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岛当代美术馆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十大私人美术馆作者: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2年第08期私人美术馆的概念最早源自十九、二十世纪美国东岸,当时该区天然资源大规模开发,诞生了许多因钢铁和石油等原物料致富的大亨,这些个人财富急遽扩张的富商成了建设私人美术馆的先驱,因而当代的私人美术馆,大多以展示个人收藏为主。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艺术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的许多巨贾也不再满足于仅仅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同样开始争相兴建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作为展示其艺术收藏和文化品位的舞台。
而他们的私人收藏,也在这种公共展示中,成了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次我们就来看看,入选2021年百富榜的中国富豪中,投建私人美术馆的前十位富豪。
創办人:许健康百富榜排名:448财富:160亿元人民币关联企业:宝龙集团坐标:上海,山东青岛宝龙集团的文化艺术产业链条包括宝龙美术馆、书藏楼、宝龙画院、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分布在上海、杭州、厦门、青岛。
其中青岛宝龙美术馆侧重展示了中国顶级当代水墨艺术作品,汇聚了黄胄《欢腾的草原》、黄永玉《朝发辰阳》、陈佩秋《翠竹绶带》、王明明《花鸟四屏》、张友宪《蕉心红透》等,汇聚了80多位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的百余件作品。
2017年开幕的上海宝龙美术馆则是一座集中展示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的综合性美术馆。
不仅致力于开放性地构建中国自近现代到当代的美术体系,还特别着眼国际化艺术展事,倾力构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汇、融合的艺术舞台,推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的紧密互动,让美术馆成为联通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在过去几年里,宝龙美术馆推出了“艺术史40×40”“西方绘画五百年”“宝龙新绘画大奖入选展”等数十个颇具口碑的展览。
创办人:刘益谦、王薇夫妇百富榜排名:164财富:355亿元人民币关联企业:新理益集团坐标:上海西岸馆,上海浦东馆,重庆馆龙美术馆由刘益谦与夫人王薇创办,目前在上海和重庆构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架构,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人美术馆。
“光之殿堂”地中美术馆始建于1983年,至1992年落成完工,是由日本武福书店企业出资建造的,属于直岛“艺术之岛”运动的一部分。
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直岛风光优美,民风古朴,传统民居保持完好,为了不破坏岛上的原有风貌,投资者力求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求一条相互协调的道路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之岛的改造,他们兴建了文化村、艺术露营地、美术旅馆、以及直岛当代美术馆和地中美术馆,而地中美术馆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
安滕忠雄是美术馆的设计人,其建筑设计语言独特,清水混凝土、水、木头和玻璃是他惯常使用的元素,他的设计作品尺度适合,空间多变,偏爱自然光,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与亲和力,并因此获得过普立兹克奖。
他对于地中美术馆的设计预想是:既要与环境合二为一,又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转变成为美术馆的设计元素,这些似乎都是安滕忠雄所擅长的,从而使他成为美术馆设计者的不二人选。
笔者对安滕忠雉的兴趣,始于他的创业经历,他原非建筑专业出身。
看到过安滕忠雄的照片,面目谦逊,目光坚毅,但据说他不善言辞。
出生于大阪的安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高中毕业后曾参加过短期的美术设计研习班,他一度打工为生,还当过拳击手,听起来颇为传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执著,而他对建筑的感悟多来自他的世界旅行中的实地观摩,他勤奋刻苦、刚毅坚强,对待设计一丝不苟,自1969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设计理想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最高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有多少建筑设计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觅其中的答案。
安滕在他的设计中,也一直试图实现一种构想―把建筑对自然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
这座地中美术馆无疑成了安藤这一建筑理想的实现地。
安滕忠雄对于美术馆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大胆构思,将限制条件变成利用因素,他把美术馆藏于地下,掘地而建,为了采光,在地面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开口,这些是美术馆的天井,起到顶光的作用,这是对自然光的引人,也成为馆内特别的景致。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建筑师,出生于兵库县鸣尾滨。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当过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安藤出生于兵库县,父姓北山,但出生后便过继到外公家(位于大阪)。
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哥哥。
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
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的合作而知名)。
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渠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長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户・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一、前言: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
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图:安藤忠雄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
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
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
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图:罗马万神殿在旅游西方国家时他也体认了不同於日本的建筑精神,他说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在罗马万神殿,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
致安藤忠雄永远的青春第1颗青苹果憶青春安藤忠雄的第一颗青苹果艺术雕塑作品,位于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
兵库县在1995年1月17日经历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于2002年4月设立了“兵库县立美术馆”作为灾区“文化复兴”的象征。
兵库县立美术馆位于HAT神户(东部新市中心)。
HAT是Happy Active Town的首字母缩写,表示将实现幸福活泼的城市。
美术馆由石块叠砌的基座部分和3个平行布置的玻璃箱体组成,安藤忠雄在这里创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空间。
他也在此放置了第一颗青苹果艺术雕塑,此作品的灵感来自于美国诗人塞缪尔·厄尔曼的诗文《青春》。
以“住宅设计”为起点,亦终点安藤忠雄从来没有在正规的建筑教育体制下做过建筑。
在他家附近,偶然有一个木工房,上小学的大多数时间他都会溜进木工房和木工师傅们一起画墨线、刨木头。
即使是现在,当他在思考事物时,会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放在一起思考,“就像我的手在捏着它们一样,这种思考方式非常像木匠。
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我也绝不会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那种。
所以,我非常信任自己的双手,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某一个概念出发去完成创作。
”安藤忠雄不按常理出牌,也不被时代潮流牵引。
二战后的日本,许多人沉浸于物质生活飞跃的幸福感中。
以波普建筑为首的诸多建筑流派,也在竞相设计时髦的住宅为大众带来新鲜愉悦感。
但安藤忠雄却始终与如此混沌的时代潮流保持距离感。
他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城市游击队住宅”表达自己的抽离世界。
1970年代中期以旧住宅改造作品“住吉的长屋”,作为抵抗这种趋势的“堡垒”,“这样的住宅就像一个充满灵气与野性的庇护所,这个庇护所将会把个人生活中深藏的欲望、思想和怪诞引诱出来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住吉的长屋就如一个狭长的灰色盒子,但安藤忠雄依然在中间设计了一个露天庭院,屋主在其中可以感受到“春夏秋冬”与居家生活的密切联系。
他试图在其中放置一个混泥土结构,创造一个微观的世界。
安藤忠雄在日本大阪的大淀工作室也是基于“住宅”改造,他以这座建筑为根据地不断进行“战斗”,并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道路。
当我们见过很多古代的亭台楼宇,见过很多当代的奇特建筑后,我们除了感叹建筑师精巧的构思以及能工巧匠“点石成金”的技能之外,不禁会去思索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安藤忠雄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位充满诗意的混凝土大师给建筑带来了光和影的依存与变幻、水和风的宁静与空灵、混凝土和玻璃的沉稳与硬朗。
安藤忠雄进入建筑领域,是受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一张床、一方凳和一个书架,是这位大师的终极欲望)的影响。
柯布西耶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光线、空间和建筑物的价值,并且将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办建筑事务所至今,安藤忠雄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那两座令世人惊艳的“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的问世,标志着他以最纯粹的清水混凝土构筑了一个个足够浪漫与诗意的建筑世界。
安藤忠雄是笔者特别喜欢的一位建筑师,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说带有一种情怀。
笔者有幸于参观过安藤忠雄在中国设计的三座建筑,即台湾亚洲现代美术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顺德和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分别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美。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亚洲现代美术馆亚洲大学美术馆位于台湾台中亚洲大学的校园内,其场地布置延续了建筑的三角形几何元素。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美术馆的三条内部道路,与办公楼、场地外停车场、城市道路相连接,并利用片墙,将人流引向美术馆的主入口。
亚洲现代美术馆的设计基本元素是正三角形,将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个楼层,再错落堆叠成不规则的无数个三角形。
借由滑动平移而产生的户外平台和天井空间,变身为雕刻台、露台咖啡座等不同机能的区域。
体块滑动表现在形体上似乎一直是“变”的动态,然而表现在平面上必然有其“不变”的静态。
我们把握住这“不变”的核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楼梯、管道设备等必然是上下对位的固定关系,在这里“不变”的还有报告厅与展厅的上下对位叠加。
平面外轮廓的平移会使局部空间变窄,成为单纯的过道,同时会使另一部分空间扩大成为大空间,当三层的展厅空间过大时,就可以采用中间挖庭院的方法,来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同时丰富建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