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教学
44 2018
5傲山野ꎮ他们觉得死了就死了ꎬ无所谓ꎬ因为死就是生ꎬ生就是死ꎬ认为“一死生”“齐彭殇”ꎮ对此ꎬ作者做了委婉的批评ꎮ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起来ꎬ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ꎬ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认识ꎮ他是想以此来启发人们ꎬ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ꎬ而应该珍惜人生的每一天ꎬ积极追求心中的理想ꎬ不断创造美好的人生ꎮ本文显示了作者不尚虚无的务实精神ꎬ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ꎮ王羲之对人生有感而发ꎬ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时间、生命的深层认识和理性思考ꎬ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ꎮ纵观全文ꎬ«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ꎬ其实就是通过宴游之乐引发对生命本体的思考ꎬ通篇迷漫着人生难再、不可挽留的无奈和无助的情绪ꎮ但王羲之的人生观悲叹而不悲观ꎬ也许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创造性的人ꎬ比如曹操、李白ꎮ王羲之寄情山水ꎬ放歌人生ꎬ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虚无人生的最执着的表现ꎮ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慨ꎬ是一种人类的普遍心态ꎬ但在玄学盛行ꎬ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虚无哲学的东晋时代ꎬ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ꎬ虚度年华ꎬ而是正确认识生死ꎬ积极创造和探求有价值的人生ꎬ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ꎮ«兰亭集序»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ꎬ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思考ꎮ因此ꎬ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时间ꎬ珍惜生命ꎬ去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ꎮ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733000)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杨 柳 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ꎬ充满了诗情画意ꎬ真是美不胜收ꎬ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ꎮ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ꎮ一、美在空灵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ꎬ立意高深玄远ꎮ“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ꎬ照应诗题ꎬ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ꎬ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ꎮ写足诗题ꎬ描画背景ꎮ一个“空”字ꎬ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万物灵空之美ꎮ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ꎬ莲动渔舟ꎬ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空山”ꎮ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竹林高密ꎬ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ꎬ“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ꎬ有如世外桃源ꎬ又是初秋的傍晚ꎬ一番新雨洗清秋ꎬ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ꎬ读者可以想见ꎮ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空”的情怀ꎮ«山中»写道:“山路元无雨ꎬ空翠湿人衣ꎮ”«过感化寺»写道:“夜坐空林寂ꎬ松风直似秋ꎮ”«鹿柴»中写“空山不见人ꎬ但闻人语响ꎮ”佛家讲求四大皆空ꎬ而王维尚佛ꎬ有“诗佛”之号ꎬ“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ꎬ诗歌中空与景融合ꎬ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ꎮ二、美在纯净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清泉、浣女ꎬ皆与水有关ꎬ纯明洁净至极ꎮ新雨点出秋雨初歇ꎬ万木葱郁碧绿ꎬ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ꎬ天地生辉ꎬ一派空明洁净、纤尘不染ꎬ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ꎬ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ꎬ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ꎮ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ꎬ泉本至清ꎬ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ꎬ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文言文教学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在这儿却用空字,其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
太阳才下山,明月已悄悄升上,到了秋天,林叶较为稀疏,明月好象洒落更多的清辉。经过这阵雨的滋润,泉水不断涌出,轻轻滑过溪石,清澈洁净,在月光下闪烁着。 通过“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单纯的描绘眼前景。出句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必须注意的是王维先写“竹喧”,再发现浣女;先说“莲动”,再描叙渔舟,笔法特别活泼特别有趣味。 通过“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在这宁静亲切的气氛中,诗人说出他心里的想法:尽管这儿没有明媚的春草,但怡人的秋日山居,真是值得王孙公子留连!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说:尽管这没有什么功名富贵可争取,半闲适的生活,更值得王孙们用心品尝啊!
王维晚年信奉佛禅,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不过他的佛禅修养,又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显出一种幽深清远、静谧空灵的境界,从而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独特风格,被誉为诗佛。这首诗则很好了体现了王维晚年山水田园诗的这一特点。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诗词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唐·王维《山居秋暝》课堂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本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恬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借以表达自己对淳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古人写秋多是悲秋,然而这首诗却是颂秋。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全诗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画出雨的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引发人们对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的遐想。“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就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是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阴,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宜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空而不虚,表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诗人用“照”字写月光,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照、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流”字一词,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境花般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秀句。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赏析1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山居秋暝
王维
一、作家作品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省祁州(今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连累,贬为济州同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执政,他被任命为右拾遗,后迁监察御史。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入长安,他被判军所俘,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转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精通音乐,擅长书法。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其田园山水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两家之长,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其诗常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秋天傍晚雨后美丽的山村景色。“山”指长安城南边的终南山。“秋暝”指秋天的黄昏。
文体: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七,是一首五言律诗。
二、背景简介
诗人在其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恶化,曾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逐渐对世事淡漠(但尚未到"万事不关心"的地步)并致力于田园山水诗的创作。这首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即表达了作者隐居山中的意愿。
三、疑难词句
1、 空山新雨后。
空山:幽静的山,也指幽深少人的山林。
2、天气晚来秋。
(来:是语助词。一说,来用作词尾,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的时候"。晚来,即傍晚的时候。)
3、竹喧归浣女。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4、随意春芳歇。
随意:任凭,任随。歇:尽,消失。此指花草凋谢。 5、王孙自可留。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指诗人自己。
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春天的花草任凭它衰竭、凋谢,自己仍然乐意留在山中。
四、结构层次分析
这首五言律诗共四联:
首联,点题并写出山区的时令。这两句是描写山间秋瞑的整个画面和总体氛围,写得比较概括,作者立足于自我感受,突出了山之宁静与秋之宜人。这两句不仅高度概括地点明了题目,而且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在时空上、色调上作了一个总的规定。
山居秋暝
唐·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新雨后:刚下过雨。晚来秋:秋日的夜晚。
竹喧:竹林中传出喧闹声,也指竹子枝叶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浣女:水边洗衣物的女子。下渔舟:渔船归来。
春芳:春天的花草。歇:衰败,凋残。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暗寓作者自愿归隐山林。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的是山中傍晚秋雨后清新幽丽的景色,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指向内心,揭示了诗的主旨。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篇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诗有两种倾向:首先,他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或抨击朝廷权贵的奸邪,或描写祖国山川的壮丽,都给人以奋发图强的激励。其次,在他的隐逸诗中,诗人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总带有虚无寂静超凡出世的情调。王维精通音乐和绘画,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诗作多轻盈淡远之音,缥缈空灵之境,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被誉为“诗中有画”。他的有些诗还渗透着佛禅机。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终南山居处的清幽,抒发了诗人恬静、喜悦的心情。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刚下过一阵细雨,空气清新、幽静,山居住所笼罩在一片烟雨迷离的氛围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紧承首联,抓住了典型环境中的景物作照像式的放大描写。清亮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直射下来,稀疏地点缀林间,泉水无声无息地冲刷着石头。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安谧的气氛,出现了浣女,响起了拨水行舟的声音。这四句写景,将高下、远近、动静、景色与声响等交织一处,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面。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句。这里反用其意,抒发了作者希望回避世间纷扰,过隐居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成功,语言自然、清新,似不带人间烟火。诗中寓有画意,美学价值极高。清幽的画面与恬静的心情相互映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幽远、空灵的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篇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山居
【名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处】
唐,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篇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诗有两种倾向:首先,他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或抨击朝廷权贵的奸邪,或描写祖国山川的壮丽,都给人以奋发图强的激励。其次,在他的隐逸诗中,诗人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总带有虚无寂静超凡出世的情调。王维精通音乐和绘画,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诗作多轻盈淡远之音,缥缈空灵之境,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被誉为“诗中有画”。他的有些诗还渗透着佛禅机。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终南山居处的清幽,抒发了诗人恬静、喜悦的心情。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刚下过一阵细雨,空气清新、幽静,山居住所笼罩在一片烟雨迷离的氛围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紧承首联,抓住了典型环境中的景物作照像式的放大描写。清亮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直射下来,稀疏地点缀林间,泉水无声无息地冲刷着石头。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安谧的气氛,出现了浣女,响起了拨水行舟的声音。这四句写景,将高下、远近、动静、景色与声响等交织一处,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面。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句。这里反用其意,抒发了作者希望回避世间纷扰,过隐居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成功,语言自然、清新,似不带人间烟火。诗中寓有画意,美学价值极高。清幽的画面与恬静的心情相互映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幽远、空灵的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篇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山居
【名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5篇)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原文】
《山居秋暝》
年代:唐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夜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衣服。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8.随意:任凭。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a原文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
名词解释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2.暝:日落,夜晚。
3随意:尽管,虽然。
4.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5.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6.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凋谢。
7.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09年上海市中考题)
8.留:居。
9.空山:幽静的山。
10.新:刚刚。
11.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12. “莲动”句: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2]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
山居秋暝
王维 〔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注释
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
,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诗有两种倾向:首先,他的诗歌
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或抨击朝廷权贵的奸邪,或描写祖国山川的壮丽,都给人以奋发图强的激励。其次,在他的隐逸诗中,诗人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总带有虚无寂静超凡出世的情调。王维精通音乐和绘画,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诗作多轻盈淡远之音,缥缈空灵之境,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被誉为“诗中有画”。他的有些诗还渗透着佛禅机。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终南山居处的清幽,抒发了诗人恬静、喜悦的心情。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刚下过一阵细雨,空气清新、幽静,山居住所笼罩在一片烟雨迷离的氛围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紧承首联,抓住了典型环境中的景物作照像式的放大描写。清亮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直射下来,稀疏地点缀林间,泉水无声无息地冲刷着石头。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安谧的气氛,出现了浣女,响起了拨水行舟的声音。这四句写景,将高下、远近、动静、景色与声响等交织一处,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面。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句
。这里反用其意,抒发了作者希望回避世间纷扰,过隐居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成功,语言自然、清新,似不带人间烟火。诗中寓有画意,美学价值极高。清幽的画面与恬静的心情相互映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幽远、空灵的意境。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王维山居秋暝唐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59首。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原文】
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人称“诗佛”。
2.暝:日落,黄昏。 有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9.下:归也,如“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回来”义。
1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随意:任凭。春芳歇:春天的芳华消散了。春芳:春天的芳华;歇,消散、逝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留:居。
【翻译】
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略带凉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远留驻的理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 新雨后:刚下过雨。 晚来秋:秋日的夜晚。
竹喧:竹林中传出喧闹声,也指竹子枝叶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浣女:水边洗衣物的女子。 下渔舟:渔船归来。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衰败,凋残。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暗寓作者自愿归隐山林。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的是山中傍晚秋雨后清新幽丽的景色,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指向内心,揭示了诗的主旨。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1 山居秋暝
唐·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 新雨后:刚下过雨。 晚来秋:秋日的夜晚。
竹喧:竹林中传出喧闹声,也指竹子枝叶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浣女:水边洗衣物的女子。 下渔舟:渔船归来。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衰败,凋残。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暗寓作者自愿归隐山林。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的是山中傍晚秋雨后清新幽丽的景色,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指向内心,揭示了诗的主旨。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山居秋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