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教学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讲义)一、先秦诗歌1、《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奉为经典,故名。
最早诗歌总集。
收集西周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2、《楚辞》: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西汉刘向编)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主要作品:《离骚》、《九章》、《九歌》。
(《诗经》、《离骚》并称中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散文1、《尚书》:第一部散文集2、诸子散文:《论语》(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3、历史散文:《左传》(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左丘明)《国语》(第一部国别史)《战国策》(国别史。
西汉刘向整理)(记录策士游说言论)二、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1、汉乐府:乐府,原汉武帝设立的主管音乐的机关。
《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诗顶峰。
(2、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后世称“建安风骨”(笔力刚健,慷慨激昂)。
东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南北朝乐府:《木兰诗》(北朝民歌)散文:1、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纪传体通史。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断代史)南朝范晔《后汉书》晋朝陈寿《三国志》(以上合称“四史”)2、骈文:特色,辞藻华丽,多用对偶。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3、学术专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介绍河流)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4、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唐代诗歌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白,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风格:豪放飘逸。
杜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史上影响最大。
“诗圣”。
诗被誉为“诗史”。
风格:沉郁顿挫。
3、中唐: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缜、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207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216 / 12开课学期:第三、四、五学期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通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和分析我国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前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
它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概况的描述及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养成记诵一定数量作品的能力。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及要求分三个部分:一、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了解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熟悉上古神话的内容,掌握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了解神话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了解《诗经》概况。
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熟悉《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了解《荀子》、《韩非子》。
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掌握楚辞的概念。
了解楚辞产生的地域和历史背景。
熟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重点掌握《离骚》等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了解宋玉等楚辞作者和作品。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了解《吕氏春秋》。
熟悉李斯的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概述;2. 主要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3. 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2. 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选读》;2. 多媒体设备;3. 讲义和学生笔记。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概述(20分钟)1. 引入:通过图片和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概念解释:解释古代文学的定义和作用。
3. 分类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如诗、词、曲、文言小说等。
4. 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考察他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30分钟)1. 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资料,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时代背景,如唐代、宋代等。
2. 文学流派: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并解释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时代和一个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小组报告。
第三节:主要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40分钟)1. 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依次介绍选择的时代和代表作品,并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内涵。
2. 教师补充:对每个代表作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20分钟)1. 以图片和文学作品的对比展示,让学生理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紧密关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
第五节: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自主反思:要求学生写下对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解释喜爱的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首先,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时期。
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
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
由于先秦时期,文学尚未独立为科,即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因而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诗、乐、舞相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礼记?乐记》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二、文、史、哲不分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的。
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
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文学常识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文学常识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一、导入文化是一个国度的一面镜子,古代中国文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古代中国文学史,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化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背景和特点等,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从先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文化表现和创作活动,包括了范畴极为广泛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2. 文学史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划分为先秦文学、汉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四个阶段。
其中:(1)先秦时期:包括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初期,主要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周南》、《关雎》、《国风》、《卫风》、《王风》、《召南》、《雅》等部分。
古人把诗歌和文学放在一起,所以《诗经》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2)汉唐时期:即汉朝和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文学成就较高。
其中汉朝的文学主要有《楚辞》、《汉赋》等;唐朝的文学则以诗歌为主,唐诗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其风格优美、意境深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3)宋元时期:包括宋朝和元朝。
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散文、戏曲和小说,所以又称这个时期是文学的“散曲时代”。
宋朝的文学主要有《宋词》、《宋元话本》等;元朝的文学则以元曲为代表,如《西厢记》、《长生殿》等。
(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文学最大的特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开始兴起,文学也逐渐走向民间化、通俗化。
这个时期的文学分为明朝的文学和清朝的文学。
3. 代表性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品,例如:(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2)《诗经》:已经介绍过它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收录了唐朝时期的三百首优美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先秦文学教案教学时数:72学时配套教材: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纲要>>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任继愈 <<中国哲学简史>>朱东润 <<中国历代作品选>>总绪论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课时:2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二、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三、“士”的出现。
第三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原始社会没有文字。
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