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8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飞——大意失荆州(《三国演义》)
B.宋江——大破连环马(《水浒传》)
C.孙悟空——计盗紫金铃(《西游记》)
D.许云峰——保护李敬原(《红岩》)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B.在今天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到处拖泥带水....的。
D.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5.古今诗文名句默写。读史使人明智,_________。(培根《谈读书》)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_________,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周敦颐《爱莲说》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想到自己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欺人奈何?”
6.名著阅读。
(1)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或自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齐天大圣”,表现了他性格中___________的特点;又如《水浒》中,宋江绰号“呼保义”,又号“________”,体现了他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的性格特点。
(2)《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__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3)下列关于《水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B.鲁智深是《水浒》中一个颇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先是“拳打镇关西”救金氏父女,后是“大闹野猪林”救林冲,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特点。
C.《水浒》中的三位女英雄分别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D.晁盖是《水浒》中前期的领导人,是108将中的第一人。
二、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文定以左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语。后文定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①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奴乘问再拜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吾备位②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以盗贼辱荐耶?念汝事我久,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宜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注释)①班行:朝官位次,这里指官位。②备位:徒在其位,只是凑数,自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________)
(2)相公独遗.某(_________)
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本不想说,你又会恨我
B.我欲望不多,你又会恨我
C.我本不想说,你不会恨我
D.我欲望不多,你不会恨我
3.对家奴偷银器,张文定的表现是______(用原文回答);张文定的用人原则是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
8.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狼》)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9.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种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人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鑱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问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②,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间尽。已,乃以鑱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把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人称素封者③,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头,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注:①鑱:一种铁质掘土的工具。②沸沈:热水③素封者:没有官爵封邑的富豪。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问市人索汤.沃灌____________ 或.劝济一危难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从容徐步而.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上的梨。
C.本文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牧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暈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祥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词候它们,牧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