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上海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31.74 KB
- 文档页数:5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主题一人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一、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的几种组织1、显微镜的结卞和使用(P7)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P5)o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P7)(2)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点(P8—P10)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1、器官的本K念(P10)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2、知道人体的重要器官及其着生部位(P12)3、系统的概念(P15)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主要组成器官:三、人体的整体性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行使调节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一、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值等1、一些工具的使用:例:体温计2、某些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值心率:60次/分——100次/分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二、内环境及其组成成分1、内环境概念(P21)2、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红细胞(数量最多):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体积最大):免疫防御3、血液血小板(细胞碎片、体积小):促进血液凝固(止血)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会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报告三、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P25)四、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P30)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2、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脑发出的神经)脊神经(脊髓发出的神经)大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3、人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间脑:脑干:其中的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等)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反射1、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P41):(2)反射弧概念(P41):(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2、反射的类型(会举例)(1)非条件反射分析膝跳反射(P41)(2)条件反射三、激素调节(P47)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只能对特定的组织细胞(靶细胞)起作用。
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学业统考复习纲要主题一人体1.1人体的结构层次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几种组织”实验,知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知道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并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初步学会对器官进行分类,知道系统的概念,感受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4.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感悟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区别)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神经组织: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器官:由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P11胃的结构系统:多个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
人体的整体性1.2人体的内环境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学会“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等生理数据”实验,经历基本的生理测量过程,感悟测量在研究人体中的重要价值。
学会比较正常与病理状态时的数据。
3.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初步学会解读血液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5.理解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认识自身的生理状况。
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P21内环境组成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血液的组成: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白细胞:功能:免疫防御血细胞:血小板:功能:止血,使血液凝固红细胞: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看懂血液常规报告: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有炎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于正常值)缺乏凝血因子或肝脏疾病(凝血时间长于5分钟)人体内环境的特点:相对稳定性血液循环系统: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精品文档,名师推荐!来源网络,造福学生———————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2019 年等级考试卷一、选择题(共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雨前椿芽雨后笋”,谷雨之前,香椿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香椿芽富含的Ca2+常用用来治疗( )A.甲状腺肿大B.肌肉抽搐C.红绿色盲D.贫血2.右图是某动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该结构是( )A.细胞核B.大液泡C.内质网D.线粒体3.果蝇某体细胞有8 条染色体,在其细胞周期中,仅有8 个DNA 分子的时期是( )A.G1 期B.S 期结束C.G2 期D.M 期开始4.如图所示,在最适温度和PH 下,增大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A 增加酶的数量B 增加底物浓度 C.增加反应时间 D .增加温度5.牛胰核糖核苷酸酶是由124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尿素和β-巯基乙醇的作用下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失去生物活性则尿素和β-巯基乙醇的作用为( )A.增大氨基酸数量B.改变氨基酸顺序C 减少氨基酸数量 D.破坏多肽空间结构6.下图表示血液中白细胞进入组织液的一种方式,该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 )① 一定流动性②全透性③ 信息交流A 仅① B.仅② C.仅③ D.仅①③7.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若有异物与角膜接触,眼脸就不由自主的合上,在此过程中,感受器是( )A.角膜中的上皮细胞B.眼脸部位的肌肉C.角膜上的神经末梢D.眼脸部位的血管8 当土壤中含氮量较低,植物的细胞TAB2 基因表达增强,生长素含量增加,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从而“主动寻找”氮元素。
此过程中,生长素浓度变化范围符合图中的( )A. a-b 段B. b-c 段C.c-d 段D.d-e 段9.对甲、乙、丙、丁四个地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各地区物种类型及其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a-e 代表不同物种)时,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是( )甲乙丙丁A.甲B.乙C.丙D.丁10.给狗喂食时,一直按铃,如此重复多次。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A.心肌B.血液C.脂肪D.骨2.下列结构不属于器官的一组是…………………………………………()A.眼和耳B.心脏和肝C.血液和肌腱D.牙齿和舌3.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系统功能的是……………………………………()A.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B.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D.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4.显微镜的下列部件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A.反光镜和目镜B.物镜和目镜C.遮光器和镜筒D.转换器和物镜5.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要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小光圈B.换高倍目镜C.选用凹面反光镜D.调节准焦螺旋6.显微镜观察时,若是小写字母“d”,那么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A.b B.d C.q D.p7.显微镜的目镜是“15×”,物镜是“40×”,则放大的倍数是………()A.15倍B.60倍C.600倍D.400倍8.在观察中,发现显微镜的视野中有物像,但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反光镜D.光圈9.在海拔较高的高山上,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产生高原反应,这说明以下哪一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因素之一……………………………………()A.大气温度B.氧气C.淡水D.湿度10.正常人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1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基本环境B.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C.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12.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的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D.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13.红细胞不能运输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氧气D.养料14.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A.吞噬病菌B.运输氧C.保护、分泌D.止血15.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毫升~400毫升,其结果是………()A.三个月恢复正常B.造成终生的损失C.一个月可以恢复D.对人体毫无影响16.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B.房室间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C.毛细血管是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D.动脉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17.血液流入人体小肠毛细血管网后,所含成分的变化是………………()A.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C.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D.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18.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消化系统器官的是………………………………()A.肝脏B.胰腺C.胸腺D.胃19.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A.唾液腺B.胰腺C.胃腺D.肝脏20.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可以经过的器官是…………………………()A.鼻腔B.食管C.喉D.咽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排泄…………………………………………………()A.粪便排出B.尿液排出C.汗液排出D.呼出二氧化碳22.通过肾小球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的液体称为……………………………() A.终尿B.原尿C.动脉血D.静脉血23.天热时皮肤出汗多的主要作用是………………………………………()A.汗液蒸发散发热量B.排泄尿素防止中毒C.滋润皮肤防止干燥D.喝水过多及时排出24.膀胱的功能是……………………………………………………………() A.防御感染B.储存尿液C.输导尿液D.产生尿液25.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尿中尿素的含量最高B.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C.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D.尿液中不含无机盐二.简答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60%-90%)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初中基础生命科学集中整理考点By:课代表——杨泽辰1.细胞☞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行业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器官☞系统☞人体(整体)2.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分泌,吸收,示意图:结缔组织/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示意图:肌肉组织/功能:收缩和伸张神经组织/功能:接收,整合,传递信息3.呼吸系统——气体交换,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养料,代谢废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4.内环境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稳定)稳定:空腹血糖浓度3.9-6.1///血液PH7.35-7.45///血压安静时13.3-16.0千帕,舒张压8.0-10.7千帕红细胞偏少——贫血/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过多——炎症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血液循环系统——运输物质,交换物质/含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双循环///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少)///肺泡毛细血管作用: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5.小肠:环状皱襞,小肠绒毛6.排泄:排出多余物质过程(*尿)//排遗:排除粪便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水,无机盐,尿素7.小脑:调解身体运动///神经元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8.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若提前告知,大脑对脊髓的活动有调节和控制功能;若某部分受损,导致反射弧不完整。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形成9.生长激素-垂体-侏儒症,巨人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呆小症,大脖子病10.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总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11.遗传:生物体的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染色体:DNA,蛋白质//12.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染色体——女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X),男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XY)//生殖细胞有23条染色体。
上海生命科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三册)不含实验部分第八章遗传变异(一)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豌豆作为研究对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
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过程: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进而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生物的性状:指生物的外在特征和生理特性。
表现方式有显性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和隐形性状(杂交F1代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交(X):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与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DD或Dd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例如D与d,A与a。
(2)遗传的分离定律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高茎×矮茎↓高茎↓自交高茎矮茎3 : 1②对分离现象解释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④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二)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常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细胞中不同的染色体。
(完整版)上海⾼中⽣命科学(⽣物)总复习讲义⽣命科学复习提纲第⼀章⾛近⽣命科学第⼀节:⼀、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药书、达尔⽂《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物研究进⼊细胞⽔平1953年沃森和克⾥克DNA双螺旋结构分⼦模型建⽴:研究进⼊分⼦⽔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摩尔根进⼀步揭⽰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命科学研究⼿段:描述法、⽐较法实验法5、⼈类基因组计划——⽣命科学的“阿波罗登⽉计划”(⽤于⼈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节:1、⽣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步探究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反向移3、放⼤倍数:⽬镜X 物镜4、⽬镜测微尺的使⽤:(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被物镜作第⼀级放⼤后成⼀倒⽴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镜作第⼆级放⼤,成⼀虚像,⼈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倍率=物镜放⼤倍率×⽬镜放⼤倍率⽬镜的放⼤倍数与⽬镜的长度(焦距)成反⽐,长度越短,放⼤倍数越⼤,成正⽴放⼤虚像,即从物镜进⼊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镜的⼀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长度越长,放⼤倍数越⼤,成倒⽴放⼤实像,即物距在⼀倍焦距、⼆倍焦距之间;像距⼤于⼆倍焦距但⼀定不能⼤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当⼀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3)顺时针4.⼀个细⼩物体若被显微镜放⼤50倍,这⾥“被放⼤50倍”是指放⼤该标本的 DA、体积B、表⾯积C、像的⾯积D、长度和宽度第⼆章⽣命的物质基础第⼀节:⽆机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热⼤,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由⽔(⼤部分,参与上述1作⽤)结合⽔(少量,⽣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由⽔/结合⽔⽐值越⾼,新陈代谢越旺盛3、⼈体缺乏表现:缺⽔10%,⽣理紊乱;缺⽔20%,⽣命停⽌⼆、⽆机盐:离⼦状态存在1、作⽤:a、⽣物体组成成分(例⼦:⾎红蛋⽩:Fe2+⾻骼:Ca2+【缺钙,肌⾁抽搐】Mg 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还原性糖)——碘液(蓝⾊)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班⽒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2、蛋⽩质——双缩脲试剂(紫⾊)3、脂肪——苏丹III(橘红⾊)第⼆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物必含的物质是蛋⽩质与核酸,是主要的⽣命物质)⼀、糖类化学通式:(CH2O)n (⽔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缩合⽽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脂质:(不溶于⽔⽽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胆固醇:调解⽣长、发育及代谢(⾎液中长期偏⾼引起⼼⾎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素D三、蛋⽩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种类由R基决定O H2、脱⽔缩合形成肽链。
上海市生命科学知识点汇总
上海市生命科学知识点汇总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生命过程、遗传信息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上海市生命科学的一些知识点:
1.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细胞和个体遗传中的作用。
2.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技术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性状,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基因编辑等技术。
3.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
4.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功能和互作关系,包括蛋白质合成、DNA复制、转录等。
5. 生物工程:利用生物体产生的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进行工业生产。
6.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
7. 医学生物学: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包括分子诊断技术、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8.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和生态环境。
9.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和生态环境,包括植物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植物分子生物学等。
10.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机制,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研究。
以上是上海市生命科学的一些知识点,生命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