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料1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4
和田玉知识的培训资料一、和田玉的概述和田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玉中之王”。
它是由和田地区的矿石中开采出来的一种天然玉石,具有出色的硬度和细腻的质地,因此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和田玉的特点、鉴别方法以及保养技巧等知识。
二、和田玉的特点1. 质地细腻:和田玉的质地非常细腻,手感温润,观察其断口可以看到细小而均匀的晶体结构。
这使得和田玉制品具有独特的光泽和透明度。
2. 天然云纹:和田玉中常常存在着天然形成的云纹,这些纹路像云彩一样飘逸。
云纹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玉石形成过程中的矿物质变化,也是辨别真假和田玉的重要依据。
3. 色彩多样:和田玉的颜色丰富多样,包括白色、黄色、灰白色、青白色、墨绿色等。
其中,白玉被视为上品,被誉为“琼玉”;黄玉则被称为“龙黄”,被视为吉祥之物。
4. 硬度优异:和田玉的硬度非常高,属于硬度较大的宝石类材料。
这使得和田玉制品耐磨耐腐蚀,不易受损。
三、和田玉的鉴别方法1. 观察云纹:真正的和田玉云纹自然、流畅,纹路清晰可见,而假冒产品的云纹则常常呈现出不自然、人造的效果。
2. 辨别色彩:和田玉的色彩应该是自然的、真实的,没有过多的人工调色或人为涂饰。
购买和田玉时,应仔细观察其颜色是否自然均匀。
3. 测量硬度:使用硬度检测器可以测量和田玉的硬度。
真正的和田玉硬度较高,无论是玉石本身还是玉饰品的切割面都很难被划伤。
四、和田玉的保养技巧1. 避免撞击:和田玉虽然硬度较高,但仍需注意避免与硬物碰撞,以防刮花或破损。
2. 定期清洁:可用温水和中性肥皂轻轻清洗和田玉饰品,避免使用化学洗涤剂。
清洗后,用干净柔软的布轻轻擦干。
3. 避免暴晒:和田玉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以免使其颜色变浅或产生裂纹。
4. 定期保养:可以使用植物油或专用抛光蜡定期保养和田玉,使其保持良好的光泽。
五、结语和田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本文对和田玉的特点、鉴别方法和保养技巧等方面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和田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和田玉黄沁满沁籽料简介“色若蒸栗”这几个字令多少和田玉爱好者垂涎欲滴,试问谁不想拥有一件传说中的“黄沁籽玉”呢?但有的业内人士认为黄沁是世所罕有的珍品,可遇而不可求。
而在另一些商家的直播上却每天都罗列着各种黄沁雕件,这种矛盾对立着实难以让人理解。
要想购入真正的上品,咱们还是要从和田黄沁是什么谈起。
专业人士认可的黄沁是指天然和田青白玉在进入河道后,经外界氧化铁等物质长期侵蚀,而最终形成通体黄褐色调的籽玉。
这之中便包含了几个必要因素。
其一必须是和田玉且是籽玉,其二是为次生色。
原生黄色的若羌黄、戈壁黄、岫岩黄只可称之为“黄口”,而非“黄沁”。
结合以上描述与标本我们也可得出以下几个鉴定特征。
其一,真黄沁籽玉的磨圆度较常规籽玉更高,因为要通透沁色必须要加以更多的时日。
同理,其在河水中年月更久远,边缘就常有浆石化现象,而其老熟度、油润度等指标也多高于一般的籽玉。
其二,天然黄沁的颜色除中黄、淡黄、橘黄以外,在同一颗籽玉上还常伴有局部的朱红、赭石、褐色、黑色等色彩。
而如果利用聚光手电透射观察的话,还会发现其底色多为青绿色调,这也就是为什么业内有“十黄九青”之说的原因所在。
以上是真黄沁的主要鉴定特征,我们可以此为选购收藏的依据,而造假者也多向这几个目标努力,咱们还是不可不防。
当下伪造冒充和田黄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类是直接利用外表与之相像的自然物质冒充。
例如,同产于新疆河道中的“水石”,它也是黄色的鹅卵石,粗看之下与黄沁极为相似,但矿物成份多为石英岩,所以触手无油润感,且细看可能会发现透明的颗粒结构。
另一种是天然的黄色浆石,有些产自新疆,但更多的来自河北与贵州,其特点是鹅卵石形态,黄色自然,常伴有黑褐色水草花等沁入物,但透明度较和田玉略低,质地石膏状,硬度也低于常见和田玉,无油润感,仅管商家多进行了沁油擦油等处理,但外来的油脂也只是浮于表面,无与玉质同生感。
另一类属于人工染色,最易于识别的是加热着色法,多利用一些低档的广义和田玉,加热的同时用矿物色结合有机色注入玉石结构缝隙。
和田玉翠青料的赞美词青海翠青是和田玉里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种。
翠青是和田玉大家族中非常耀眼的后起之秀,甚至可以和白玉以及碧玉齐名。
在价格上,翠青的价格甚至高于同等级的白玉和碧玉,可以与籽料媲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青的精品,那大概就是惊艳了。
翠青的颜色活泼明亮,比碧玉的颜色更灵动一点,充满了活力。
因此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
翠青实际上本身是一种伴生矿,它的原始状态是白玉矿种,因此翠青矿和白玉矿共存。
也会与烟青料同时出现。
白玉,翠青,紫罗兰,这三种颜色经常同时出现。
翠青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玉矿中的铬元素,导致了白玉矿的颜色变化。
翠青的绿是可以和翡翠的阳绿媲美的,甚至某些意义上是可以超越翡翠的。
毕竟它既有翡翠那样惹人爱的阳绿,又有和田玉的温润,可谓是结合了翡翠和和田玉的优点。
也正是因此,翠青料逐渐被市场认可,受到了玉友们的追捧。
实际上,俄料和籽料中也有翠青,但是价格和颜色都没有青海翠青好。
俄料翠青料也是一种伴生矿物质,常与糖白料一起出现,也有三色料,但第三色是糖色而不是紫色。
而且,俄罗斯材料的翡青颜色通常是分散的,较浅,不如青海料那么浓密。
和田玉市场的翠青市场非常好,价格当然也就偏高。
顶经手镯可以达到六位数甚至七位数。
精美的挂件也介于五到六位数之间。
但是没有实力的玉友不建议投资,其性价比不高,不比投资于碧玉或者糖白玉。
翠青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投资时间,而投资所需的资金也很大。
翠青在和田玉家族中的高端地位已不可替代,青海翠青的精美作品已成为高端收藏家的收藏品。
有句老话:白玉带绿,百年难遇。
它表明高档翠青的确非常罕见。
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判断翠青好坏的标准。
白玉的部分应达到一级白,玉质如羊脂,翠的部分应色正,并且集而不散。
当然如果是三色料,如果白翠紫三色都可以达到顶级标准,那便更是难得一遇的极品料。
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现状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玉石与人性相融的国家,古人在《诗经》中就有所涉及,也就有了后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这种说法。
在古人眼中“君子比德与玉”也是在说明玉石与人性相融的理念。
从古至今,更是有很多关于“玉德”的说法。
众多玉石之中,和田玉作为我国最传统的玉石品种,其发展与中国的文化发展休戚相关,而且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部分人就将玉石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同时也是作为理财的一部分。
在众多收藏品中和田玉可以说是具备极大的优越感。
由此可见,和田玉的原产地新疆市场自此也开辟了一条发展道路。
随着人们对玉石的需求,玉石交易市场在再逐渐扩大规模,特别是高档的和田玉更是较为难求,和田玉的市场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关键词:和田玉文化内涵市场现状历史发展影响前景Abstract:China is the only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t integrates jade with human nature. The ancient people mentioned it in the book o f songs, which led to the saying that "a gentleman is a man of words, who is like a jade". In the eyes of the ancients, "the superior man is better than the jade" is also to illustrate th 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jade and human nature. Since anc ient times, there are a lot of "jade DE". Among many kinds of jade, hetian jade is the most traditional variety of jade in Chi na.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 ese cul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 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some people collect jade as a collection and also as a par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numerous collections and tian jade can be said to have a great sense of superiority. Thus, the origin of jade xi njiang market has since opened up a development path. With the d emand for jade, jade trading marketKey words:hetian jade culture connotation .market present situation histor ic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prospect目录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现状 (1)摘要 (2)一、和田玉的文化内涵 (6)1、发展历史 (6)2,赋予寄托的赏玉文化 (7)3,五“玉德” (8)4,玉石文化的影响 (9)(1)玉石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9)(2)和田玉文化对中国思想道德的影响 (10)(3)玉石文化对世系英雄的影响 (10)(4)玉石文化对玉图腾的影响 (10)5,和田玉文化对政治的影响 (11)(1)和田玉文化促进文明社会的生产 (11)(2)和田玉的原始意识慢慢演化成国家意识 (11)(3)和田玉本身的性质推动了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历程 (11)(4)和田玉推动古代国家上层建筑的发展 (12)(5)玉石文化影响着古代国家的政治理论 (12)二、和田玉的市场现状 (12)1、和田玉发展历史 (12)2、和田玉的现状 (13)(1)和田玉的价值和性质 (13)(2)和田玉行业发展繁荣 (13)(3)和田玉交易行业水太深 (14)3、地州销售市场的现状 (14)4、和田玉发展投资前景 (15)(1)投资和田玉的优点 (15)(2)投资和田玉的风险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前言1.1选题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中国文化中玉石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最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声誉,和田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茶文化以及丝绸文化,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和玉石结下如此良缘,同时国人对于和田玉的喜爱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基础巩固练]和田玉矿石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接触后,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后经复杂地质作用产出为和田玉,按照产出的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等。
如图为和田玉产出分类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产出的和田玉( C )A.含有化石B.疏松多孔C.经历过抬升过程D.层理构造显著2.和田玉籽料以其光滑圆润、质地细腻闻名于世,对形成这一特点没有帮助的是( B ) A.流水的冲刷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外力的风化作用D.岩石的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和田玉矿石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接触后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因此,和田玉属于变质岩。
和田玉是由大理岩和地下岩浆形成,因此形成于地下,但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尤其是经过地壳抬升之后,裸露出地表,能够被人们开发利用,C正确;沉积岩当中可能含有化石且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玄武岩大多疏松多孔,排除A、B、D。
故选C。
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和田玉籽料以其光滑圆润,质地细腻闻名于世,主要在于和田玉首先经过了岩石的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然后受地壳抬升,裸露于地表,不断遭受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其表面不断光滑圆润,A、C、D 不符合题意;和田玉的光滑圆润与风力堆积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故选B。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
崮如左图所示,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崮顶岩石如右图所示。
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
据此完成3~4题。
3.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C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4.岱崮地貌分布区( D )A.以花岗岩为主B.重点发展粮食种植C.宜大规模采矿D.易发生崩塌、滑坡[解析]第3题,由题干“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
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XX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上下贵*之分。
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XX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XX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构造,玉料构造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构造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下面我会逐一介绍。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构造,这种构造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外表,会发现外表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
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构造,颗粒也叫小,反映在构造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构造较有规那么,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构造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构造来判断。
谁说子料没有水线,看看这条“太明显〞的水线。
和田籽玉玩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XX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X畴,因产自XX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XX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
玩和田玉籽料不可不知的水草沁
判断一块和田玉是否是籽料,可以看它的油润度,可以看毛孔,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新手来说完全是免疫,因为这是感观上的问题,新手本来就没有接触太多和田籽料,多数可能也只是从书上或从别人口中得知,并没有上手实际体验,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有油润度,怎么样的毛孔才是真的毛孔,因此今天教新手一个比较简单的判定方法-看料子是否有水草沁。
首先来看什么是水草沁,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我们的很多概念理解下字面意思你就懂了,上图
别被误导,这个不是和田玉,只是先给新手看下水草沁长什么样,就是里面黑色水草状的纹理。
然后回来,这个算是放大版的水草沁。
下面先看下和田玉籽料上真正的水草沁和田玉籽料中的水草沁,右半部分黑色的纹理,这种纹理目前无法作假这个更清晰,水草沁一般存在于和田玉籽料的绺裂处,为什么在这?接着往下看一些籽料的表面呈现水草状侵染,和田玉中只要看到这个基本就能确定它是籽料,因为这种水草沁不是短时间内靠人工就能做出来的,而是经过几千甚至几万年的矿物侵染的结果。
金属盐与籽料长期接触,沿浅裂隙向两边与籽料的纤维状晶体发生物质交换,形成这种带有毛刺状的水草侵染,人工无法作假。
因此对于新手这是判断是否是和田籽的重要依据。
放大后的水草沁,沿浅裂隙
处形成看水草沁一定要注意,它的边缘是呈现扩散状的,想象一下蜈蚣的脚,扩散出去的样子,如果边缘是呈现片状的,那一定是上了色的,这个应该很好区分。
最后一点,也不是所有的籽料都有水草沁,这个需要大家经验的积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我微信帮你看。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0课玉石文化(一)》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玉石文化(一)》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玉石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玉石的种类、特点和雕刻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玉石的知识介绍、玉石雕刻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玉石可能有所接触,但对玉石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美术课通常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玉石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玉石的种类、特点和雕刻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玉石特点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学生提高美术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玉石的种类、特点和雕刻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玉石特点的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玉石雕刻的基本技巧,创作出有创意的玉石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玉石作品,实物展示玉石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玉石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玉石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玉石作品,了解玉石的种类、特点和雕刻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实践与创作: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玉石雕刻。
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雕刻技巧。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玉石文化的特点和雕刻技巧。
主要包括玉石的种类、特点、雕刻技巧等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和田玉薄胎玉器欣赏(图1)和田玉薄胎玉器欣赏(图1)青玉-纹饰薄胎瓶摘要:薄胎作品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乾隆皇帝更是赞曰:”薄如纸而轻如铢”。
薄胎技艺是玉器行中最高深的工艺,要达到“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的境界很难,要求琢玉者“艺高人胆大”,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亦能操作。
薄胎技艺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是玉雕中很高深的工艺,多以规矩器皿的形式出现,但也有极少的异形薄胎,称为不规则薄胎。
薄胎作品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乾隆皇帝更是赞曰:“薄如纸而轻如铢”。
清代和田青玉薄胎碗神州大地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5000年的漫漫文明发展史中,美玉一直紧紧相随,与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相比,美玉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则更加紧密。
中国人对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在还没有出现文字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中,玉就作为了祭天地、通神灵的神品;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唐、宋、明、清,玉则成为了皇家贵族、达官富人的专属品、奢侈品;一直到现在玉成为了人们陶冶情操的艺术品。
敬玉、尊玉、崇玉、爱玉是中国人的传统,是一种精神寄托,数千年来,在翰若星辰的玉器中,精美的”薄胎玉器”是其中的最耀眼的一颗。
青玉-纹饰薄胎瓶规格:高28.5宽11厚8(净尺寸)cm重量:340(净重)克薄胎工艺要求琢玉者有深厚的功力。
此薄胎瓶采用优质青玉,玉质莹润细腻、致密纯净,造型规整古朴,薄如蝉翼、声如石磐。
瓶体浮雕缠枝花纹,线条婉转流畅,秀逸华美,实属难得。
是薄胎玉雕工艺的经典之作。
“薄胎玉器”的出现很早,如唐代的玉莲瓣纹杯、明代的白玉花形杯,但这一时期器形较小、制作粗糙,且数量很少;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这样的薄胎作品才渐渐多了起来。
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成立的皇家御作”薄胎西蕃作”,专为皇家制作具有波斯”痕都斯坦玉”风格的玉器,这一时期的薄胎作品,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数量庞大,是玉器薄胎艺术的一次巅峰。
被捧上天的和田玉料子之油库料!展开全文当然任何玉种都不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油库料有好也有差。
一般来说,油库料有这几个不足之处:两年前也许很多人还对它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过它的名字。
它属于皮色料里独特的一种,不同于普通的红皮、黑皮,它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到如今它成了很多人想入手的一种籽料,它就是油库料。
油库料经过几年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有所不同。
那么独特的油库料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大约在三年前,第一次听到油库料这个名字。
大约两年前,有了第一块油库料。
在去年,油库料开始价格上涨。
到今年,油库料开始变的不便宜。
油库料这几年经历了一个不小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大家都不知道,到慢慢了解。
油库料特点外观油库料是以青灰色为主,并且黑皮大部分沿着裂缝分布。
也有一些会沁入到裂当中,类似一条黑色的墨线,另外,有的油库料,皮色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表面上,也有成片分布在表面的。
这样看起来有点像点墨青花和聚墨青花。
玉质油库料的玉质没有青花料那种玉质细腻油糯,厚重内敛的感觉。
当然,有个别精品的油库料还是值得一玩的。
油库料与青花料有些油库料看起来很像青花料,但油库料的墨点分布在表面,而青花料是墨色沁入玉质里面,有明显区别。
油库料的墨色基本都是沿着绺裂生长的,墨点分布在肉的表面零星分布。
而青花料的墨色是沁入玉质里面的,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墨玉的黑色深浅分布不均。
油库料的黑有色彩差别,它是一种含铁离子的矿物质,黑的同时有的泛绿色,有的泛糖色铁锈色。
而青花料的黑是石墨的黑,都是细小墨点组成的,虽然有些墨色呈灰色,主要是石墨含量不均匀,但没有其他色晕。
油库料与黑皮料也有着一些区别,首先它的颜色比较淡薄,而且比较分散,分布没有规律,没有聚皮的感觉。
其次从玉质上来说,这种油库料的玉质显得比较年轻,虽然玉质比较细腻,但缺乏老熟的感觉可能依然有很多人对它不是很了解。
简单来说,油库料有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类似点墨一样的皮色: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油库料,我们可以看到它表明像是喷了墨水一样的皮色。
新疆籽料和田玉神奇的美容功效天生爱美是每一个人的共性,“美容”就是要美化我们的容貌,天天有一副“油光光”的脸,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脸上所谓的“油”,其实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皮脂腺主要分布在额头、鼻梁及下巴的T字区域里。
面容的肌肤陷入油灾。
而随之而来的是毛孔粗大、痘痘、粉刺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想要好肌肤,不要经常熬夜,多喝水,但还要记得去油哦!利用新疆籽料和田玉美容面部,是近段时间来比较流行和一种古为今用新潮流。
为何现代人要一定采用新疆和田地区的籽料和田玉作为美容介质?经过深入了解,原因非常简单:硬玉的翡翠根本上没有籽料,只有软玉为首的和田玉资源比较丰富,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质地相对比较致密、细腻、温润、坚韧、光洁。
再加上天然籽料具备特有所谓“汗毛孔”才能够发挥更好的储油吸脂作用。
事实上,自古以来,玉石都是女性化妆、美容的原始材料。
根据中医名典《本草纲目》记载,玉石具有清热解毒、润肤生肌、活血通络、明目醒脑的功效。
《礼记》中对玉石在医学上的价值也给与了高度评价。
春秋战国期间,美容、化妆品已达到20多种,属于化妆史册中最早的比较完整的系列。
唐代著名歌女庞三娘,虽然徐娘半老,但由于善于化妆美容,所以面容仍然和妙龄少女一样。
相传,她有一件非常厉害的秘密武器---玉石。
如果说钻石是西洋宝石,那么玉石堪称东方宝石。
它不仅具有装饰、“避邪”、观赏和保值的特点,还是上好的美容保健品,被西方女性称作“东方魔玉”。
古人认为,玉由玉液凝结而成,能够发气,可以吞吐。
玉石,为何可以让人红颜常驻?从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石本身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相当于一个大磁场的谐振器,她会使人体产生谐振,促使人的各个部位、器官更加协调、精确地运转,从而达到稳定情绪、平衡生理机能的作用。
经常佩戴玉饰品或室中陈列玉件,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加快新陈代谢、活跃细胞组织、从而增强人的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健身之作用。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94目前鉴定机构新修订的检测数据,只要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统称为和田玉;和田玉、俄料、青海料等在宝玉石学的鉴定指标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根据多年经验,谈谈如何区别和田玉、俄料、青海料。
和田玉,顾名思义是产自新疆和田。
和田玉历史悠久,从商周就开始流入中原,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分籽料、山流水料、山料与戈壁料等,颜色多达十几种,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反光点低,油脂光泽明显,给人一种看着很柔和、很舒服、油乎乎,有人形容就像摸着婴儿屁股那种滑滑的感觉。
青海料,又称昆料(昆仑山上),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在昆仑山脉发现了大量材质类似新疆和田玉的玉料,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用青海玉做成的奥运奖牌,和田玉(青海玉)一下子享誉海内外。
青海料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外观上给人一种“贼光”,也就是光泽略带瓷性,油分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凝脂性不强,内部结构是点状、细小、松散的云絮状纹理,冰点透,水头足,看上去很通透,相对色差中等,水性重,里面可以看见水性透明玉筋,水线纵横交织。
用一句很形象的比喻“嫩豆腐”的感觉。
俄料,顾名思义是产自俄罗斯的玉料,是近年来从俄罗斯发现的类似新疆和田玉的玉料,颜色也高达十几种,好的俄料完全可以与和田籽料媲美。
俄料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内部是团块状云絮结构纹理,纹理松散,冰点与云絮间色差大,色差明显。
油润性一般,玉浆较柔和,性硬脆。
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的,矿物粒度不均一,因而在外观上才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差,透光观察粒状感强,光泽略带瓷性,呈玻璃光泽,反光点高,大多情况下反光有斑斑驳驳的感觉,也就是起伏感比较明显,这也是鉴别俄料的直接方法。
和田玉的山料也是可以出现这些斑斑驳驳的感觉,很多特征十分接近俄料。
俄罗斯料、青海料、和田玉的辨别方法(图)和田玉、俄罗斯料、青海料的辨别方法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在市场上出现不过是十数年历史,从其物化性质和内部构造来看,完全符合软玉的理化指标,因而它们均属名副其实的软玉。
但由于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两者的成品与和田白玉成品存在不同的感官效果,且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较和田白玉差,这也是和田白玉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青海白玉的特点是透明度一般较和田白玉好,做成的成品有点半透明的感觉,有的青海白玉内部有白色透明的“筋”。
从硬度与比重来区分青海白玉与和田白玉很困难,因两者无多大差别。
但一般来讲,青海白玉佩件贴身盘玩后很难达到和田白玉那种滋润的感觉,显得“粗”、“涩”、“粳”。
另青海白玉经常光照较易变色。
俄罗斯白玉的特点是质地较粗糙,“白”而不“润”,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
如将和田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且据玉雕行家认为,俄罗斯白玉在铊下容易起“性”,做细工时容易崩口。
另外,区别这三者的另一个方面是,成品在用硬物轻轻敲击之下,和田白玉发出的声音正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残音远沉,徐徐方尽。
”而青海白玉与俄罗斯白玉其声音则显得“沉闷”。
总之,和田白玉与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之间的区别,要多看实物,多比较其细微之处,用“心”去体验,才会积累经验,提高鉴别水平。
俄罗斯玉从宏观角度上与和阗玉只有很小差别(非专业人士很难分辨),很容易用来冒充珍贵的和田玉。
当然,我也不是否认俄罗斯没好料,俄罗斯料子首先比青海料子强,它是仅次于和田籽玉及于田老坑山料的好品种,它欠缺在哪个地方呢?第一,可能就是硬度上稍微欠缺;第二呢,是它的韧性,相信雕刻师傅最清楚不过这一点;第三就是皮色了,这点它没有优势可言。
这三点缺点任何人都是认可的。
高手论玉,就要讲质地了,说软玉的质地首谈温润,能最好体现这2字的也就是和田籽玉了。
也就是说在糯度方面,俄罗斯料子是欠缺的,高手(毕竟见过高档次的实物,一般人不容易见到)是清楚的。
罗甸县产的“和田玉”一路飙升罗甸县“和田玉”一路飙升核心提示今年6月初,省地矿局对外发布了黔南发现“和田玉”玉矿的消息,报道随即被几百家媒体,一时间引得挖玉人、珠宝商人、投机者蜂拥而至。
一幕幕疯狂的“淘宝”战役,正在西南边陲的大山里上演。
罗甸“和田玉”在罗甸县多个地方发现有和田玉,据说成脉分布,有一定的开采价值,省外有许多玉石爱好者慕名而来,使一个小镇顿时变得热闹起来,那里的旅社和饭店生意红火,玉石据说一天一个价,一斤一百多元至几百元都有,当地村民乱采烂挖,一天少可找几万元,多至几十万元,当地政府制止不住。
关固村上演财富神话:天天都出万元户“每斤200元,2吨货,整件抬。
现金交易,不二价。
”这是7月6日,罗甸奇石收藏家清所得到的当地罗甸玉最新的市场报价。
“石头能卖钱,也就这一两年的事,而且去年这个时候,7、8元一斤随你选,很多人都不敢多下手。
村里许多靠石头吃饭的人都出去打工啰!”如今,罗甸玉创造的财富神话,让玩了20年的老石友清,在不惑之年的初夏,每天都像雾里看花。
罗甸“和田玉”“从6月起,罗甸软玉一天一个价,最极品的一斤涨到500元。
整天晕乎乎的呀,6月的30天里,我一个人几乎全为罗甸玉忙活:当向导带石友来赏玉,当跑腿替石友来买玉。
上个月就接待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20余拨石友。
明天还有一拨从过来!”在清眼里,全国媒体对罗甸玉的密集报道,无疑似一枚重磅炸弹,打破了小县城夏天的宁静。
从5月底起县城每天涌来上万的新面孔,、、等地商人汇集于此,其中既包括玉石加工业,也有玉雕刻品与玉石的流通领域商人。
小小罗甸因为玉石而热闹非凡,酒店餐馆,纷纷爆满。
通往罗甸玉主产地———红水河镇的街道上,耳边充斥着嘈杂的各地口音。
玉石主产地关固村更是壮观,90余户人口的村寨,人流熙熙攘攘。
一天二十四小时,寨里都灯火通明,白日里,村民们几乎家家出动找石头,老人和孩子都活跃在其中。
罗甸阿毛奇石馆本人就见到大量的罗甸和田玉。
价位相当可观,从每斤100元--500元不等。
古玉一些有趣的常识《古玉那些超有趣的事儿》咱今天就来唠唠古玉,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全是些超有趣的常识。
我有一次去古玩市场闲逛,那真像是个宝藏和陷阱并存的地方。
我正走着呢,看到一个小摊位上摆着几块古玉。
那摊主一看我感兴趣,就开始跟我滔滔不绝地介绍。
他拿起一块玉,说这是和田玉籽料的古玉,年代可久远了。
我拿在手里仔细瞧,发现这玉表面有一些像橘子皮一样的纹理,摊主说这就是古玉的“橘皮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因为古玉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受到各种矿物质的侵蚀和土壤的挤压,就会慢慢形成这种独特的纹理,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是它经历风雨的见证。
古玉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就是它的沁色。
我看到另一块玉,上面有一些红色和黄色的斑块,摊主说这是沁色,是玉在特定的环境里,被周围的物质渗透进去形成的。
他说有的古玉在墓葬里,旁边放着青铜器,时间长了,玉就会染上铜绿的颜色,这就是“铜沁”。
还有的靠近朱砂,就会有红色的“朱砂沁”。
我就好奇地问摊主,这沁色会不会是后来人工染上去的啊?摊主嘿嘿一笑,说这就得看眼力了,真沁色和假沁色还是有区别的,真沁色是自然渗透,会有深浅变化,而且在玉的纹理里也会有体现,假的就比较生硬。
古玉的雕刻工艺也很有讲究。
我看到一块雕着龙纹的古玉,那龙雕得栩栩如生,但是线条却不像现在的雕刻那么精细流畅。
摊主解释说,古代的雕刻工具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都是靠工匠一点点磨出来的,所以古玉的雕刻线条往往比较古朴、简洁,有一种拙朴的美。
而且不同朝代的雕刻风格也不一样,像汉代的玉,雕刻大气磅礴,造型简洁有力;而清代的玉,雕刻就比较细腻精致,图案也更复杂多样。
我在那摊位上看了半天,虽然没敢买,但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从那以后,我就对古玉着了迷。
我还专门去图书馆借了些关于古玉的书来看,想多了解一些古玉的知识。
这古玉就像一个神秘的历史使者,它带着千百年前的信息来到我们面前。
每一块古玉都像是一本小小的史书,从它的材质、纹理、沁色、雕刻工艺等方面,都能让我们窥探到过去的文化、审美和工艺水平。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解说與组图...首次分享者:好学生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
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
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下面我会逐一介绍。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
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谁说子料没有水线,看看这条“太明显”的水线。
和田籽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青海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范畴,因产自青海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青海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
因市场价格比较低,常常冒充是新疆和田玉。
但是青海玉与传统的和田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阗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阗玉稍粗,比重比和阗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料颜色也稍显不正,常有偏灰偏绿偏黄色,也多有黑白、黑黄、绿白、绿黄相杂的玉料而被用做俏色。
青海玉基本都是山料。
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海软玉与和田玉在硬度、比重、结构、玉色等方面特征都基本相同,青海产软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义。
青海软玉大量产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青海白玉曾以其优良的质地,震动了和田玉的市场。
但是由于近几年的疯狂开采,矿产资源近乎枯竭,因此,青海玉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按照产出状态青海料可以分为黑皮料、土皮料、戈壁料和山料。
黑皮料:黑皮料是青海料中最早发现的,发现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但在雅园以往的经历中,曾发现过切口有明清工具开采痕迹的黑皮料,但由于当时不够重视,没有留下标本。
黑皮料暴露在土层表面,以独立状态存在,属于次生料(其原生矿为青海山料)。
出产块度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其皮色反映是分布不均的黑皮,呈块状或点状,有的黑中带黄褐色斑点,接近籽料的黑皮,但料形不像籽料圆润,也不像山料般有棱角。
玉质可与山流水媲美,结构稳定,细腻,大部分偏透,硬度在和田玉范围之内。
玉体出现少量水线。
土皮料:发现时间晚于黑皮料,它存在于土层之中,颜色似和田籽料中的洒金皮。
土皮料的硬度比黑皮料略低,但也在软玉范围之内,油润度及紧密度较好,偏透,水线存在的现象较普遍。
青海土皮料戈壁料:发现于土层表面,料形为板块状(当地旧称“钢板料”),分布于青海戈壁滩或山上,戈壁滩上发现的钢板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发现于山上的钢板料则块形较大,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小块的钢板料结构不是很稳定,硬度略高于黑皮料。
一塊非常漂亮的羊脂白玉的戈壁料,有人說戈壁料便宜,那是沒有看到好的各種便宜的小塊戈壁料,一般十幾元到幾十元一塊,這些都是不能利用的料子戈壁料以上三种青海料由于过度开采现在基本已经绝迹,所以要找到相应的标本也是比较难的。
山料:质量较好,块度较大,几十公斤到几吨不等,当时用铁锹开采的敲料伤比较少,后来采用炸药开采。
石僵混合料:山料中还有一种玉石结合的石僵混合料,玉与石结合在一起,也叫僵包玉,这种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出料率较低,僵边玉白度,细度,浓度都较好,可与顶级的和田籽料媲美,而做出的成品也很难分辨出是青海料。
青海玉和和田籽玉一样,按其颜色特征可分为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等品种。
但颜色特征较和田玉更为丰富,例如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见的。
白玉: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颜色变化较丰富,有灰白、青白、蜡白色,由于结构稳定细腻,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水头较足,当然也不乏油润度较好的青海白玉。
和田白玉中还有一种带浅翠色的玉种,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的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不同,这部分绿色软玉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侧或形成夹层、团块分布。
其制成品大多在白玉、青白玉雕件上形成俏色,青海带翠玉以其稀少的数量和独特的创意空间将成为玉器收藏的热点。
青海白玉带翠色的青海玉黄玉:青海玉中的黄色玉多为山料,透明度较好,水头足。
但产量不多。
青玉:与和田青玉颜色基本相同,绿中带灰黑色,色调较闷暗,半透明,质地细腻,水头足性好。
碧玉:青海碧玉与其他新疆碧玉,俄罗斯碧玉在颜色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的颜色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鲜明,有点发闷的感觉。
青海碧玉墨玉:与和田玉一样青海玉中也有墨玉。
因为玉中墨色含量多少的不同墨玉的颜色也有深浅,青海墨玉中有一种灰紫色的玉,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成色好的呈紫罗兰色,也是相当漂亮的,还有一种青灰色玉,有人称之作“烟灰料”,这两种玉色可归到墨玉的范畴,只是含墨量多少的问题。
青海墨玉灰紫色糖玉: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糖。
青海淡糖俄料的物理特性与新疆山料基本相同,有的比较透一点,可能因所处的纬度高一点,所以色调偏冷,有僵硬的感觉,油润性比较差。
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俄料价格已超过新疆料了,因为新疆已好几年没有开采出上等的山料了,现在出产的新矿料质量还比不上上等的俄料。
所以个人认为好的俄料升值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像这样好的俄玉籽料要价也不斐,这手镯要十六万,玉牌三十万俄料精雕牌白玉永结同心牌现在国家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的),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
另据悉,和阗地区有一个软玉的地方标准,这应该是为了将新疆玉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而订立的,它的羊脂白玉标准比较低,按此标准,上等的俄料、青海料、新疆料不分山料水料都是羊脂白玉!!!(新疆矿岩鉴定机构都在执行这个标准)这与我们业内所说的羊脂白玉标准差距是相当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是指产于新疆和阗于田地区白玉河河床的上品白籽料。
但目前此类上品料种早就已经基本绝产了,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可以见到的所谓‘羊脂料’大多为新疆昆仑山上随积雪融化后冲刷下来的籽料,也称为山料(或山流水)其料种质高者与籽料无异。
至于其他料种如昆仑山上开采的矿料,俄罗斯矿料等等,质地上已经与籽料有天壤之别了,其质高者色虽白,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
标本,从左到右分别是:青海料、俄料(带糖色)、子料、山料、河磨料、碧玉、青白、山料墨玉白玉糖料黄口料样本各种碧玉样本作偽玉石樣本常见皮色样本如何辨别和田料、俄料和青海料(组图)【和阗山流水料】仿清中期白玉卧马摆件山流水料通常也带皮,但从原料外观看,只是山料的棱角磨去一些而已,还未成仔料的卵石状。
因常发现玉山料产地附近的沟壑或溪流中,甚至是冰川的冰舌附近,故得名,很多戈壁料也有这种介于山料和仔料之间的外型,只是硬度更高,表面油性稍差而已。
【和阗山料】和阗白玉摆件--马上封猴【和阗灰白玉籽料】籽料渔翁得利【和阗高白籽料】和阗仔料白玉嘎拉哈尺寸:2.7x2.0x1.7 cm 重:17g 细腻油润。
白度油性都近似羊脂玉【和阗灰白玉】虽然经常被标成青白玉,实际并不闪青,而是闪灰。
这种料子最近见到的和阗料、俄料和青海料的标本仅见和阗玉中有,而其他软玉少见(青海料中的烟青大多偏紫)。
所以我将其列为和阗玉的标志性玉种并建议命名为和阗灰白玉。
【和阗羊脂玉】手头没有羊脂玉,发个接近的看看。
和阗仔料脂玉观音挂坠和阗仔料白玉,细腻油润,无瑕疵。
油性极佳。
工艺精细。
【标准俄料】闪青,表面抛得贼亮。
典型的俄料和典型的广东工。
【高白俄料--带糖色】【高白俄料】【老坑青海料】闪青,细腻油润。
密度和油性都达到和阗料的级别。
仔细看中间有横向水蚊。
【新坑青海料】透的没法说了,一目了然。
【青海玉烟青料】又称青海黑白料。
与和阗青花仔料的对比(常有人用前者冒充后者卖的):【河磨料】河磨料是东北出产的软玉,产自岫岩细玉沟,多为砾石状,属角闪石族透闪石类玉看看一些真才实料的和田籽玉已被分享1次分享来自:government的日志下一篇:教你怎样“巧吃大枣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