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二年级第3课《四季的天气》
- 格式:pptx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13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四季的天气》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四季的天气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四季的变化。
2. 掌握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录音机。
2. 学具准备:四季的天气图片、四季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四张图片都是什么季节的?”“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四季的概念。
2. 学习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四季的天气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夏天的天气是怎样的?”“秋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冬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不同季节天气特点的认识。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a.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四季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的顺序排列,回顾四季的顺序和特点。
b.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按照录音的顺序拿起相应的四季卡片。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选的季节,设计一个小故事。
故事中要包括该季节的天气特点和人们的活动。
b. 学生上台表演自己设计的小故事,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天气的变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四季的天气春天:温暖,多雨夏天:炎热,多雨秋天:凉爽,多风冬天:寒冷,少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四季的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019秋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材分析《今天天气怎么样》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的起始课。
在内容上,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掌握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
另一方面,以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活动为核心,从小学生关心天气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明确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力求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通过自主式探究、合作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对天气的了解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但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却很高,喜欢动手实践,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但是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不够深入。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发展创新个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与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掌握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和观测天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天气的重要性。
培养关心天气、关注自然,热爱生活、乐于学习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难点:认识天气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符号设计表学生准备: 彩笔;课前搜集的关于天气的谚语或能预测天气现象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1、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2024苏州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3《四季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季的天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气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四季的划分,知道春夏秋冬的特点,同时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四季的气候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四季有一定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天气现象有直观的感受,但可能无法准确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划分,知道春夏秋冬的特点,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划分,知道春夏秋冬的特点,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四季的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体验四季的天气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户外观察的场地,安排安全措施。
3.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如四季的衣物、果实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季的划分,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四季天气变化的掌握情况。
《四季的天气》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1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侧重于在资料的梳理过程中发现规律,认识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稳定的天气形态——季节。
通过对秋季和其他季节的描述、了解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和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等活动情况,了解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各各方面的影响。
本课由四个活动组成。
第一个活动,通过对当前的季节——秋季的描述,捕捉季节的主要特征,由此而展开对其他季节特征的讨论。
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同季节里人们的活动,知道季节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三个活动,通过读图,了解不同季节里会出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了解每个季节典型的物候现象。
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以及它们的含义。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知道“观察、描述、思考、提问、实验、交流与总结”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四季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四季里会出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还不够明确。
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较短,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环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清晰,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3教学目标3.1科学知识:体会四季天气的不同,了解每个季节典型的天气特征。
3.2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状态,以及不同季节人和动物的活动。
3.3科学态度:培养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去寻求答案的能力;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3.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阅读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了解其中相关气象信息。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和物候特征现象。
教学难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5教学准备图片、课件、视频等。
6教学流程7教学过程7.1引入课题7.1.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看这个谜语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二人相对坐,夕阳底下一对瓜。
(打四个字:春、秋、冬)那你们知道春夏秋冬代表什么吗?一年四季,那每个季节的天气一样吗?7.1.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四季的天气,一起来感受四季天气的变化。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第1课今天天气怎么样1.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气。
2.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国防科研等方方面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3.天气预报的基本构成要素:天气状况、气温高低、降水情况、风力风向。
4.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天气状况,传递气象信息,气象部门专门制作了天气符号。
5.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的专用符号。
6.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四种天气——雪天、雷雨天、阴天、雾天外,还可以列举各种天气,如多云、暴雨、雨夹雪、霜冻、冰雹等。
7.天气符号8.阅读这份天气预报。
从上面的天气预报中可以读到:日期是2017年4月3日,星期一,是多云天气,最高气温19°C,最低气温12°C,南风2-3级,属于轻风到微风。
除了看三条横轴的指示外,还可以通过右上角的天气示意图,判断今天的天气。
9.学生活动手册答案:①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
②查询并记录当地今天的天气信息。
根据当地当天的天气情况来填写。
例:(1)9月10日,晴天,最高气温31°C,东南风3级(或者填微风)。
(2)2017年4月3日,星期一天气多云,最高气温19°C,最低气温12°C,南风2-3级。
第2课天气的影响1.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2.谁关心天气,为什么?①农民关心天气,因为农事活动受天气影响比较大。
如果不关心天气,秋收庄稼、晾晒稻谷等都会受影响。
②滑雪运动员关心天气,因为在恶劣天气下贸然滑雪会有生命危险。
③火箭发射人员关心天气,因为火箭发射受天气影响非常巨大。
一个良好的发射时机,被④火箭专家称为“发射窗口”。
如果在恶劣天气下发射火箭,往往会导致发射失败。
3.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①暴雨容易造成积水、洪涝等,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事件,严重时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教学难点】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天气符号设计卡片若干、天气符号卡1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带领学生到室外)同学们,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啊?你能用恰当的词描述今天的天气吗?(引导学生从感官入手,描述他们看到的:云朵、太阳等,感受到的:刮风、暖和与寒冷等)2.(回到教室)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今天天气怎么样》。
(板书课题:今天天气怎么样)[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体验活动,意在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天气,充分调动原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了解今天天气的主要特征。
1.除了用词语描述天气,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示天气?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用图画描述天气。
怎么用图画描述天气呢?3.学生用图画描述今天的天气,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评选出“内容准确、结构简单、图案美观”的优秀作品。
4.比较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寻找作品的共性,认识符号的内涵。
5.讲述:同学们画的很好!可是风你怎么表示呢?风是看不见的,可以用一些形象的图案来表示,如用箭头的方向表示风向,用箭头的粗细或多少表示风力的大小;也可以画一面小红旗,用红旗的舒展程度表示风力的大小等。
[设计意图:知道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天气现象。
]三、交流曾经经历过的天气,认识各种标准的天气符号1.除了像今天的天气,你曾经还遇到过哪些不同的天气?2.观看天气视频,描述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什么感受?3.这么复杂繁多的天气现象,通过文字或者图画描述都很麻烦。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简单易懂地表示出来吗?4.从刚才对风的描述中,你有什么启发?5.那些形象的图案就是符号。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天气符号是表示各种天气现象的专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