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
- 格式:ppt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61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人工起搏器是通过脉冲发生器及起搏电极导线最大限度的模拟心脏电活动规律及特点,辅助心脏恢复并保持基本的节律活动,克服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消除缓慢或/和快速心律失常。
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有阿期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一、主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致心输出量减少有关2.自理缺陷与疼痛不适及医源性限制有关3.知识缺乏4.心跳模式改变5.潜在并发症:感染二、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史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搏器转植入的适应症、禁忌症。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或窒息;术前医嘱用药及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大致方法,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
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2.术前禁食6-8h,以防止术中呕吐,造成误吸。
3.手术部位常规备皮。
4.常规遵医嘱行抗生素过敏试验。
5.教会病人测量脉搏。
6.保证充分睡眠,术前遵医嘱予安定10mg肌注。
7.建立静脉通路。
【术后护理】1.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上肢制动72小时,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使电极与心室壁接触良好,协助病人翻身q2h,避免患侧卧位。
2.2-3天内持续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发现头痛、眩晕、胸闷、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伤口处沙袋压迫6-8h,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告诉病人术后3-5天内术侧上肢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q4h,必要时随时测量。
5.术后72小时内巡视病人每15-30分钟1次,及时发现病人需求予以解决。
6.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s)心脏起搏器适应证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动过缓引起头晕、黑矇、晕厥或晕厥先兆,和有以此诱发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慢频率依赖性心肌缺血等症状者。
此外,虽暂时无明显症状但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潜在危险者,也是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
[适应证]1.房室传导阻滞具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进展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有心动过缓症状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型。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表现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交替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持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窦房结功能不全有心动过缓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包括频发性窦性停搏。
有症状的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患者。
其他相对适应证为:(1)特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或由于必需陛药物治疗导致了窦房结功能障碍,心率<40次/分。
症状和心动过缓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2)不能解释的晕厥,但窦房结功能不全已确诊,或在电生理检查时可被诱发。
(3)血管迷走性晕厥由颈动脉刺激引起的复发性晕厥。
在无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传导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很轻的颈动脉窦压迫可导致心室停搏>3s者。
临时心脏起搏手术临时心脏起搏手术主要适用于紧急需要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三束支阻滞或新出现的双束支阻滞。
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
心动过缓伴有胸痛、气促、头晕、晕厥以及低血压等循环不良症状者。
(2)急性心肌炎伴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
(3)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晕厥先兆等症状者。
(4)心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等手术时预防性应用,或术后出现心动过缓时进行临时治疗。
(5)在需做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前或在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紧急情况下做过渡起搏。
(6)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超速起搏抑制治疗。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 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人工心脏起搏器
(一)适应症
(1)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1)心脏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侧分支和三分支传导阻滞、伴有心动过缓引起的症状尤其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力衰竭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极慢引起心力衰竭、黑矇、晕厥或心绞痛,伴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者。
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或心室停搏。
4)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用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或自动复律除颤器。
(2)临时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1)可逆病因导致的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动过缓,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等。
2)外科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防止发生心动过缓)。
3)心脏病的诊断包括快速起搏负荷试验,协助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二)并发症
(1)电极移位,起搏失效。
(2)起搏阈值增高,起搏器感知障碍。
(3)电极或导线损坏和断裂。
(4)心脏穿孔。
(5)胸壁、膈肌或腹壁肌肉抽动。
(6)血栓栓塞。
(7)心律失常。
(8)局部感染。
(9)起搏器综合征。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基本原理】将人工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秘电极导线)植入羁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恢复泵皿功能。
起搏系统主要有单心腔(仅起搏心房或心室)和双心腔(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两种起搏方式,前者简单经济,后者更具生理性。
【适应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但有明显症状,或由于心率缓慢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一决综合征,心脏停搏>3s,或在快慢交替时产生症状者,或必须使用某些药物,而这些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一斯综合征或类似晕厥发作。
5.莫氏Ⅱ型房室阻滞或文氏型房室阻滞经电生理检查属希氏束内或以下阻滞者。
6.有症状的任何水平的永久性或间歇性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有晕厥发作史,心脏停搏>3s。
【禁忌证】1.心脏急性活动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
2.合并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
【术前准备】1、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测定、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适应证:已排除可逆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与毒物作用、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炎等。
5、已停用阿斯匹林等抗栓药。
6、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7、术前0.5-1小时抗生素使用1次。
8、建立静脉通道。
【起搏器选择】[1]【操作过程】1、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
2、静脉选择:可采用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或用头静脉切开法,送入导引钢丝,并在透视下确认钢丝进入右心系统。
3、囊袋制作: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至胸大肌筋膜,并在切口下方制作与起搏器大小相适应的囊袋,注意彻底止血,避免术后血肿形成而增加起搏器囊袋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