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课程表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5
陕西师范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方案冒泡排序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课程名称: C 程序设计授课教师:聂晓颖职称:讲师陕西师范大学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九日一、课程一般信息【课题】冒泡排序【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第146至148页。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二年级学生【教师基本信息】聂晓颖,女,1981年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讲师。
曾讲授的课程有《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设计思想】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在各个软件中使用频率都很高,因此专家们研究了各种排序算法。
在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常以冒泡排序来讲解排序的原理。
如何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思想和编程方法,又能发散思维,扩充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这是设计本课的主要目标。
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
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
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
依据这个基本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简单到复杂,逐个难点分解,设计出总流程图。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C程序设计(第四版)》第六章第一节§6.1,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第十章第三节§10.3。
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
通过冒泡排序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程序设计与算法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实用版)目录1.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简介2.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3.课程表的安排和特点4.对公费生的影响和作用正文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是陕西师范大学针对公费师范生推出的一项教育计划,旨在提升公费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表安排和特点以及对公费生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
一、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涵盖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几何等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课程表还包括了数学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
二、课程表的安排和特点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在时间安排上分为学期和学年,每个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课程,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教育理论。
课程表的特点如下:1.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性课程,也有实验课和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2.课程难度适中,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需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对公费生的影响和作用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对公费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提升数学教学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公费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教育教学素养:课程表中的教育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公费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增强就业竞争力: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公费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更容易获得优秀的工作岗位。
总之,陕师大公费生数学课表为公费师范生提供了全面的数学教学培训,有助于提升公费生的数学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
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表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表
大一上学期:
1. 高等数学
2. 离散数学
3. C语言程序设计
4. 计算机组成原理
5.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6.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大一下学期:
1. 线性代数
2. 操作系统
3. 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系统结构
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6. 编译原理
大二上学期:
1. 计算机体系结构
2.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
3. 计算机视觉
4. 嵌入式系统开发
5. 移动应用开发
6. 信号与系统
大二下学期:
1. 软件工程
2. 人工智能导论
3. 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
4.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5. 分布式系统
6. 算法设计与分析
大三上学期:
1. 计算机图形学
2.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3. 并行计算与并行编程
4.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应用
5. 计算机科学理论
6. 信息安全技术
大三下学期:
1. 高级数据库技术
2. 信息检索技术
3. 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
4. 网络安全技术
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大四上学期:
1.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2.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3. 高性能计算
4. 网络攻击与防范
5. 信息安全管理与法律
6. 综合课程设计
大四下学期:
1. 实习
2. 毕业论文(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关于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暂行规定为了培养和提高我院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要坚持既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又能确保本科生教学质量的原则,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中间遴选。
二、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给本科生辅导答疑、批改作业。
其中,辅导答疑每周3学时(习题集中讲授1.5小时);批改作业不少于学生人数的一半。
三、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岗位面向二年级研究生设置,兼任助教时间最长为一年,每人每学期只能兼任一个助教工作岗位,以不影响研究生自身的学业为原则。
四、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经考核合格后,学院向其发放岗位津贴。
标准如下:博士生每人每学期660元,硕士生每人每学期540元。
五、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岗位申报教师必须具备副教授或教授职称。
六、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岗位申报教师主讲课程必须为以下的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必修课程(课程名称参见附件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必修课程(课程名称参见附件2)。
七、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岗位申请流程如下:1.教师在每学期放假前三周申报并提供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岗位数以及工作性质、时间和要求。
2.学院在教师申报基础上研究确定并公布下学期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的岗位数以及工作性质、时间和要求。
3.研究生本人自愿申请(须填写申请书申(请书参见附件3)),经导师推荐,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审定并批准,并报学院办公室教学秘书和科研秘书备案。
八、研究生兼任助教工作,在学期工作结束时应由系(部)主任、有关教师和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报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后存入本单位教学档案。
九、学院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系(部)主任、有关教师和指导教师应经常检查研究生助教工作的质量,指导、帮助其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