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23
备课教案“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2024年公开课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能知道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兔子吗?”2. 探索新知(1)列表法a. 学生独立思考,用列表法记录鸡和兔子的数量。
b.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假设法a.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b. 学生尝试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汇报结果。
(3)方程法a. 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b. 学生尝试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汇报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2. 解决方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答案:a. 23只鸡,12只兔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掌握了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可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鸡兔同笼(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鸡兔同笼》一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掌握用列表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题意,找出未知数,列出等量关系式,解方程求解未知数,检验答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未知数,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方程求解未知数。
2. 教学重点: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鸡兔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的表格、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幅鸡兔同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2. 探究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鸡兔的总数。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未知数,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方程求解未知数。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4. 检验答案:教师让学生将求得的答案代入原问题中,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6.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鸡兔同笼问题未知数:设鸡有x只,兔有y只。
等量关系式:鸡的只数×2 + 兔的只数×4 = 鸡兔脚的总数解方程:求解x、y的值。
七、作业设计(1)一只鸡和三只兔共有几条腿?(2)两只鸡和一只兔共有几条腿?答案:(1)一只鸡和三只兔共有10条腿。
(2)两只鸡和一只兔共有10条腿。
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公开课优质课教案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
教学目标:1.借助动手操作,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探究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为了美化环境,学校要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种一棵。
一共植树多少棵?生完成,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 猜谜:十九乘十九,黑白两对手,有眼看不见,无眼难活久。
(打一棋类名称)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课件出示)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棋子?1.理解题意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最外层棋子指的是哪些位置上的棋子。
(课件演示)2.化繁为简进行研究。
引导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可以从3开始,到4.5.63.总结规律(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每边棋子数-1)× 4 =最外层棋子数(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4)课件出示其它几种算法。
17×4+4=72(5)小结。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的规律,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三、方法应用1、请你选择正确的解法: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本课时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欲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本课时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
其次,为了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将数据变小引出例1,让学生感悟化繁为简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列表法,再到“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阅读材料”中,教材还介绍了古人的巧妙解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1/ 82.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2/ 8师边说边出示数学趣题。
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可能不能完全说出来,教师课件出示完整题意,再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发学生思考。
想一想:大概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发现这个问题必不好解决,从而引出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先简单化,再需求方法解决。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这样下去,我们肯定能找到答案,但是这个过程太复杂,现在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一、解决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 8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然后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鸡兔同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能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解决类似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笼子,里面关着鸡和兔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2)引导学生发现,仅凭观察无法确定笼子里鸡和兔子的数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笼子里关着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笼子里各有多少只鸡和兔子?(2)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过程,并进行点评。
4. 小组合作(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解决一个鸡兔同笼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2. 内容:(1)列表法(2)假设法(3)方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本第76页第5题。
2. 答案:(1)鸡:3只,兔子:5只(2)鸡:4只,兔子:4只(3)鸡:6只,兔子:2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鸡兔同笼问题,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其他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案【第1篇】校内公开课 课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问题,化繁为简1、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动物。
生:鸡和兔子。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鸡和兔的问题。
2、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谁来模仿私塾先生读读这道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除了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外,我们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孙子算经》就是我们数学界的瑰宝,“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鸡兔同笼)3、出示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腿。
鸡和兔各有几只?4、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除了直接从题目中看出鸡兔共有35只,共有94条腿外,还能知道哪些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信息?师:那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停顿)看来,这么大的数字,我们有困难。
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我们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吧!【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