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分类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5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三(含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打“√”,错误的题前打“×”)1.同种原子间,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 )2.化学反应2X+3Y=Z 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 c (X)/2dt=d c (z)/dt 。
( )3.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都能形成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组态。
( )4.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 )5.在中心离子和配体及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
( )6.--244M nO /M nO 电对对应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
( )7.以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时,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 )8.Fe 3+,Al 3+对铬黑T 有封闭作用。
( )9.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与其浓度有关。
( )10.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 )二、选择题1.已知:Mg(s)+Cl 2(g)=MgCl 2(s) Δr H m = -624kJ·mol -1,则该反应( )。
A.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正向反应不可能正向自发C. 高温下,正向反应是自发的,低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D. 高温下,正向反应不自发,低温下,正向反应可以自发进行2.在一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并保持总压力和温度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B. 向逆方向移动C. 无明显变化D. 不能判断。
3.下列化学键极性大小次序正确的是( )。
A. Si -Cl>Al -Cl>P -ClB. Al -Cl>Si -Cl>P -ClC. Al -Cl>P -Cl>Si -ClD. Si -Cl>P -Cl>Al -Cl4.下列离子中外层d 轨道达到半充满的是( )。
A. Cr 3+B. Fe 3+C. Co 3+D. Cu5.下列哪一反应的焓变代表KCl 的晶格能是( )。
一单选题1. 已知Kθsp(Ag2SO4)= 1.20×10-5,Kθsp(AgCl)= 1.77×10-10,Kθsp(BaSO4)= 1.08×10-10,将等体积的0.0020mol·L-1的Ag2SO4与2.0×10-6mol·L-1的BaCl2溶液混合,将会出现(C)。
(1 分)B. AgCl沉淀A. BaSO4沉淀D. 无沉淀C. BaSO4与AgCl共沉淀2. 在含有Mg(OH)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则Mg(OH)2沉淀(A )。
(1 分)A. 溶解B. 增多C. 不变D. 无法判断3. 下列电极的电极电势与介质酸度无关的为(D)。
(1 分)D. AgCl/AgA. O2/H2OB. MnO4-/Mn2+C. H+/ H24. 在溴原子中,有3s、3p、3d、4s、4p各轨道,其能量高低的顺序是(A )。
(1 分)A. 3s< 3p< 4s< 3d< 4pB. 3s< 3p< 4s< 4p< 3dC. 3s< 3p< 3d< 4s< 4pD. 3s< 3p< 4p< 3d< 4s5. 由反应Fe(s) + 2Ag+(aq) Fe2+(aq) + 2Ag(s)组成的原电池,若将Ag+浓度减小到原来浓度的1/10,则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B)。
(1 分)A. 0.0592VB. -0.0592VC. -118VD. 0.118V6. 1L Ag2C2O4饱和溶液中所含Ag2C2O4质量为0.06257g,Ag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3.8,若不考虑离子强度、水解等因素,Ag2C2O4的Kθsp是(B)。
(1 分)A. 4.24×10-8B. 3.50×10-11C. 2.36×10-10D. 8.74×10-127. 难溶电解质AB2的饱和溶液中,c(A+) = x mol·L-1,c(B-) = y mol·L-1,则Kθsp值为(C)。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填空题:(除了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1. 1.标准态下,对⊿fHΘm>0的反应,若⊿rSΘm _________,则其在温度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
2. 2.在298.15K,标准态下,1 g 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s),放热7.36kJ,则298.15K时,Fe2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
(已知M(Fe)=56g?mol -1)3. 3.已知HAc的pKa=4.74,则在pH=4时,HAc和Ac-的分布系数分别为和_________。
4. 4.室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05×10-5 mol·L-1,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_________。
5. 5.根据杂化轨道理论,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6. 6.某一反应的活化能是105kJ· mol-1,该反应在400℃时的反应速率是80℃时的__________倍。
7. 7.原子R的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msmmpm,则R位于_____周期,_____族,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8.配合物[ CoCl (NH3)4(H2O) ]Cl2命名为,中心离子的配位体位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为。
该配合物的磁距为4.9玻尔磁子,按照价键理论,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已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9. 9.已知EΘ′(Ag4+/ Ag)=0.799V,EΘ′(Fe3+/ Fe2+)=0.771V,则298.15K时,反应Ag++ Fe2+→Ag(s)+Fe3+的标准平衡常数KΘ为。
10. 10.浓度为5.00×10-4g·L-1的Cu2+溶液,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0n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300,则该有色物质的吸光系数a =,摩尔吸光系数?=。
1. NO 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源,有人设想以加热分解的方法来消除之2NO → N 2 + O 2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该方法能否实现?解:518022590..H m r -=⨯-=θ∆k J ·mol -1 62242762101420561191....S m r -=⨯-+=θ∆ J ·mol -1·K -1 该反应要实现必须m r G ∆<0所以高温不利2. 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573 K ,试计算此温度时下列反应 1/2 N 2(g )+ 1/2 O 2 (g ) → NO (g )的θ∆r m G 和θK解:molkJ S H G mB m f B m r /77.7010)138.2052161.19121761.210(157325.9015733=⨯⨯-⨯--=∆-∆=∆-∑∑θθθνν 331046.4ln 157310314.877.70ln --⨯=⨯⨯⨯-=-=∆θθθθK K K RT G m r3. 蔗糖(C 12H 22O 11)在人体内的代谢反应为:C 12H 22O 11(s) + 12O 2(g) → 12CO 2(g) + 11H 2O(l)假设其反应热有30%可转化为有用功,试计算体重为70kg 的人登上3000m高的山(按有效功计算),若其能量完全由蔗糖转换,需消耗多少蔗糖?解: A =70kg ⨯3000m= 2.1⨯105 kg ⋅m=2.1⨯105⨯9.8J =2.1⨯103kJ ∆r H =2.1⨯103kJ/30%=7.0⨯103kJ∆ rH m =11⨯(-285.830 kJ ⋅mol -1)+12⨯(-393.509 kJ ⋅mol -1) -(-2222 kJ ⋅mol -1)= -5644kJ ⋅mol -1ξ = ∆r H /∆ rH m=7.0⨯103kJ/5644kJ ⋅mol -1 =1.24molm (C 12H 22O 11)=1.24⨯342.3= 425g4. 利用附录III 的数据,计算298.15 K 时下列反应的r m H θ∆(1) Ca (OH )2 (s )+CO 2 (g )→CaCO 3 (s ) + H 2O (l ) (2) CuO (s )+CO (g )→Cu (s )+ CO 2 (g ) (3) 2SO 2(g )+O 2(g ) →2SO 3(g )(4) CH 3COOH (l )+2O 2(g )→2CO 2(g )+2H 2O (l )解:∑∆=∆θθνm f B m r H H(1)θm r H ∆=(–1206.92)+( –285.83) –(–986.09) –(–393.51)= –113.15kJ ⋅mol -1 (2)θm r H ∆=0+(–393.51)-( –157.3) –(–110.53)= -125.68 kJ ⋅mol -1 (3)θm r H ∆=2[(–395.72)–(–296.83)]= –197.78 kJ ⋅mol -1(4)θm r H ∆=2 (–393.51)+2 ( –285.83) – (– 484.5)= –874.18 kJ ⋅mol -1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 2H 2(g) + 5/2O 2(g) → 2CO 2(g) + H 2O(g); ∆ r H m = -1246.2 kJ ⋅mol -1 (2) C(s) + 2H 2O(g) → CO 2(g) + 2H 2(g); ∆ r H m = +90.9 kJ ⋅mol -1 (3)2H 2O(g) → 2H 2(g) + O 2(g); ∆ r H m = +483.6 kJ ⋅mol -1 求乙炔(C 2H 2,g)的生成热 ∆ f H m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A2.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A. 氢气B. 氧气C. 水D. 过氧化氢答案:C3. 哪种酸是一元强酸?A. 乙酸B. 硫酸C. 磷酸D. 碳酸答案:A4.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g/molB. mol/gC. kg/molD. mol/kg答案:A5. 哪种物质是强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氢氧化钙D. 氢氧化镁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2. 摩尔浓度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M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2;14.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理。
答案:泡利不相容5.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具有______个价电子。
答案:1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酸和碱的定义?答案:酸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2.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例如,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被氧化,盐酸被还原。
3. 什么是同位素?请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和氚。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1摩尔的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为40克,求1摩尔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
答案:1摩尔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克/摩尔。
2.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2摩尔的氢气(H2)与1摩尔的氧气(O2)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H2O)。
如果反应开始时有3摩尔的氢气,求反应后剩余的氢气摩尔数。
答案:反应后剩余的氢气摩尔数为1摩尔。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一、试卷概述本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旨在测试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试卷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综合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题解析1、选择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填空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常用化学仪器的认知。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简答题(3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和阐述。
4、实验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5、综合题(1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合成、化学分析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
三、答案解析1、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A. 铜 B. 铁 C. 金 D. 镍答案:C 解析: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9、10三个周期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铁、镍等,而金属于第6周期的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题目: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_____。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4)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5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及其关系的方程式。
2.用佛尔哈德法测Cl -时,若不采用加硝基苯等方法,分析结果将。
3. 在H 2SO 4介质中,用KMnO 4法测定绿矾(FeSO 4 · 7 H 2O )中的铁含量,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4. 微观粒的重要特征是,具体体现在微观粒子能量的和运动规律的统计性。
5. 向Cu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以生成Cu 2(OH)2SO 4沉淀;继续滴加氨水,则生成。
6. 写出下列物质共轭酸的化学式:HPO 42-__________;H 2AsO 4-________________。
7. 由醋酸溶液的分布曲线可知,当醋酸溶液中HAc 和Ac -的存在量各占50%时,pH 值即为醋酸的p K a 值。
当pHp K a 时,则__________为主要存在形式。
8. 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有,,。
9.Q P =ΔH 的应用条件是,,。
10.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的——————;它愈大,在同样条件下,温度的影响愈——。
11.KMnO 4在酸性条件下与还原剂作用,被还原为Mn 2+,它的离子半反应式为——————(2分)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果体系经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则体系的()A. Q=0, W=0, △U=0.B. Q +W=0 , △H=0, Qp=0.C. Q ≠W, △H=Qp , △U=0.D. △H=0, △U=0, U ≠0.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A. H=U+PVB. G=H-TSC. △U=Q+WD. △r G m =-RTlnK 3. 已知H 2O 2的电势图:酸性介质中:O 2H 2O 2H 2O 0.67V1.77V碱性介质中:O 2H 2O 2H 2O -0.08V0.87V说明H 2O 2的歧化反应()A. 只在酸性介质中发生B. 只在碱性介质中发生C. 无论在酸性介质中还是碱性介质中都发生D. 无论在酸性介质中还是碱性介质中都不发生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均自发进行B. △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均自发进行C. △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均自发进行D. △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均自发进行5. 某物质的化学式是AB 3,其溶解度S 和容度积常数K sp Θ的关系式是()A. K sp Θ=2S 2B. K sp Θ=2S 3C. K sp Θ=27S 4D. K sp Θ=4S 2 6.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2Cu(S)+1/2O 2(g)=Cu 2O(s) K 1 Cu 2O(s)+1/2O 2(g)=2CuO(s) K 2 则可指出反应2Cu(S)+O 2(g)= 2CuO(s) 的K等于:()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 K 1/K 2 7.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 △r G m θ越负,反应速度越快。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AgNO3 ,AgCl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极。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6.24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________区。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班级:姓名:序号:成绩:一、填空(每空2分,共64分)1、已知反应A(g)+B(g)C(g)+D(l)处于平衡状态:①若正逆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57.5和216.5kg.mol-1,则正反应热效应△H= -59 kj. mol-1,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增大反应总压力,则平衡将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则平衡将g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 ,Kp= ,Kc和Kp 的关系为。
④若测得10秒钟内产物C的浓度改变了 4.0×10-3molL-1,则该反应的速度为 4.0×10-4 mol.L-1.S-1。
2、某温度时,若已知反应Cl2(g)+H2(g)2HCl(g)和2H2(g)+O22H2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反应 2 Cl2(g)+2H2O 4HCl (g)+O2(g)的平衡常数K3= 2 K1 -K2。
3、下列数据各是几位有效数字?①47 任意;②2.0060 5 ;③PH=2.63 2 ;④0.0201 3 ;⑤1.003×10-5 4 。
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物质中是酸的有NH4+H2C2O4HA C,其共轭碱为NH3 HC2O4- Ac-;是碱的有CO32- CN-,其共轭酸为HCO3- HCN-;是两性物质的有H2OHS- NH4A C。
H2O NH4+ H2C2O4 CO32- HA C HS- CN- NH4A C5、写出浓度为 C.mol.L-1下列溶液的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①NH3.H2O C=[NH3]+[NH4+] [NH4+]+[H+]=[OH-] [H+]+[NH4+]=[OH-]②H2CO3 C=[H2CO3]+[HCO3-]+[CO32-] [H+]=[HCO3-]+2[CO32-]+[OH-][H+]=[NCO3-]+2[CO32-]+[OH-]③Na2HPO4 C=[HPO42-]+[H2PO4-]+[PO43-]+[H3PO4]2[Na+]+[H+]=2[HPO42-]+[H2PO4-]+3[PO43-][H2PO4-]+2[H3PO4]+[H+]=[PO43-]+[OH-]6、常量分析所用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要使体积测量误差不超过±0.2%,应至少取 5 ml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作业参考资料一、单选题1.在1溶液中,用0.05滴定0.05溶液,化学计量点的电势为1.06V,滴定突跃0.86V~1.26V,选择下列哪种指示剂最好(C)A.二苯胺磺酸钠()B.邻苯胺基磺酸钾()C.邻二氮菲-亚铁()D.硝基邻二氮菲-亚铁()2.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应使用的基准物质是(D)A K2Cr2O7B Na2CO3C Na2S2O3D Na2C2O43.对钠,铝,磷,氯四种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加元素性质变化叙述正确的有(B)A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加B最高氧化值依次增大C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电负性依次增大4.基态13Al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A)A 3,1,+1,+1/2B 4,1,0,+1/2C 3,2,1,+1/2D 3,2,2,+1/2,5.邻苯二甲酸分子间存在的分子间力有(C)A色散力 B取向力 C诱导力 D氢键6.若将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x22py1,它违背(D)A能量守恒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 C能量最低原理 D洪特规则7.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是(B)A CCl4B NH3C SF6D BeCl28.下列函数均为状态函数的是(C)A H,G,UB U,S,QC G,W,UD G,S,W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A 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B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C 当△H<0,△S<0时,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D当△H>0,△S>0时,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10.下列哪一组数值是原子序数19的元素的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l,m,ms)(B)A 1,0,0,+1/2B 2,1,0,+1/2C 3,2,1,+1/2D 4,0,0,+1/211.下列物质中,常用作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浓度的是(B)A H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 C苯酚 D H2C2O4 ·2H2O12.选出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粒子(D)A (Cu1+(Z=29)) [Ar]3d10;B (Fe3+(Z=26)) [Ar]3d5;C (Ba(Z=56))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D (Zr(Z=40)) [Ar]4d25s2;1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应遵循(A)A统计规律 B能量最低原理 C泡利不相容原理 D洪特规则14.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1,m=0的轨道中的电子数为(D)A 1B 2C 3D 4E 515.在l=3的亚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B)A 2B 6C 10D 1416.离子的空间构型是(C)A.平面正方形B.三角锥形C.四面体D.八面体17.已知某弱酸HA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常数为,则的为(C)A.B.C.D.18.的溶液中分子间主要存在的作用力是(A)A.色散力B.取向力C.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D.氢键、诱导力、色散力19.下列电极电势最大的是(D)A.B.C.D.20.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杂化的是(C)A.B.C.D.2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最小的是(B)A.HgCl2B.H2OC.NH3D.PH3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新轨道;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一单选题1. 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B )。
(2 分)A. 0.10mol·L-1 NH4NO3B. 0.10mol·L-1 Na3PO4C. 0.10 mol·L-1 NH4AcD. 0.10 mol·L-1 NaCl2.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 + 3H2(g) 2NH3(g)达平衡后,增大N2的分压,平衡移动的结果是(C)。
(2 分)A. 增大H2的分压B. 减小N2的分压C. 增大NH3的分压D. 减小平衡常数3. 某酸碱指示剂的p K HIn =5,其理论变色范围的pH为(C)。
(2 分)A. 2~8B. 3~7C. 4~6D. 5~74. 对可逆反应 2NO(g) N2(g)+O2(g)+ Q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2 分)A. Kθ与温度有关B. 增加NO的浓度,Kθ值增大C. 温度升高时,平衡右移D. 使用催化剂,Kθ值增大5. 在0.1 mol·L-1NaF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为(B)。
(2 分)A. [H+]≈[HF]B. [HF]≈[OH]C. [H]≈[OH]D. [OH]≈[HF]6.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
(2 分)A.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好B. 准确度好,一定要有高的精密度C.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D. 测量时,过失误差不可避免7. 下列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的有(D)。
(2 分)A. H2SO4B. KOHC. Na2S2O3D. 邻苯二甲酸氢钾8. 质子理论认为,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质子酸的是(B)。
(2 分)A. H 2S ,C 2O 42-,HCO 3B. H 2CO 3,NH 4+,H 2OC. Cl -,BF 3,OHD. H 2S ,CO 32-,H 2O二 判断题 (正确的填涂“A ”,错误的填涂“B ”。
)9.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误差的大小说明分析结果精密度的高低。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 √;错误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B. 溶液的沸点升高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D. 溶液具有渗透压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A. 1 dm 3溶液B. 1000 g 溶液C. 1 dm 3溶剂D. 1000 g 溶剂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A. 对反应没有影响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C. 不改变反应速率D. 使平衡常数减小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 进行方法校正C. 进行空白试验D. 进行仪器校正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A. 一定是基元反应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A. 肯定为8个B. 肯定为18个C. 肯定为8~32个D. 肯定为8~18个8. 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d区B. f区C. p区D. s区9. 对于原子的s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距原子核最近B. 球形对称C. 必有成对电子D. 具有方向性10. 已知某难溶盐AB2的溶解度为S(单位为mol·L-1),其溶度积为()A. S3B. S2C. 4S3D. S3/411. 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问哪种溶液中Ag+浓度最小()A. 100 cm3水B. 1000 cm3水C. 1000 cm3 0.5 mol·dm-3KNO3溶液D. 100 cm3 0.2 mol·dm-3KCl溶液12. 在0.10 dm3 0.10 mol·dm-3 HAc溶液中,加入0.10 mol NaCl晶体,溶液的pH将会()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断13.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A. E= 0,E≠0B. E≠0,E≠0C. E≠0,E = 0D. E= 0,E = 014. 用Nernst方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Br2的浓度增大,E增大B. Br−的浓度增大,E减小C. H+的浓度增大,E减小D. 温度升高对E无影响15. 下列分子中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A. BF3B. CCl4C. NH3D. H2O16. Al3+与EDTA形成()A. 非计量化合物B. 夹心化合物C. 鳌合物D. 聚合物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 [Co(en)3]Cl3B. [Co(NH3)6] (NO3)3C. [Co(NH3)6]Cl2D. Co(NO3)3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A. [Fe(C2O4)]3-B. [AlF6]3-C. [Mn(NH3)6]2+D. [AgCl2]-19. 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浓度B. 入射光的波长C.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D. 比色皿厚度20. 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A. 溶解度小B. 沉淀纯净含杂质少C. 相对分子量尽量大D. A、B和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已知标准电极电势E(Cu2+/ Cu+)=0.153V, E(Cu+/ Cu)=0.521V,则E(Cu2/ Cu)= ,能发生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64%、41.66%、41.58%、41.60%、41.62%、41.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12%、30.05%、30.07%、30.05%、30.06%、30.03%、30.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12%先检验最大值30.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07%应该保留。
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Q 0.9=0.51>0.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
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04%7X +==+++++、S =1.8×10-4100%sCV x=⨯=6×10-4()430.04%30.040.01%μ-==±1.4下列数据分别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18.77; 4位 ②0.1877; 4位 ③0.001877; 4位 ④0.0187700; 6位 ⑤18770; 5位 ⑥1.877×10-44位1.5将下列各数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并用标准指数形式表示。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元素具有最高的电负性?a) 碳b) 氮c) 氧d) 硫2. 氯化钠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 离子晶体b) 共价晶体c) 金属晶体d) 非晶体3. 下列哪种化合物在水中能够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a) 硝酸铵b) 硫酸铵c) 氯化钠d) 氢氧化铵4. 下列哪个元素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a) 锂b) 钠c) 铷d) 钾5. 气体状态下的金属铝具有什么形式的结构?a) 单原子结构b) 双原子结构c) 多原子结构d) 多面体结构二、填空题1. 银的原子序数为47,电子结构为2,8,18,19,1。
请写出银的化学符号。
2. 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其一个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 锌离子的化学式为Zn2+,请写出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4. 硝酸是一种强酸,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 溴氯乙烷(C2H4BrCl)的结构式中,碳原子与溴原子之间的连线应_________。
1. 请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并举例说明:a) 酸性溶液b) 碱性溶液c) 中性溶液2. 简要描述下列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结果:添加氯化银溶液于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3. 请说明以下气体之间的关系:氧气(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
四、计算题1.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100mL。
如果加入45g NaCl 到200mL 的水中,请计算是否形成饱和溶液。
2. 从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计算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C2H5OH (乙醇)3. 一段高炉内,熔化的铁经过冷却形成固态铁。
在这个过程中,铁发生了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 c) 氧2. a) 离子晶体3. d) 氢氧化铵4. d) 钾5. b) 双原子结构二、填空题1. Ag2. 63.553. 质子数为30,中子数为354. HNO35. 直线三、简答题1.a) 酸性溶液:指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较高的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题试卷一一、选择题(1分×20=20分)1.土壤中NaCl 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性质有关的是( )。
A. 蒸气压下降B. 沸点升高C. 凝固点降低D. 渗透压2.0.10mol·L -1的下列溶液凝固点降低程度最大的是( )。
A. C 6H 12O 6(葡萄糖)B. KNO 3C. C 3H 5(OH)3(甘油)D. CuSO 43.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等于其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反应是( )。
A. SO 2(g)+21O 2(g) SO 3(g)B. N 2(g)+O 2(g) 2NO(g)C. H 2(g)+21O 2(g) H 2O(g)D. CO(g)+21O 2(g) CO 2(g)4.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L·mol -1·s -1,则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
A. 0B. 1C. 2D. 35.反应 A(g)+2B(g) E(S)+D(g) 达平衡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K (正反应)+ K (逆反应)=1B. Δr G m (正反应)×Δr G m (逆反应)=1C. K (正反应)×K (逆反应)=1D. Δr G m (正反应)+Δr G m (逆反应)=16.下述四个量子数不合理的一组是( )。
A. 2,0,1,B. 3,1,0,-C. 4,2,1,D. 2,1,0,-7.下列分子都没有极性的一组是( )。
A. SO 2 NO 2 CO 2B. SO 3 BF 3 NH 3C. CH 4 BF 3 CO 2D. PCl 3 CCl 4 H 2O8.下列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能够共存的是( )。
A. CO -23和Al 3+B. MnO -4和SO -23C. Fe 3+和Cu 2+D. Cr 2O -27和I -9.向pH=2的缓冲溶液中通入H 2S(g)达饱和时(H 2S 浓度约为0.1mol·L -1),溶液中的c (S 2-)(mol·L -1)为:{K a1 (H 2S)=1.3×10-7,K a2 (H 2S)=7.1×10-15}( )。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选择题( D ) 1、今有0.4000mol ·L -1HCl 溶液1L ,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0.6000mol ·L -1溶液,需加入1.0000mol ·L -1HCl 多少毫升?A 、200.00mlB 、300.00mlC 、400.00mlD 、500.00ml( B ) 2、5.0 g 某聚合物溶于400 cm 3水中,20℃时的渗透压为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A. 4.0 × 106B. 3.0 × 105C. 2.1 × 104D. 3.0 × 102( D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真实气体的条件是A. 低温、高压B. 高温、高压C. 低温、低压D. 高温、低压( D ) 4、下列稀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A. 0.02 mol ⋅L -1NaCl ;B. 0.02mol ⋅L -1CaCl 2;C . 0.02 mol ⋅L -1HAc ;D. 0.02 mol ⋅L -1葡萄糖。
二.填空题:1、渗透现象所必备的条件是(1) ;(2) 。
半透膜,膜两边存在浓度差2、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输液的原则为 ,如常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 。
等渗溶液、0.9%(W/V) 或0.154 mol/L三.是非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盐碱地中的植物不容易存活,甚至枯萎,这主要是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太小所引起的。
( × )2、可以将低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看成理想气体来处理。
( × )3、在一定的温度下,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蔗糖溶于相同体积的水中,则两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值相同。
四.简答题1、农田施化肥时,化肥的浓度不能过高。
答:化肥浓度过高时,就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作物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据渗透压原理,使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渗透到土壤溶液中去,这样根毛细胞不但吸收不到水分,反而还要失去水分,从而使植物萎蔫,即俗话说的“烧苗”。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三、填空题 ( 共 25分 )1.命名[Cr(NH3)4Cl2]NO3为______________ ,中心离子为 ___________,配位原子为 ___________ ,配位数为___________,配体包括 ___________ 。
2.在含有AgCl(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0.1 mol·L-1 的AgNO3 ,AgCl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NH3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BCl3分子中B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杂化,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4.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极。
5.常用于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6.24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________区。
1判断题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1.×;2.×;3.×;4.√;5.×;6.×;7.×;8.√;9.√;10.√1.渗透压不同的两种溶液用半透膜相隔时,渗透压大的溶液将迫使渗透压小的溶液液面有所上升。
()2.φ 大小反应物质的得失电子的能力,与电极反应的写法有关。
()3.25℃下,元素稳定单质的ΔfH m =0,S m =0, ΔfG m =0。
()4.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实验次数可消除随机误差。
()ψ描述的是原子轨道;ψ2描述的是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出现5.在薛定谔方程中,波函数的概率密度。
()6.用酸效应曲线可选择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7.用部分风化的H2C2O4·2H2O作基准物质标定NaOH,结果偏高。
()8.活化能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低,且达到平衡时其K 值也一定很小。
()9.难溶电解质的不饱和溶液中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10.强酸滴定弱碱,突跃范围与弱碱的解离常数和起始浓度有关。
()1.×2. ×3. ×4. ×5.√6. ×7. ×8. ×9. √10. √1.同种原子间,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2.化学反应2X+3Y=Z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dc(X)/2dt=dc(z)/dt。
()3.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都能形成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组态。
()4.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5.在中心离子和配体及配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
()6.电对对应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
()7.以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HCl溶液时,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8.Fe3+,Al3+对铬黑T有封闭作用。
()9.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κ与其浓度有关。
()10.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不仅与离子浓度有关,也与条件稳定常数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施肥过多所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造成的。
()2.共价键和氢键均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Ksp大的难溶电解质一定向Ksp小的转化。
()4.置信概率的高低反映了测定值的可靠程度。
置信概率越大,可靠程度越大,所以置信概率越大越好。
()5.如果指示剂与M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略小于相对应的EDTA配合物,会使终点拖后,这种现象属于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6.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7.解离度和解离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均能表示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但是解离度与浓度有关,而解离常数与浓度无关。
()8.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但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大于25.3%。
()9.所谓沉淀完全,就是利用沉淀剂将溶液中的某一离子完全除去。
()10.精密度高,准确度也一定高。
()1.×2.√3.×4.×5.√6.×7.√8.×9.×10.×1.0.10 mol·L-1的HAc溶液稀释时,电离度增大,H+浓度也增大。
()2.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
()3.在重量分析中为了使沉淀完全,沉淀剂用量越多越好。
()4.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在一定条件下其反应速率越快。
()5.质量分数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溶液较易沸腾。
()6.催化剂的加入不仅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也可以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
()7.在所有配合物中,配位体的总数就是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8.等价原子轨道是指能量相同的同一电子亚层的原子轨道,如:2px、2py、2pz即为等价轨道。
()9.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可以使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降低。
()10.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两个电对的EΘ值相差越大,则反应进行得越快。
()1.×2.√3.×4.×5.×6.×7.×8.√9.×10.×1两个原子轨道在核间连线两侧以肩并肩方式发生重叠形成π键。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推断H3O+的共轭碱是OH- 。
√3所有分子的极性都由键的极性决定。
×4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H2O2、NaNO2、Na2SO3、MnO2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6.洗涤BaSO4沉淀时往往先用稀硫酸再用蒸馏水。
√7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和HAc溶液中H+浓度相同。
√8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就越大配位也就越完全。
×9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KΘ越大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10. 选择基准物的摩尔质量应尽可能大些以减小称量误差。
√1. 每一电子层的最大容量为2n2,每一电子亚层中的电子数不超过2(2l+2)()2. 通常元素电负性在2.0以上为非金属,而在2.0以下为金属元素。
但不能把电负性2.0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界限。
()3. 价电子排布为ns1的元素一定是碱金属元素。
()4. 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造成结果负误差。
()5. 凡是微小的物体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6. 任何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不论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如何不同,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相同。
()7. 因为0.1 mol·L−1 HAc溶液中HAc的电离常数为1.8×10-5,所以0.2 mol·L−1 HAc溶液中HAc的电离常数为2×1.8×10-5。
()8. 基准物质不能直接配成标准溶液。
( )9. 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10. 向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时,平衡将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1.√,2.√,3. ×,4. √,5. ×,6. ×,7. ×,8. ×,9. ×,10.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出一小部分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称为采样。
()2.无机试样溶解后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
有机试样的分解,通常采干式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3.土壤样品的采集之后,必须风干、粉碎、过筛,以增加其均匀程度,也便于以后的处理。
()4.系统误差是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5.同一分析试样在多次重复测定时,平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叫精密度。
()6.正态分布曲线清楚地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单峰性、抵偿性。
()7.滴定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操作。
()8.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KMnO4是基准物质。
()9.根据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是碱,凡是接受质子的是酸。
()10.某样品真值为25.00%,测定值为25.02%,则相对误差为-0.08%。
()11.分析天平底盘下的垫脚螺丝是调节天平零点的。
()12.用间接法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要加入少量的NaOH以维持Na2S2O3溶液的微碱性。
()13.朗伯比耳定律适用于一切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14.H原子量=1.0079,S原子量=32.06,故H2S的摩尔质量为34.0758。
()1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
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6.酚酞和甲基橙都可用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
()17.ε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表示摩尔吸光系数。
()18.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法。
()19.铬黑T指示剂在pH=7~11范围使用,其目的是为减少干扰离子的影响。
()20.多元弱碱在水中各形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溶液中的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所有波长下具有相同的摩尔吸光系数。
(×)2、某反应在298K和713K的平衡常数分别为9×1020和5×106,ΔrHm = -152 kJ·mol- 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推断H3O+的共轭碱是OH- 。
(×)4、佛尔哈德法测定Ag+采用的是返滴定法。
(×)5、对于电对Cu2+/CuI,增大I-的浓度,其电极电势不变。
(×)6、298.15K时,金属锌放在1mol·L-1的Zn2+溶液中,当向锌盐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时,则电极电势减小。
(√)7、两个原子轨道在核间连线两侧以肩并肩方式发生重叠,既可以形成σ键,也可以形成π键。
(×)8、三个2P轨道的能量、形状都相同,只是空间取向不同。
(√)9、H2O2、NaNO2、Na2SO3、MnO2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0、BaCrO4、CdS、PbI2,Ag3PO4均为黄色沉淀。
(√)选择题1、以下操作不能用于消除系统误差的是(A)。
A.对照实验B.空白实验C.校准仪器2、某弱酸的pH=2.00,则[H+]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B )A. 1位B. 2位C. 3位3、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C)A. 天平两臂不等长B.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C. 滴定管体积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4、现有0.10 mol·L-1的硼酸溶液, 【不能】被同浓度的NaOH溶液准确滴定(填写“能”或“不能”,硼酸的K a =5.7×10 –10 )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D)A 滴定突跃的范围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D 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6、欲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最好应选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