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学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26.03 KB
- 文档页数:4
名词术语含义避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潮解、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阴凉处凉暗处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系指不超过20℃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第一章药典1.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
2.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1)检测项目的制定要有针对性(2)检验方法的选择要有科学性(3)限度规定的规定要有合理性3.《中国药典》,缩写为Ch.P。
我国现已出版了九版药典。
现在每五年制定一次。
4.组成: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
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第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及药用辅料。
第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5.《中国药典》内容:凡例、正文和附录6.“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7.《中国药典》正文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为药品的法定名称。
英文名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8.名称单位长度体积质量压力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波数密度放射性活度m, dm, cm, mm, μm, nm L,ml,μlKg, g, mg, μg,ng Mpa, kPa, PaPa.s,mPa.sm2/s mm 2/scm-1kg/m 3 g/cm 3GBq MBq kBq Bq9.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均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是含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1.0%。
10.标准品、对照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药典、药物分析基础(一)一、最佳选择题1. 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A.凡例B.正文C.附录D.索引E.总则答案:A[解答] 本题考查对《中国药典》凡例的熟悉程度。
凡例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规定共性,具法定约束力。
凡例规定的共性内容:总则、正文、附录、名称与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品、对照品、计量、精确度、试药、试液、指示液、试验动物、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建议考生熟悉《中国药典》凡例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各种术语的含义。
故答案为A。
2. 《中国药典》(二部)中规定,“贮藏”项下的冷处是指A.不超过20℃B.避光并不超过20℃C.0~5℃D.2~10℃E.10~30℃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对《中国药典》凡例中“贮藏”有关规定的熟悉程度。
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指2~10℃,常温指10~30℃。
建议考生熟悉《中国药典》凡例中“贮藏”的有关规定。
故答案为D。
3. 《中国药典》目前共出版了几版药典B.8版C.5版D.7版E.6版答案:A[解答] 本题考查对《中国药典》沿革的熟悉程度。
目前共出版了9版药典,分别为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版。
建议考生熟悉《中国药典》的沿革。
故答案为A。
4. 《中国药典》规定,称取“2.0g”是指称取A.1.5~2.5gB.1.95~2.05gC.1.4~2.4gD.1.995~2.005gE.1.94~2.06g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对《中国药典》凡例的熟悉程度。
《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称取”或“量取”的量,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
称取“0.1g”,是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是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药典、药物分析基础(二)一、最佳选择题1. 根据《中国药典》,测定旋光度时,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为A.40℃B.30℃C.20℃D.10℃E.0℃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旋光度。
当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物质(如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偏振光旋转的度数称为旋光度,《中国药典》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温度为20℃,测定管长度为1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使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作光源,在此条件下测定的比旋度表示。
故答案为C。
2. 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规定,称取“2.00g”系指A.称取重量可为1.5~2.5gB.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C.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D.称取重量可为1.9995~2.0005gE.称取重量可为1~3g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精确度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如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
故答案为C。
3. 《中国药典》中,收载阿司匹林“含量称定”部分是B.一部的凡例C.一部的附录D.二部的凡例E.二部的正文答案:E[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
本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阿司匹林属于化学药品。
故答案为E。
4. 《中国药典》中制剂通则收载在A.凡例部分B.前言部分C.正文部分D.附录部分E.索引部分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
《中国药典》附录的主要内容有: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生物检定法、试剂、原子量表等。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
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鉴别:判断真伪。
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
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
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第一章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药典与物理常数测定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内容,包括药典的结构,药品标准的内容,有关术语、符号、规定,重要的物理常数测定和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内容。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各项指标及考察方法;熟悉药品检验程序及有关分析方法中的统计学知识。
了解:中国药典的沿革;了解几种常用外国药典,包括全称、缩写、最新版次。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用于原料药或成药中主药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A、定量限和检测限B、精密度C、选择性D、耐用性E、线形与范围2、回收率属于药物分析方法验证指标中的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定量限E、线形与范围3、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或成药中降解产物的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选择性E、线形与范围4、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时,欲确定测得的峰面积与浓度是否呈线形以及线形的程度,须选用A、最小二乘法进行线形回归B、t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C、F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D、误差统计方法E、有效数字的取舍5、选择性是指A、有其他组分共存时,不用标准对照可准确测得被测物含量的能力B、表示工作环境对分析方法的影响C、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低量D、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高量E、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6、精密度是指A、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B、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E、表示该法能准确测定供试品的最低量7、减少分析测定中偶然误差的方法为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进行分析结果校正E、增加平行试验次数8.RSD表示A回收率B.标准偏差C.误差度D、相对标准偏差E.变异系数9.方法误差属A偶然误差B.不可定误差C.随机误差D.相对偏差E.系统误差10.0.119与9.678相乘结果为A.1.15 B.1.1516 C.1.1517 D.1.152 E.1.15111.用分析天平称得某物0.1204g,加水溶解并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每ml含溶质A、0.00482g B.4.8×10-3 g C.48mg D、4.82 ×10-3 g E.4.816mg 12.在回归方程y=a+bx中A.a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截的截距B.a是常数值,b是变量C.a是回归系数,b为0~l之间的值D.a是直线的截距,b是直线的斜率E、a是实验值,b是理论值13、检测限与定量限的区别在于A.定量限的最低测得浓度应符合精密度要求B.定量限的最低测得量应符合准确度要求C.检测限是以信噪比(2:1)来确定最低水平,而定量限是以信噪比(3:1)来确定最低水平D.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E.检测限以ppm、ppb表示,定量限以%表示14、制造与供应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药品是A、错误的行为B、违背道德的行为C、违背道德和错误的行为D、违法的行为E、在不造成危害人们健康的情况下是不违法的15、鉴别是A、判断药物的纯度B、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C、判断药物的均一性D、判断药物的有效性E、确证未知药物16、杂质检查一般A、为限度检查B、为含量检查C、检查最低量D、检查最大允许量E、用于原料药检查17、化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特点A、专属性强B、精密度高、准确度好C、方便、快速D、称为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E、与药物作用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18、取样要求:当样品数为x时,一般应按A、x≤300时,按x的1/30取样B、x≤300时,按x的1/10取样C、x≤3时,只取1件D、x≤3时,每件取样E、x>300件时,随便取样9、检验记录作为实验的第一手资料A、应保存一年B、应妥善保存,以备查C、待检验报告发出后可销毁D、待复合无误后可自行处理E、在必要时应作适当修改20、“药品检验报告书”必须有A、送检人签名和送检日期B、检验者、送检者签名C、送检单位公章D、应有详细的实验记录E、检验者、复合者签名和检验单位公章21、计量器具是指A、能测量物质量的仪器B、能测量物质质量好坏的仪器C、评定计量仪器性能的装置D、能用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E、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22、中国药典主要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A、正文、含量测定、索引B、凡例、制剂、原料C、凡例、正文、附录D、前言、正文、附录E、鉴别、检查、含量测定23、对药典中所用名词(例:试药,计量单位,溶解度,贮藏,温度等)作出解释的属药典哪一部分内容A、附录B、凡例C、制剂通则D、正文E、一般试验24、日本药局方与USP的正文内容均不包括A、作用与用途B、性状C、参考标准D、贮藏E、确认试验25、药店所规定的“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A、百分之一B、千分之一C、万分之一D、十万分之一E、百万分之一26、中国药典规定,称取“2.00g”系指A、称取重量可为1.5~2.5 gB、称取重量可为1.95~2.05 gC、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D、称取重量可为1.9995~2.0005gE、称取重量可为1~3 g27、药典规定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A、±0.1%B、±1%C、±5%D、±10%E、±2%28、原料药含量百分数如未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A、100.1%B、101.0%C、100.0%D、100%E、110.0%29、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A、凡例、注释、附录、用法与用途B、正文、索引、附录C、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D、凡例、正文、附录E、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30、新药命名原则A、科学、明确、简短B、显示治疗作用C、中文名采用传统命名法D、没有合适的英文名可采用代号E、明确药理作用31、原料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应考虑下列哪些物质的干扰A、体内内源性杂质B、内标物C、辅料D、合成药物、中间体E、同时服用的药物32、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出版了几版药典,第一部药典为哪一年出版A、6版,1951年B、8版,1953年C、7版,1953年D、7版,1955年E、5版,1953年33、现行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执行的A、2000年6月10日B、2000年1月1日C、2000年4月1日D、2000年7月1日E、2000年5月1日34、药典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是指A、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B、取除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C、取经过干燥失重的供试品进行试验D、取供试品的无水物进行试验E、取未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再根据测得的干燥失重在计算时从取样量中扣除35、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A、10~30℃为准B、15~30℃为准C、20~30℃为准D、26±2℃为准E、20±5℃为准36、药品红外光谱图收集在药典的哪一部分内容中A、不在药典中,另行出版B、凡例C、正文D、附录E、附在索引后37、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首次收载了A、制剂的溶出度试验B、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C、制剂的含量均匀度试验D、原子量表E、GMP认证38、下列哪国药典的药品质量标准内容包括“作用与用途”A、JPB、USPC、BPD、Ph.Eur.E、NF39、称取葡萄糖10.0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于20℃用2dm测定管,测得溶液的旋光度为+10.50,求其比旋度A、52.50B、—26.20C、—52.70D、+52.50E、+105040、在药物的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中[α]D t=(100×α)/(L×C)中A、T是25℃,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cmB、T是25℃,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C、T是20℃,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D、T是20℃,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dmE、T是20℃,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dm41、物理常数测定法属于中国药典哪部分内容A、附录B、制剂通则C、正文D、一般鉴别和特殊鉴别E、凡例42、中国药典收载的熔点测定方法有几种?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熔点应采用哪一法?A、2种,第一法B、4种,第二法C、3种,第一法D、4种,第一法E、3种,第二法43、比旋度是指A、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B、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C、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D、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m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E、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B、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44、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中文名称为A、商品名B、法定名C、化学名D、英译名E、学名45、药品检验工作程序A、性状、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B、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C、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与报告D、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E、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报告46、中国药典规定,熔点测定所用温度计A、用分浸式温度计B、必须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C、必须进行校正D、若为普通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E、采用分浸式、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47、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是A、生产标准B、新药试行标准C、临床标准D、企业标准E、中国药典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1—4]A、精密度B、准确度C、定量限D、相对误差E、偶然误差1、具有统计规律,通过增加平行试验次数可以减少误差2、测得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3、一组测得值彼此符合的程度4、表示该法测量的重现性[5—8]A、系统误差B、RSDC、绝对误差D、定量限E、相关5、方法误差6、可定量测定某一化合物最低量的参数7、可定误差8、相对标准偏差[9—11]A、6.535B、6.530C、6.534D、6.536E、6.531修约后保留小数点后三位9、6.534910、6.534511、6.5305[12—14]A、随即误差或不可定误差B、由于仪器陈旧使结果严重偏离预期值C、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的比例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F、测量值与真值之差12、系统误差13、偶然误差14、相对误差[15—17]A、检测限B、定量限C、相关系数D、回归E、精密度15、杂质限量检查要求的指标16、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17、计算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18—20]A、极易溶解B、几乎不溶或不溶C、微溶D、溶解E、略溶18、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19、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20、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21—24]A、BPB、NFC、JPD、Ph.IntE、USP21、日本药局方22、美国药典23、英国药典24、美国国家处方集[25—26]A、用作色谱测定的内标准物质B、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C、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D、浓度准确已知的标准溶液E、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算后使用)25、标准品26、对照品[27—30]A、阴凉处B、避光C、冷处D、密闭E、凉暗初27、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28、避光并不超过20℃29、2~10℃30、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31—33]A、百分吸收系数B、比旋度C、折光率D、熔点E、沸点31、mp32、n D t33、[α]D t[34—37]A、第24版B、第26版C、2000年版D、第14改正版E、第4版最新版药典34、ChP35、BP36、USP37、Ph.Eur.[38—40]A、mmB、mlC、PaD、cm-1E、kg/m3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38、体积39、压力40、密度[41—43]A、折射B、黏度C、荧光D、旋光度E、相对密度41、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42、偏振光旋转的角度43、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44—46]A、液体药物的物理性质B、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C、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D、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E、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44、熔点45、旋光度46、空白试验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1.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有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敏感度E.定量限2.下列统计量可用于衡量测量值的准确程度A误差B.相对误差C.回收率D相关系数E.精密度3、药物杂质限量检查所要求的指标A.准确度B.精密度C.选择性D.检测限E.耐用性4.与药物分析有关的统计参数A.标准偏差B.限量C.回归D、相对标准偏差E.相关5、用于评价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指标A.定量限B.精密度C.准确度D.选择性E.线性范围6、相关系数rA.是介于o与±1之间的值B、当r=1,表示直线与y轴平行C、当r=1,表示直线与x轴平行D、当r>0时为正相关F、当r<0时为负相关7.表示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的有A变异系数B.绝对误差C.相对标准差D、误差E.标准差8.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A.技术先进,检验方法要求准确、灵敏、简便、快速B.质量第一,确保用药安全有效C.要有针对性D.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实际水平E.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9.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有A熔点B.比旋度C.相对密度D.晶型E.吸收系数10.药品检验原始记录要求A完整B.真实C.不得涂改D.检验人签名E.送检人签名11.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A检验目的B.检验项目C.检验依据D.检验步骤E.检验结果12.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内容包括A名称B.性状C.鉴别D.杂质检查E.含量测定13.药物的性状项下包括A外观B、臭C、溶解性D.味E.剂型14.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下包括A外观的检查B.安全性的检查C.纯度的检查D.有效性的检查E.物理常数的检查15.评价一个药品的质量应综合考虑A鉴别B.含量测定C.外观性状D、检查E.稳定性16、药典是A.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B.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C.记载最先进的分析方法D、具有法律约束力E.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17.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包括A红外光谱图B.制剂通则C.对照品(标准品)色谱图D.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E.物理常数测定法18.2000年版中国药典书末附有下列索引A中文索引B.英文索引C.拉丁文索引D.汉语拼音索引E.拼音加汉语索引19.折光率A.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B.n= sin i/sin rC.中国药典规定供试品的测定温度为20℃D.测定前应采用水或校正用棱镜进行读数校正E.是液体药物的物理常数20.物质的折光率与下列因素有关A光线的波长B透光物质的温度C、光路的长短D、物质对光的敏感度E.杂质含量21、我国药典对“熔点”测定规定如下A、记录初熔至全熔时温度B.“初熔”系指出现明显液滴时温度C.“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D.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E.被测样品需研细干燥22.恒重的定义及有关规定A.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值在0.5mg以下的重量B.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C.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D.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规定条件下炽灼20分钟后进行E.干燥或炽灼3小时后的重量23.黏度可分为A动力黏度B.平氏黏度C.乌氏黏度D.运动黏度E.特性黏度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A 2.B 3.C 4.A 5.E 6.B 7.E 8.D 9.E 10.A11.E 12.D 13.D 14.D 15.B 16.A 17.B 18.D 19.B 20.E21.D22.C23.B24.A25.B26.C27.D28.B29.E30.A31.D 32.C 33.D 34.E 35.E 36.A 37.B 38.C 39.D 40.D41.A 42.C 43.A M.B 45.C 46.E 47.E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1-4]EBAA [5-8]ADAB [9-11]ACB[12—14]BAC[15-17]ACD「18一20」DBA[21-24]CEAB「25-26]CE[27-30]BECD[31-331DCB「34-37」CCBE [38-40]BCE[41-43]BDA[44-46]DEB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1.ABCE 2.ABC 3.CDE 4.ACDE 5.BCDE 6.ADE7.ACE 8.ABCD 9.ABCE 10.ABCDll.ABCE 12.ABCDE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DE 17.BDE 18.AB19.ABCDE 20.ABE 21.ABCDE 22.BC 23.ADE。
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药物化学、化学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药物分析中,首先要对药物的成分、性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2.药物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仪器分析原理和定量分析原理。
其中,物理化学分析原理主要是基于药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原理是利用各种分析仪器进行药物分析;定量分析原理是根据药物的组成和含量来进行定量分析。
二、方法1.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分析、极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度法、滴定法、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2.药物分析的方法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分析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仪器主要包括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这些仪器在药物分析中起着核心作用,能够对药物的成分、结构和含量等进行准确测定。
2.在药物分析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技术,如质谱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电化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是药物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能够对药物的成分和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四、质量控制1.药物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的质量及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系列措施。
它包括对原料药、药品制剂、药物包装材料等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评价等。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的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总结,希期能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药学三基知识点总结药学是研究与应用药物的科学,包括药物的起源、性质、合成、制备、药效、药理、毒性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药学三基是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基础和药理学基础。
本文将对药学三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物化学基础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化学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按性质可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按用途可分为治疗药、预防药和诊断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酚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胺类、酸类等。
2.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外观、溶解度、稳定性、热性质、光性质、氧化性质等。
其中,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是药物制剂设计的重要依据。
3. 药物的合成药物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
药物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分子改造等。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从简单的化合物合成所需的复杂化合物;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催化反应来合成化合物;分子改造是指通过对已有药物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获得新的活性化合物。
4.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指将合成的药物原料转化为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固体剂型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糖浆剂等;液体剂型有口服液、注射液、滴丸剂、口服混悬液等;半固体剂型有软膏剂、栓剂、洗剂等。
5.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输送和使用过程中不因环境、光、热等因素而发生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的能力。
稳定性考察的主要方面包括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湿稳定性、光稳定性等。
6. 药物的分析药物的分析是指对药物进行成分、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质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药物分析学基础
药物分析学是研究药物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药物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药物研制、生产和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药物分析学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药品的质量是必须得到保证的,这是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的前提。
药物分析学的出现,解决了药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问题,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药物研制的初期,要求更高,药物分析学为药物研究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药物分析学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有害杂质和容量等方面的检测,确定药物是否符合研究和生产的标准,并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总之,药物分析学为药品质量的管控提供了检测技术和科学依据,为临床疗效的效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药物分析学的方法
药物分析学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1.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从药品中测定药物的含量,包括物质的定量方法(如重量分析法)和化学定量法(如作用量法、非作用量法及物理化学分析法等)。
常使用的有重量分析法、滴定法、化学反应计量法、滴定析出法、分光光度法、色度法、光散射法、荧光法等。
2.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指从药品中确定实物化学性质和成分(未知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弥补了单纯定量分析的不足。
常用于药物层析法、电泳法、色谱法、分光分析法、能谱分析法等。
三、药物分析学的应用
1.药品质量控制
通过药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药品的含量和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确保药品质量的合格。
2.疾病诊断和治疗
药物分析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质谱法及质谱图谱库分析,用于识别和鉴定人体中的药物和毒物,从而进一步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因,制定以针对性治疗方案。
3.药物研发
药物分析学不仅是研究药物的资料准备和技术试验的重要基础,同时药物分析的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为新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关键性参考。
四、未来的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已经成为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
在未来的发展中,药物分析学需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研究与生产方向更加明确、更加高效和更加精准的程度,结合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高通量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药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总之,药物分析学已经成为现代药品质量控制和医学疗效保障的重要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药品质量、临床疗效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