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零售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9
百货商场新零售十二大趋势
百货商场近年来虽不断关店,但每年新开业的百货门店数量仍略多于停业或转型的百货门店。
下面随着电子价签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百货商场新零售十二大趋势。
▲以上百货门店统计不包括1万平方米以下小型百货,如三福百货、玛莎百货等
据联商网数据中心对大陆80家连锁百货近两年来开店情况统计,发现2017年开业百货商场
趋势特点如下:
1、百货商场近年来虽不断关店,但出人意料的是,每年新开业百货门店数量仍略多于停业
或转型的百货门店,故百货门店净存量仍略有增加。
例如2017年停业及转型百货门店46家,而新开百货商场55家(含2家非连锁百货),净增
百货店9家。
考虑到大批存量百货店实质改造为租赁比超过联营/自营比的购物中心,但又并未翻牌或宣
布转型购物中心的百货店,实际净增百货店数量仍可能是负数。
2、连锁百货的年新开门店数量和年停业数量都在逐年下降,2017年80大连锁百货集团新
开百货店较之于2016年少了3家。
连续5年关停劣势百货门店后,劣势店数量已大幅减少,2017年停业或转型46家百货店较2016年51家少了5家。
百货停业情况统计请看联商网此前报道:国内主要百货最新阵亡名单出炉几个新现象要注
意
3、2017年新增55家百货店中,小于4万平方米的单体独立小型百货门店和租赁充当非母
公司自行投资的购物中心主力店的情况大幅减少。4家独立的单体百货小店全隶属于信誉楼,5家购物中心内的百货主力店中永旺GMS3家、华堂1家、广百1家。
42家门店位于母公司自己投资建设的大型购物中心内,占比超过七成,可见商业地产及购
物中心才是维系去年百货新店的主要原因。
4、就百货店类型来看,拥有超市优势的社区百货加快拓展,日本永旺和深圳天虹凭借旗下
超市的黏性加速展店,成为去年开店最多的两大百货集团,分别新增8家和5家,分列冠亚
军。专攻四五线城市大众市场的信誉楼凭借独特的自营模式新增4家,获得季军。
5、年轻时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货定位的项目受相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影响较大,新店持续减
预测未来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零售、批发、制造、新闻……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不是自己在产生很多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提升传统行业。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的特点有三点:
第一,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竭尽所能透明一切信息。
第二,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第三,互联网的群蜂意志拥有自我调节机制。
1.零售业
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无价》一书中,心理实验表明外行人员对于某个行业的产品定价是心里根本没有底的,只需要抛出锚定价格,消费者就会被乖乖的牵着鼻子走。而C2C,B2C却完全打破这样的格局,将世界变平坦,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使得区域性价格垄断不再成为可能,消费者不再蒙在鼓里。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制造了大量用户评论UGC。这些UGC真正意义上制造了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而这种良性循环,是传统零售业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预测未来的零售业第一,会变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价格同步。第二,同质化的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那些拥有一流用户体验的产品会脱引而出。第三,配合互联网大数据,将进行个性化整合推送(现在亚马逊就已经将首页改版为个性化推送主页)。
2.批发业
传统批发业有极大的地域限制,一个想在北京开家小礼品店的店主需要大老远的跑到浙江去进货,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并且还需要面对信任问题。所以对于进货者来说,每次批发实际上都是一次风险。当阿里的B2B出现之后,这种风险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长途跋涉去亲自检查货品,只需要让对方邮递样品即可。
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问责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数次的见面才能对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预测未来的批发业。第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B2B应当是彻底的全球化,信任问题会随时间很好的建立。第二,在互联网繁荣到一定程度后,中间代理批发商的角色会逐渐消失,更多直接是B2C的取代。
未来零售业态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王亚男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8期
数据驱动是零售革新的表现,而零售的核心依然是消费者。商务部定义五大零售“新”特征:1. 零售主体新角色:零售主体成为消费者的组织者和采购者,以及供应商的生产研发活动和市场推广活动的服务者。2. 零售经营新理念:零售经营需要适应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零售变革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3. 零售主体新关系:零售商需要为供应商赋能,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和交流,构建与消费者之间深度互动的社群关系。4. 零售组织新形态:通过大数据清晰洞察消费者痛点,形成多样性、多内容、多触达点和多维度的具有复合型商业特点的新型零售经营业态。5. 零售产出新内容:建立持续互动“零售商—消费者”关系,强化多场景购物体验,提供消费者数据服务。
一、未来零售业发展趋势之精准
大数据洞察用户行为,让商品与服务来找你。做到精准推荐,购物前给用户想要的,购物中给用户喜欢的,购物后给用户惊喜。近3 年网购最大的变化是更容易找到喜欢的商品。比如根据用户平日消费机构生成专属卖场;用户偏爱购买国际品牌,系统自动推荐国际品牌商品。推送的精准可以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数据洞察打造个人专属卖场。尼尔森认为零售新业态重在通过重构交互场景,联通全域数据,实现传统人货场关系的变革。传统零售模式下,品牌厂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流转过程是割裂的,数据同样存在大量的非联通状态。场景重构则是要将人货场进行数据联通。
首先,传统围绕渠道进行能力建设的品牌零售模式,将逐步向围绕消费者需求而演变,企业针对“人”的运营能力的重要程度显著提升。原有的渠道导向型,是属于粗放型,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货,从品牌供应商到渠道再到消费者的这么一个流程。价值定位主要依托上游,促进渠道商品流通,实现上游价值的最大化。业务模式是建立渠道滞销的前提下,以联营为主代销折扣商品,缺少对消费者洞察,较为粗放。核心能力是以供应商管理能力为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零售业将逐渐转为消费者经营,也就是以消费者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型,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导向型。这种模式属于集约型,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虽然也是从品牌供应商到渠道再到消费者的流程。但其经营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价值定位以下游消费者为导向,追求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业务模式建立在市场洞察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精准规划商品结构,以采销为主,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核心能力以消费者洞察能力与商品规划能力为主。
传感器课程报告
——————之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发现及其四大重要领域的论述
马竞怡
在当今社会,传感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21世纪将是传感器的时代。总体说来,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五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多样化、可移动化。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有四大领域可能成为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第一种领域是可穿戴式应用。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是最受关注的硬件创新。谷歌眼镜内置多达10余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传感器等,实现了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使用者仅需眨一眨眼睛就可完成拍照。它的主要结构包括, 眼镜前方悬置的一台摄像头和一个位于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的电脑处理器装置, 还有一条可横置于鼻梁上方的平行鼻托和鼻垫感应器,鼻托可调整,以适应不同脸型。在鼻托里植入了电容,它能够辨识眼镜是否被佩戴的。根据环境声音在屏幕上显示距离和方向,在两块目镜上分别显示地图和导航信息技术的产品。音响系统采用骨导传感器。眼镜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个微型投影仪实现,简单来讲,这是一个微型投影仪,我们的视网膜是幕布。
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正从外置的手表,眼镜,鞋子,戒指等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如apple watch,小米手环,智能运动鞋,甚至智能戒指,电子肌肤等。日本东京大学已开发出一种可以贴在肌肤上的柔性可穿戴式传感器。设想用于保健、医疗、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还计划嵌入体内使用。
第二个领域是无人驾驶领域。以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辆项目开发为例,通过车内安装的照相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每秒20次的间隔,生成汽车周边区域的实时路况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分析,预测相关路况未来动向,同时结合谷歌地图来进行道路导航。另外无人飞行器,无人探测器,无人航天等也有上升空间。
第三个领域是医护和健康监测。
未来零售业态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王亚男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8期
数据驱动是零售革新的表现,而零售的核心依然是消费者。商务部定义五大零售“新”特征:1. 零售主体新角色:零售主体成为消费者的组织者和采购者,以及供应商的生产研发活动和市场推广活动的服务者。2. 零售经营新理念:零售经营需要适应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零售变革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3. 零售主体新关系:零售商需要为供应商赋能,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和交流,构建与消费者之间深度互动的社群关系。4. 零售组织新形态:通过大数据清晰洞察消费者痛点,形成多样性、多内容、多触达点和多维度的具有复合型商业特点的新型零售经营业态。5. 零售产出新内容:建立持续互动“零售商—消费者”关系,强化多场景购物体验,提供消费者数据服务。
一、未来零售业发展趋势之精准
大数据洞察用户行为,让商品与服务来找你。做到精准推荐,购物前给用户想要的,购物中给用户喜欢的,购物后给用户惊喜。近3 年网购最大的变化是更容易找到喜欢的商品。比如根据用户平日消费机构生成专属卖场;用户偏爱购买国际品牌,系统自动推荐国际品牌商品。推送的精准可以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数据洞察打造个人专属卖场。尼尔森认为零售新业态重在通过重构交互场景,联通全域数据,实现传统人货场关系的变革。传统零售模式下,品牌厂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流转过程是割裂的,数据同样存在大量的非联通状态。场景重构则是要将人货场进行数据联通。
首先,传统围绕渠道进行能力建设的品牌零售模式,将逐步向围绕消费者需求而演变,企业针对“人”的运营能力的重要程度显著提升。原有的渠道导向型,是属于粗放型,有什么货就卖什么货,从品牌供应商到渠道再到消费者的这么一个流程。价值定位主要依托上游,促进渠道商品流通,实现上游价值的最大化。业务模式是建立渠道滞销的前提下,以联营为主代销折扣商品,缺少对消费者洞察,较为粗放。核心能力是以供应商管理能力为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零售业将逐渐转为消费者经营,也就是以消费者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模式转型,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导向型。这种模式属于集约型,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虽然也是从品牌供应商到渠道再到消费者的流程。但其经营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价值定位以下游消费者为导向,追求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业务模式建立在市场洞察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精准规划商品结构,以采销为主,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核心能力以消费者洞察能力与商品规划能力为主。
1 浅议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的加快发展,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提出经营战略转型的要求,其中尤以个人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转型的产品研发方向和核心内容试从营销观念、目标客户定位、产品研发、流程整合等方面分析国内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趋势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
2 界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
3 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
龙源期刊网
全球零售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格局变化及未来趋势
作者:李勇坚
来源:《全球化》2020年第02期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摘要:全球零售电子商务发展整体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电子商务在零售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格局也正在发展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在占据全球零售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本土化平台正在崛起,各个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发达国家在平台地位、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仍占据着优势,但其主导地位正在下降。电商整体上出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电商自有品牌方兴未艾、移动电商高速增长等趋势。从监管上看,对电商进行征税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全球零售 电子商务 移动电商
作者简介:
李勇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龙源期刊网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中期成果。感谢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慧敏同学在前期数据收集、图表制作等方面的帮助。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极大地改变了全球零售业的格局。从电商平台的地理分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电商平台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数据上看,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格局正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高;第二,随着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这些国家中的本土化平台也正在崛起。
一、已有的研究回顾
在全球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研究方面,主要的数据公司包括eMarketer、Statista、Ecommerce
Foundation等,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对全球及主要国家发展情况的重要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这些机构所发布的数据会存在着差别。
龙源期刊网
网络零售行业市场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戴安生
来源:《商情》2014年第23期
【摘要】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增长迅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习惯。本文中,我们仔细分析了一下中国网络零销售市场的规模,认真地研究分析了其将面对的问题、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方向等等,希望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它们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零售 市场特征 趋势 分析
网络零售指的是交易的两方把网络作为载体开展商品交易的活动。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组织及传递,实现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或者服务的消费。交易双方利用电子商务(线上)的应用实现买卖信息的查找(信息流)、买卖(资金流)以及交付(物流)等操作。网络零售的主要方式是B2C(指的是公司和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方式)、C2C(指的是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方式)、O2O(指的是将线下商务的机遇和网络相融合,使网络变成线下买卖的平台)等三种方式。
一、目前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特点的分析
(一)传统零售公司“触网”仍坚持开展。
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的局面慢慢变得清楚。很多比较强大的电商例如天猫、京东商城以及国美商场等等占领了B2C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且在这一年很多的大的电商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开始走向“差异化”路线,希望可以早日获利。
(二)B2C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围绕着B2C主战场的市场价格战日益激烈,而且这种战争还会持续,逐渐促使整个B2C市场快速的前进。B2C公司发展的状况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这会使强大的企业变得更强大,存在劣势的企业很难继续存活下去。
(三)价格战仍然坚持,电商们仍然津津乐道。
“价格战”这个主题自始至终都和“电商”相关。从2012年初到2012年的年末,不同档次的电商促销战不断地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的是价格战太多同样会使消费者疲倦,电商在开展价格战的时候,也应该在促销中采取一些有创意的活动。
专题 新农业2019年/第10期/下半月刊/总第905期
新零售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新零售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
他认为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是“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与物流必须相互结合才能
出现真正的“新零售”。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引发热议和广泛讨论。2016年11月,《关于推动
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发布,对实体零售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方式、实现跨界融
合、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
从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开始探索这一领域。2017年被称为“新
零售元年”,阿里巴巴集团等电商巨头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展开对新零售的探索之路。2018年以
来,核心零售企业对新零售主导权的争夺愈加激烈,新零售不断发展、快速扩张。二、新零售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线上线下相互融合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逐步落地,线上和线下将从以前的相对独立、冲突逐渐转化为相互融
合、促进,其关键在于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和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的结合,从而完成电
商平台和实体零售店面的融合升级,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和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 精准定位
基于大数据海量数据和分析技术的支持,零售企业可以对客户进行群体细分,精准地定位
用户群体,然后了解这个用户群体的具体需求,根据需求来设定不同的消费场景体验,这样才
能够真正地做到了解用户,将新零售平台和用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未来的发展抢占先机。
3. 强化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自我意识更强,特别是在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消费的关注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价格等方面,而是更多地注重
对消费过程的体验。因此,探索运用新零售模式来升级消费购物体验,推进消费购物方式的变
革,构建零售业的全渠道生态格局,将会成为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4. 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零售行业对商品的生产到
网址: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2016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是任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定义在近三十年的营销学的文献中非常普遍。另一种是美国商务部的定义:零售贸易业包括所有把较少数量商品销售给普通公众的实体。他们不改变商品的形式,由此产生的服务也仅限于商品的销售。零售贸易板块不仅包括了店铺零售商而且包括了无店铺零售商。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仍然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截至2015年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迄今没有好转迹象。百货业继续成为重灾区。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百货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双双下滑,新世界百货利润同比下降86.6%。超市业态抗跌能力普遍要好于百货店,大润发、永辉超市、武汉中百、步步高、华润万家等上市零售企业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虽然增长极为有限,但销售业绩大都有所增长,华润万家、永辉超市、步步高等少数企业仍获得两位数以上增长。便利店业态是2015年逆市增长超过20%最靓丽的实体零售板块。各个业态分化的业绩表现也决定实体店铺的拓展在2015年仍呈现出“关多开少、大慢小快”的局面。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等)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门店,相比2014年上半年关闭的158家门店虽有降低,但专家认为这并不说明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有所好转,其原因,一是上述数据的全面性有待考证,二是零售企业的线下店铺在2014年大面积关闭的较大基数上,来年必然有因节奏调整和运营平衡的需求导致一些本来要关闭的门店暂缓“关张”,而这类“僵尸”门店不在关店统计之列。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消费者对于海外商品的渴求和各大平台争相抢占全球购市场,必然进一步加速全球购的发展和洗牌。从物质匮乏的年代到商品同质化严重,从实体到电商再到拥抱实体店,从百货到购物中网址:
1
中国深圳零售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建议报告(2013-2018)
第一章 零售业相关概念
1.1 零售业概述
1.1.1 零售业的定义
1.1.2 零售业的产业特点
1.1.3 零售百货业的定义
1.2 零售业的准入条件概述
1.2.1 注册登记条件
1.2.2 资金条件
1.2.3 技术、设备条件
1.3 零售业的业态概述
1.3.1 零售业态的划分标准及定义
1.3.2 零售业的基本业态
1.3.3 零售业态发展规律分析
1.3.4 无店铺销售归入零售业态
第二章 2012-2013年中国零售业分析
2.1 中国零售业发展总况
2.1.1 中国零售业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2.1.2 零售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2.1.3 中国零售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1.4 “十一五”期间中国零售业凸显的亮点
2.1.5 中国零售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2.2 2010-2013年国内零售业的发展
2.2.1 2010年中国零售业表现可圈可点 2 2.2.2 2011年我国零售业平稳增长
2.2.3 2012年我国零售业发展分析
2.2.4 2013年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分析
2.3 2012-2013年中国零售业存在问题分析
2.3.1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3.2 中国零售业的弊病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
2.3.3 我国商业零售业存在的掣肘
2.3.4 当前零售市场存在的基本问题
2.3.5 我国零售业发展面临人才危机
2.4 零售业应对问题的策略
2.4.1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战略
2.4.2 促进中国零售业健康发展的政策
2.4.3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的建议
管 理 荟萃 詈 ——一■暑簟
随黧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6臣 圜2oo8gg 8 业在完成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应担负相应的社会责 任 而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这就 造成个别企业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难以和整个社 会相融合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滞后。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使得决 策者只能在企业会计报告期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读到上 一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而此时决策的环境可能已是时 过境迁了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两个月的时间企业的财 务状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3.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历来,借助标准、通用的 财务报告模式是企业把财务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有效 的手段.然而这种通用式的报告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 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 二、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措施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国民经济 正走向一体化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 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势在必行 1.借鉴国际先进方法。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一是 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 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未来的 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巾与企业 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针对我国 实际.对于核心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予以计 量.更加注意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适 当地偏重相关性.尤其应该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 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二是编制全面收益报告.重视全面业绩信息披露。传统 收益对那些南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 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得利润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 的全部收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情编 制全面收益报告、扩充利润表.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 =三是编制部分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 在国际上部分报告 已被普遍运用.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部
零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这几年线下门店的经营可能不太理想,像沃尔玛,像家乐福,甚至像深圳的人人乐等等这些,很多都经营不善。近几年媒体都是略带恐慌性的报道,说实体店经营不善很多是被房租害死的,也有说是被人工害死的,但其实更多的是被经营效率害惨的,是人均坪效太差导致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网红店,比如说喜茶、答案茶,包括瑞幸咖啡这种线下的主题店咖啡店都在迅速的崛起,甚至像盒马鲜生这种零售的新物种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包括像小米等电子产品这样的线下零售店也做的非常好。
都是实体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这里面的差别就在于,是把实体店当成一个引流的角色,一个服务的角色,还是仅仅把实体店当成一个销售的场景。 为什么说线下实体门店在未来五年肯定能够发展的更好,因为线下门店的获客成本比电商的获客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所获得的客户质量要高很多,这些服务和体验过程更加能够让顾客产生信任和粘性,这才是线下门店的价值所在。因为决定一种零售模式是否能够崛起,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获客成本。 哪边的获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那么这种业态必然就会被焕发出它新的可能性,被广泛的业态所应用。
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人,他们已经不再去做线上的营销推广拓客,都是用线下的方式去获客,这就是未来这几年零售的一个重要趋势。过去这几年,像OPPO、vivo这些手机品牌销售量能够这么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线下的力量被重视起来了,线下这个渠道被他们用到极致了。
随着线下门店的价值被重拾,线下门店的作用被广泛重视,线下门店在零售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着新模式加持和改造的实体店将会大面积爆发。
实体商家可以通过低价促销的方式吸引顾客产生链接,进而沉淀到线上的社群,线上的社群再把这些到店顾客留存起来,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比如内容运营、客服运营,或者一对一的沟通运营,通过这种方式把更多的顾客以及他们的需求挖掘出来,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因为他今天买坚果,明天可能会有买其他食品的需求,或者买衣服的需求,只要是吃喝住行肯定都有需要,就是通过坚果店引流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更好的用户,沉淀到线上社群里面,产生更多购买行为。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坚果店能够火起来的原因,他为什么不去搞个线上商城,或者搞个公众号,或者搞个微信群、小程序,或者搞个直播引流呢?是因为他觉得在本地用零售低价坚果店引流的这种方式,吸引来的客户更加有粘性,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挖掘的空间。
1 / 3
“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业前沿,零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纷纷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抢占市场,争做新零售排头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业下又被誉为“新零售之都”,除了市场趋势的红利外,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在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互联网新零售创业:chaozhimei22
时至今日,新技术日渐成熟,考验人工智能落地实体经济能力的节点日渐突出。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零售”峰会将聚集近20位零售顶尖人士共赴上海探讨行业趋势,把握零售新契机。
新零售是以用户为中心,在技术驱动下,建立在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基础设施上,依托新供应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重构人、货、场,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行业效率,实现“全场景、全客群、全数据、全渠道、全时段、全体验、全品类、全链路“的零售新模式。
智慧零售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本人基于新零售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新零售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一、技术依然是新零售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新零售的产生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日益成熟的结果,随着人工智能、AR/VR、生物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等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门槛大幅降低,新技术层出不穷,部分领先的零售企业将不断应用最新的科技,提升消费者的全程体验,同时降低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二、消费者越来越处于商业活动的中心
过去数十年,供给方或渠道方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历次变革中固若金汤,但现在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者越来越站到了商业活动的中心,成为市场的主导方。
2 / 3
中国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已经形成,消费者的主导权变得前所未有的大,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感受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严重,我们开始真正进入消费者时代。80后、90后、00后正成为中国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新一代消费者自我意识更强,而消费态度和行为也更加个性化。
“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业前沿,零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纷纷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抢占市场,争做新零售排头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业下又被誉为“新零售之都”,除了市场趋势的红利外,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在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互联网新零售创业:chaozhimei22
时至今日,新技术日渐成熟,考验人工智能落地实体经济能力的节点日渐突出。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零售”峰会将聚集近20位零售顶尖人士共赴上海探讨行业趋势,把握零售新契机。
新零售是以用户为中心,在技术驱动下,建立在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的基础设施上,依托新供应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重构人、货、场,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行业效率,实现"全场景、全客群、全数据、全渠道、全时段、全体验、全品类、全链路"的零售新模式。智慧零售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本人基于新零售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新零售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一、技术依然是新零售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新零售的产生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日益成熟的结果,随着人工智能、AR/VR、生物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等技术更加成熟,应用门槛大幅降低,新技术层出不穷,部分领先的零售企业将不断应用最新的科技,提升消费者的全程体验,同时降低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二、消费者越来越处于商业活动的中心
过去数十年,供给方或渠道方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历次变革中固若金汤,但现在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者越来越站到了商业活动的中心,成为市场的主导方。
中国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已经形成,消费者的主导权变得前所未有的大,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感受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我们开始真正进入消费者时代。80后、90后、00后正成为中国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新一代消费者自我意识更强,而消费态度和行为也更加个性化。
主题社区化:零售商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艾索儿童研究咨询公司 研究总监 安相龙)
当前,主题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未来10年,20年,传统零售模式,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将淡出主流,而热闹的网购也将会冷却。主题社区化,将是未来零售商业的主要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地说,网购和现存的商业模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回归社会本质,有生活内容的小社会是人们沟通模式和交往模式的下一个轮回,会比以后任何时候都更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万达王建林与阿里巴巴马云的亿元豪赌,引发了全社会对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关注,仿佛引导着未来零售业态,甚至社会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而所谓精英人士的争论结果是,最终发展模式是“中间模式”,两者的融合O2O模式仿佛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想与传统公司的联立,凝聚了所有行业的关注。
普遍的观点认为,随着网络购物蓬勃发展,传统的零售必定死亡或者至少严重萎缩。的确,对于过时的传统商场,这种结果是必然的。
以美国为例,有一段时间,郊区大型商场可能满足开发者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发展迅速。但它已经失去其效用,自2006年以来没有新的室内购物中心在建。
而在中国,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井喷,土地成本逐渐增大、溢价幅度减弱、利润空间下降,导致“现金流滚资产”模式不可持续。不少商业地产项目的滞销势头和招商难题初显,部分区域的结构化泡沫已然显现。商业地产在成都、沈阳、天津、鄂尔多斯等部分城市的泡沫已在酝酿之中,部分购物中心直奔“鬼城”。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传统商业,即面对面的交易,走向尽头。相反,我深信,面对面的交易仍将延续下去,将会另一种形态延续下去。
人的本质决定商业的本质
人最本质的是什么?是社会的,归属感的,需要融入社会的。人的交往、生活,当然也包括购物、交易,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交易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商业的本质也是社会性的。
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通过互联网人们很容易联系在一起,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被社会孤立。近半个世纪,科技成为引导社会发展的主导,而IT技术、互联网则是其中的核心,由此,人们对IT技术、互联网的追求达到顶点,IT技术、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主导。在很多方面,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本质反而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