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章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8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简介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自我再生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与非可再生资源相比,可再生资源具有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优势。
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保护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为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之一。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则利用太阳能热量加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则利用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
风能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利用风能发电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通过风轮驱动发电机发电。
此外,风能还可以用于机动车辆、风能驱动的泵浦系统等。
水能水能也是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
水能可以通过水力发电厂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而水力发电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发电方式,因为水能的再生速度远大于用电速度。
其他可再生资源除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地热能通过地热发电站将地球内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质能则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木材等生物质来产生能量。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可再生资源不受过度开发和污染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可再生资源时,需要遵循合理开发原则,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需要充分评估资源储量和可再生速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
治理污染污染是可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提倡节约用能节能减排是可再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提倡节约用能的生活方式,例如使用高效的电器设备、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等,可以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1 2010-2019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情况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图2 2010-2019年分区域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情况数据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1118.97GW、573.27GW、391.24GW 和221.13GW。
2010年至2019年分区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见图2,亚洲、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一直领先于其他区域。
2019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0GW的国家共31个,主要以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为主。
(三)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呈爆发式增长2019年,全球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装机容量占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46.89%、24.55%、23.12%、4.88%、0.55%。
其中,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增速最快,呈爆发式增长,生物质能低速平稳增长,水电则逐步放缓,地热能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近两年有所提速。
(四)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在技术进步、规模化经济、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和项目开发经验积累的推动下,过去十年间,全球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明显,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PV)、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SP)、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和生物质能平均发电成本(以下简称“LCOE”)分别下降了82%、47%、39%、29%和13%。
2019年,约56%新投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LCOE都低于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电成本。
(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机制以固定价格制度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为主可再生能源发展激励机制主要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为政府补贴型的财政激励机制和市场导向型的产权激励机制,前者主要包括固定价格制度(feed-in tariff, 以下简称“FIT”)和溢价制度(feed-in premium,以下简称“FIP”);后者主要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
澳大利亚是较早明确通过以RPS激励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国家,在RPS激励机制的组织、实施与监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目录1.自然资源定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资源,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必备的两个条件:①存在自然界中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例: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利用方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②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矿产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
利用方式:珍惜和节约使用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5.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1.我国的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底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读土地资源类型图,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A.以水田为主的耕地,B.以旱地为主的耕地,C.林地,D. 草地。
(2)A、B 两类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填干湿区),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界线是秦岭—淮河,该界线与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及1 月份0°C 等温线大体一致。
(3)图中 C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的山区,而西北和北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很少分布。
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在日益增加。
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降低自然资源自我调节能力。
对此就需要及时处理社会发展带给自然资源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互利互生的目标。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其次探讨了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做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有效策略引言:保护自然资源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是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策略。
我国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发展速度较快,对自然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已经出现了水污染、土地分配不合理、森林资源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等待人们解决,只有有效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才能保证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1.1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中的首要目标,并且当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但是我国作为工业发展大国,环境污染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破解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并且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以及中华子孙后代的未来与大自然生态平衡。
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在控制污染源以及根治污染源上作出努力。
而不断创新保护自然资源策略策略,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并且提升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优化水资源自我调节能力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保护自然资源这一目标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并且需要人民不断的加强保护生态的意识。
2.2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工作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策略之一,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居民居住环境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样也成为了当前社会以及认为人们的重要关注点,而保护自然资源这一策略正是可以改变现有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
并且,良好的生活环境既符合社会发展目标,也是当前社会衡量进步的重要准则,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社会文明以及居民素质水平。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文科科目:地理授课人:课题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1 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煤炭石油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哪些环节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2、知道针对煤炭、石油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哪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重点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中心发言人李晓春难点非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教具教材、地图册课型常规课课时安排 1 -课时教法案例教学学法案例探究个人主页教学过程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
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2.化石燃料的分布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煤的分布总特征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主要分布带欧亚大陆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这两个煤带的煤炭储量占全球的96%。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一个煤带南半球煤炭分布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较好。
中国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备注总特征在地理分布上的集中程度更大于煤炭主要分布带在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其中以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的分布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一哈密盆地。
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利用时,要对其保护和促进再生,使后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达到目前的水平。
二是对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在实现合理开发的同时,要找到能够代替它们的新资源。
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可供选择的办法是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资源实施节约和开源。
措施之一,把实行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变高消耗为低消耗型,变租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率和回收率,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一物多用,尽可能延长其耗竭时间,实现资源最优耗竭。
措施之二,应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源,加强地质勘探,强化从地壳深处与海洋远处寻找新的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措施之三,研究开发新型替代资源以供利用,要做到经济的发展不以资源的耗竭为代价,要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最终目的。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要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1)世界淡水供应少: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少;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2)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人类对水的需求可以分为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3)水资源短缺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
如中东、非洲等地区。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2)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3)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4)耕地中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非可再生性,而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我国矿产资源的紧迫性表现:①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上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要点二: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及解决对策:①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②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农业上,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工业上,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①开发水源,科学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改不改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附录:活动星图高中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高中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高中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备课一、回顾反思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三节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了我国的三级阶梯及各阶梯的分界线,中国的主要地形,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内流区外流区及内外流河的划分,效果很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
但是这一单元里涉及的分界线比较多,而且容易混淆,比如:秦岭-淮河一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学生不容易区分哪些线的走向基本重合,本单元图、线都比较多,再加上学生的空间读图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复习中还需教师引导学生加大练习力度。
同时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还要借助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等这样的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本章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介绍了自然资源及其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
然后以水土资源为案例,介绍了水土资源的基本特点以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开发绿色资源总结概述绿色资源开发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遵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环境友好、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方法和工具。
绿色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开发绿色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绿色资源开发方法和工具。
重要性开发绿色资源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开发绿色资源的重要性:1. 节约资源开发绿色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和煤炭等。
而使用绿色资源可以减少对这些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2. 降低环境污染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和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绿色资源开发可以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资源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通过使用环境友好的开发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保证软件开发的可持续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绿色资源开发方法和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绿色资源开发方法和工具:1. 使用开源软件开源软件是一种绿色资源开发的利器。
开源软件遵循开放、透明、共享的原则,可以避免使用商业软件所带来的版权问题,并且通常会比商业软件更加轻量级、高效和安全。
2. 采用能效优化技术能效优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软件的能耗,从而降低对能源的依赖。
例如,可以采用合理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合理使用缓存和内存管理,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
3. 优化代码和资源管理优化代码可以减少软件运行时的资源占用,从而提高软件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删除不必要的代码和资源,减少程序的体积和内存占用;合理管理和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4. 推广可持续开发理念推广可持续开发理念是绿色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开发者对绿色资源开发的认识和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