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步步高)
- 格式:docx
- 大小:449.38 KB
- 文档页数:7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F、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合作探究】1: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
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再次朗读诗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3.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
这一层又分三小层。
第一小层:梦前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小层: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第三小层: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要有感情地朗读该诗,须寻得情感脉络,脉络大致为:游历前的倾心渴慕→游历时的喜悦→幻入仙境时的惊悸→醒来的失落惆怅→高蹈出世之情→傲岸不羁之情。
全篇感情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须变化着语调读之。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化的高峰期,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
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和经济变革。
这场革命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科学技术创新为特点,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通过蒸汽机和内燃机的
发明和改进,机械在工厂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提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
大规模生产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流水线生产和大规模工
厂的兴起,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由于分工更加细化,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商品更加丰富、价格更加亲民,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科学技术创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化学、钢铁、纺织等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通信技术的进步,如电报、电话和无线电,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全球化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
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转向
工业主导,城市化加速进行,农业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机器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也对社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由于工业化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劳工权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
总结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场产业、技术和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阶段。
它
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科学技术创新为特征,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面貌。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B.核能C.煤炭D.电力2.恩格斯曾经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
与此相关的生产组织形式( )A.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B.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3.“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这场“新的革命”( )A.源自实践经验积累B.促使现代工厂诞生C.体现科学技术结合D.宣告信息时代到来4.《全球通史》中这样形容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
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 )A.珍妮纺纱机B.电灯C.汽船D.蒸汽机车5.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 项。
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7.“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这场“新的革命”( )A.源自实践经验积累B.促使现代工厂诞生C.体现科学技术结合D.宣告信息时代到来8.1870年以后,一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诵读诗韵1.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拨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
答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第25讲两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
知识拓展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
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2.过程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误区警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3.影响(1)经济上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社会上(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4)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和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3.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形成的过程。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背景: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特点: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4.成就领域成就电的广泛使用(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研制成功(2)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判断正误(1)电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蒸汽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图示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成就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原因(1)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3)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3.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问题思考材料某报纸曾刊登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思考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答案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条件(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1)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既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又直接输出资本。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4.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判断正误(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问题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试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哪些特征?答案以西欧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3)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4)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5)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知识结构对垄断组织的评价(1)积极作用①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垄断组织的形成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这需要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
③垄断组织比中小企业更有能力组织高科技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④垄断组织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垄断资产阶级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
⑤垄断组织内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2)消极作用①垄断组织会推行垄断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通过控制某一部门进而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②政治上会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者。
③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针对练]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种状况客观上()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福特公司采用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这客观上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应用材料说明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出现,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研新成果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
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应用1依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
材料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应用2依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答案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
影响:推动了整个世界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经济结构上来说,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等,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从生产关系上来说,出现了垄断及垄断组织,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来看,国际垄断组织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整个世界的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4)从世界关系格局来看,英国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改变,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
[针对练]下面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年份1870年1900年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 200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答案 C解析“1870年”是本题的题眼,因为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私人垄断时代到来。
另外从企业总数、工人总数下降而产量和投资额却成倍增长亦可看出垄断的效益。
1.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主要动力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 A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故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故称“电气时代”,故A项正确。
2.(2019·南宁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答案 C解析根据图片分析,虚线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900年以后,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轮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交通工具,故A、B两项错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判断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速度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潍坊高一检测)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答案 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答案 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5.(2019·青岛高一检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新航路已经开辟成功答案 C解析材料中“可以从世界范围内”反映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C项。
6.一位历史老师让学生用图示表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问题。
下列是四位同学所作图示,你认为表达准确的是()A.西方国家商品原料殖民地B.西方国家武器、手工业品金银、劳动力殖民地C.西方国家投资、竞争被瓜分领土殖民地D.西方国家掠夺、奴役抗争殖民地答案 C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对外扩张的主要特点是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