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药学监护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54
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MedicineJoumalVoL22No.62009・863・糖尿病患者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邝旭霞.余澄清。
陈冰冰广东开平市中心医院药荆科摘要目的:促进我院在糖尿病患者中用药咨询以及药学监护的开展。
方法:通过查阅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情况、内容,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的内容和开展的必要性。
分析在我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论:用药咨询的开展和药学监护的实施是发达国家药学服务的新趋势,也是新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我院有必要在糖尿病患者中试点性的开展用药咨询与药学监护。
中图分类号:IL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09J06—863—02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亚洲是常见病,发病率为城市成人人口的5%一10%,WHO估计亚洲有大约五千万的DM人。
亚洲人群中的DM发生呈上升趋势,DM并发症也会相应增加,最终会成为主要的卫生及经济问题。
药学监护(PharmacGutiealCarePC)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学者Hepler和Strand提出,美国药师协会对药学监护的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负责的与药学有关的保健,目的是得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确定结果…。
针对糖尿病这个群体。
药师在岗位实践中开展了用药咨询和药学监护,并且根据糖尿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解决了他们用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使其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1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咨询内容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使药师跳出调剂、供药、管药的圈子,走向临床,面向病人,直接为病人服务。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干预。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控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正确、有效的用药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多会引起眼、肾、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及其他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糖尿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均不高,已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改善和应激事件的增多,DM检测方法的提高,DM 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所有国家普遍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健康问题。
DM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估计我国现有DM病人约4,千万,居世界第2位,且还在继续增长。
D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无法根治,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单纯依赖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无法达到长期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对DM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要严格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DM及预防其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这并非单靠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包括在院教育使患者掌握较多的知识,为患者提供多方位的药学服务,还需通过健康教育调动起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积极态度,积极的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计划当中,认真、细致地做好自我监护,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这就是DM药学监护的目的和意义。
在对DM患者设计药学监护计划时,首先应该对DM疾病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疾病定义、DM的分型、流行病学概况、疾病症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用药分类、药物作用机理、药物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DM患者护理、患者教育等知识。
DM患者的药学监护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胰岛素的使用指导1 优化胰岛素治疗DM的控制标准是安全达标,即让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且不出现低血糖,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糖代谢状态。
关键是如何优化胰岛素治疗。
一例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缺乏有效的控制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这类患者进行临床药学监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例,介绍其临床用药情况及药学监护过程,并分析其效果。
患者李某,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入院时血糖控制不佳,血脂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为7.2mmol/L,甘油三酯(TG)为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4.8mmol/L。
经临床药师评估,患者在初始治疗阶段存在用药不规范、副作用较大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临床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个体化用药方案。
在控制血糖方面,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肾功能情况,选择了二甲双胍片作为首选药物,并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了用药方案,避免了药物的过量积累。
结合患者高脂血症的情况,选择了降脂药阿司匹林,并进行了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药物教育。
针对二甲双胍片的用药注意事项、副作用及低血糖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提供了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进行饮食调整。
针对阿司匹林的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监测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在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还对患者进行了定期的用药监测。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等进行了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药学监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临床药学监护,不仅可以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解决患者用药不规范的问题,还可以进行系统的药物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进行定期的用药监测,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用药。
通过临床药学监护,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知识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并发症疾病本身、治疗药物等,往往会导致血糖升高或降低,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本案例就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实例,探讨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
二、案例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7岁。
BMI:23.7kg/m2。
入院时间:2011年3月30日,出院时间:2011年4月11日。
现病史:患者诊断“2型糖尿病”9年,当时给予“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血糖控制尚可,20天后患者自行停药。
4年前开始给予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未监测。
1年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少量白痰、憋气,就诊呼吸科门诊,诊断“肺间质纤维化”,给予硫唑嘌呤0.1g,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40mg,每日1次治疗,遵医嘱激素逐渐减量,目前使用剂量为12.5mg。
近1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
近期餐后血糖波动于13~23mmol/L,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
患者自发病以来有头晕、乏力、多汗,有四肢麻木、双下肢踏棉花感。
患者目前饮食、睡眠可,夜尿每日2~3次。
为调整血糖和全面评价并发症入院。
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BMI:23.7kg/m2。
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
其余无异常。
辅助检查:随机指尖血糖(2011-03-29)14.0mmol/L。
既往史:15岁时患“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10/110mmHg,目前使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62.5mg,每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于110~130/70~80mmHg;19年前行“乳腺癌”切除术;10年前患脑梗死。
家族史:父患有肺癌;3兄1姐均患原发性高血压。
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史:否认。
入院诊断:①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③陈旧性脑梗死;④肺间质纤维化;⑤肺部感染;⑥乳腺癌术后。
一例重症感染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药学监护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等诸多的因素,极易合并各类感染,且在高血糖状态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反之,糖尿病合并感染后,使血糖更加不易控制,严重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案例通过对1例糖尿病合并肺脓肿、肝脓肿、左眼眶蜂窝织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评估和监护糖尿病伴发感染患者的血糖调节情况。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56岁,主因“左眼失明2个月余,确诊肺脓肿、肝脓肿2个月”于2010年4月3日入院。
患者于2010年3月中旬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当地医院予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寒战、恶心、呕吐、左眼失明伴头痛,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虹膜炎,给予地塞米松眼球局部注射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后患者因左侧眼球肿胀明显,仍无光感,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头颅CT及MRI未见占位性病变,考虑左眼球后炎症可能性大,给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减轻眶内水肿。
期间患者自测随机血糖29mmol/L,经内分泌科调整血糖,血糖控制相对平稳。
3月30日,患者突然出现右背部、右上腹部疼痛,伴发热,体温达38.5℃,右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叩痛,无反跳痛。
血常规:白细胞27.68×109/L,中性粒细胞0.927。
肺CT示双肺多发结节及小斑片影,考虑炎症可能性大;腹部MRI示:肝内病变,考虑脓肿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欠佳,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
既往病史:2型糖尿病史15年余,入院前使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血糖控制在11~14mmol/L。
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左眼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无光感,右眼正常。
肺部呼吸运动度对称,右侧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偏粗,双肺均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啰音。
108Clinical Research, Sept. 2020, Vol. 28, No. 09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J].四川医学,2016,37(7):752-754.[4]杨翠丽,莫中福,翟红卫,等.一次性Bakri球囊压迫联合B-Lynch手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2):1867-1870.[5]Maliheh Arab, Behnaz Ghavami, Samaneh Saraeian, et al.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Two Cases of Placenta Accreta anda Literature Review: Use of the B-Lynch Suture and BilateralUterine Artery Ligation Procedures[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6,18(4):e35006.[6]Hariharan U.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pregnancy inducedhypertension during emergency lower 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dexmedetomidine to our rescue[J].Rev Bras Anestesiol,2017,67(5):538-540.[7]周荣生,曹振平.不同止血方法应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880-884.[8]孙笑,黄艳,张慧婧,等.B-Lynch缝合术处理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远期生育力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2):910-913.·临床治疗·用药咨询的开展和药学监护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曹珊珊,苏永立(洛阳东方医院 药学部,河南 洛阳 471003)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开展用药咨询和药学监护的临床价值。
药学监护实践- 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在线考试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
)1、预混胰岛素属于()A.长效胰岛素B.中效胰岛素C.短效胰岛素D.中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的混合液2、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一般有()A.1种B.2种C.3种D.4种3、未开启使用的胰岛素的正确储藏方法是()A.必须保存在10℃以下的冷藏室内B.室温即可C.必须保存在冷冻室内D.超过30℃4、2型糖尿病选择口服降糖药首先需要参考的指标是()A.饮食状况B.体重指数C.运动情况D.患者年龄5、下列口服降糖药中不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是()A.α-糖苷酶抑制剂B.双胍类药物C.格列酮类D.格列奈类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选出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些情况需要调节短效胰岛素的用量()A.某次饭量比平时加大B.某次饭量比平时减少C.运动量增加D.生活方式没有明显改变2、下列所述属于口服降糖药的最佳购买选择原则有()A.新药一定比老药好B.所发表的有关安全性的报道应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同或者更好C.药品的费用应该低于或者与其他降糖药相似D.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的疗效相同或者更好3、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两种或者多种降糖药,下列有关联合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有()A.服用两种或者多种药品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B.服用两种或者多药治疗是最佳选择C.服用两种或者多药治疗可能会帮助控制血糖D.服用两种或者多种药品可能会导致药物治疗费用的增加4、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循证中心的分析结果,下列有关二甲双胍和格列酮类口服降糖药的有效性比较中,正确的有()A.在降低体重方面,二甲双胍优于格列酮类B.在降低LDL方面,二甲双胍优于格列酮类C.在胃肠道反应方面,二甲双胍优于格列酮类D.在造成低血糖方面,格列酮类优于二甲双胍5、美国消费者联合会对于新型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格列奈类)和老的降糖药(磺酰脲类和二甲双胍)的评价如下,请选择正确的结论()A.新药的疗效好于老药B.新药并不比老药更安全C.新药比老药更加昂贵D.老药需要联合用药,新药不需要联合应用。
临床药师一例类固醇性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陈会玲1,潘裕华2,黄碧瑜2,劳海燕2∗(1.广东省翁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韶关512600;2.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广州510080)[摘㊀要]㊀目的:探讨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原因㊁治疗方法及药学监护.方法: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对一例住院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结果和结论:患者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与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近期加大用药剂量有关.各类降糖药均可用于治疗类固醇性糖尿病,但应根据血糖值采取合理的降糖方式,并遵循类固醇性糖尿病临床特点用药.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并提供药学监护,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键词]㊀类固醇性糖尿病;病例分析;药学监护;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中图分类号]㊀R 994.11,R 977.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1G2838(2021)01G0057G04D O I :10.5428/pc a r 20210112A n a l ys i s o f a c a s e o f 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C H E N H u i l i n g 1,P A N Y u h u a 2,HU A N G B i y u 2,L A O H a i y a n 2∗(1.D e p a r t m e n to fP h a r m a c y ,W e n g y u a n C o u n t y P e o pl e s H o s p i t a l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G u a n g d o n g S h a o g u a n 5126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G u a n gz h o u51008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a u s e s ,t r e a t m e n t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o f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M e t h o d s :W i t h t h eh e l p o f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c a u s e so f a p a t i e n tw i t h i n c r e a s e db l o o d g l u c o s ed u r i n g h o s pi t a l i z a t i o n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f o r t h e p a t i e n tw a s r e n d e r e db y 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i s t s .R e s u l t s 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w a s r e l a t e dt o t h e l o n g t e r mu s eo f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a n dt h e r e c e n t i n c r e a s e dd o s a g eo f t h e d r u g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d r u g s c o u l da l l b eu s e d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H o w e v e r ,r e a s o n a b l eh y p o Gg l y c e m i cm e t h o d s s h o u l db e a d o p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v a l u e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i s t sc o u l di m p r o v e m e d i c a t i o n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b y t i m e l y f i n d i n g o u t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a n d p r o v i d i n gp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i n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㊀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c a s e a n a l y s i s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r e p o r t i n g s ys t e m [P h a r m C a r eR e s ,2021,21(1):57G60]作者简介㊀陈会玲(女),主管药师.E Gm a i l :h u i l i n gc h e n G55@163.c o m ∗通信作者(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劳海燕,E Gm a i l :l a o h a i y a n 1208@v i p.s i n a .c o m ㊀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G C )是肾脏疾病常用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具有抗炎㊁免疫抑制作用,但G C 的药理特性恰是一把 双刃剑 ,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系列药品不良反应(A D R s ),类固醇性糖尿病(s t e r o i d Gi n d u c e dd i a be t e sm e l l i t u s ,S D M )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S D M 是指由于体内G C 过多(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或外源性应用G C )所导致的糖代谢障碍.在世界卫生组织(WH O )糖尿病诊断及分型中属于特殊类型范畴,亦被称为继发性糖尿病.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肾脏疾病患者在使用G C 过程中发生S D M ,对S D M 原因㊁用药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1㊀病例摘要㊀㊀患者,男,22岁,体质量54k g,身高160c m ,体质量指数(B M I )21.09k g /m 2,2014年诊断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F S G S ,非特殊型),使用甲泼尼龙或泼尼松治疗(甲泼尼龙20~40m g ,i v g t t ,q d 或泼尼松5~60m g ,p o ,q d ),病情逐渐好转,后因不规律服用药物,肾脏病反复发作.2017年2月,患者因不规则服药及 感冒 后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泡沫增多,治疗方案调整为泼尼松30m g ,p o ,q d ,治疗后水肿消退并维持激素治疗,2017年5月尿蛋白转阴,2017年6月予停药.2018年9月患者肾病复发,使用泼尼松25m g ,p o ,q d 治疗原发病.10d 前患者肾病加重,于2018G12G29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过敏史.75 药学服务与研究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 ㊀2021F e b ;21(1)陈会玲,等.一例类固醇性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㊀㊀入院查体:体温36.8ħ,心率78次/m i n,呼吸18次/m i n,血压138/78m m H g.神志清楚,发育良好,营养良好,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㊁湿啰音,腹部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侧下肢中度水肿,右侧下肢水肿明显.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慢性肾脏病1期;大脑中动脉闭塞和狭窄(左侧)等.该患者此次入院后血糖变化见表1,重要临床信息及治疗时间轴见图1.表1㊀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T a b l e1㊀C h a n g e s i nb l o o d g l u c o s e o f t h e p a t i e n t(c B/m m o l L-1)日期㊀㊀血糖早餐前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临时随机血糖2018G12G306.82019G01G014.16.32019G01G024.68.56.162019G01G035.27.53.68(空腹)2019G01G054.87.92019G01G077.76.392019G01G147.96.342019G01G156.66.42019G01G165.28.07.702019G01G185.111.15.682019G01G195.99.62019G01G208.413.02019G01G218.318.417.77.72(空腹)2019G01G226.011.52019G01G236.411.42019G01G247.413.412.012.762019G01G256.811.82019G01G267.811.82019G01G286.510.611.22019G01G305.89.64.802㊀分析和讨论2.1㊀患者S D M诊断㊀G C使用剂量和疗程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日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都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日剂量过大似乎更重要[2].既往无糖尿病史,在使用G C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同时达到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即可诊断为S D M[3].S D M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ȡ7m m o l/L,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后2h血糖ȡ11.1m m o l/L[4].㊀㊀患者曾使用G C2年,停药1年,3个月前肾病复发,使用泼尼松25m g,p o,q d.患者因肾病加重,入院后使用泼尼松55m g,p o,q d,因严重肺部感染改用甲泼尼龙40m g,i v g t t,q d,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后各项检查显示患者糖耐量正常,患者使用G C时间长,近期加量后出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72m m o l/L,随机血糖12.76m m o l/L,可诊断为S D M.2.2㊀S D M的临床特点㊀S D M的临床特点如下: (1)病情发展较快,且具有可逆性.根据G C的药动学特点,其致高血糖的作用多在停药48h后明显削弱甚至消失,临床上常可以看到G C减量或停用后糖尿病逐渐缓解,未缓解者往往提示病情不可逆转[5G6].临床观察发现,G C所致的高血糖,常以午餐后至睡前血糖升高为主,空腹血糖可以正常[4]. (2)血糖值和尿糖值不成比例.由于G C减少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肾脏排糖阈值降低[7].(3)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易漏诊.S D M多无明显不适,偶有多饮多食㊁饥饿感,常常被误认为是G C的药品不良反应(A D R s)而忽视;由于其血糖升高以中餐后至睡前为主,故常规查空腹血糖及早餐后血糖早期易漏诊[7].㊀㊀该患者入院时血糖正常,使用G C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无多饮㊁多食㊁多尿等,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血糖升高为尿常规㊁血糖监测过程中发现,刚出现尿糖的时候血糖正常,血糖值和尿糖值不成比例,85 I S S N1671G2838㊀C N31G1877/R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药学服务与研究㊀2021F e b;21(1)h t t p://p c a r j o u r n a l.z g k w.c n㊀EGm a i l P h a r m C R@v i p.163.c o m㊀P h n/F a x86G21G65519829㊀P h n021G31162330㊀㊀㊀㊀㊀图1㊀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临床信息及治疗时间轴F i g u r e1㊀I m p o r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t i m e a x i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d u r i n g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病情发展较快,血糖升高时间从午餐后开始到晚上,早餐前正常或轻度升高,符合S D M血糖变化规律.2.3㊀S D M的治疗及药学监护㊀S D M治疗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4.4~7.0m m o l/L,非空腹血糖<10.0m m o l/L,糖化血红蛋白<7.0%[4].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如血糖稳定则隔日测空腹及(午)餐后2h血糖,如血糖不稳定则每日测空腹㊁餐后及睡前血糖[8].㊀㊀一旦S D M诊断明确,首先应该根据原发病的需要,考虑能否停用或者减量使用G C,对于血糖轻度升高者,可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既往无糖尿病史服用低剂量G C且空腹血糖<11.1m m o l/L者,可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空腹血糖>11.1m m o l/L,有肝㊁肾功能损害,患者处在发热㊁感染等应激状态,应考虑使用胰岛素[9G11].S D M患者口服降糖药可选用磺酰脲类㊁二甲双胍㊁噻唑烷二酮类㊁αG葡萄糖苷酶抑制剂㊁格列奈类㊁二肽基肽酶4(D P PG4)抑制剂等.对于短期应用G C引起血糖轻度升高者,其口服降糖药宜选择起效迅速和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药物,另外,胰高血糖素样肽G1(G L PG1)受体激动剂也被推荐用于S D M的治疗[9G12].在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时,应考虑S D M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防止晨间低血糖.㊀㊀本例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积极参与G C的剂量调整,监测患者血糖㊁血压等,及时发现患者血糖变化.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后,由于病情需要,G C未减量,当患者经生活干预后血糖仍不能控制时,药师为临床提供了降糖治疗意见.患者空腹血糖为7.4m m o l/L,可采用口服降糖药.该患者虽为慢性肾病1期,但各类型口服降糖药均可选用.临床最终决定使用阿卡波糖片50m g,p o,t i d.该药为αG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慢性肾病1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阿卡波糖在肠道中抑制αG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解双糖㊁寡糖和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延缓碳水化合物来95药学服务与研究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2021F e b;21(1)陈会玲,等.一例类固醇性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源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从而延缓并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根据S D M血糖变化特点,阿卡波糖中午及晚上的剂量宜较大,由于患者开始降糖治疗时全天血糖均偏高,因此阿卡波糖片3次给药剂量相同,临床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临床药师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疗效和A D R s.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片1d后,胃肠道胀气明显,且不能缓解.临床药师发现后立即建议临床医师改用沙格列汀片5m g,p o,q d,早餐后服用,该药一天给药一次,能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对于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沙格列汀为D P PG4抑制剂,因能升高内源性G L PG1,弥补G C致G L PG1减少而被推荐用于S D M的治疗[13].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后血糖得以控制,并且未再出现A D R s.临床药师还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交代G C㊁降糖药等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㊁可能出现的A D R s 及处理方法.如服用阿卡波糖片,应于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沙格列汀不得切开或掰开服用,可与食物同时服用或分开服用.甲泼尼龙片应该在上午7~8点服用,用药过程中避免随意减量或停药.用药期间注重血压㊁血糖的监测,同时应关注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㊁黑便㊁血便㊁骨骼肌酸痛㊁视力模糊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或药师.3㊀小结和体会㊀㊀本例患者长期使用G C,在增加G C用量约2周后出现尿糖,继而血糖升高,诊断为S D M.S D M发病隐匿,多数无症状,常易漏诊,应注重午餐后及晚餐后血糖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S D M.当出现S D M时根据患者病情考虑减量或停用G C,针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积极处理,用药时应考虑S D M血糖变化特点,防止晨间低血糖.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对患者进行有关G C致血糖升高的知识宣教,告知患者餐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嘱咐其用药的注意事项,教育其识别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 D R s及处理方法,旨在做到A D R s早发现㊁早处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ʌ参考文献ɔ[1]㊀C l o r e JN,T h u r b yGH a y L.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Gi n d u c e dh y p e r g l y c eGm i a[J].E n d o c rP r a c t,2009,15(5):469G474.[2]㊀萧建中,马㊀丽,高㊀捷,等.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致糖尿病的风险和对策[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179G182.X I A O J i a n z h o n g,MA L i,G A O J i e,e ta l.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Gi n d u c e dd i a b e t e si n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t h ei m p a c to fh i g h d o s a g ea n d d u r a t i o n o f m e t h y l p r e d n i s o l o n et h e r a p y[J].C h i nJI n t e r n M e d,2004,43(3):179G182.I nC h i n e s e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3]㊀徐志芳,刘长梅.类固醇性糖尿病诊治进展[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6):452G454.X U Z h i f a n g,L I U C h a n g m e i.P r o g r e s si n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s t e r o i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J].Q i n g d a o M e dJ,2014,46(6):452G454.I nC h i n e s e.[4]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G67.C h i n e s eD i a b e t e sS o c i e t y.C h i n e s e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p r e v e nG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y p e2d i a b e t e s(2017e d i t i o n)[J].C h i nJ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2018,10(1):4G67.I nC h i n e s e.[5]㊀H o o g w e r f B,D a n e s eRD.D r u g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r e l a t e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R h e u m D i sC l i nN o r t hA m,1999,25(3):489G505.[6]㊀R o b e r t sA,J a m e s J,D h a t a r i y aK,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h y p e rGg l y c a e m i aa n ds t e r o i d(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t h e r a p y:a g u i d e l i n ef r o mt h e J o i n t B r i t i s hD i a b e t e s S o c i e t i e s(J B D S)f o r I n p a t i e n tC a r e g r o u p[J].D i a b e tM e d,2018,35(8):1011G1017.[7]㊀邹伏英,王友莲.类固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8):564G566.Z O U F u y i n g,WA N G Y o u l i a n.P r o g r e s s i nt h ed i a g n o s i s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t e r o i d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C h i nJR h e u m a t o l,2013,17(8):564G566.I nC h i n e s e.[8]㊀邢小燕,李光伟.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6):361G363.X I N G X i a o y a n,L I G u a n g w e i.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f s t e r o i dd i a be t e s m e l l i t u s[J].F o r e i g n M e d S c i(S e c t E n d o c r i n o l),2003,23(6):361G363.I nC h i n e s e.[9]㊀邢小燕,李光伟.类固醇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必须警惕的不良反应[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2):801G803.X I N G X i a o y a n,L I G u a n g w e i.S t e r o i d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i n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t h e r a p y[J].C h i n JR h e u m a t o l,2009,13(12):801G803.I nC h i n e s e.[10]㊀P e r e z A,J a n s e nGC h a p a r r o S,S a i g iI,e ta l.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Gi n d u c e d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J].JD i a b e t e s,2014,6(1):9G20.[11]㊀T a m e zGPér e z H E,Q u i n t a n i l l aGF l o r e s D L,R o d ríg u e zGG u t iér r e zR,e ta l.S t e r o i d 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p r e v a l e n c e,e a r l y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a n a r r a t i v e r e v i e w[J].W o r l d JD i a b e t e s,2015,6(8):1073G1081.[12]㊀E l e n aC,C h i a r a M,A n g e l i c a B,e ta l.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 a n dd i a be t e s i n d u c e d b y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i n n o n d i a b e t i c a n d d i a b e t i cp a t i e n t s:r e v i s i o n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p e r s o n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J].C u r rP h a r mB i o t e c h n o l,2018,19(15):1210G1220.[13]㊀张㊀妲,杨彩哲,关小宏.肠促胰素治疗类固醇糖尿病的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2):5G8.Z H A N G D a,Y A N G C a i z h e,G U A N X i a o h o n g.I n c r e t i nGb a s e dt h e r a p y i n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t e r o i d i n d u c e d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C l i n M e dJ,2016,14(2):5G8.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收稿日期]㊀2020G04G19㊀㊀㊀[修回日期]㊀2021G01G09[本文编辑]㊀虞燕霞㊀阳凌燕06 I S S N1671G2838㊀C N31G1877/R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药学服务与研究㊀2021F e b;21(1)h t t p://p c a r j o u r n a l.z g k w.c n㊀EGm a i l P h a r m C R@v i p.163.c o m㊀P h n/F a x86G21G65519829㊀P h n021G31162330㊀㊀㊀㊀㊀。
药学监护是药学服务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与患者、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治疗结果。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药学监护案例的示例: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李明-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住院科室:内科就诊原因:李明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和高血压加重的症状,被转入内科住院。
药物治疗:1. 高血压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洛卡特普(贝塔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
- 血压监测结果表明,目前血压控制不佳。
2. 糖尿病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二甲双胍。
- 血糖监测结果显示高血糖,需要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药学监护步骤:1. 患者评估:- 药学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药物过敏情况、生活方式等。
- 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遵从性。
2. 药物治疗评估:- 分析患者当前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等。
- 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3. 问题识别:- 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问题。
- 注意到患者可能存在不规律的药物用药行为。
4. 制定药物治疗计划:- 药学师与医疗团队合作,提出调整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建议。
- 建议添加ACE抑制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并调整糖尿病药物剂量。
5.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和用药规律。
- 教育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并记录结果。
6. 监测和跟踪:- 设定随访时间,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 与医疗团队定期沟通,调整治疗计划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7. 问题解决:- 如有需要,及时处理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不良反应。
随访:药学师与医疗团队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个案例突显了药学监护的全面性,包括患者评估、药物治疗评估、问题识别、药物治疗计划制定、患者教育、监测和跟踪以及问题解决。
通过药学监护,可以实现更有效、安全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
130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第31卷 第2期 2015年1月(总第184期)糖尿病酮症伴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on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ketosis accompany with variouscomplications which caused by diabetes收稿日期:2014-07-14修回日期:2014-07-22作者简介:隋爽(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方向研究通信作者:赵庆春,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Tel:(024)28856205E-mail:zhaoqingchun1967@163.com隋 爽1-2,赵庆春1(1沈阳军区总医院药剂科,沈阳 110840;2.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阳 110016)SUIShuang1-2,ZHAOQing-Chun1(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Shenyang 110840,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Shenyang Pharmaceuti -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China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为糖尿病酮症患者提供药学监护。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酮症伴多种并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优化了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在临床药师监护下,通过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低血钾等不良反应,提高了医疗安全及用药质量。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用药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酮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DOI :10畅13699/j畅cnki畅1001-6821畅2015畅02畅015中图分类号:R587畅1;R969畅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6821(2015)02-0130-02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howtoprovidepharmaceuticalcareforpatientswithdiabeticketosis.Methods Theclinicalpharmacistpartici-patedinthetreatmentofonepatientwithdiabeticketosisaccompaniedwithavarietyofcomplications,andoptimizedthemedicalregimentoreduce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Results Intheprocessofpharmaceuticalcare,theclinicalpharmacistsparticipatedintheadjustmentoftheclinicaltreatmentregimen,thereforetheadversereactionssuchashypoglycemiaandhypokalemiawereeffectivelyavoided.Sothequalityofthemedicalsafetyandmedicationqualitywerebothimproved.Conclusion Clinicalpharma-cistsinvolvedinthemanagementofthepatient′smedicationcaneffectivelyguaranteethereasonable,safeandeffectivemedicationforpatients.Key words :diabetes;diabeticketosis;pharmaceuticalcare;clinicalpharmacist糖尿病酮症是因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不能正常利用,脂肪分解增加,血酮增多和继发代谢性酸中毒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系列改变。
引言概述: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详细阐述药学监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药学监护,以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
正文内容:一、个体化糖尿病药物治疗1.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糖尿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2.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肾功能状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低血糖或药物过量的发生。
二、饮食与运动的药学监护1.膳食指导: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推荐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鼓励饮食多样化,合理安排餐前餐后的食物摄入。
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鼓励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帮助患者减轻体重、控制血糖。
三、合理用药的药学监护1.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或减效。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恶心、呕吐、头痛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四、药物治疗的疗效监护1.血糖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方案。
2.合并症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相关指标监测。
五、患者教育与药物依从性的药学监护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提供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包括发病机制、预防措施、药物治疗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2.药物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如规律服药、按时调整剂量等,培养良好的药物依从性,以保证疾病的良好控制。
总结: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监护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个体化药物治疗、饮食与运动的药学监护、合理用药的药学监护、药物治疗的疗效监护以及患者教育与药物依从性的药学监护,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的数据统计的药学监护点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的数据统计进行药学监护点分析。
首先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统计了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并对药学监护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同时对药物副作用进行监测分析,评价用药的合理性。
研究结果显示药学监护在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药学监护手段的优化和智能化应用。
研究结果强调了药学监护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内分泌门诊、药物联合用药、数据统计、药学监护、药物副作用、用药合理性、药学监护点、研究意义、药物治疗方案、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药学监护重要性、未来研究、用药合理性评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引起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内分泌门诊是糖尿病患者常去的科室之一,患者在该科室接受药物治疗和管理。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疗效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对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的数据统计进行药学监护点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管理措施。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药学监护点、药物副作用监测及用药合理性等方面的数据,探讨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药学监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内分泌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进行数据统计和药学监护点分析,探讨在这一特定人群中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药物治疗方案,我们希望能够发现患者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药物副作用情况和评价患者用药的合理性,从而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