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财政学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45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教研室目录第一章财政导论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三章财政支出项目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四章财政收入概述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五章税收原理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六章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七章国有资产收益及管理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八章国债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九章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十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十一章财政政策第一节本章习题第二节习题答案第一章财政导论第一节本章习题一、名词:1.社会公共需要2.公共产品3.公共提供4.市场提供5.非竞争性6.非排他性7.“搭便车”问题8.公共管制9.公共生产10.外部效应11.公共财政12.资源配置职能13.收入分配职能二、判断1.公共产品是指归公共所有的产品。
()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消费这种产品。
()3.社会产品从其所要满足需要的性质而言可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
()4.市场机制完全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灵”。
()5.对消费者可以排它的混合产品完全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
()6.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独自发挥作用。
()7.公共财政的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
()8.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对自然资源的优化使用。
()9.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本质上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
()10.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就业的状态。
()三、问答:(一)简述公共财政及其特征。
(二)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哪些内容?(三)为什么公共产品只能公共提供而不适于市场提供?(四)简述资源配置的财政机制。
(五)简述收入分配的财政机制。
第二节习题答案一、名词:1.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是区别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
第一章一、术语解释1.市场失灵2.外部效应3.政府干预4公共物品5.公共需要6.非排他性7.非竞争性二、填空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公共物品、............。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10.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公共的,但又是...........、特殊的。
三、判断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有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xt>财政学习题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市场失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作用。
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行政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混合物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并在价格上可以排他的公共产品。
5.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从以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
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到达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7.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9.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10.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填空题1.政府;经济主体2.分配;历史3.财政4.国家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b5.b四、多项选择题1.ac2.abde3.ac4.ace5.abcde6.abcde7.abce8.abcd五、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财政学概论章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公共财政导论一、复习思考题1.如何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答: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是私人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即具有非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是公共产品。
2.为什么要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答:区分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3.公共产品由市场提供,为什么会出现失灵问题?答: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消费者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
4.市场失灵的领域有哪些?答:市场失灵的领域有:(1)资源配置的失灵。
包括外部性与公共产品、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自然垄断和产品差别。
(2)收入分配不公平。
(3)宏观经济不稳定性。
5.政府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答:政府通过干预经济来弥补市场失灵。
(1)在资源配置失灵方面。
政府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性;政府通过通过信息和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以减少或纠正信息的偏差;政府通过公共生产和管制价格解决垄断。
(2)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通过累进税率从高收入者身上征税,再将税款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给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进而缩小收入差距。
(3)在宏观经济稳定方面。
通货紧缩时,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和减税,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时,政府通过加税和压缩支出,给过热的经济降温,使物价回落。
6.公共财政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公共财政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活动。
其主体是国家(政府),性质是经济活动,是经济范畴。
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
活动范围是市场失灵的领域。
7.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有何关系?答:公共领域就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市场失灵的领域就是公共领域。
公共财政就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价值表现,就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财政学大纲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
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
一种是直接方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名词解释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设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hi h i X X ,也就是说某人消费增加一个单位必然会使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则该种商品属于私人产品。
私人产品有下列两个特征。
第一,竞争性消费。
所谓竞争性消费是指消费某种私人产品的个人必须支付既定的(不受单个消费者影响的)价格,或者他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进行支付以取得对该产品的消费权。
那么,无法或者不愿意按照现行市场价进行支付的个人就被排斥在外,不得不放弃对该产品的消费。
第二,排他性消费。
所谓排他性消费是指获得某种私人产品消费权的个人,便拥有了对该产品的唯一享受权,即其他人不能同时再消费这一产品。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在均衡状态下,如果X i 是第i 种商品的总供给,X i h 是消费者h 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如果有i h i X X =,即每个人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它人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
则称该种商品为公共产品。
和私人产品不同,公共产品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最典型的公共产品电视节目,电视台提供多少电视节目,在信号可接收范围内的每个消费者就能接收多少电视节目。
一个人的消费完全不影响另一个人的消费。
免费搭乘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Hotelling-Downs 模型Hotelling-Downs 模型假定:在两党竞争情况下,理性经济人“范示”所塑造的候选人的目标是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数——“各党派为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选民的偏好可以用单一维度表示,选民偏好的分布是单峰的、对称的;不存在弃权——所有人都投票支持最接近于自己偏好位置的候选人。
参考资料:1.《Public Finance》,Harvey S.Rosen《财政学》,哈维.罗森著,平新乔、董勤发等译,中国人大出版社2.《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3.《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4.《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中国财经出版社*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Joseph E.Stiglitz 《政府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高强等译,春秋出版社* 《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Anthony B.Atkinson Joseph E.Stiglitz《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财政学导论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与市场政府与消费财政学财政支出理论政府与生产政府与分配公共选择财政收入理论税收公共定价公债财政调控理论财政体制理论第一章财政学导论一.财政学的基本课题二.政府组织体系1.公共部门2.政府部门3.公共企业部门国民经济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家庭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共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部门家庭部门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区别(二)* 实证分析法的分类1.经验实证分析法2.理论实证分析法(1)生产技术假设:MRTS LK = - dK/dL, MRTS LK的绝对值递减,产量随要素的增减而相应增减;MRT XY = - dY/dX, MRT XY的绝对值递增.(2)消费偏好假设:MRS XY = - dY/dX, MRS XY的绝对值递减,效用随消费的增减而相应增减.(3)行为目标假设: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
K Y YL X X 二.效率(一)交换效率O A X 最优条件:MRS xy A=MRS xy B=P X/P Y(二)生产效率O X L 最优条件:MRTS X LK=MRTS Y LK=P L/P K(三)* 交换与生产效率YEHY1 B C3iD C2l C1A XX1 F 最优条件:MRT xy=MRS xy=P X/P Y三.公平(一)公平的含义1.规则公平2.起点公平3.结果公平(二)公平的衡量1.贫困指数贫困线的确定:(1)标准预算法(2)收入比例法(3)恩格尔系数法消费支出=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
第一章 财政学导论 1.下述( )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3.下述( )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4.下述(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D.转移支出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 )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 )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 )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B.公立大学C.国有企业D.有银行 4.下述( )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C.军队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C.税收优惠 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 错 ) 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
( 错 ) 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 错 ) 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对 ) 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 对 ) 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 错 ) 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
( 对) 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
(错 ) 9.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可以理解为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混合方式(对 10.政府该采用什么方式征税是一个实证分析问题。
(错 )第二章 财政政策的目标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 )条件。
财政学习题(上海财大)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D.转移支出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B.公立大学C.国有企业D.有银行4.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C.军队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C.税收优惠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错)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
(错)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错)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对)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对)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错)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
(对)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
(错)9.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可以理解为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混合方式(对10.政府该采用什么方式征税是一个实证分析问题。
(错)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4.产品组合效率的含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