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为人民服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1 KB
- 文档页数:9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模板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服务人民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引入“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和背景。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实例或故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为人民服务的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权益。
2.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公平、诚信等。
讨论尊重他人需求和权益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尊重他人需求和权益的实际操作。
2.4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为人民服务的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3.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实践的方式和方法,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讨论参与为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为人民服务实践方式。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服务项目,实际体验为人民服务的感觉。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实践方式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第四章:为人民服务的创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创新的途径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更好地服务人民。
4.2 教学内容介绍为人民服务创新的途径,如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
讨论为人民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为人民服务创新的途径。
为人民服务教案_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为人民服务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案:《为人民服务》一、教学内容本课节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以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力量。
2.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取得的伟大成就,如高铁、5G、扶贫攻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谁在付出?引入本课的主题——为人民服务。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典型案例,如扶贫干部黄文秀、抗疫英雄钟南山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寻复兴的伟大事业。
4. 课堂讨论(5分钟)组织学生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为人民服务》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2. 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3. 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2. 列举一位你认为的人民英雄,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彻、迁”等 9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鸿毛”“鼎”“铭”等。
-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经典段落。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 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 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 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例,在教材中,作者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这句话,旨在说明不同的人死亡的意义是不同的。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一引用是典型的道理论证,通过古人的智慧话语,增强了文章观点的说服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需要联系历史人物的事迹,如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因公殉职,他的死就重于泰山;而像那些卖国求荣、残害百姓的汉奸的死则轻于鸿毛。
通过这样的案例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2. 教学难点- 理解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严谨,文章从提出论点“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到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展开多方面的论述,包括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互助等,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论证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逐步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
《为人民服务》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1.1.2 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使学生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1.1.3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解析:2.1.1 文章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强调了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性和必要性。
2.1.2 文章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对其进行了深入阐述。
2.1.3 文章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课文《为人民服务》。
3.1.2 相关背景资料:张思德同志的事迹介绍。
3.1.3 延伸阅读:其他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或故事。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1.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4.1.3 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5.1.2 领会毛泽东同志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5.1.3 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以上为前五个章节的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为人民服务》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投影仪6.1.2 计算机6.1.3 教学PPT6.1.4 课文打印稿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学具:6.2.1 笔记本6.2.2 笔6.2.3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准备说明:6.3.1 确保教具和学具在课前准备充分,以免影响教学进程。
6.3.2 检查投影仪和计算机连接正常,教学PPT内容完整无误。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人就是为人民服务。
2. 分析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人民是国家的基础,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分享为人民服务的实例:讨论身边的人物如何为人民服务,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3. 分享:学生分享身边的人民服务实例,互相启发和学习。
4.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为人民服务。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为人民服务的要点,提醒他们时刻关注他人需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践行动: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为人民服务,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实例。
2. 小组讨论模板: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模板,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展开讨论。
3. 相关视频或文章:用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场景中为人民服务的情景,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环保行动等。
2. 心灵鸡汤:教师分享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或名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服务计划: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服务计划,可以是帮助家人做家务、为社区清理垃圾等,在下节课分享实施情况。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意义2. 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团队合作与协调5. 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2. 培养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掌握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3.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服务人民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服务的场地。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提出服务方法和技巧。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7.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2.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简介张思德.(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2.简介本文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并练习组词。
2.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二)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1.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分自然段学习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读课文,画出这段的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5)教师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揭题导课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彻底、兴旺、密切、批评、团结、死得其所”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4.读懂课文,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结合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懂课文,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党史和革命传统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一些有关党史和革命传统的知识。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对“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呢?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获得这个词的解释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为人民服务》。
(板书课题)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住,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也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全心全意”和“彻底”又该怎样理解呢?学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所了解了。
(用红笔在课题“为人民服务”下面画上曲线)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朗读来学习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老师一边范读课文,一边出示课件。
)3.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并正音:模、铸、炊、煌、涯、岷。
(注意“炊”的读音。
)齐读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指名说一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注意“兴旺”、“死得其所”的意思。
为人民服务课文教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案】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2.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3. 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4. 新时代好少年如何为人民服务5. 互动环节: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三、教学重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2.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3. 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四、教学难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2. 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价值以及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4. 实践活动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念付诸实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课文或教材2. 课件: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价值等内容的相关课件3. 案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案例4. 讨论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5. 实践活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项目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和典型事迹案例,引导学生感受为人民服务的伟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念付诸实践。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内涵2. 人民服务的表现和意义3.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重要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文章、案例等。
2. 课件: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知识点。
3. 视频资料:典型人物事迹、志愿服务活动等。
4. 实践活动安排:志愿服务项目、时间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3.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及反馈。
4. 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志愿服务组织的代表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更加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机构,了解不同领域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为他人着想。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 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现状3. 服务他人的意义与价值4.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与技巧5. 服务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培养服务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内涵及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服务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服务场景,提高学生的服务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引发学生对服务他人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3. 案例分享: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 案例库:收集各类服务案例,包括成功的服务经验和挑战性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重点句段的理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扩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弄清主席的演讲思路。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难点:1.重点段落的理解。
2.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前准备:1.搜集与课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ppt
2.学生提前预习
课时: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看过,有幸,没看过,遗憾。
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
(播放阅兵式片断: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听见解放军叔叔响亮有力的口号了吗?对!“为人民服务”,这口号从上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它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这口号也是我们今天课文的题目!那么,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毛泽东,张思德追悼会)
二:预习汇报。
(一)张思德是谁?大家预习过课文,查过资料?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张思德到底是谁。
(二)1、学生简介张思德生平及他是怎么牺牲的。
2、教师相机补充:张思德同志是一名警卫战士,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就连他的牺牲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壮举,而我们的主席却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多么高的荣誉,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在阅读时可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生简介毛主席即兴演讲《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及目的。
教师相机补充:是的,在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毛主席根本没有看稿,条理清晰、字字珠玑、慷慨激昂,而且啊,时不时地还有手势和动作呢!
三:读课文,列提纲。
(一)毛主席没有看稿,是否意味着没作准备呢?(不是,肯定有准备)是的,主席才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演讲肯定已深思熟虑。
假如你就是主席,暂时的哦,为了明天演讲成功,围绕“为人民服务”你准备讲哪些内容呢?你会拟一份怎样的发言提纲呢?好吧,读书,拟提纲,要简单!
(二)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提纲
1、队伍宗旨: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3、不怕批评
4、互相关爱
5、团结人民
(三)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并板书:宗旨、生死、批评、团结
(四)教师小结:啊这提纲好,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有了这提纲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提纲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四: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各位主席,有了提纲了,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得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
)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找一段,一起研究研究,哪一段呢。
哈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英雄所见略同啊!刚才大家说,这段谈生死问题,那能不能在那儿不停地喊生啊要伟大,死啊别害怕,行吗?不行啊,得以理服人,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引导学生以最经典的第二段为例,看看围绕生死问题,主席是怎么摆事实、讲道理的。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二段,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运用的巧妙。
)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赞誉张思德的死。
2、板书: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己说了就说了嘛?引用别人的话真没本事?(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
3、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请同学们带上情感,配乐吟诵。
4、学生吟诵有关生死名言。
5、小结:听,这些名言名句,那样震撼人心!这些名言名句,也表达了这些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
(二)对比、比较。
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
1、对比、比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
2、板书:“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替┄┄的人去死”
3、这句话讲什么?看得明白吗?哈哈,得好好研究,好好看看这整句话只讲一个字,别瞎猜,哪个?(死)会读书,能给它换个词解
释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解释正确一百分,我看把这几个词挪到这里来,怎么样?不行。
(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掉脑袋,见鬼,见阎王,咽气,下地狱)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
4、指导朗读:我们也学着主席的样子,加上手势、动作,带着爱憎分明的情感朗读这句话。
(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背
(三)列举事例。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板书:张思德
3、主席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看看吧!
4、张思德短片1:
他跑,风里跑,雨里跑,不停地向前跑,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牛。
(停)(师生互动,生喊)
他傻,真是傻二娃,看看是不是真的傻乎乎的?唱歌,干活,烧炭。
(停)是不是超傻
他从小是孤儿,是不是没有亲人呢?这抱着的,不是他的儿子,单这从不说话的孤儿最后啊喊他做“爸爸”;这哭着绝食的哑巴老头儿不是他的父亲,但最后却让把他当亲儿子。
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张思德短片2(牺牲):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认真地听一听他牺牲前的一段话语吧!
7、张思德短片3(门洞对话):
雨在下着,他和孩子一起伸手接雨,心中还念着刚才那句话,什么?(给天底下的人)是的:给天底下的人……这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
五:再读课文其它部分,感受、理解“为人民服务”丰富的内涵。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一个代表人物,正确对待生死也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还有许多经典名句,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其他段落,然后
我们联系实际写写感受,怎么写呢?(出示文字屏)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愿它伴随你的人生,成为你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
愿它能解决你的问题,指导你的学习生活。
是啊,一句话一辈子啊!
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同学们去看看吧。
网址/
摘录网上留言:1、最近才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好久没流泪了.心中已把他当作了一种心灵之神.老胡。
2、您虽然走了,但是您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以后的每一代人。
阳光の女孩。
3、一开始我还不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学习张思德,还要看电影,查资料。
可是知道了张思德的事迹后,我明白了——他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永远的英雄!-jay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12 为人民服务
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不怕牺牲
民不怕批评
服不怕困难
务团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