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35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一般的,统计史学家把17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如,国家统计局每隔一定时期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每年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等,都是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表现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经验和理论概括,是研究统计工作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对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展开,而统计工作的进程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辅导人:王力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序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本章知识点:1、统计的涵义2、统计中三组基本概念3、统计的任务及统计过程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现实中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的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先实践,再形成理论。
二、统计中常用的三组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将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叫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的总称。
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根据研究事物和对象的不同,有时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总体。
举例: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要研究全国人口年龄、性别等情况,那么全国所有的人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总体了,那么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就是总体单位。
如果我们研究的范围缩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话,那么此时又变成了总体,而不是总体单位了。
再如我们想知道岳阳20XX年8月止,全市产值过2000万元的1331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市1331家产值过2000万的企业就是我们需要统计的总体,每一个企业就是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
当要研究某一个企业内部问题,如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等情况,那么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成了统计总体,每个职工则为总体单位。
结论: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的对象改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指标与标志•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法的科学。
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变异。
统计基础部分第一章总论第一章题量少,07、08年分值占3分左右,但是很重要。
本章学习概要:需要掌握的内容:1、总体与总体单位(提示:判别,把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2、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提示:判别)及两者区别3、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4、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概念(提示:会区别)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概念、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因此“搜集”即: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改变。
例题讲解:例1.1: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DA. 每个工业企业B.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 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例1.2: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A .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B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总体单位)C 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例1.3:构成总体,必须具备:DA. 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B. 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 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D. 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例1.4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同质性B.大量性C.差异性D.相对性E.绝对性(06年考题)二、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就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得数据得搜集、整理、计算与分析等得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就是指利用科学得方法搜集、整理、分析与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得工作得总称。
统计资料就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得、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得数据资料得总称。
统计学就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得理论与方法得科学。
三者得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就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得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就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得关系。
3、统计工作就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得。
(一)统计学中得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ﻩ(1)总体:凡就是客观存在得,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得许多个别事物得整体就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得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得单位数如果就是有限得,称为有限总体;如果就是无限得,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得一部分单位。
总体就是由总体单位构成得,但就是总体与总体单位得概念不就是固定不变得,随着研究目得得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
指标还可以就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得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得区别:1、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得;而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得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得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得,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得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得数值就是从总体单位得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得。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3、变异与变量P6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得差别就称变异。
可分不变标志与变异标志。
不变标志就是指对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同就是具体表现得标志;变异标志就是指在总体单位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得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得表现形式就是具体得数值,称为变量值。
变异标志有品质便标志与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4、总体单位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得表现形式就是具体得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得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连续变量得数值就是连续不断得,相邻得两个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值。
离散变量得两个变量值之间只能取有限个变量值。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表现为只能取整数得变量为离散变量。
(二)统计得工作过程P8-9我国统计得基本任务就是: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与统计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得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1、统计设计就是统计工作第一阶段,就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得重要前提。
2、统计调查就是整个统计工作得基础。
3、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处于统计工作得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得作用。
4、统计分析就是统计获得成果得阶段。
统计得认识过程就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
这种质一量一质得认识过程就是统计得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得独立性,但她们又就是相互连接得统计过程,缺点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
二、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得目得与任务,运用科学得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得过程。
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得尚待汇总整理得个体资料,这些个体资料需要通过汇总、整理,形成反映总体特征得综合资料。
它就是统计活动所取得得初级统计资料,就是原始得统计信息。
次级资料就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得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就是经过加工整理得二手资料。
统计调查得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得质量。
统计调查得种类:1、按调查对象得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对构成调查对象得所有单位进行逐一得、无一遗漏得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与普查。
非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中得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非典型调查方法都叫抽样调查。
2、按调查登记得时间就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
连续调查就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就是一年内)得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得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
不连续调查就是间隔一个相当长得时间(通过就是一年以上)所作得调查,一般就是为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得状态进行研究。
3、按调查组织方式得不同,分为统计报表调查与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表示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得一种调查方式。
专门调查就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得调查。
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一)调查方案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确定调查目得与任务;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3、制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选择调查方式与方法;5、规定调查地点、时间、组织计划等。
1、确定调查目得:确定调查得目得就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那些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得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得、任务确定得调查得范围,即所要调查得总体,它就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得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得。
调查单位就是所要调查得现象总体中得个体,即调查对象中得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就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得各个调查项目得承担着。
报告单位就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得单位。
3、制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得主要内容,也就就是调查单位得各个标志得名称。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就是一致得。
(三)统计调查得方式。
定期得统计报表。
就是我国统计工作得一种重要得形式。
它就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得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得一种报告制度。
1、普查就是专门组织得一次性得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得现象得总量。
就是一次性得,全面性得,周期性得。
普查得组织方式:一就是组织专门得普查机构;二就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
在组织普查工作时,要遵守以下几点:第一,确定普查得标准时间。
第二,普查得登记工作应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以保证普查资料得时效行、准确性,避免资料得搜集工作拖得太久。
第三,同类普查得内容与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
2、重点调查P17重点调查:就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就是对所要调查得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调查能以较少得投入、较快得速度取得某些现象主要标志得基本情况或变动趋势。
非全面调查、重点单位。
3、抽样调查P17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就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参数得调查方式。
特点: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根据样本得资料推断总体得数值。
应用范围:1、对一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得现象,必须用抽样调查得方式取得资料。
2、对一些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调查得社会现象。
3、对一些不要得进行全面调查得社会现象。
4、对普查等全面等调查资料得质量进行检验,可利用抽样调查方法。
它得不足之处,只能提供宏观数据或某些微观数据,不能提供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需要得某些数据。
4、典型调查。
就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就是根据调查得目得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得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得或有代表性得单位进行得调查。
这种调查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得单位”得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管认识得影响。
5、结合运用。
在《统计法》中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得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四)统计资料搜集得方法统计调查包括搜集原始资料与搜集次级资料,次级资料来源与原始资料。
原始记录:就是按照统计、会计与业务三种核算得要求,通过一定得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情况所作得最初得直接得数字或文字记载。
最初性、直接性。
初级资料搜集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与互联网访问法(CATI)。
面谈访问法分入户访问法与街上拦截访问法。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得搜集1、原始记录。
就是按照统计、会计与业务三种核算得要求,通过一定得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情况所作得最初性、直接性。
它就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得真实记载或证明。
2、统计台帐得特点与分类,统计台帐就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得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得账册。
其特点:按照时间得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得登记。
随着时间得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统计台帐一般分为进度台帐与历史台帐。
在企业中,厂部、车间、班组都负担有分级管理得责任。
3、企业得内部报表,企业内部报表就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与业务指挥生产、管理企业与填制国家统计报表得需要而设立企业内部统计报表。
4、报送形式:传统得报送方式,包括邮寄报送、电话报送、磁介质报送等方式。
计算机数据处理与远程传输。
其她报送方式。
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调查所得得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得差别。
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与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就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得工作不准确而产生得误差。
代表性误差,就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得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得差别。
控制登记误差得方法:首先要制定科学得统计调查方案,使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能够明确执行,不致产生误解。
其次,要抓好调查方案得贯彻执行工作。
控制代表性误差得方法,在抽样调查中,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通过调查样本容量、改进抽样调查得组织形式等,从而达到控制代表性误差得目得。
三、统计整理(一)统计资料整理得内容与方法统计资料整理就是统计工作得一个重要环节,它就是根据统计研究得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得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得综合资料得过程。
统计整理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P26-27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得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
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与分析目得得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与各项指标得总数。
3、将汇总得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与应用。
4、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