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一组》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3 人物描写一组(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2)》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本课主要通过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理解描写的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描写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描写不具体、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课文,体会描写的方法,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的方法。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课文例子,讲解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运用。
3.写作实践法: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课件或教案,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描写方法的资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描写方法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实例分析。
3.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准备好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描写练习,引起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人物描写一组(2)》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的方法。
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认识了顽皮机灵、争强好胜的小嘎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片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品,自学课文1.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了解。
2.快速浏览文章,想一想老舍笔下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将它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总结:(1)他能吃苦耐劳,有目标: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2)他让人看着挺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3)他是一个有着农民的淳朴品质的人: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三、学习拓展1.师:大家读了老舍这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你对老舍先生的文笔有什么体会?(1)语言简洁。
对祥子的外貌有着细致的描写,脸上的每一个特征都描写得很到位,但是没有过多的形容。
(2)心理描写。
祥子是本课的主人公,但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而是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2.课后请大家读一读《骆驼祥子》这本书。
教学板书:13 人物描写一组摔跤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沉不住气、富于心计(语言、动作)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淳朴、阳光、充满激情(外貌)两茎灯草严监生——爱财如命(神态、动作)教学反思: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部编五下《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并能体会表达效果。
2.能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并能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能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
学习过程:活动一:勾联旧知,启“学习”之趣1.欢迎同学们来到“小作家训练营”第三站实训。
在第二站中,我们完成了本单元学习任务二——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选定了典型事例,我们还得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你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3.小结:对,写人,离不开这些描写方法,应该怎样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更鲜活?这是我们第三站的学习任务。
4.齐读课题。
活动二:比较阅读,破“动作”之秘(一)学习片段《摔跤》1.在第一站的学习中,小嘎子的机敏好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家徐光耀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他的特点?(板书:动作描写)2.他是如何巧妙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呢?请打开课文第70面,默读片段《摔跤》完成学习任务:①圈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②观察这些动词,你发现了什么?③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全班交流。
交流一: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
请看大屏,老师也把所有描写动作的词语标红了,赶快查漏补缺。
交流二:看看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多预设2:不重复师:这个片段只有短短的三百来字,居然用了23个不重复的描写动作的词语。
预设3:这些动词都是连在一起的。
(举一处例子)交流三:这样的动作描写有什么好处?预设1:写出人物的特点预设2:还原场面6.小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能在脑海中还原他们摔跤的场景。
今后,我们就可以像这样,用连串的动作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写活场面。
(二)学习《两茎灯草》1.《两茎灯草》中,作家吴敬梓又是如何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呢?请默读片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划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根据表格提示梳理课文内容。
《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摔跤》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现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主要运用外貌描写的《他像一颗挺脱的树》,学生回忆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的《摔跤》,看看在作者的笔下通过动作描写又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教师板书:《摔跤》任务一:整体感知,初识人物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A.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说说课文围绕小嘎子,主要写了什么,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预设: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
预设:小嘎子机灵、争强好胜;小胖墩儿:沉稳任务二:深入细节,走进人物1.文章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摔跤比赛的过程。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2.默读文中描写摔跤的部分,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把句子画出来,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反复读,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摔跤前:小胖墩儿:“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拖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沉稳,灵活)小嘎子: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机智)两人: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做动作体会:两个人谁也不服谁的心理。
虎势儿,公鸡鹐架似的可以去掉吗?体会好处。
)你发现了作者写的时候是怎样写的?(先轮换分开写再一起写,用修辞将动作写生动。
)(2)摔跤时:A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感受祥子、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
3.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体会祥子、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他们鲜活的人物形象。
2.通过动作、人物、外貌、神态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方法。
2.学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一、导入新课回顾《摔跤》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二、精读感悟(一)学习《他像一颗挺脱的树》1.自由朗读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1)介绍作者:老舍(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片段描写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3)主要写了什么?(4)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5)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交流、讨论、回答。
(1)走近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文学成就: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片段描写中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3)主要写了什么?祥子:身材和外貌4.同桌合作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B.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5.交流、讨论、回答。
(1)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A.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关于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2.理解并掌握文本中关于人物描写的语言表达。
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敏感性。
2.训练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分析与探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文本中人物描写的语言表达。
2.分析整体文本并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1.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批判性思考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2.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与学生思维的拓展。
3.材料:备好文本材料,便于学生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人物描写的好奇。
第二步:学习与探究(20分钟)1.呈现文本,教师讲解关于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2.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与感悟。
第三步:拓展与引导(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文本,体会不同作者对人物描写的风格。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创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分享学习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反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与巩固,加深对人物描写的理解与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后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延伸可引入相关影视作品或名著阅读,拓展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
13 人物描写一组(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嘎、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这三篇短文中所写的人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谈话激趣: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2.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铅笔标出生字新词。
2.请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一篇短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1)摔跤第一部分(1、2):写小胖墩儿听到摔跤后的反应和表现。
第二部分(3):写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与结果。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第一部分(1):写他的身量有力,体格健壮。
第二部分(2):写他的模样精神,身形挺脱。
(3)两茎灯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跤搂仗鞭欺挠扳腕剃腮疤监侄喉咙(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加一加:革+便=鞭其+欠=欺月+宛=腕月+思=腮口+侯=喉口+龙=咙换一换:“楼”把“木”换成“扌”就是“搂”;“浇”把“氵”换成“扌”就是“挠”。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物描写一组》篇章中的人物形象。
–掌握描述一个人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感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对人物形象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提高描述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准确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素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准备一幅图片或视频,展示其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物描写一组》的背景和内容。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重点分析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在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强化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第三步:练习(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一个自选的人物形象并进行描写。
2.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人物描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问。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感悟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撰写一篇人物描写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人物描写展开,通过学生的阅读、练习和表达,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并用心描绘他们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未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人物描写,让学生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描写的魅力,增强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人物描写的技巧。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人物描写一组》课文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人物描写范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描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人物描写一组》,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并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物的?”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教案,主要围绕一组人物描写文章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也有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描写过于简单、生硬,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使描写更加细腻、传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描写的技巧。
2.难点:如何将人物描写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描写案例,使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练习法: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人物描写一组》。
2.参考资料:相关的人物描写文章、写作指导书籍。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人物描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特征。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人物有哪些特点?他们可能在做什么?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人物描写文章,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提问:这些人物给你们留下了哪些印象?你们认为这些描写是否真实?为什么?3.操练(10分钟)布置写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位组内成员,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对其进行描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描写人物的短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本组课文包括《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家人》三篇文章,分别描写了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描写不够具体、不够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炼人物形象特点,并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难点:如何将人物描写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训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人物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分享。
4.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触摸传神之文字,品味挺脱之形象。
二、教学目标1、初见祥子望轮廓——通过重点词语的提炼,初步感知祥子的人物形象。
2、相识祥子端外貌——细致品读文本,把握祥子外貌的“挺脱”,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3、重逢祥子感精神——体悟祥子精神的“挺脱”,延展阅读对比人物命运的变化,深化人物的立体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认识了小嘎子和胖墩儿,学习到活用动词、用准动词的方法。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2.走进作者:师:这个片段选自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和这部作品。
出示: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作品的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3.初识祥子:《骆驼祥子》介绍了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以及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
课题中的“他”就是祥子。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挺脱”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棵挺脱的树?师:真会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为你点赞!是的,为什么他是一棵树?在老舍的文字里,又将会给我们呈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带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板块一:细描立相(一)提炼词语,初读祥子外在“挺脱”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跟着老师一起读读吧!身量筋肉直硬剃得发亮红扑扑疤铁扇面似的鸡肠子带儿杀进腰出号硬棒挺脱师:你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了吗?生1:老师,我发现第一组都是描写祥子外貌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生:……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生:……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原来“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生:……(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课文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
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
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
因此,这几篇都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以3篇课文为研究材料,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
3.继续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3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通过查读注释、找资料,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去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先从名字上来猜人物特点。
从名字上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1.同学们,这些人物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交流,老师随机板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3人物描写一组》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组描写人物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描写不同的人物,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了解人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知道如何描写人物的问题,对人物描写的技巧掌握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物描写的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将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
2.参考资料:与人物描写相关的文章、书籍。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入。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13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文章,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描写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梳理情节1.对本课生字进行听写。
摔跤搂住打仗鞭打欺负挠头扳手腕剃头腮帮疤痕监生侄子喉咙2.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3.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本课描写的三个人物,在作者笔下这三个人物特色鲜明,栩栩如生。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品读这篇课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个片段,出示朗读任务。
(1)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人物形象?(2)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1)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描写小嘎子的句子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师课件同步出示相关句段)句段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句段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句段3: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①引导学生结合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手疾眼快、下冷绊子”两个词的意思。
“手疾眼快”是形容做事机警敏捷,联系上下文可知小嘎子摔跤从来不单凭力气,而是凭借自己善于观察以及动作灵敏取胜,因此可以用“手疾眼快”来形容。
联系上下文可知,小嘎子善于抓住对手的缺点,想以巧取胜,因此“下冷绊子”放在这里有趁对方不注意,偷袭对方的意思。
②小组讨论:这些句段体现了小嘎子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③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这些句段可以看出小嘎子机灵、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特点。
从“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可以看出小嘎子懂得扬长避短,表现他富有心计、聪明的特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下冷绊子”可以看出小嘎子的动作敏捷、机灵,想利用小胖墩儿动作不灵活的弱点,使巧招取胜;小嘎子“沉不住气”是想快速取胜,因此“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表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
第十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
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擅长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爱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二、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分析的方法;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小说中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3.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及赏析小说。
三、教学重点运用比较方法分析王熙凤出场前后描写及人物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出场及详细语言行动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语鲁迅先生曾称颂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使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打破了。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著作,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还留下了一条栩栩如生的人物事廊,塑造了很多不朽的人物典型。
其中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人物,且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雷同。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描写人物技法尤为超群,王熙凤出场的文字尤其脍炙人口,细节描写也极为精彩。
(二)快速阅读课文,观赏电视相关情节1.仔细快速阅读课文有关王熙凤的描写,比较分析王熙凤出场前后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说明:按王熙凤图象进入影片观赏,然后返回此页。
)2.然后结合课文的描写去观赏电视情节,仔细思索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争论问题1.联系电视剧和课本的内容争论: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直击重点,探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2.小组争论读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3.小组汇报(1).正面描写未写其形,先使听见。
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纵,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别地位。
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 铸、颧、疤” 3个生字,理解“ 挺脱、硬棒、杀进他的腰” 等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祥子的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了解主要人物。
上节课,在《摔跤》中我们认识了机灵敏捷的小嘎子和摔跤惯手小胖墩。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个片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板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1. 出示插图,认识主人公。
他是谁?观察插图,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出示课件17:2. 链接资料,了解作者。
出示课件18:过渡: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我们家的猫》,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猫的特点跃然纸上,今天他笔下的祥子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我们先来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查找资料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使学生对本文主人公及作者有所了解。
引导学生懂得“温故知新”、“提前预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19:1. 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2. 检测字词。
(1)试着读好本课生字:铸成、颧骨、伤疤。
(2)了解语言特点,给予学习方法。
老舍写《骆驼祥子》,在书中大量应用北京口语。
跟着老师读好儿化音,了解北京口语;还要试着读好带有“京味儿”的方言。
身量出号的大脚鸡肠子带儿一边儿挺脱硬棒杀进他的腰(3)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杀进他的腰:意思是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一边儿即“同样的”意思。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我们还会学到老舍先生的作品,阅读时可以继续用上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年级特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予方法自主学习,并了解课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读好、弄懂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