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心肾综合征的5种类型,治疗方案全在这里!
- 格式:docx
- 大小:439.68 KB
- 文档页数:5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导语:心肾综合征这类疾病大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中老年人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可能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跳过快等一系列的症状,我们统一把这些问
心肾综合征这类疾病大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中老年人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可能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跳过快等一系列的症状,我们统一把这些问题叫做心肾综合征,那么心肾综合征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加强CHF的预防和治疗是预防心肾综合征发生的根本措施。
大多数心肾综合征患者处于心力衰竭的终末期,临床处理非常棘手。
2.利尿剂
心肾综合征治疗中一个主要争议是利尿剂的使用。
由于利尿剂抵抗和并存的肾功能不全而使用大剂量利尿剂,是CHF患者预后较差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目前有学者认为,大剂量持续静脉点滴袢利尿剂或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以增强利尿效果和安全性,与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等合用也可增加利尿作用。
但在临床应用中,袢利尿剂或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需要特别注意监测不良反应,如低血钾、肾功能恶化或脱水。
一旦临床状况改善则不建议长期联合治疗。
临床上抗醛固酮利尿剂的应用还远远不足。
β受体阻滞剂
目前尚无在伴有肾功能不全的CHF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大型临床试验。
有研究提示对于肌酐水平大于210umol/L的心肌梗死后CHF患者,β受体阻滞剂也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有学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肾综合征的诊疗要点关键词:心肾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CRS)指心、肾两者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与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及衰竭。
本文就心肾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性概述,供大家参考、学习。
CRS分型CRS-1型CRS-1型的临床特点为心功能急性恶化导致急性肾损伤(AKI)。
急性心脏病患者较为常见,如ADHF,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手术并发症)或非缺血性心脏病(心瓣膜病,肺栓塞)。
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住院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25%,其中多数患者有慢性肾脏病(CKD)既往史。
病理机制诊断多种生物标志物均可用于CRS-1型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胱抑素C 是检测肾功能的有效替代物,预测长期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有效性高于血肌酐或血清BNP。
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包括肾损伤分子1(KI M-1),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则与肾功能、不良心血管结局、死亡相关。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动力学异常(缺血)、左心室肥大,瓣膜狭窄和/或反流,心包积液,下腔静脉吸气时塌陷,主动脉瘤或夹层。
肾脏超声显示:皮-髓质比值正常或增大。
治疗ADHF患者应给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B型利钠肽(奈西立肽)在ADHF治疗中的作用尚具争议。
无低血压的患者,使用奈西立肽可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院内死亡率约为20%,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8%),肾衰竭透析率(8.3%),出血率(63.3%)。
正性肌力支持仍然是心肌抑制的主要治疗方法,纠正根本原因如缺血可改善患者结局,降低肾损伤。
CRS-2型CRS-2型的特征为慢性心功能异常导致肾损伤或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心脏和肾脏疾病均为常见病,常常同时存在,从而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和治疗上的复杂性。
目前将心脏和肾脏的急性或慢性功能减退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称为心肾综合征。
临床上心肾综合征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中,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比例高达27%~40%。
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出现心肾综合征的更为多见,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11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共识报告已将全因死亡、尤其是心血管死亡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最重要的预后之一。
因此,临床医师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不足或诊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解加泳姚刚来源: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心肾综合征的分型心肾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2008年意大利学者Ronco等依据心肾综合征发生原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分型。
1. 急性心肾综合征(1 型):指心功能急性恶化引起的肾脏损伤或功能不全,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目前临床上常导致 1 型CRS 的有:(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比剂的使用,高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多发人群;(2)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利尿剂使用不当。
大剂量袢利尿剂的应用易因血容量减低、肾脏灌注不足而导致肾功能损害。
2. 慢性心肾综合征(2 型):指慢性心功能异常引起的肾脏损伤或功能不全,表现为伴发于慢性心脏疾病的慢性肾脏疾病状态。
常见于慢性心脏病包括左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50%以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可发生肾功能损害。
3. 急性肾心综合征(3 型):指肾功能急性进行性恶化导致的急性心脏损伤或心功能不全,表现为继发于急性肾脏损伤的心脏功能异常。
其发病主要由于肾功能急剧恶化,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荷,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完整版)分型与概述肾功能不全是心衰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衰患者带来较差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2008年,Ronco等人1将心肾之间的这种由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的功能障碍引起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定义为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并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长短将CRS分为5型(表1)。
其中由心功能不全为始动因素引起的CRS为CRS1型及CRS2型,1型CRS又可以根据血流动力学分为4个亚型2(表2)。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约30%急性心衰患者伴有肾功能的恶化(1型CRS),而约60%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表现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60ml/min/1.73m2),提示为2型CRS。
无论是1型或2型心肾综合征,肾功能都是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3。
CRS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公认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贫血、分子信号通路异常、药物影响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与之相伴的是CRS发病率的增加,与心衰状态相伴的神经体液因素、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如何有效的治疗心肾综合征是目前需要面对的难题。
在保护心、肾功能,预防并发症这一治疗原则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神经激素拮抗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为主的药物治疗和以超滤、CRRT等为主的非药物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及作用,然而并不是每种治疗方法都适用于任何患者,在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拟针对1型及2型心肾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的治疗及进展予以综述。
表1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Table 1)表2 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分型(Table 2)神经体液因素心衰状态下由于心脏射血量减少,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会使心脏β受体密度和敏感度降低、心肌细胞肥大、血管内膜增厚,左心室功能受损进而射血量降低、肾脏灌注不足,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进一步增多,形成心、肾功能恶化的恶性循环。
肾病综合症最佳治疗方案一、病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治疗首先应从病因入手。
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症,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需要明确其具体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这一步骤可能涉及到肾活检等诊断手段,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肾病综合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如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医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肾病综合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肾病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例如,对于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移植手术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然而,手术治疗的风险和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五、透析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透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替代疗法。
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患者的生命。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六、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调节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病情。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整等方面。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而合理的饮食调整,如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盐的摄入等,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
八、抗凝血治疗肾病综合症患者常常伴有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因此,抗凝血治疗也是肾病综合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然而,抗凝血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完整版)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衰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不全而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和预后恶化。
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和病程长短,CRS被分为5种类型。
其中由心功能不全引起的CRS为
CRS1型和CRS2型。
在临床实践中,约30%的急性心衰患者
并发肾功能恶化,而约60%的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表现出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功能是预测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CR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炎
性反应、氧化应激、贫血、分子信号通路异常和药物影响等。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CRS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治疗心肾综合征的主要原则是保护心脏和肾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神经激素拮抗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以及超滤和CRRT等非
药物治疗。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
因此,本文将对1型和2型心肾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的治疗和进展进行综述。
其中,神经体液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向。
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心和肾脏是人体内两个重要器官,任何一个脏器的原发损伤都可带来另一个器官的损伤和(或)功能异常,这种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的交互作用临床上称作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 [1] 。
2008 年Shen等[2]根据CRS的病理生理、发生的时限等,将其分为5种亚型:1型(急性CRS,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 ,AKI);□型(慢性CRS,慢性心脏功能异常引起慢性肾脏病进展;山型(急性CRS,急性肾功能恶化导致急性心脏损害;W型(慢性CRS ,原发的慢性肾脏病(CKD 导致心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大,和(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V型(继发性CRS , 由于急性或慢性系统性疾病导致心脏和肾脏的同时损伤。
CRS以心肾衰竭和(或)肾功能恶化和(或)利尿剂抵抗等进展性心肾功能调控障碍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3] 。
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中心静脉淤血、神经内分泌激活、贫血、氧化应激和肾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CRS的重要原因。
CRS具有高发病率、病死率、再入院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等特点,故早期诊断、及时预防与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心肾综合征早期的诊断及防治进行综述。
1 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CRS的早期识别对于早期干预,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目前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标志物已比较明确,如肌钙蛋白、脑钠肽(BNP等。
但心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
血肌酐是目前最常用的肾功能指标,但因其影响因素多,肾脏代偿能力强,当血肌酐明显上升时,肾功能多已下降1/3〜1/2,故依据血肌酐水平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不佳,不利于早期诊断。
因此,目前探索心肾综合征早期诊断更为敏感特异的标志物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1.1BNP 和NT-pro-BNP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反映心室压力及容量负荷的变化,当心室受到压力容量负荷的刺激后释放入血,为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超负荷时心室产生的一种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4]。
心肾综合征治疗方案心肾综合征治疗方案引言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衰与肾脏功能损害相互关联的一种疾病状态,患者常表现出心脏功能减退和肾功能减退。
该疾病常见且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1. 确定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心肾综合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例如,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肾综合征,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来减轻心肾负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ARB、利尿剂等来降低血压,改善心肾功能。
2. 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律失常等。
因此,心血管药物的治疗是心肾综合征治疗的重要部分。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可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水钠潴留等途径来缓解心肾综合征的症状。
3. 营养与饮食控制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控制对心肾综合征的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应注意控制摄入的食盐量,限制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对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
此外,患者还应适量增加对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的摄入,如深海鱼类、亚麻籽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4. 运动与康复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对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心肾负担。
5. 心理支持与心理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常伴随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肾综合征的重要环节。
医生和家人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的信心。
6. 定期随访与复查心肾综合征的治疗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和患者应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指标,如心肌酶、血尿素氮和肌酐等。
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肾病综合征,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就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症状;ACEI和ARB则可以减轻肾小球的滤过压,降低蛋白尿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者擅自停药,以免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限制高盐、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保护肾功能。
此外,患者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外,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还需要合理的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有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在运动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最后,心理调适也是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重要一环。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身体不适、情绪波动等问题,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以及心理调适,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早读心肾综合征的5种类型,治疗方案全在这里!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异常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
近年来,心肾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如何有效治疗心肾综合征是目前临床面对的难题。
01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
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长短可将CRS分为5型(见表1)[2]。
表1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
02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CRS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公认的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贫血、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分子信号通路异常、药物影响等。
1.心力衰竭对肾功能的影响
心衰状态下由于心脏射血量减少,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
的交感神经系统会使心脏β受体密度和敏感度降低、心肌细胞肥大、血管内膜增厚,左心室功能受损进而射血量降低、肾脏灌注不足,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儿茶酚胺分泌量进一步增多,形成心、肾功能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低血流量状态还可激活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持续分泌,引起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最终导致心脏、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
2.肾功能衰竭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常常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前负荷增加,心功能衰竭。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容易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心脏骤停。
肾功能衰竭时常伴随酸中毒而加重右心衰。
肾缺血引起肾功能不全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肾脏影响心脏功能的另一重要机制为交感神经活性持续增高。
长期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血管损伤最终影响肾的滤过能力。
02
心肾综合征的治疗
不管是CRS的哪个类型,治疗难点在于同时兼顾心脏和肾脏。
保护心、肾功能,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神经激素拮抗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和非药物治疗(超滤、床旁血滤等)。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选择有所不同。
1.Ⅰ型CRS(急性CRS)
(1)首先要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积极治疗心源性休克,维持肾灌注,早期识别急性肾损伤。
(2)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可以应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以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肾灌注。
(3)肾功能持续恶化者,静脉超滤治疗可减少水钠潴留,改善心肾功能。
(4)顽固性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心室辅助装置。
(5)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心输出量的降低已纠正。
(6)慎用ACEI/ARB类药物。
2.Ⅱ型CRS(慢性CRS)
(1)慢性心衰的治疗包括控制水、钠的摄入,积极治疗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避免进一步肾损害,如使用碘对比剂、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肾毒性药物。
(2)利尿剂虽然可有效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衰症状,改善肾功能,然而利尿剂的过度使用常引起循环血量不足,神经内分泌激活,反而加重肾损害。
因此,在使用剂时必须严密监测。
(3)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射血分数,减少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4)ACEI可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囊内压,防止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因此,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发挥重要价值,应在心衰早期开始使用。
3.Ⅲ型CRS(急性肾心综合征)
(1)关键在于积极预防肾功能的恶化,早期识别心脏损伤。
(2)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应尽早行肾脏替代治疗。
4.Ⅳ型CRS(慢性肾心综合征)
(1)治疗目的在于减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限制钠、钾、蛋白摄入,控制血糖、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加强利尿(首选袢利尿剂),减轻水钠潴留。
对利尿无效时可考虑超滤治疗。
(3)贫血在4型CRS患者中非常常见,其与死亡、心肌梗死、中风、急性心衰的发生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有研究显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改善心功能,抑制肾功能恶化[4]。
5.Ⅴ型CRS(继发性心肾功能综合征)
(1)治疗原发病。
如糖尿病、血管炎、淀粉样变性等会引起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继发性CRS,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心功能支持:血管舒张药能增加心输出量,尤其是在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时。
正性肌力药去甲肾上腺素是较好的血管收缩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兼有收缩和舒张血管效应,且不会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有研究显示,多西孟坦可以改善失代偿性心衰能改善心功能,达到利
尿效果[5]。
(3)肾脏支持:对于持续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血液滤过治疗可除去细胞因子有利于恢复肾功能。
说明
本文来源:心希望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