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山东省枣庄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2010年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第一篇:2010年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统计调查与分析2011年第5期总第225期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简报及阶段工作总结2010年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区管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普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区各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普查办共同努力,完成了普查准备、正式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
一、初步汇总数据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本次普查共登记集体户和家庭户90412户。
普查时区内居住人数283151人,其中港澳台和外籍人员1181人;常住人口269483人;户籍人口182573人;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出生人数2178人;死亡人数440人。
分镇(办事处)明细二、阶段工作总结(一)健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二月份我区成立了区普查领导小组,设立了区人口普查领导办公室,各镇(办)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普查工作进行中,区普查办公室先后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全面部署阶段工作任务。
对普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谋划,提出刚性要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普查现场进行沟通协调,做到时间倒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宣传,营造普查氛围普查工作期间,加大了宣传力度,悬挂横幅、标语80余条,张贴宣传画册、公告1200余张,发放至住户一封信9万余张,住户告知单8万余份。
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传,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增强了参与和配合意识,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搞好培训,建设高素质普查队伍全区共抽调普查员、指导员1620名,其中选聘大学生普查员895人。
为节省经费和提高普查质量,将4所高校和60家企业(建筑工地)划定为独立的普查区,抽调328名普查员完成区域内普查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分七批进行培训,利用电化教学,对入户技巧、普查小区图的绘制、普查表的填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听”与“做”相结合,进行实地入户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普查员的业务水平,为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照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日照统计信息网日期:2011-5-26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为280.11万人。
二、人口增长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统计的常住人口共有268.62万人。
十年之间,共增加了11.49万人,增长4.28%,年平均增长0.42%。
三、家庭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98.8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66.4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0人。
在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日照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6人。
10年来,日照的平均家庭户人口减少0.26人。
四、性别比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41.60万人,占总人口的50.55%;女性为138.51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
总人口性别比为102.2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而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日照总人口性别比为101.21。
五、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5.54万人,占16.26%,15—64岁的人口为205.68万人,占73.4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89万人,占10.3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3.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9个百分点。
六、人口素质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21.5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33.17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108.38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77.5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山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12山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9579.31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079.3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00.00万人。
增长5.50%,年平均增长0.54%。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3010.50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985.5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了0.23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8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0.57%;女性为4734.59万人,占总人口的49.4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53下降为102.33。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07.43万人,占15.74%,15-64岁的人口为7128.90万人,占74.4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42.98万人,占9.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3.3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832.8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1332.26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3846.82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2391.2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聊城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聊城市统计局聊城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11日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决定,我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近四万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市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分布全市常住人口[3]为578.9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41.1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7.80万人,增长6.98%,年平均增长0.68%。
全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东昌府区98.14万人临清市71.96万人阳谷县77.07万人莘县95.88万人茌平县52.01万人东阿县35.26万人冠县76.49万人高唐县47.34万人经济技术开发区24.84万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5.3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56.12万人,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1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下降了0.28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93.86万人,占50.75%;女性为285.13万人,占49.25%,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37提高为103.0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8.24万人,占16.97%;15-64岁的人口为430.27万人,占74.3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0.48万人,占8.7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4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4.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0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就特别直辖市来说,人口数据依此是: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除重庆市,其他三城市均呈现增加趋势;四个城市人口总数达8440余万人。
第二,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而2000时居于第一位的河南现在退居第三位,这种情况显然和广东为输入性流动人口,而河南为输出性流动人口有关。
第三,沿海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海南省8671518 0.62 0.65以上11个沿海省市区占有整个大陆地区人口比例为43.03%第四,内陆省市地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 青海省5626722 0.41 0.42第五,与邻国有边界的省市区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 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第六,西部地区省市区人口依此为:2000比例2010比例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以上10个省市区的人口仅占大陆全部人口比例的21.61%。
枣庄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枣庄日报2011-5-25
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普查标准时点(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72.9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354.66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8.27万人,受外出打工、经商、就学、参军等因素影响,与普查户籍人口391.92万人相比,净流出18.99万人。
人口净流出城市特征明显。
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0.94万人,占16. 34%;15-64岁的人口为276.86万人,占74.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5.12万人,占9.4 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6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6.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5个百分点。
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24.89万人,占6.67%;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52.51万人,占14.08%;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153.66万人,占41.20%;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92.36万人,占24. 77%(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551人上升为6673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9700人上升为14081人,高于全省173人,高于全国49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5905人上升为41203人,高于全省1045人,高于全国2 415;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5563人下降为2476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0.93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8.57万人,文盲率由8.32%下降为5.61%,下降了2. 71个百分点。
受历年大学毕业生市外就业、市内大专院校数量少、市内大专院校市外在校生人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每10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少于全省2021人,少于全国22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