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降水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十六中政史地组王峻峰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了解降水柱状图绘制,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2、难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出示自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了解降水柱状图绘制,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1.降水的相关知识(阅读书本P53和P54的相关内容)a、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固态的、,其中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b、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等级。
c、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2.降水与生活想一想:以下的降水情况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连线题)连续24小时的暴雨五谷丰登雷州半岛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洪水成灾风调雨顺土地龟裂,农作物缺水,用水紧张阴雨连绵一个月天气寒冷,交通堵塞08年春节前马鞍山的冰雪天气衣服难干,物品易发霉小结:3.降水柱状图的阅读1、读图(P55图3.19)(1)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柱子的高低,反映了的多少。
提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地的降水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地的降水较少,主要分布在季。
(3)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就是,它影响着当地的干湿程度。
例如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区,会比较;而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很。
4 .降水的季节变化a、读图3.20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中国年降水量”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
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同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 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一、降水的特征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我国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见教参)。
年际不均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