前循环,继续执行下一次循环,语法为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