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的作用机理及副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29
镇痛药疼痛是作用于身体的伤害刺激在脑内的反映,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
许多疾病都导致疼痛,这不仅使病人痛苦,严重的会引起血压降低,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镇痛药可使疼痛减轻或消除。
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阿片受体,抑制痛觉中枢。
并产生其它中枢神经方面的作用,如麻醉作用和呼吸抑制作用等,故称为麻醉性镇痛药。
它们常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
由于这类药物的滥用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大部分属于国家“麻醉药物管理条例”进行管制的药物。
另一类常用于镇痛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过程。
临床上主要用于外周性的钝痛,如:肌肉痛,关节痛,牙痛等的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与镇痛药有很大的区别,不易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镇痛药可依来源不同,分为吗啡生物碱、半合成镇痛药和合成镇痛药。
第一节 镇痛药的分类 一、吗啡生物碱来源于天然植物的吗啡,是最早使用的镇痛药,也是至今最常用的镇痛药之一。
*盐酸吗啡化学名为17-甲基-3-羟基-4,5α-环氧-7,8-二脱氢吗啡喃-6α-醇盐酸盐三水合物。
从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的浆果浓缩物即阿片中可提取得到粗品吗啡,经精制后成盐酸盐,供作药用。
本品为白色、有丝光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质。
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吗啡结构具有部分氢化菲环的母核,由五个稠杂环组成的刚性分子,具有5个手性碳原子(C 5, C 6, C 9, C 13, C 14),有旋光性。
天然存在的吗啡为左旋体,水溶液的[α]= -98︒。
吗啡既含有酸性的酚羟基,又有碱性的叔胺基团,为两性药物。
其pKa (HA),pKa (HB +)分别为9.9,8.0。
吗啡与酸可生成稳定的盐,如盐酸盐,硫酸盐,氢溴酸盐。
临床上常用吗啡的盐酸盐。
吗啡及其盐类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光照下即能被空气氧化变质,这与吗啡具有苯酚结构有关。
氧化可生成伪吗啡和N-氧化吗啡。
麻醉与镇痛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麻醉与镇痛药物是目前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患者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不感受到疼痛。
麻醉和镇痛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理麻醉药物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进入无意识的状态。
同时,麻醉药物还可以抑制神经传递,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阻断神经传递:麻醉药物可以阻断神经传递,从而抑制大脑接收疼痛信号,使患者不感受疼痛。
2.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药物可以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活动,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
3.抑制自主神经系统:麻醉药物可以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减少心率和呼吸等生理反应。
4.减少意识:麻醉药物可以减少患者的意识,使其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不会感到害怕或不适。
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手术和其他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保证手术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镇痛药物的作用机理相比于麻醉药物,镇痛药物是一类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会使患者失去知觉的药物。
镇痛药物主要分为两类: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
它们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阿片类药物可以结合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这些受体分布在大脑和脊髓中,并与传递疼痛信息的神经元相连。
阿片类药物可以使这些神经元对疼痛信号的传递减弱或完全消失,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非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非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组织中的其他途径来减轻或消除疼痛。
一些非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来减少疼痛信息的传递。
其他药物则可以影响神经元的一些化学途径,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总体而言,镇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疼痛类型和程度选择不同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不仅如此,随着对麻醉和镇痛作用机理的更深入的研究,人们对于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也逐渐有了更广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麻醉和镇痛药物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影响了患者的许多生理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心率、体温、血压、呼吸、肌肉张力等。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传统镇痛药包括鸦片类、酒精类、抗痛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非洛地平类镇静镇痛药、抗肿瘤药物、肝素类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等。
1、鸦片类:鸦片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发性神经元中间脑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发射而起作用的。
常见的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用于缓解中重度的疼痛,如骨关节痛、硬膜外痛、创伤性疼痛、头痛以及其它部位的疼痛。
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存在较高的风险,可引起中枢性镇静,出现呼吸抑制等致死症状,在临床使用时要慎重。
2、酒精类:酒精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能够使痛觉系统的活动降低,对疼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疼痛的急性改善,但是由于其有毒性,不宜过量使用,另外酒精还有刺激血管收缩、加重流血、引起心脏病变等不良反应,不宜用于慢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3、抗痛风药物:抗痛风药物在药理学上可分为抗病毒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其中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异恶唑嗪和氯氟沙星,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从而有效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