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 格式:doc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8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业的地质勘探公司,主要从事物探认识工作。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具有先进的勘探设备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地质勘探服务。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物探认识项目。
我的工作内容包括协助工程师进行地质勘探现场工作,学习并掌握勘探设备的使用方法,参与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以及协助编制勘探报告等。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物探认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勘探设备,掌握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编制勘探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也在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五、实习建议。
在未来的实习中,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实际的勘探工作,深入了解勘探项目的整个流程,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与同事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的机会,也感谢我的导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
我会珍惜这次实习经历,将其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
实习地点,某物探公司。
实习内容: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我有幸加入了某物探公司,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地质勘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我参与了一些地质勘探项目的实地勘察工作。
在实地勘察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如何进行地质剖面的绘制和数据采集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地质勘探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巧。
其次,我还参与了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作。
在这方面,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
括地质剖面的绘制、地层分析、勘探成果的评价等内容。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有幸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事,他们在工作中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这两个月的物探认识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各种物理场和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其他地下物质的技术。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
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电磁法设备、重力仪等设备,并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解释等工作,并了解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物探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了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绘制地质图、建立地质模型等技能,并了解了物探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物探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我今后从事物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物探知识,为将来从事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探实习总结物探实习总结物探实习是我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次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我不仅了解了物探领域的实际工作,还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感悟。
首先,实习让我对物探工作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勘探工作。
从地质勘探到采样和实验分析,我亲身参与了整个流程。
通过与老师和同事的交流,我了解到物探工作的重要性和细节。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调查、矿产勘探、勘探设计等工作,也了解了各种现代物探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其次,实习让我发展了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亲自操作了各种物探仪器设备,掌握了如何正确操作和校准仪器,并获取准确的数据。
在野外,我掌握了如何使用GPS定位、如何进行地质剖面的绘制等技能。
这些技能的掌握,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并提高了我在物探工作中的实用能力。
再次,实习让我认识到物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物探工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亲身参与了一些矿产勘探项目,见证了一些地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也亲身体验了在野外复杂环境下的工作,比如高温、蚊蝇叮咬、坡陡地滑等。
这些挑战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物探工作的决心。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方向。
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在沟通和协调能力方面有所不足。
勘探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锻炼了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物探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物探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和老师和同事的交流和学习,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具体来说,我遇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我发现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物探生产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指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
下面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探生产学生实习报告,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物探生产学生实习报告600字一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安排专业教学实习,将磁法、电法、地震各方法与野外地质条件和工程任务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3、巩固校内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卫进一步学习各种物探方法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5、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实习要求1、初步掌握重、磁、电、震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能熟练地操作各类专业仪器,切实掌握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习报告。
三、实习方式1、室内教学与野外施工相结合;2、仪器操作、物探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资料解释相结合;3、教学实习的全过程与报告编写相结合。
四、个方法实习简介Ⅰ、磁法勘探实习1、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每个同学都掌握磁法勘探野外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工作设计、仪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地质解释及报告编写。
因此要求每个同学端正实习态度,严格遵守实习期间的各项规定,确保人员及仪器设备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内容在选定的工区上,每个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磁法勘探生产的全部过程,即从技术设计、野外施工、室内资料整理、成果图示。
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工区内1平方的地面高精度磁测任务,点距20m,线距50m,及标本采集测试工作。
物探实习总结(通用3篇)物探篇1第一章实习的目的意义本次普通物探实习是在《普通物探》课程学习后,开设的一门综合实验课程,是我们勘查与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专业工作能力,适应油田勘探的发展需要,学校特安排了这次专业教学实习。
通过多日的物探实习,使我们了解重力、磁法和电法等地球物理观测的工作方法;培养实验技能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掌握常用重、磁、电仪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操作和使用;掌握各观测方法的基本数据分析和处理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分为三个模块:重力勘探部分、磁法勘探部分、电法勘探部分,每一个项目的实地实习分别有相应的老师带领。
通过野外实际测量实践环节的训练,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重力仪、磁力仪和电法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重、磁、电、震的野外测量方法,培养进行普通物探工作的基本能力。
实习的过程是先进行理论的学习和仪器的认识使用,而后再进入实习场所进行相应方法的勘探。
实习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了铺垫。
第二章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地球物理勘探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由于不同的勘探方法的原理不相同,因此在数据采集方面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实际采集数据之前,应该制定好勘探计划,设定好测线的分布。
各方法资料分别整理分析,解释地下主要构造特征,如磁性体分布、主要界面起伏、电性分层等。
具体实习任务安排如下:1、磁法测量:以整个校园为模拟测区,设计 6 条东西测线和6条南北测线,再加上外框,两台不同仪器结合进行,便于数据的对比,原始数据经整理得到成果数据,最后合并使用,绘制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通用18篇)物探生产篇1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
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钢结构工艺知识、钢结构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
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任务:1、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习岗位上,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基本要求:1、学生在实习企业必须遵守企业的各种和相应的劳动纪律,不能无故请假和擅离岗位。
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或改变实习企业的必须征得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的同意。
2、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严防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必须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公民的社会公德,不得从事法律法规、厂纪厂规、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各项活动。
4、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实习单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虚心学习,主动、诚恳地向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求教,刻苦钻研。
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我选择了在物探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1. 了解物探单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范围,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
4.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二、实习要求1. 严格遵守物探单位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
2. 认真学习物探技术,掌握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技能。
3. 积极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 做好实习记录,总结实习经验。
三、实习内容1. 物探技术学习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1)电法勘探:了解了电法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
(2)地震勘探: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野外施工方法、数据处理技术等。
(3)重力勘探: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
2. 野外施工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野外施工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现场踏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情况。
(2)仪器布设:根据设计方案,将物探仪器布设到指定位置。
(3)数据采集:按照操作规程,采集物探数据。
(4)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以下是我与团队成员合作的一些实例:(1)仪器调试:在仪器布设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调试仪器,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2)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共同分析数据,找出异常情况。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物探单位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经验的积累同等重要。
实习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桥梁,它不仅能够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
通过这次在物探单位的顶岗实习,我们有望培养出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是我国某知名物探公司,实习期间,我们主要参与了野外物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实习内容涵盖了地震勘探、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多个方面,使我们全面了解了物探工作的整个流程。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师,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等工作。
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物探仪器,掌握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技巧,了解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和流程,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资料解释地质情况。
2. 实习收获(1)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物探仪器,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使我们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
(4)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面对未知的地质情况,学会了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物探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们的关心与帮助,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物探工作的基本技能。
也感谢学校的组织与安排,让我们有机会参加这次实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业的物探公司,主要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和地下水勘探等工作。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和先进的勘探设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勘探服务。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项目。
我负责协助
工程师进行地质勘探设备的搭建和调试工作,同时还参与了一些实
地勘探工作。
在实地勘探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仪器进行
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了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
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掌握了一些勘探设备的使用技巧,也了
解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
同时,我还学到了团队协作和
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工程师和同事的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
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总结。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会把这段实习经历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不断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物探的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介绍物探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使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探测地球内部的物质性质和结构特征,对地质资源勘探、地下水资源评价、地震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是我作为一名地学专业的学生,在公司X参与的物探实习项目。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地勘探、数据处理和分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合理的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承担了以下任务:1.参与实地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岩芯采集与分析等。
2.学习和掌握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电磁测深仪等。
3.参与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地震波形解译、测深数据处理等。
4.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三、实习过程与心得体会1. 实地勘探在实习的初期,我与同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实地勘探工作。
我们首先对勘探区域进行了地质地貌的调查,了解了区域的地形、岩性分布等信息。
随后,我们进行了岩芯的采集与分析工作,通过对采集到的岩芯样品进行观察与测试,了解了地下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2. 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并掌握了地球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其中,地震仪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仪器。
我们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记录地震波形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解译。
电磁测深仪是另一种常用的仪器,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含水层的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解译与解析,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测深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地下水位的位置与深度,为后续工程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4. 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最后阶段,我们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制定了地质预测与勘探方案。
根据前期的勘探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合理的地下构造预测,解释了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后续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物探,实习报告篇一:物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 (2)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要求 (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 (4)一工作内容 (4)二工作方法 (4)第三章收获及体会 (8)第四章问题和不足 (9)第五章致谢 (10)第一章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这次顶岗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而且,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二实习要求这次顶岗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
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
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
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方法一工作内容此次我们的实习单位是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电法队,实习地点是新疆伊宁市霍城县,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包括(1)查明测区范围内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2)尽量查明测区内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和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状态(3)查明测区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推导和反演,从而得到勘察结果。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1. 引言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和记录本人在物探认识实习过程中的学习和经验。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对物探的基本原理、设备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 实习内容2.1 实习目标•了解物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学习物探常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掌握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熟悉物探勘探过程中的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2 实习安排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安排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第一周:理论培训,学习物探的基本原理和领域应用;•第二周:实地考察,实践探测设备的使用;•第三周: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第四周:实习总结和报告撰写。
3. 实习过程3.1 理论培训在第一周的理论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物探的基本原理,包括地质勘探概述、物探方法分类、勘探仪器及其原理等内容。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我们深入理解了不同物探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3.2 实地考察在第二周的实地考察中,我们亲身参与了一次地质勘探项目。
我们学习了常用物探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地电阻率仪、地磁仪和重力仪等。
通过操作设备,我们了解了实地环境对勘探结果的影响,也体会到了物探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环节是我们熟悉物探数据处理流程的重要一步。
我们使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将野外勘探场地的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释。
3.4 实习总结和报告撰写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并撰写了本篇实习报告。
通过总结整个实习过程,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物探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对物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常用物探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学会了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技巧;•提高了对勘探过程中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认识。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掌握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地质问题的探测和分析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市XX区XX地质勘探场四、实训内容1. 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简称HDS)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变化,揭示地下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
该方法利用直流电场在地下产生,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电阻率。
2.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主要包括电极布设、供电和测量三个环节。
- 电极布设: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电极间距和排列方式,将电极布设于测线上。
- 供电:通过供电电极向地下施加直流电场,使地下介质发生极化。
- 测量:通过测量电极测量不同电极间的电位差,计算视电阻率。
3. 数据处理野外采集的数据经过整理、滤波、反演等处理后,可以得到地下电性结构图。
主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校正。
- 滤波: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消除噪声和干扰。
- 反演:根据电阻率数据,利用反演算法求解地下电性结构。
4. 解释与应用根据反演得到的地下电性结构图,结合地质资料和勘探目标,对地质问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 地质构造解释:识别地质体的边界、形态和产状。
- 水文地质解释:识别地下水分布、水位和水质。
- 工程地质解释:识别岩溶塌陷、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条件。
五、实训过程1. 准备阶段:了解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熟悉仪器设备。
2. 野外数据采集: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电极间距和排列方式,进行电极布设、供电和测量。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滤波和反演,得到地下电性结构图。
4. 解释与应用:结合地质资料和勘探目标,对地质问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六、实训结果1. 成功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良好。
电法勘探实验1 实验题目:已知地下异常体的走向和大概的深度,判断异常体的具体位置,电阻性质。
2 实验所用设备:高密度电法仪一台;设备电源一台;电法信号专用电缆7根;电极57根;笔记本电脑一台;图1 电法实验的参数设置3 实验方案将56个电极垂直异常体走向布设,电极距为0.5米。
另将一个电极接在仪器上作为接地电阻。
先测量接地电阻,无异常后,进行视电阻率的测量,仪器工作完毕,测量结束。
由于时间限制,未进行第二条测线的布设及测量。
测线排列的位置坐标(RTK测量):起点(第1个电极的位置):X=4003159.244 Y=544036.212 H=64.806中间点(第28个电极的位置):X=4002171.428 Y=544041.923 H=64.587终点(第56个电极的位置):X=4003184.042 Y=544047.734 H=64.8064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按垂直于异常体的走向方向布线。
由于埋藏深度不超过10米。
所以我们将电极距设置为0.5米,56个电极距可以测量18层。
这样可以测量出地下9米之内的视电阻率情况。
首先,我们对起伏较大的坏点进行了剔除。
图2注:图中红色的点为坏点,予以去除。
然后将除去坏点的数据体进行反演,结果如下:图3 反演后所得的参数我们挑选出迭代次数为1和4的两幅图,也就是均方根误差最大和最小的两幅图进行对比。
图4 迭代一次后所得的图像图5:迭代四次后所得的图像5 实验结论从图4和图5均可看出,在距离原点16米到20米地区域,深度1到4米之间出现蓝色低阻区域,所以推测在17米到18米范围内,深度1.59米到2米之间,有低阻异常体的存在。
推测可能是铺设的供水或供暖管道。
物探高密度电法一、引言物探高密度电法(High-Densit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和环境工程中的非侵入性调查技术。
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推断地下结构和岩土体特性。
本文将对物探高密度电法的原理、仪器设备、实施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二、原理物探高密度电法基于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差异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该方法中,通过在地表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施加直流电流,并测量电位差来计算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
根据欧姆定律,当直流电流通过岩土体时,会产生一个电势差。
根据测量到的电势差和已知的注入电流值,可以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的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
三、仪器设备1. 野外仪器物探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主要使用多通道自动测量系统(Multi-Channel 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该系统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通道,每个通道都由一个发射电极和多个接收电极组成。
通常使用的电极间距为1-10米,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数据。
2. 数据处理设备野外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设备通常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相关软件。
通过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滤波、去噪和反演等操作,从而得到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剖面图。
四、实施方法物探高密度电法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布置测量线:根据勘探区域的需求,在地表上布置一条或多条测量线,并确定好电极间距。
2.安装电极:根据测量线上的位置,在地表上安装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
确保电极与地表接触良好,并保持稳定。
3.施加直流电流:通过发射电极注入直流电流,通常使用恒流源进行控制。
注入的直流电流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测量电位差:使用接收电极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地下岩土体产生的电位差,并记录下来。
5.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剖面图。
五、应用领域物探高密度电法在地质勘探和环境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习报告一、基本原理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
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
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具备的上述优势,因此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
(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 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
(4) 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
(5) 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
由于使用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一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
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二0一六年六月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项目负责:嵇星华编写人:嵇星华物探院二0一六年六月目录1、工程概况 (4)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4、仪器设备 (6)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6.1、探测原理 (7)6.2、质量评价 (7)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7、剖面解释 (8)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8、结论及建议 (14)前言1、工程概况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
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
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1.1、探测区地质概况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
年水位变幅2.0m左右。
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构组成。
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本层层底埋深3.5.0~4.4m。
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实验年级: 11级组别:第四组小组成员:杜佳宗、乔志国、路彧、脱昱、胡敏航、李思珊、李刘妮日期: 2013 年 4 月 25 日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4.实验过程5.实验数据处理6.实验结论及分析7.关键点8.心得体会9.参考文献1.实验目的: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野外布极方式和测量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处理分析方法2.实验原理:将直流电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电可以形成稳定的人工直流电场,由于岩土体的电性存在差异,故可通过测定视电阻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来推测地下岩层的厚度和导电性等特征。
地下介质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岩土层视电阻率(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位差(V );I ——供电电流(A );K ——装置系数(与电极间距有关)。
【1】直流电法即是通过人工向地下加载直流电流,在地表利用相应的仪器观测其电场分布,并通过研究这种人工施加电场的分布规律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则是将很多电极同时排列在测线上,通过其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断面。
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经软件对数据处理后,自动生成各测深点曲线及各断面层或整体地电断面的图像。
【2】3.实验仪器:WGMD-6分布式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系统主机PDS-1分布式开关适配器、分布式开关电缆与不锈钢电极 PDZ-1分布式开关自检器3全WINDOWS 版的高级电法处理软件4.实验过程:实验场地和仪器检查:此次实验选择的测站是黑松林旁的草坪,草坪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周围没有高压线以及一些可影响实验的因素,便于实验。
实验开始前,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良好。
电缆和电极的布设:在实验场地布置一条长50米的皮尺,然后在皮尺上选定一点作为起始点,沿皮尺方向从起始点起每隔一米垂直插入一根电极。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
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
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
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
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
地质解释。
四、实验要求
1、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方法以及测线的连接方式;
2、掌握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
3、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
4、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需要掌握的软件有:
a、BTRC2004数据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
b、RES2DINV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
五、实验结果
通过将得到的试验数据,读取到RES2DINV软件中并设置好一定的参数后进行反演,我们得到了图2到图5的反演图。
图2.温纳法反演图
图3.温纳法等值线图
图4.偶极法反演图
图5.偶极法等值线图
根据反演得到的数据,采用温纳法得到的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7.6%.采用偶极法得到的均方根误差为114%.显然对于所测区域地层情况的反演,温纳法比偶极法误差更小,所以进行结果分析时,重点根据温纳法所得的反演结果,偶极法作为参考。
六、实验结果分析
名称ρ(Ω·m)名称ρ(Ω·m)
黄土层0~200雨水>1000
粘土1~200河水10~100
含水砂卵石层50~600海水0.1~1
隔水粘土层5~30潜水<100
表1.土层及水电阻率常见值
根据表1中所给出的常见的土层和水的电阻率值,结合所得到的电阻率反演图,地面以下0-4m为表层土,电阻率在30-100的范围内,局部有电阻较高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考虑与地下的管线布设情况有关,在侧线长度上,有两个管井的出现,
因为管井中无水表现出高阻与图2中地表电阻情况相同,同时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对此也有很大的影响。
结合场地周围实际地质情况,地表以下大范围的低电阻区(地面下4m-25m范围内)为黄土层,温纳法和偶极法所得到的反演图均表现出了这一特点,由于黄土本身的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不均匀的特点。
从两种方法所得的反演图中我们均能看到在地下有低阻异常的部位出现,电阻率等值线图呈同心圆状出现,推测为黄土层中的充满水的孔穴,因为有透镜体等相对隔水的物质的局部存在,导致黄土层中某部位含水量较多,形成众多空隙联通在一起的局部饱水带,因为含水导致其电阻率呈现出比周围低的形式。
考虑实际情况同时不排除为原先兰州空军的遗留下来的防空洞。
因为温纳法所测深度较浅所以对于黄层以下的地层反映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黄土层之下为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地层。
从偶极法得到的反演图可以看出地面以下25-30m范围内电阻率值在200到600之间,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推断应该为含水砂卵砾石层。
40m以下的部位,由场地的实际的地质情况推断应该为红泥岩,应该为低阻区,但是偶极法中反演存在了较大的误差。
所以其结果不能准确表达本地区基岩的实际情况,但基岩以上土层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本次高密度电法实验结果与本地区的实际地层情况比较符合,其中温纳法误差率较小,偶极法误差虽然比较大,通过与温纳法所得结果的比对,其地层分布情况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只是基岩以下土层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次实验的结果反映的场区浅层地层情况(地表以下30m以上区域)基本准确。
对于基岩面以下的深层地层情况,还需进一步实验。
七、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现场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勘察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巩固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对于物探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以及后面的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好的掌握了高密度电法之一勘察手段。
同时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使我们对前面所学的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