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毒灭菌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934.50 KB
- 文档页数:17
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无菌室是医疗和实验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空间,其内部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研究的可靠性。
为了维护无菌室的洁净环境,以下是一份无菌室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一、概述无菌室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研究的准确性而建立的,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无菌环境、防止交叉污染。
无菌室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是对无菌室内环境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以达到无菌室工作区域的最佳无菌状态。
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打开无菌室的门前,请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重点清洁指甲,并用75%酒精消毒。
2. 确保无菌室内部及工作台面干燥,座椅、工作台等物品无明显污染。
3. 使用具有高效消毒性能的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过氧乙酸或乙酸烯丙酯等高效消毒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4. 消毒操作时,应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5. 将所需器具和试剂放在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室桌面上。
6. 操作前应将试验所需的器械、试剂等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处理,或使用已经灭菌的无菌装置进行操作。
7. 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无菌室内的工作区域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以防止污染。
8. 消毒和灭菌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无菌室内的废弃物,并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区域进行再次消毒。
9. 定期对无菌室内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无菌室的干净整洁。
10. 若无菌室内出现明显污染或破损,请及时更换或修理,以确保无菌室的正确使用。
三、注意事项1. 消毒操作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不得擅自增减或改动。
2. 涉及到的消毒剂和灭菌器材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3.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了解相关操作要求和流程。
4. 消毒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5.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交叉感染。
6. 定期检查无菌室内的设备设施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7. 检查无菌室的温湿度和过滤装置的工作情况,保持合适的无菌室环境。
微生物实验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及效果监测因为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从预防交错污染的角度动身,微生物试验必需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采纳多种物理、化学或是生物的办法,确保全部的物品和工作环境符合用法要求。
常用以下术语表示杀灭微生物的程度。
消毒: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削减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
灭菌:将全部微生物所有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细菌芽孢和非致病微生物。
灭菌比消毒更彻底。
无菌:不含活菌,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一)常用的灭菌、消毒办法常用的灭菌或消毒办法分为4类:热力灭菌法、化学消毒法、辐射法和过滤除菌法。
普通按照物品的种类和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来挑选消毒、灭菌办法。
消毒首选物理办法,不能用物理办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办法。
1.热力灭菌法高温对微生物具有显然的杀伤作用,这是因为热能可变性蛋白质、核酸及破坏细胞膜等。
热力灭菌法按照有无水蒸气的参加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两种。
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用法范围详见表4-4。
表4-4 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用法范围 2.化学消毒法无数化学药物能够影响微生物的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消毒的作用。
化学消毒剂普通都对人体组织有害,因此,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用法范围见表4-5。
表4-5 化学消毒剂及用法范围 3.辐射法辐射法中紫外线杀菌最为常用。
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弱,简单被固形物汲取,不能透过一般玻璃,因此,它只适用于空气、水及物体表面的杀菌。
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生物平安柜内都装有紫外灯,用来举行空气消毒,消毒时光普通为30min。
应用紫外线杀菌时,必需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挺直照耀,以免损害眼睛和灼伤皮肤。
4.过滤除菌法指将含菌的液体或气体通过一个称作细菌滤器的装置,使细菌受到机械的阻力而留在滤器或滤板上,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
此法常用于不宜加热灭菌的液体物质,如培养基添加剂、抗生素、血清等。
实验16 消毒灭菌、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实验16 消毒灭菌、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一、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一)目的要求掌握滤纸片的抑菌试验方法。
理解抗生素的抑菌谱。
(二)基本原理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很高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敏感微生物以低浓度的抗生素处理后,其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或死亡。
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极大,对有的抗生素极敏感,而对别的抗生素没有任何反应。
一种抗生素能够作用的微生物种类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抗生素能作用的微生物种类称为该抗生素的抗菌谱。
对多种微生物有作用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对种类数量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接触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能使微生物死亡的最低剂量,称为致死剂量。
敏感微生物若在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过程中接触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的抗生素达到或超过致死剂量的区域内,因微生物不能生长平板呈透明状态,否则因微生物生长平板表面不透明,并在表面形成菌苔。
在敏感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制成的平板上,放置滤纸园片、再在纸片上滴加抗生素溶液后,抗生系将呈园形向外扩散,而且抗生素在培养基内形成浓度梯度,纸片处抗生素的浓度,纸片以外抗生素的浓度逐渐减小。
因而,在恒温培养中的过程中,将在纸片附近出现透明的抗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与抗生素的浓度、滴加的体积、抗生系的扩散性、微生物的敏感度、微生物细胞的浓度等有关。
(三)器材1、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平板。
2、器材培养箱、移液品、打孔器、滤纸、镊子、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水、洗尔球等。
3、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抗生素青霉素(四)操作步骤l、滤纸片准备用打孔器打取滤纸片.放入培养皿内灭菌后备用。
2、抗生素溶液配制称取注射用青霉素粉,以无菌水配成溶液。
3、带菌平板制作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沸水浴溶化后,于45℃恒温水浴保温。
以无菌水将斜面菌种细胞洗下制成悬浮液,以血球计数板测孢子浓度,再加入无菌水将悬浮液浓度调为108-9个细菌/ml。
消毒灭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进行消毒灭菌实验,以验证不同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
实验原理: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进行繁殖和生长,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有效地杀灭。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辐射)和化学方法(如消毒液、酒精等)。
本实验主要通过浸泡法和擦拭法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并通过培养基接种实验观察不同消毒方法的杀菌效果。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细菌溶液:包含细菌培养物的液体。
2. 培养基:含有适宜条件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3. 消毒液:本实验选择常见的消毒液进行测试。
4. 培养皿:用于接种细菌和培养细菌的平底无菌培养皿。
5. 具备质量衡量的工具6. 不同消毒方法所需的器械:例如棉签、细菌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将培养基均匀地倒在培养皿中,使其均匀铺满整个培养皿底部,然后静置凝固。
2. 使用棉球蘸取制备好的不同消毒液,在不同的培养皿上分别进行擦拭消毒。
可选择同一种消毒液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擦拭试验。
3. 使用细菌滴管将细菌溶液滴在培养皿中,同时设置对照组(未进行消毒的培养皿)。
4. 用标签标记好各个培养皿的信息,并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箱温度设置在适宜菌株生长的条件下。
5. 观察培养皿上是否出现细菌生长,记录所需时间。
6. 分别计算不同消毒方法的杀菌率或杀菌时间,并绘制图表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通常,消毒液能够有效杀灭细菌,且杀菌时间较短。
而擦拭方法相对于浸泡法,能够更好地达到细菌灭菌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细菌的外部污染,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与无菌操作。
结论:消毒液的浸泡方法和擦拭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
其中擦拭方法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达到细菌的灭菌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消毒效果。
5种化学灭菌的方法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5种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
1. 高温蒸汽灭菌法高温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蒸气能够快速渗透到微生物的细胞内部,破坏细胞膜结构和酶系统,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蒸汽灭菌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药品生产等领域。
2. 氧化剂灭菌法氧化剂灭菌法利用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对微生物进行氧化作用,破坏其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3. 消毒剂灭菌法消毒剂灭菌法是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进行灭菌。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氯化物、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消毒剂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等结构,从而杀死微生物。
消毒剂灭菌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
4. 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利用辐射能对微生物进行灭菌。
常用的辐射源包括紫外线、γ射线和电子束。
辐射能能够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杀死微生物。
辐射灭菌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保鲜等领域。
5. 膜过滤灭菌法膜过滤灭菌法是利用微孔膜对微生物进行灭菌。
微孔膜可以过滤掉微生物,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制药、饮料等领域。
总结起来,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高温蒸汽灭菌、氧化剂灭菌、消毒剂灭菌、辐射灭菌和膜过滤灭菌是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化学灭菌方法可以确保杀灭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Poultry Science李燕,赵玮,石海春,张孝兰(山东益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0)摘 要:本实验选择5种消毒剂分别对5种细菌杀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卫可稀释至 1600倍、聚醇瞇碘稀释至200倍、苯扎渙鞍稀释至5000倍、过氧乙酸稀释至3000倍、戊二醛稀释至100倍,作用10 min,可完全杀灭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
关键词:消毒剂;细菌;杀菌效果中图分类号:S859.7991 文献标识码:B 养鸡场利用化学消毒剂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 进行消毒是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环节叫化学 消毒剂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碱类、氯类、碘类、漠类、醛类、醇类、过氧化物类、酚 类、季钱盐类、双脈类等,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变 微生物结构,干扰细胞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31。
为反映不同种类消毒剂对不同致病菌的杀灭效果,本实验采用细菌悬液定量法,选取生产中常 用的5种消毒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就其对沙门 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5种常见致病菌的杀菌效果和有效灭菌浓度进行 研究,为生产场区选择有效消毒液提供参考。
1材料1.1菌株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为从鸡场环境和 孵化场毛蛋中分离到的菌株,用鉴别培养基纯化,再用营养肉汤培养后冻存备用。
收稿 EI 期:2020-07-29文章编号.1673-1085(2020)9-0051-031.2消毒剂卫可、聚醇醛碘、苯扎漠钱、过氧乙 酸和戊二醛。
1.3其它试剂和实验材料营养肉汤、生理盐水、18 mmxl80 mm 带塞试管、棉签、100 |1L 吸头、1 mL吸头,10-100 »L 单道移液器,100-1000咽单道 移液器、5 mL 单道移液器、超净工作台、37 T 恒温培养箱、麦氏比浊管、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等。
2方法2.1制备菌液将纯化的细菌用灭菌棉签涂布到琼脂板上,24 h 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把菌苔洗下 来,用麦氏比浊管法和分光光度计法调整细菌浓度为 2xl08 CFU/mL 02.2 消毒剂溶液的配制每种消毒剂按厂家提 供的浓度,适当扩大或缩小稀释倍数,用无菌纯水 对消毒液进行稀释。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按要求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必须每日或使用前监测)。
2.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5.压力蒸汽灭菌器: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要进行BD试验,并有详细记录。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6.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对新的灯管和使用中的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新灯管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7.各种消毒后的内镜(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活检钳、异物钳、切开刀)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8.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等)及附件: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数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悦读社会·百态-150 - Family life guide刘权利文(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我区各级医院消毒灭菌质量,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方法:近年来,对消毒灭菌项目进行了测试,如室内空气、材料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剂的适宜性、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透析液体和医院的污水。
结果:地区医院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有效,对相关消毒物品为100.0%有效,但未达到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被使用的消毒剂、透析液体、医院废水等项目100.0%有效。
结论:本地区各级医院整体消毒灭菌效果总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合格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可能引起医院感染,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医院消毒;灭菌效果;检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医疗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量患者集中在医院,导致医院内微生物浓度大,种类也比较复杂。
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很可能在医院引起感染。
因此,医院绝杀细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绝杀室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方。
确保在整个医院有效清洗消毒细菌医疗用品、设备和绷带。
消毒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近年来,对消毒灭菌项目进行了测试,如室内空气、材料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剂的适宜性、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透析液体和医院的污水。
[1]。
方法室内空气试验使用直径为9厘米的平板普通营养琼脂。
取样点保持在地面0.8至1.5米的高度,并确定接触时间。
采集标本后,在37℃环境中放置48h 左右,计算细菌总数。
如果绝杀由医务人员进行并在表面进行,样本溶液应包含适当的中和材料。
取样后,置于10ml 取样溶液中。
全振荡后,冲洗细菌计数。
在使用消毒剂灭菌试验中,需将1ml 样品加入9ml 中和剂中混合,并记录活菌数。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与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因此,特制定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与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帮助各科室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消毒灭菌设备的监测、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一、消毒灭菌设备的监测主要包括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需每包监测。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需每包监测。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3)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4)B—D试验: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将B-D测试纸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架(车)的底层靠近排气口处,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经132℃,3.5min后, 取出一次性B—D包观察颜色变化。
均匀一致变色, 说明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灭菌器可以使用,反之,则灭菌器有冷空气残留,测试不合格。
新安装的设备和大修后设备应该进行B-D试验标准包测试,试验应该重复3次.5)注意事项: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生物监测1)生物指示物监测应1月1次。
2)指示菌株:为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 或 SSIK 31株)。
3)检测方法:将两个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也可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 3 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 块小手术巾,2 块中手术巾,1 块大毛巾,30 块 10cm×10cm 8 层纱布敷料包裹成 25cm×30cm ×30cm 大小)。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菌的分布情况;2. 探讨常见消毒灭菌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3. 建立科学的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a. 培养基:用于培养和检测细菌的典型营养富集培养基;b. 不同环境样本: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水、土壤、食品表面等;c. 常见消毒灭菌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紫外线等。
2. 实验步骤:a. 采集不同环境样本,制备相应的稀释液;b. 涂布法或滴布法将样本均匀涂布在不同培养基上;c. 细菌培养: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下,定时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d. 消毒灭菌试验:将已经培养好的细菌接种到不同消毒灭菌剂处理后的培养基上,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分布情况:a. 空气中:培养基上出现多种常见细菌,主要为空气中悬浮细菌;b. 水中:水样品中出现的细菌种类较多,表现为波动的生长曲线;c. 土壤中: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种类丰富,生长繁茂;d. 食品表面:食品表面附着的细菌种类较多,主要为耐热菌和耐寒菌。
2. 消毒灭菌效果:a. 酒精:对大部分细菌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细菌都能被完全杀灭;b. 过氧化氢:对细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多数细菌培养基上的细菌均被消毒;c. 紫外线:对细菌也有比较好的杀菌效果,但需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
四、实验结论1. 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各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2. 酒精、过氧化氢和紫外线是比较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但对于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杀灭效果;3. 实验结果为建立科学的消毒灭菌操作提供了参考,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毒灭菌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参考文献1. 胡伟,刘静. 生物实验指导.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2. 何亚平,李明.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六、致谢在本研究中,我们由衷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也感谢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的相关部门和同事。
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鉴定试验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物鉴定试验1.1 目的测定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物所含菌量,以及在121℃±0.5℃饱和蒸汽作用下的存活时间、杀灭时间与D 值是否达到要求指标。
1.2 实验器材(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器材抗力检测器(biological indicator evaluator resistometer,pressured steam sterilization,BIER,下简称抗力检测器)。
对抗力检测器要求的技术指标:时间控制以秒为单位;温度控制以0.1℃为单位;加热至预定温度的时间应≤10s;排气时间≤5s;试验期间柜室内温度误差≤±0.5℃。
(2) 56℃~60℃温箱。
(3) 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恢复培养基,见附录A)。
(4)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恢复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5) 眼科镊子(夹取菌片用)。
(6) 磷酸盐缓冲液(PBS,0.03 mol/L,pH 7.2)。
(7) 回收液(含0.1% 吐温80 的PBS 液)。
1.3 生物指示物微生物含量与抗力标准(1) 嗜热脂肪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 7953或SSI K31) 芽孢。
回收菌量为5×105cfu/片~5×106cfu/片,或5×105cfu/ml~5×106cfu/ml。
(2) 在121℃±0.5℃饱和蒸汽条件下,存活时间≥3.9min,杀灭时间≤19min。
(3) 在121℃±0.5℃饱和蒸汽条件下,D值为1.3min~1.9min。
1.4 生物指示物含菌量的测定随机抽取3个生物指示物样本。
样本如为菌悬液式指示物,直接用PBS 作适当稀释后,按2.1.1.3 规定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即可;样本如为含菌载体式指示物(如菌片),应先置回收液中洗下芽孢,并以PBS稀释至适当浓度,再进行活菌计数培养。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10-1)。
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内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结果】填表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
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材料】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
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
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
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