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元单元的选择

有限元单元的选择

有限元单元的选择
有限元单元的选择

单元类型的选择

单元类型的选择,跟你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密切相关。在选择单元类型前,首先你要对问题本身有非常明确的认识,然后,对于每一种单元类型,每个节点有多少个自由度,它包含哪些特性,能够在哪些条件下使用,在ANSYS的帮助文档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要结合自己的问题,对照帮助文档里面的单元描述来选择恰当的单元类型。

1.该选杆单元(Link)还是梁单元(Beam)?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杆单元只能承受沿着杆件方向的拉力或者压力,杆单元不能承受弯矩,这是杆单元的基本特点。

梁单元则既可以承受拉,压,还可以承受弯矩。如果你的结构中要承受弯矩,肯定不能选杆单元。

对于梁单元,常用的有beam3,beam4,beam188这三种,他们的区别在于:

1)beam3是2D的梁单元,只能解决2维的问题。

2)beam4是3D的梁单元,可以解决3维的空间梁问题。

3)beam188是3D梁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梁的截面形状。

2.对于薄壁结构,是选实体单元还是壳单元?

对于薄壁结构,最好是选用shell单元,shell单元可以减少计算量,如果你非要用实体单元,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计算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如果选实体单元,薄壁结构承受弯矩的时候,如果在厚度方向的单元层数太少,有时候计算结果误差比较大,反而不如shell 单元计算准确。

实际工程中常用的shell单元有shell63,shell93。shell63是四节点的shell单元(可以退化为三角形),shell93是带中间节点的四边形shell单元(可以退化为三角形),shell93单元由于带有中间节点,计算精度比shell63更高,但是由于节点数目比shell63多,计算量会增大。对于一般的问题,选用shell63就足够了。

除了shell63,shell93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shell单元,譬如shell91,shell131,shell163等等,这些单元有的是用于多层铺层材料的,有的是用于结构显示动力学分析的,一般新手很少涉及到。通常情况下,shell63单元就够用了。

3.实体单元的选择。

实体单元类型也比较多,实体单元也是实际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单元类型。常用的实体单元类型有solid45, solid92,solid185,solid187这几种。

其中把solid45,solid185可以归为第一类,他们都是六面体单元,都可以退化为四面体和棱柱体,单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SOLID185还可以用于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Solid92, solid187可以归为第二类,他们都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单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

实际选用单元类型的时候,到底是选择第一类还是选择第二类呢?也就是到底是选用六面体还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呢?

如果所分析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全部划分为六面体单元,或者绝大部分是六面体,只含有少量四面体和棱柱体,此时,应该选用第一类单元,也就是选用六面体单元;如果所分析的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划分出六面体,应该选用第二类单元,也就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

新手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选用了第一类单元类型(六面体单元),但是,在划分网格的时候,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六面体划分不出来,单元全部被划分成了四面体,也就是退化的六面体单元,这种情况,计算出来的结果的精度是非常糟糕的,有时候即使你把单元划分的很细,计算精度也很差,这种情况是绝对要避免的。

六面体单元和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的计算精度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区别在于:一个六面体单元只有8个节点,计算规模小,但是复杂的结构很难划分出好的六面体单元,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恰好相反,不管结构多么复杂,总能轻易地划分出四面体,但是,由于每个单元有10个节点,总节点数比较多,计算量会增大很多。

前面把常用的实体单元类型归为2类了,对于同一类型中的单元,应该选哪一种呢?通常情况下,同一个类型中,各种不同的单元,计算精度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选用编号高的单元。比如第一类中,应该优先选用solid185。第二类里面应该优先选用solid187。ANSYS的单元类型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的,同样功能的单元,编号大的往往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有优化或者增强。

对于实体单元,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复杂的结构用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优选solid187,简单的结构用六面体单元,优选solid185。.

总结:

线单元:用于单个单元上应力为常数的情况

梁单元:用于螺栓、薄壁管件、角钢、型材或细长薄膜构建等模型

杆单元:用于弹簧、螺杆、预应力螺杆或桁架等模型

弹簧单元:用于弹簧、螺杆、细长结构或通过刚度等效替代复杂结构等模型

壳单元:用于薄板或曲面模型(面板厚度需小于其版面尺寸的1/10)

面单元:普遍用于各种2D模型或可简化为2D的模型

实体单元:用于各种3D实体模型

有限元分析系统ABAQUS中的特征技术

2006年 工 程 图 学 学 报2006第5期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No.5 有限元分析系统ABAQUS中的特征技术 张玉峰1,朱以文1,丁宇明2 (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2.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ABAQUS是目前最先进的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系统,也是唯一应用了特征技术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剖析其特征技术应用的特点及其问题,对自主开发基于特征的有限元建模软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介绍了ABAQUS中基于零件和装配概念的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式,其次分析研究了ABAQUS前处理模块ABAQUS/CAE中的特征技术及其应用特点,具体分析并总结了其形状特征的分类及生成方法,剖析了ABAQUS 中分析属性(分析类型、材料、载荷和边界条件等)与特征之间的关系,网格生成与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其特征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给出了进一步改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特征技术;分析;ABAQUS软件;特征造型;有限元分析; 形状特征;分析属性特征;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 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58(2006)05-0142-07 Feature Technolog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ystem ABAQUS ZHANG Yu-feng1, ZHU Yi-wen1, DING Yu-ming2 (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2. 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 Abstract: Nowadays, ABAQUS is the most advance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ystem for solving non-linear problems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only on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ystem which applies feature technology. Study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 problems of fea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feature-base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software by ourselves.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eling mode of ABAQUS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ions of part and assemble, secondly, studies featur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ABAQUS/CAE——the preprocessing module of ABAQUS, concrete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ategory of form feature and its generation methods, especially studies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feature and analysis attribute feature (analysis type, material, load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etc.),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feature and mesh generation,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ABAQUS has some deficiencies in applying feature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some advice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s of ABAQUS.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feature technology; analysis; ABAQUS; feature-based model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m feature; analysis attribute feature; system integrating 收稿日期:2006-04-30 作者简介:张玉峰(1966-),男,甘肃礼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CG&CAD,结构工程,基于数字影像和激光扫描的三

有限元单元的选择

单元类型的选择 单元类型的选择,跟你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密切相关。在选择单元类型前,首先你要对问题本身有非常明确的认识,然后,对于每一种单元类型,每个节点有多少个自由度,它包含哪些特性,能够在哪些条件下使用,在ANSYS的帮助文档中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要结合自己的问题,对照帮助文档里面的单元描述来选择恰当的单元类型。 1.该选杆单元(Link)还是梁单元(Beam)?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杆单元只能承受沿着杆件方向的拉力或者压力,杆单元不能承受弯矩,这是杆单元的基本特点。 梁单元则既可以承受拉,压,还可以承受弯矩。如果你的结构中要承受弯矩,肯定不能选杆单元。 对于梁单元,常用的有beam3,beam4,beam188这三种,他们的区别在于: 1)beam3是2D的梁单元,只能解决2维的问题。 2)beam4是3D的梁单元,可以解决3维的空间梁问题。 3)beam188是3D梁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梁的截面形状。 2.对于薄壁结构,是选实体单元还是壳单元? 对于薄壁结构,最好是选用shell单元,shell单元可以减少计算量,如果你非要用实体单元,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计算量就大大增加了。而且,如果选实体单元,薄壁结构承受弯矩的时候,如果在厚度方向的单元层数太少,有时候计算结果误差比较大,反而不如shell 单元计算准确。 实际工程中常用的shell单元有shell63,shell93。shell63是四节点的shell单元(可以退化为三角形),shell93是带中间节点的四边形shell单元(可以退化为三角形),shell93单元由于带有中间节点,计算精度比shell63更高,但是由于节点数目比shell63多,计算量会增大。对于一般的问题,选用shell63就足够了。 除了shell63,shell93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shell单元,譬如shell91,shell131,shell163等等,这些单元有的是用于多层铺层材料的,有的是用于结构显示动力学分析的,一般新手很少涉及到。通常情况下,shell63单元就够用了。 3.实体单元的选择。 实体单元类型也比较多,实体单元也是实际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单元类型。常用的实体单元类型有solid45, solid92,solid185,solid187这几种。 其中把solid45,solid185可以归为第一类,他们都是六面体单元,都可以退化为四面体和棱柱体,单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SOLID185还可以用于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Solid92, solid187可以归为第二类,他们都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单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 实际选用单元类型的时候,到底是选择第一类还是选择第二类呢?也就是到底是选用六面体还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呢? 如果所分析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很方便的全部划分为六面体单元,或者绝大部分是六面体,只含有少量四面体和棱柱体,此时,应该选用第一类单元,也就是选用六面体单元;如果所分析的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划分出六面体,应该选用第二类单元,也就是带中间节点的四面体单元。 新手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选用了第一类单元类型(六面体单元),但是,在划分网格的时候,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六面体划分不出来,单元全部被划分成了四面体,也就是退化的六面体单元,这种情况,计算出来的结果的精度是非常糟糕的,有时候即使你把单元划分的很细,计算精度也很差,这种情况是绝对要避免的。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计算 步骤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计算步骤 有限元法是把要分析的连续体假想地分割成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组合体,简称离散化。这些单元仅在顶角处相互联接,称这些联接点为结点。离散化的组合体与真实弹性体的区别在于:组合体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接除了结点之外再无任何关联。但是这种联接要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即不能出现裂缝,也不允许发生重叠。显然,单元之间只能通过结点来传递内力。通过结点来传递的内力称为结点力,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称为结点荷载。当连续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组成它的各个单元也将发生变形,因而各个结点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结点位移。在有限元中,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并对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假设一个简单的函数近似地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再利用力学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或其他方法,建立结点力与位移之间的力学特性关系,得到一组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从而求解结点的位移分量。然后利用插值函数确定单元集合体上的场函数。显然,如果单元满足问题的收敛性要求,那么随着缩小单元的尺寸,增加求解区域内单元的数目,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近似解最终将收敛于精确解。 用有限元法求解问题的计算步骤比较繁多,其中最主要的计算步骤为: 1)连续体离散化。首先,应根据连续体的形状选择最能完满地描述连续体形状的单元。常见的单元有:杆单元,梁单元,三角形单元,矩形单元,四边形单元,曲边四边形单元,四面体单元,六面体单元以及曲面六面体单元等等。其次,进行单元划分,单元划分完毕后,要将全部单元和结点按一定顺序编号,每个单元所受的荷载均按静力等效原理移植到结点上,并在位移受约束的结点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约束条件。 2)单元分析。所谓单元分析,就是建立各个单元的结点位移和结点力之间的关系式。现以三角形单元为例说明单元分析的过程。如图1所示,三角形有三个结点i,j,m。在平面问题中每个结点有两个位移分量u,v和两个结点力分量F x,F y。三个结点共六个结点位移分量可用列

有限元方法讲义

第1讲抛物问题有限元方法 1、椭圆问题有限元方法 考虑椭圆问题边值问题: (1) 问题(1)的变分形式:求使满足 (2) 的性质,广义解的正则性结果。 区域的剖分,矩形剖分,三角剖分,剖分规则,正则剖分条件,拟一致剖分条件。 剖分区域上分片次多项式构成的有限元空间。 的逼近性质,逆性质: 这里,为的插值逼近。 问题(2)的有限元近似:求使满足 (3) (3)的解唯一存在,且满足。 (3)的解所满足的矩阵方程(离散方程组)形式: (4) 刚度矩阵的由单元刚度矩阵组装而成。 模误差分析:由(2)-(3)可得 (5) 由(5)可首先得到 则得到 (6) -模误差分析 设满足 用与此方程做内积,由(5)式和插值逼近性质得到 再利用模误差估计结果,得到 (7) 最优阶误差估计和超收敛估计概念。 当与时间相关时(为抛物问题准备),由(5)式得 (8) 利用(7),类似分析可得 (9) 2、抛物问题半离散有限元方法 考虑抛物型方程初边值问题:

(10) (10)的变分形式:求使满足 (11) (11)的半离散有限元近似:求使满足 (12) 令,代入(12),依次取可导出常微分方程组: (13) 其中为质量矩阵,K为刚度矩阵。。 求解常微分方程组(13),得到代回的表达式,即得半离散有限元解。 定理1.问题(12)的解唯一存在且满足稳定性估计: (14) 证明:在(12)中取得到 整理为(注意是正定的) 对此式积分,证毕。 误差分析。引进解的椭圆投影逼近:满足 (15) 根据椭圆问题的有限元结果可知 (16) 分解误差: 的估计由(16)式给出,只须估计。 由(11),(12)和(15)知,满足 取,类似稳定性论证可得 (17) 可取为的投影,插值逼近等。 由(17)式,三角不等式和(16),得到 (18) 3、抛物问题全离散有限元近似 剖分时间区间:。 引进差分算子: 规定,当为连续函数时,,则有 由此得到 (19) (20) 定义问题(11)的全离散向后Euler有限元近似:求,使满足 (21) 将代入(21)可导出全离散方程组 (22)

有限单元法与有限元分析

有限单元法与有限元分析 1.有限单元法 在数学中,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为求解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近似解的数值技术。求解时对整个问题区域进行分解,每个子区域都成为简单的部分,这种简单部分就称作有限元。它通过变分方法,使得误差函数达到最小值并产生稳定解。类比于连接多段微小直线逼近圆的思想,有限元法包含了一切可能的方法,这些方法将许多被称为有限元的小区域上的简单方程联系起来,并用其去估计更大区域上的复杂方程。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有限单元法是迅速发展成一种现代计算方法。它是50年代首先在连续体力学领域--飞机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中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随后很快广泛的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连续性问题。 1.1.有限元法分析本质 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本质是将物体离散化。即将某个工程结构离散为由各种单元组成的计算模型,这一步称作单元剖分。离散后单元与单元之间利用单元的节点相互连接起来;单元节点的设置、性质、数目等应视问题的性质,描述变形形态的需要和计算精度而定(一般情况单元划分越细则描述变形情况越精确,即越接近实际变形,但计算量越大)。所以有限元中分析的结构已不是原有的物体或结构物,而是同新材料的由众多单元以一定方式连接成的离散物体。这样,用有限元分析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如果划分单元数目非常多而又合理,则所获得的结果就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1.2.特性分析 1)选择位移模式: 在有限单元法中,选择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位移法;选择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力法;取一部分节点力和一部分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混合法。位移法易于实现计算自动化,所以,在有限单元法中位移法应用范围最广。 当采用位移法时,物体或结构物离散化之后,就可把单元总的一些物理量如

有限元单元介绍

第二章单元 在显式动态分析中可以使用下列单元: ·LINK160杆 ·BEAM161梁 ·PLANE162平面 ·SHELL163壳 ·SOLID164实体 ·COMBI165弹簧阻尼 ·MASS166质量 ·LINK167仅拉伸杆 本章将概括介绍各种单元特性,并列出各种单元能够使用的材料类型。 除了PLANE162之外,以上讲述的显式动态单元都是三维的,缺省时为缩减积分(注意:对于质量单元或杆单元缩减积分不是缺省值)缩减积分意味着单元计算过程中积分点数比精确积分所要求的积分点数少。因此,实体单元和壳体单元的缺省算法采用单点积分。当然,这两种单元也可以采用全积分算法。详细信息参见第九章沙漏,也可参见《LS-DYNA Theoretical Manual》。 这些单元采用线性位移函数;不能使用二次位移函数的高阶单元。因此,显式动态单元中不能使用附加形状函数,中节点或P-单元。线位移函数和单积分点的显式动态单元能很好地用于大变形和材料失效等非线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显单元不直接和材料性能相联系。例如,SOLID164单元可支持20多种材料模型,其中包括弹性,塑性,橡胶,泡沫模型等。如果没有特别指出的话(参见第六章,接触表面),所有单元所需的最少材料参数为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参看第七章材料模型,可以得到显式动态分析中所用材料特性的详细资料。也可参看《ANSYS Element Reference》,它对每种单元作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 2.1实体单元和壳单元 2.1.1 SOLID164 SOLID164单元是一种8节点实体单元。缺省时,它应用缩减(单点)积分和粘性沙漏控制以得到较快的单元算法。单点积分的优点是省时,并且适用于大变形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用多点积分实体单元算法(KEYOPT(1)=2);关于

有限元概述

有限元 百科名片 有限元法(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 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目录 简介 1)物体离散化 2)单元特性分析 3)单元组集 4)求解未知节点位移 5)有限元的未来是多物理场耦合 编辑本段简介 英文:Finite Element 有限单元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它是50年代首先在连续体力学领域--飞机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中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随后很快广泛的应用于求解热传导、电磁场、流体力学等连续性问题。 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思路和做法可归纳如下: 编辑本段1)物体离散化 将某个工程结构离散为由各种单元组成的计算模型,这一步称作单元剖分。离散后单元与单元之间利用单元的节点相互连接起来;单元节点的设置、性质、数目等应视问题的性质,描述变形形态的需要和计算进度而定(一般情况单元划分越细则描述变形情况越精确,即越接近实际变形,但计算量越大)。所以有限元中分析的结构已不是原有的物体或结构物,而是同新材料的由众多单元以一定方式连接成的离散物体。这样,用有限元分析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近似的。如果划分单元数目非常多而又合理,则所获得的结果就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编辑本段2)单元特性分析 A、选择位移模式

有限元法基础试题

有限元法基础试题(A ) 一、填空题(5×2分) 1.1单元刚度矩阵e T k B DBd Ω = Ω? 中,矩阵B 为__________,矩阵D 为___________。 1.2边界条件通常有两类。通常发生在位置完全固定不能转动的情况为_______边界,具体指定有限的非零值位移的情况,如支撑的下沉,称为_______边界。 1.3内部微元体上外力总虚功: ()(),,,,e x x xy y bx xy x y y by d W F u F v dxdy δστδτσδ??=+++++??+(),,,,x x y y xy y x u v u u dxdy σδσδτδδ??+++??的表达式中,第一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功,第二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功。 1.4弹簧单元的位移函数1N +2N =_________。 1.5 ij k 数学表达式:令j d =_____,k d =_____,k j ≠,则力i ij F k =。 二、判断题(5×2分) 2.1位移函数的假设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 2.2变形体虚功原理适用于一切结构(一维杆系、二维板、三位块体)、适用于任何力学行为的材料(线性和非线性),是变形体力学的普遍原理。 ( ) 2.3变形体虚功原理要求力系平衡,要求虚位移协调,是在“平衡、协调”前提下功的恒等关系。 ( ) 2.4常应变三角单元中变形矩阵是x 或y 的函数。 ( ) 2.5 对称单元中变形矩阵是x 或y 的函数。 ( ) 三、简答题(26分) 3.1列举有限元法的优点。(8分) 3.2写出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8分) 3.3列出3种普通的有限元单元类型。(6分) 3.4简要阐述变形体虚位移原理。(4分) 四、计算题(54分) 4.1对于下图所示的弹簧组合,单元①的弹簧常数为10000N/m ,单元②的弹簧常数为20000N/m ,单元③的弹簧常数为10000N/m ,确定各节点位移、反力以及单元②的单元力。(10分) 4.2对于如图所示的杆组装,弹性模量E 为10GPa ,杆单元长L 均为2m ,横截面面积A 均为2×10-4m 2,弹簧常数为2000kN/m ,所受荷载如图。采用直接刚度法确定节点位移、作用力和单元②的应力。(10分)

有限元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诚信·公平·开放·共赢 Loyalty Fair Opening Win-win 有限元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有限元法是把要分析的连续体假想地分割成有限个单元所组成的组合体,简称离散化。 这些单元仅在顶角处相互联接,称这些联接点为结点。 离散化的组合体与真实弹性体的区别在于:组合体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接除了结点之外再无任何关联。但是这种联接要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即不能出现裂缝,也不允许发生重叠。显然,单元之间只能通过结点来传递内力。 通过结点来传递的内力称为结点力,作用在结点上的荷载称为结点荷载。当连续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组成它的各个单元也将发生变形,因而各个结点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称为结点位移。 在有限元中,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并对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假设一个简单的函数近似地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再利用力学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或其他方法,建立结点力与位移之间的力学特性关系,得到一组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从而求解结点的位移分量。然后利用插值函数确定单元集合体上的场函数。显然,如果单元满足问题的收敛性要求,那么随着缩小单元的尺寸,增加求解区域内单元的数目,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近似解最终将收敛于精确解。 附:FELAC 2.0软件简介 FELAC 2.0采用自定义的有限元语言作为脚本代码语言,它可以使用户以一种类似于数学公式书写和推导的方式,非常自然和简单的表达待解问题的微分方程表达式和算法表达式,并由生成器解释产生完整的并行有限元计算C程序。 FELAC 2.0的目标是通过输入微分方程表达式和算法之后,就可以得到所有有限元计算的程序代码,包含串行程序和并行程序。该系统采用一种语言(有限元语言)和四种技术(对象技术、组件技术、公式库技术生成器技术)开发而成。并且基于FELAC 1.0的用户界面,新版本扩充了工作目录中右键编译功能、命令终端输入功能,并且丰富了文本编辑功能,改善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方便用户快速便捷的对脚本或程序进行编辑、编译与调试。其中并行版在前后处理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有限元分析

第2章软件介绍 2.1 建模软件 SolidWorks 是生信国际有限公司推出的机械设计软件, 是全参数化特征造型软SolidWorks有全面的零件实体建模功能,变量化的草图轮廓绘制,驱动参数改变特征的大小和位置,丰富的数据转换接口使SolidWorks可以将几乎所有的机械CAD 软件集成到现在的设计环境中来,SolidWorks支持的数据标准有:IGES,DXFDWG, ASCII, Parasolid等多种文件格式, 从而实现与有限元分析、流体分析软件的数据交换;Solidworks 环境下提供的文件格式EPRT 或EASM 格式可以将Solidworks文件转变为可执行文件,从而实现与外界的数据共享。该软件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Solidworks 软件从1997 年面世就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它是参数化特征造型软件的新秀。 SolidWorks 软件包含零件建模、装配设计、工程图与钣金等模块,还与高级图像渲染软件PhotoWorks,高级有限元分析软件Simulation,机构运动学分析软件Motionworks,产品数据管理(PDM)软件SmarTeam,以及数控加工等软件无缝集成。SolidWorks还首创了自上而下的全相关设计,并凭借高效运行的装配设计使之成为实作技术。 2.2 有限元分析法 有限单元法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工程分析中获得最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它是用计算机把复杂的零件形体自动分割成有限个形状简单的单元,然后逐个分析、计算这些小单元体的变形,并按一定的关系求得零件的总变形。由于它的通用性和有效性,理论基础牢靠,物理概念清晰,解决问题效率高,能为工程师在设计阶段掌握产品性能、优化产品的结构,缩短设计试验周期,使设计制造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等优点,因而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己成为计算机辅助工程和数值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有限元原理 有限元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的核

平面三角形单元有限元程序的设计说明

. . P 9 m 9 m 一、题目 如图1所示,一个厚度均匀的三角形薄板,在顶点作用沿板厚方向均匀分布的竖向载荷。已知:P=150N/m,E=200GPa,=0.25,t=0.1m,忽略自重。试计算薄板的位移及应力分布。 要求: 1.编写有限元计算机程序,计算节点位移及单元应力。(划分三角形 单元,单元数不得少于30个); 2.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该问题(有限元软件网格与程序设计网格必 须一致),详细给出有限元软件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与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任选取三个点,对比位移值); 3.提交程序编写过程的详细报告及计算机程序; 4.所有同学参加答辩,并演示有限元计算程序。 有限元法中三节点三角形分析结构的步骤如下: 1)整理原始数据,如材料性质、荷载条件、约束条件等,离散结构并进行单元编码、结点编码、结点位移编码、选取坐标系。 2)单元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 3)整体分析,建立总刚矩阵。 4)建立整体结构的等效节点荷载和总荷载矩阵 5)边界条件处理。 6)解方程,求出节点位移。 7)求出各单元的单元应力。 8)计算结果整理。 一、程序设计 网格划分 如图,将薄板如图划分为6行,并建立坐标系,则

刚度矩阵的集成 建立与总刚度矩阵等维数的空矩阵,已变单元刚度矩阵的集成。 由单元分析已知节点、单元的排布规律,继而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每个单元对应的节点序号。 通过循环逐个计算:(1)每个单元对应2种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哪一种; (2)该单元对应总刚度矩阵的那几行哪几列 (3)将该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加入总刚度矩阵的对应行列 循环又分为3层循环:(1)最外层:逐行计算 (2)中间层:该行逐个计算 (3)最里层:区分为第 奇/偶 数个计算 单元刚度的集成:[ ][][][][][]' '''''215656665656266256561661e Z e e e Z e Z e e e e k k k K k k k k k k +?++=? =?==?==?=?????? 边界约束的处理:划0置1法 X Y P X Y P 节点编号 单元编号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1、有限元这种数值计算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航空工程中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 2、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在力学模型上将一个原来连续的物体离散成为有限个具有一定 大小的单元,这些单元仅在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并在节点上引进等效力以代替实际作用于单元上的外力。 3、节点:网格间相互连接的点。 4、边界:网格与网格的交界线。 5、有限元的优点:①理论基础简明,物理概念清晰,且可在不同的水平上建立起对该法的 理解②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应用范围极为广泛③该法在具体推导运算中,广泛采用了矩阵方法。 6、有限单元法分类(从选择基本未知量的角度:位移法(以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通用 性广、力法(以节点力、混合法(一部分以节点位移,另一部分以节点力 7、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基本步骤:①结构的离散化②单元分析(选择位移模式,建立单元 刚度方程,计算等效节点力③整体分析④求解方程,得出节点位移⑤由节点位移计算单元的应变与应力。 8、单元划分:将某个机械结构划分为由各种单元组成的计算模型。 9、有限元法基本近似性------几何近似。

10、弹性力学的任务:分析弹性体在受外力作用并处于平衡状态下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等。 11、弹性力学假设所研究的物体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微小变形的和无初应力的 12、外力: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重力、惯性力、电磁力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流体压力、接触力、风力 13、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或由于温度有所改变,其内部发生的内力。σ={ σx σy σz τx τy τz } = [σx σy σz τx τy τz ]T 14、应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时的形变。---长度和角度。 ε={ εx εy εz γx γy γz } = [εx εy εz γx γy γz ]T 15、位移: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不仅会发生形变,还将产生位移,即弹性体位置 的移动。 δ={u v w }=[u v w ]T 16:、变形协调条件:设想在变形前,把弹性体分为许多微小立方单元体。变形后,每个单元体都产生任意变形而变成一些六面体。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些六面体

有限元单元法复习资料

1.1有限单元法中“离散”的含义是什么?有限单元法是如何将具 有无限自由度的连续介质的问题转变为有限自由度问题的?位移有限单元法的标准化程式是怎样的?(1)离散的含义即将结构离散化,即用假想的线或面将连续体分割成数目有限的单元,并在其上设定有限个节点;用这些单元组成的单元集合体代替原来的连续体,而场函数的节点值将成为问题的基本未知量。(2)给每个单元选择合适的位移函数或称位移模式来近似地表示单元内位移分布规律,即通过插值以单元节点位移表示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因节点位移个数是有限的,故无限自由度问题被转变成了有限自由度问题。(3)有限元法的标准化程式:结构或区域离散,单元分析,整体分析,数值求解。 1.2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各有哪些性质?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对称性、奇异性(单元刚度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对称性、奇异性、稀疏性。 单元刚度矩阵Kij物理意义Kij即单元节点位移向量中第j个自由度发生单位位移而其他位移分量为零时,在第i个自由度方向引起的节点力。 整体刚度矩阵K中每一列元素的物理意义是:要迫使结构的某节点位移自由度发生单位位移,而其他节点位移都保持为零的变形状态,在所有个节点上需要施加的节点荷载。 2.1 为了使计算结果能够收敛于精确解,位移函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满足完备性和协调性。 原因:完备性包括两个条件:即刚体位移条件与常应变条件。首先,位移函数必须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结构中的单元不仅产生与该单元本身变形相应的位移,还可能因其他单元变形而通过节点位移产生单元刚体位移。为了正确反映单元的实际位移形态,位移函数必须具有反映刚体位移的能力。 其次,由于单元位移函数采用多项式,故在单元内部协调条件总能满足,要求反映在相邻单元之间。实质上来说,要求相邻单元间协调是为了保证单元交界面上应变有限。 3.1构造单元形函数有那些基本原则?试采用构造单元几何方法,构造T10单元的形函数,并对其收敛性进行讨论。 答:形函数是定义于单元内坐标的连续函数。通常单元位移函数采用多项式,其中的待定常数由节点位移参数确定,因此其个数应与单元节点自由度数相等。根据实体结构的几何方程,单元的应变是位移的一次导数。为了反映单元刚体位移和常应变即满足完备性要求,位移函数中必须包含常数项和一次项,即完全一次多项式。 3.3 何谓面积坐标?其特点是什么? 答:三角形单元中,任一点P(x,y)与其3个角点相连形成3个子三角形,其位置可以用下述称为面积坐标的三个比值来确定: L1=A1/A L2=A2/A L3=A3/A 其中A1,A2,A3分别为P23,P31,P12的面积。 各三角形面积为:Ai=1/2* =(ai+bi+ci)/2 由于A1+A2+A3=A,所以有L1+L2+L3=1,Li=(ai+bi+ci)/(2A) 特点:①T3单元的形函数Ni就是面积坐标Li ②面积坐标与三角形在整体坐标系中的位置无关,故称为局部坐标。 ③三个节点的面积坐标分别为节点1(1,0,0),节点2(0,1,0),节点3(0,0,1),形心的面积坐标(1/3,1/3 ,1/3)。④单元边界方程为Li=0 (i=1,2,3); ⑤在平行于2,3边的一条直线上,所有点都要相同的面积坐标。⑥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互为线性关系。 体积坐标:P点与四面体四个面围成的四个子四面体的体积与原来四面体体积的比值。即 剪切闭锁现象:当梁的高度与梁的长度之比t/l趋于零时,这种单元将出现这种现象,算得的挠度趋于零。 为克服剪切闭锁,使C0型单元适用于各种高度的梁。采用减缩积分方案与假设减应变法。 零能模式:对应于某种非刚体位移模式,减缩积分时高斯点上的应变正好等于零,此时的应变能当然也为零,这种非刚体位移模式称为零能模式。采用减缩积分时会发生零能模式。 5.1、等参单元:将整体坐标系中xy中形状中较复杂的真实单元变换成局部坐标系xy中规则的标准单元,然后在标准单元中构造形函数。由于坐标变换式与单元位移函数中用了相同的形函数N i(ξ,η),故称这种变换为等参变换,相应的单元称为等参单元。 2、等参单元的优越性:①有些工程较复杂,用直边单元离散这些结构需要大量的单元才能得到较好的近似,而曲边的等参单元可方便地离散复杂结构。②如在单元内多取些节点,单元便具有较多的位移自由度,从而就能够插值表示较复杂的单元内部位移场,这样就提高了单元本身的精度。③等参单元刚度矩阵、荷载矩阵的计算是在规则单元域内进行的因此不管被积函数多么复杂,都可以方便地采用标准化数值积分。 3、数值积分的阶次:对于N点积分,当被积函数为m次多项式且m<=2N-1时,可得精确积分值。反之,对于m次多项式的被积函数,精确积分要求的积分点数N>=(m+1)/2。 6.1、工程梁和剪切梁的基本假设?有两种梁弯曲理论①工程梁理论基本假设:平截面假设与横向纤维无挤压假设。前者认为梁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垂直于变形后的中性轴。该假设意味着横向剪切应变γxy =0,后者认为梁的横向纤维无挤压,即εy=0。②剪切梁理论基本假设:横向纤维元无挤压与另一假设认为法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但不再垂直于变形后的中性轴。 6.2. 剪切梁怎么考虑剪切影响:在结构单元分析中,可在工程梁单元的基础上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也可通过挠度与转角各自独立插值直接构造剪切梁单元。 6.3对于杆系结构单元,为什么要在局部坐标系内建立单元刚度矩阵?为什么还要坐标变换?(1)在局部坐标系内可以更方便的建立单 元刚度矩阵。(2)在整体分析中,对所有单元都应采用同一个坐标系即整体坐标系X Y,否则围绕同一节点的不同单元对节点施加的节点力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在进行整体分析之前,还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工作,把局部坐标系中得出的单元刚度方程转换成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从而得出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7.1. 薄板弯曲理论基本假定:第一条:板厚方向的挤压变形可忽略不计,即εz=0,。这项假设类似于梁的横向纤维间无挤压假设。第二条:在板弯曲变形中,中面法线保持为直线且仍为弹性曲面(挠度曲面)的法线。第三条:薄板中面只发生弯曲变形,没有面内的伸缩变形,即中面水平位移(u)z=0=(v) z=0=0. 7.2. 厚板理论基本假设:板的中面法线变形后基本保持为直线,但因横向变形的缘故,该直线不在垂直于变形后的中面。因此,法线绕坐标轴的转角θx、θy不再是挠度的导数,而是独立变量;中面内的线位移和板厚方向的挤压变形也可忽略。 7.3. 薄板、厚板基本假定的不同:薄板:板弯曲变形中,中面法线保持为直线且仍为弹性曲面法线。厚板:板中面法线变形后仍基本保持为直线,但该直线不再垂直于变形后的中面。 7.4. DKT单元:离散Kirchhoff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若干离散点上满足Kirchhoff直法线假设。基于这种理论构造薄板单元时,w,θx,,θy 也各自独立插值;然后在若干离散点上引入直法线假设。这样构造的单元叫做DKT单元 8.1. 薄壳单元基本假设:薄壳理论假设:薄壳发生微笑变形时,忽略沿壳体厚度方向的挤压变形;且认为直法线假设成立,即变形后中面法线保持为直线且仍为中面的法线;壳体变形时中面不但发生弯曲,而且面内也将产生面内伸缩变形;折板假设;非耦合假设。 薄壳与薄板理论的假设的异同点:相同点:直法线假设和法向(板厚度方向)的纤维无挤压假设均成立。不同点:薄板中面只发生弯曲变形,没有面内的伸缩变形,即中面水平位移为零,而壳体变形时中面不但发生弯曲,而且也将产生面内伸缩变形。 厚壳分析的假设:变形前后的中曲面法线变形后仍基本保持为直线,但因横向剪切变形的缘故,该直线不再垂直于变形后的中曲面,此外,壳体厚度方向的挤压变形可以忽略。 与厚板理论的假设的 相同点:中面法线变形后仍基本保持为直线,但因横向剪切变形的缘故,该直线不在垂直于变形后的中面。厚度方向的挤压变形忽略不计。不同点:厚板理论的假设中,中面内的线位移可以忽略,而厚壳理论的假设中,中面内的位移不可忽略,并且厚壳的位移场可用中面位移表示。 8.2. 平板型单元:组成的折板系统去代替原来的壳体,由平面应力状态与平板弯曲应力状态加以组合而得壳体的应力单元。 分析这种单元时所提出的假设:理论假设:薄壳发生微笑变形时,忽略沿壳体厚度方向的挤压变形,且认为直法线假设成立,即变形后中面法线保持为直线且仍为中面的法线。,折板假设,非耦合假设。 应用平板型壳单元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1.单元共面问题,解法:引入唯一边界条件可解方程Ka=P 。2.虚拟旋转刚度,解法:在特殊节点上给以任意的虚拟刚度系数。Kθzθzθzi=0,经坐标变换,整体坐标系中该节点平衡方程将满足唯一解条件。赋予Kθzθz任何值。3.新型平面膜元:在平面膜元角点上增加旋转自由度θz,使其有对应的刚度。 8.3. 面内变形与弯曲变形之间非耦合的假设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试说明单元组装时,面内效应与弯曲效应的耦合将会出现。 答:面内变形与弯曲变形之间非耦合的假设是针对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提出的。 9.1. 减少自由度的措施有哪些?各自基本概念如何? 答:1.恰当利用结构对称性。基本思想: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取结构一部分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荷载对称性,分析对称面上的位移状态,以确定对称面上节点的位移边界条件。2.采用子结构技术。基本思想:在大型复杂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中,可将原结构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作为一个子结构,这些子结构在其公共边界上互相连接起来。 2. 为什么说位移法中应力解的精度低于位移解? 答:在位移有限单元法中,沿单元边界是连续的,而位移的导数通常不连续,因此,在单元边界上应力是不连续的;基本未知量是位移,而单元应变和应力是由位移求导得到的,因此应力精度低于位移精度。 3. 在无法获得精确解的条件下,如何进行误差估计? 答:有限元解法的误差估计有:残值法,后处理法。后处理法:由于无法获得精确解,一般以修匀后的改进值σ*作为“精确解”进行误差估计,通过与精确值误差范数对比,这样做非常有效。

有限元d 分析与介绍

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还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有限元分析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有限元是那些集合在一起能够表示实际连续域的离散单元。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产生并得到了应用,例如用多边形(有限个直线单元)逼近圆来求得圆的周长,但作为一种方法而被提出,则是最近的事。有限元法最初被称为矩阵近似方法,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强度计算,并由于其方便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从事力学研究的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短短数十年的努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从结构工程强度分析计算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一种丰富多彩、应用广泛并且实用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有限元方法与其他求解边值问题近似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近似性仅限于相对小的子域中。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结构力学计算有限元概念的克拉夫(Clough)教授形象地将其描绘为:“有限元法=Rayleigh Ritz法+分片函数”,即有限元法是Rayleigh Ritz法的一种局部化情况。不同于求解(往往是困难的)满足整个定义域边界条件的允许函数的Rayleigh Ritz法,有限元法将函数定义在简单几何形状(如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的单元域上(分片函数),且不考虑整个定义域的复杂边界条件,这是有限元法优于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

有限元分析过程

有限元分析过程 有限元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建模阶段: 建模阶段是根据结构实际形状和实际工况条件建立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模型——有限元模型,从而为有限元数值计算提供必要的输入数据。有限元建模的中心任务是结构离散,即划分网格。但是还是要处理许多与之相关的工作:如结构形式处理、集合模型建立、单元特性定义、单元质量检查、编号顺序以及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等。2.计算阶段: 计算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有限元方法有关的数值计算。由于这一步运算量非常大,所以这部分工作由有限元分析软件控制并在计算机上自动完成。3.后处理阶段: 它的任务是对计算输出的结果惊醒必要的处理,并按一定方式显示或打印出来,以便对结构性能的好坏或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作为相应的改进或优化,这是惊醒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目的所在。注意: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建立有限元模型是整个有限分析过程的关键。首先,有限元模型为计算提供所以原始数据,这些输入数据的误差将直接决定计算结果的精度;其次,有限元模型的形式将对计算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合理的模型既能保证计算结构的精度,又不致使计算量太大和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要求太高;再次,由于结构形状和工况条件的复杂性,要建立一个符合实际的有限元模型并非易事,它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对分析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后,建模所花费的时间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70%,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模型的建立上以及提高建模速度是缩短整个分析周期的关键。原始数据的计算模型,模型中一般包括以下三类数据:1.节点数据: 包括每个节点的编号、坐标值等;2.单元数据:a.单元编号和组成单元的节点编号;b.单元材料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c.单元物理特征值,如弹簧单元的刚度系数、单元厚度、曲率半径等;d.一维单元的截面特征值,如截面面积、惯性矩等;e.相关几何数据3.边界条件数据:a.位移约束数据;b.载荷条件数据;c.热边界条件数据;d.其他边界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一般过程:1.分析问题定义在进行有限元分析之前,首先应对结果的形状、尺寸、工况条件等进行仔细分析,只有正确掌握了分析结构的具体特征才能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总的来说,要定义一个有限元分析问题时,应明确以下几点:a.结构类型; b.分析类型; c.分析内容; d.计算精度要求; e.模型规模; f.计算数据的大致规律2.几何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是从结构实际形状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完全照搬结构的实际形状,而是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特征对结构进行必要的简化、变化和处理,以适应有限元分析的特点。3.单元类型选择划分网格前首先要确定采用哪种类型的单元,包括单元的形状和阶次。单元类型选择应根据结构的类型、形状特征、应力和变形特点、精度要求和硬件条件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4.单元特性定义有限元单元中的每一个单元除了表现出一定的外部形状外,还应具备一组计算所需的内部特征参数,这些参数用来定义结构材料的性能、描述单元本身的物理特征和其他辅助几何特征等.5.网格划分网格划分是建立有限元模型的中心工作,模型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所划分的网格形式反映出来。目前广泛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网格划分方法,如在Ansys中采用的SmartSize网格划分方法就是自动划分方法。6.模型检查和处理一般来说,用自动或半自动网格划分方法划分出来的网格模型还不能立即应用于分析。由于结构和网格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划分出来的网格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网格形状较差,单元和节点编号顺序不合理等,这些都将影响有限元计算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7.边界条件定义在对结构进行网格划分后称为离散模型,它还不是有限元模型,只有在网格模型上定义了所需要的各类边界条件后,网格模型才能成为完整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机几何建模方法㈠.几何模型的形式1.线框模型:用组成结构的棱边表示结构形状和大小的模型称为线框模型,或线架模型。它是使用最早的几何模型,其特点是数据量少、数据结构简单、算法处理方便,模型输入可以通过定义线段端点坐标来实现。但是这种模型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的几何描述能力差,只能提供一个框架,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很容易产生多义性,也不能计算结构的重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