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17 KB
- 文档页数:2
会展人才调研报告会展人才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会展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展览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会展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会展人才的供需状况,为会展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10家知名的会展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调查了他们在会展人才的招聘需求和培养计划。
三、调研结果从调研结果来看,会展行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其中,商务推广人才是最为紧缺的,占比达60%。
其次是策划和设计人才,占比为25%,再次是活动执行人才,占比为15%。
调研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实际经验和能力,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四、人才培养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人才培养建议:1.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鉴于商务推广人才的紧缺情况,高校应该在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市场营销和推广技能的人才。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会展行业是一个实际操作较多的行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差异,我们应该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置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与会展行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
4.职业发展指导:会展行业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规划个人职业发展道路。
五、结论会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商务推广人才、策划和设计人才以及活动执行人才是最为紧缺的。
学校和企业应该密切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输送,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更好的规划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结果为会展行业的人才供需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提出了相关的人才培养建议,希望能对会展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展人才培养会展行业作为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会展人才,各大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始加大会展人才培养的力度。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会展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执行各类会展活动的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会展人才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会展行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展览策划、会务管理、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
2.市场意识和创新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具备创新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3.团队合作能力:善于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团队中协作完成各项任务。
4.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能够在会展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解答。
二、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会展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设实训基地,提供实际的会展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
3.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和参与实际的会展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展览策划、会务管理、沟通技巧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培养方法会展人才培养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思考能力。
2.实训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会展项目的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和执行一些小型的展览或会议活动,提升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4.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会展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徐刚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会展经济已到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匮乏现状之间的落差,培养高素质的会展设计专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会展设计教育现状,深入研究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我国会展设计专业教学新体系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会展设计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徐刚(1974- ),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装饰艺术和平面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
(河南开封475001)[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09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博物馆陈列设计改造对建设文化强省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092400430025)[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95-0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截止到2006年,办展数量已经突破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近3500家。
但是,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专业人才的缺乏。
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约有100万人,而会展设计专业人员却不足1%,这成为制约我国展览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会展人才短缺引来业界的高度关注,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纷纷瞄准会展业。
一、我国会展学科教育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展教育研究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开设会展专业的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厦门国际会展职业教育学院等;二是依靠大学或行业骨干力量办的科研类研究中心,如复旦大学会展与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上海世博研究中心、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等。
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摘要:当前会展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学院应根据自身条件、教学实践及战略结合地区发展需要,科学设计会展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关键词:会展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22021 会展发展趋势及人才供求状况作为新兴朝阳产业,会展具有信息传播、经济交易、文化教育、辐射功能及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扮演举重要角色。
会展业的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
1.1 会展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预测1.1.1 会展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类型虽然就其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凭借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几年跻身国际会展旅游中心地区的预期不是遥远的事情。
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并具有知名度的展会,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贸促会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
这意味着社会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质量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是差异化的。
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组成会展业人才的三个层次。
会展核心人才主要是指负责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开发和会展运作等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主要根据会展计划和目标具体实施举办会展各项准备工作和事项的人员;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为会展活动提供其他各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人员。
他们三者对会展工作起着补充作用。
1.1.2 会展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由于“会展活动”具有智力型、知识型、技巧型、艺术型的专业特点。
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摘要]近年来,中国的会展业蓬勃发展,使得会展学历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但是伴随着会展教育规模的扩展,高校所培养的会展人才无法满足会展市场需求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
针对这样的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应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85-02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举办各层次的会展培训班。
表面上看,会展教育规模快速壮大,但实际上,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不了会展市场岗位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如何正确培养会展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学校已将近60所。
这些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区,其中上海地区最多。
从开设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上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尤其是能够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系统课程的普通本科高校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些高校的会展教育又大多数是从旅游学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二、对比国内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一)国内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的会展专业主要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等学院。
一般挂靠在公共管理类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以及艺术门类的“会展艺术与技术”。
具体可以分为五大类:考证培训类的会展专业、教育部目录中试点办学的会展专业、艺术类(会展策划与设计方向)、非艺术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非艺术类(会展旅游型)。
(二)国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国外的高校会展教育主要分为学位教育和资格认证培训。
学位教育一般注重理论培养,一般不要求学生具有从业经验;而资格认证培训主要针对业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同样重在理论的研究和提升,同时还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承担中低层职业培训,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教育形成互补。
我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摘要】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远远滞后于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通过调研我国会展人才供需现状,分析我国目前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关键词】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挑战创新设计一、我国会展人才供需现状分析(一)会展人才层次分布及素质要求1.会展人才层次分布。
会展活动是一定地域空间的人群聚集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上会展(MICE)定义由cor-poratemeeting(公司业务会议)、incentivetravel(奖励旅游)、conventions(协会或社团组织会议)和exhibition(展览)组成。
随着实践的发展,“大会展”的定义更是涵盖了会议、展览、节事、演艺、赛事及奖励旅游等各新型业态。
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其拉动经济的比例通常被认为达到1:9,能够迅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额的利润和经济繁荣。
会展人才是为会展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群特殊人员,根据金字塔模型主要分为会展业相关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型人才,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翻译、会展商务、旅游接待等会展支持型技术人才,为会展业提供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操作性人才四个层次。
根据会展业产业架构和发展业态,会展人才需求分布实际上涉及许多相关的行业,如政府会展管理机构、会展行业协会和会展专业组织,会展中心(场馆),展策划、服务公司,旅游公司、差旅管理公司(TMC),酒店商务会务部门,企业参展(会)部门,会展教育、培训、科研和咨询机构,等等。
2.合格会展人才素质要求。
现代会展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
要成功举办一个会展项目,无论是筹办、招展招商、展出,还是展后各个环节都需要通盘运筹,涉及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建筑学、运输学、美学等诸多学科。
会展人才属于复合型专业人才,一个合格的会展人才需具备以下素质:(l)会展专业核心职业素质。
即具备会展管理、策划、运营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统筹和承担会展各个业务环节。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会展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展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为了满足会展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理论基础的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3.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4.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三、培养内容1. 会展策划与管理基础知识:包括会展行业概述、会展策划与管理原理、会展市场分析等;2. 会展项目管理:包括会展项目策划、预算控制、供应链管理等;3. 会展市场营销:包括会展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4. 会展服务与运营:包括会展场馆运营、设备管理、现场服务等;5. 会展法律与规范:包括会展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管理等;6. 会展创意与设计:包括会展主题设计、展台设计、视觉传达等。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会展项目的策划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会展策划与管理相关的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2. 实践评价:通过实习报告、实训成果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3. 项目评价:通过会展项目的实际效果和评估对学生的实战能力进行评价;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培养成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 学生能够独立策划和管理中小型会展项目;3. 学生能够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推广会展活动;4. 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 学生能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和发展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可以制定以下方案:1. 学术培训计划:设立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包括会展策划、展览设计、会务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会展行业的基本认知和专业技能。
2. 实习机会:与会展公司、展览馆等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理解。
3. 学生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展会、会议等活动,与业内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
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导师制度:为学生分配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导师可以来自企业、行业协会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5. 赛事竞赛:组织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的比赛,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为优秀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6. 职业辅导:提供关于求职技巧、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辅导,帮助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7. 行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会展项目,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策划到执行的整个过程。
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资讯资源:建立和维护行业相关的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提供行业动态、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信息资源。
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全面培养和发展会展服务与管理人才,提高他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可以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需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凌宏艺【摘要】Exhibition economy development needs more and more exhibition talents. Fo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exhibition specialty is set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ut the its talent training mode need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course arrangement, teaching methods, resources integrati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etc., should be meet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market for talent.%会展经济发展对会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高校近年来虽然已经开设了会展相关的专业,但其人才培养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专业定位、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资源整合、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都应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3(000)030【总页数】2页(P206-207)【关键词】会展;人才;教育;培养【作者】凌宏艺【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611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成功的申办,中国会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短短十余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2004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批会展专业的招生与培养的正式开始。
周少雄:关于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作者:周少雄吕红环陆南雁摘要:在上海世博会的强势推进下,会展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未来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然而,与生机勃勃的产业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还严重匮乏,会展人才的岗位空缺比高达10:1;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其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会展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正日益为业界与社会所关注。
本文以此为背景,特对国内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一初步的分析,并与澳大利亚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试作对比,意在探寻我国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关键词: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会展业人才需求瓶颈与学历教育发展简况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正在逐步迈向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现阶段,我国每年举办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达四千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超过百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关联产业的经济产出则近千亿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也日益增强。
可以说,现代会展业已继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之后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之一,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由于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行业内缺乏对大型展会的申请和举办流程的经验积淀,与此同时,现代会展业的成功举办既离不开会展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又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推陈出新的创意,因此,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在我国会展行业的人士虽有100多万,但基本上是属于未受过专业训练、半路出家的从业人员。
有研究者称:其中真正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还不足200人;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的岗位空缺比高达10:1,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其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各大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培养会展人才已经急不可待。
上海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会展业以其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产业。
在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会展业人力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这
样会展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就是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会展人才理解的不同,从而造成培养方向的不同,最终导致会展人
才的“供需错位”。
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业人才是当前
会展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的根本办法就是使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的观念一致,从实际出发去培养学生,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首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提出和界定进行说明,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
分类及我国与国际会展发达国家已经研究的会展培养模式,为后文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建立做铺垫;其次介绍上海会展行业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阐述
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同时介绍高校对会展专业的培养情况、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再次,会展人才需求情况及对人才的理解,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内容,
根据励展会展公司所作的调查问卷,总结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
高等院校教育所培养出的会展人才相比较,分析行业与高等院校所造成的供给错位的原因,就是对会展人才的理解方向不同,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行业需要的实用型的人才,而高校与学生都以学历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最后就是针
对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因为是行业与高校对人才理解不同造成“供需错位”,解决“供需错位”应该建立实际性比较强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这需要政府、行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发挥职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行业协
助高校培养会展人才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要根据行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科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最后还需要学生自身有提高的意识,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