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
- 格式:ppt
- 大小:7.09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在我国,据《书经·禹贡篇》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其中,九州表记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状况,被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为“统计学最早的萌芽”。
西周时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统计报告制度。
秦时曾将"欲强国知十三数及自然资源等"作为治国强邦的依据。
在国外,埃及在建造金字塔时,曾对全国人口、财产进行过普查。
但在当时,未曾有学者从事过统计理论的研究,也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扩大到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等各方面,统计理论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
其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一般地,统计史学家把17 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的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1、同质性,即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数值。
它是构成总体的条件。
2、大量性,即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目要足够多3、差异性,即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品质差异标志或数量差异标志。
三、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在经济社会统计中,一般将表现为只能取整数的变量称为离散变量。
四、一般可将统计的工作过程一次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五、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认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六、普法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期限内的现象的总量。
普法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收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法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七、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
对次级资料的收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八、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将统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平行分组体系的特点是:每一个分组固定一个分组标志的差异,以反映总体内部的分布情况,所有分组都是独立进行的,各分组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九、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
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
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与个体总体(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个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2.样本与样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
样本单位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例:某地有工业企业数300家,现对100家工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则:300家企业构成一个总体,各个工业企业都是这个总体的个体。
100家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其中的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单位,样本量即为100。
3.指标与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企业控股情况、职工人数),分为品质标志(性别、工种)和数量标志(年龄、工资)4.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20岁、30岁等。
变异标志分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
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其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定义: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基本要求:准确性(基础)、及时性(关键)、全面性(保障)二、统计调查的方案(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1.调查目的(解决哪些问题、取得哪些资料及用途)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范围、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资料)3.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4.调查项目和调查表5.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调查空间(多大范围)6.调查的组织计划例:某市要对100家工业企业2011年1-6月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2011年8月15日前完成。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第一章)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______。
(分数:1.00)A.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B.所有居民是总体√C.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解析:[解析]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总称。
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所有居民是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2.构成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______。
(分数:1.00)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解析:3.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______。
(分数:1.00)A.性别B.民族C.年龄√D.健康状况解析:[解析]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②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ABD三项均不能用数值表示,故属于品质标志;C项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故属于数量标志。
4.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______。
(分数:1.00)A.每隔10年进行一次农业普查B.对201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解析:[解析] 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
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ACD三项属于不连续调查。
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______。
(分数:1.00)A.涮查工作期限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解析:[解析]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章总论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统计工作。
2.统计资料: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二、统计学的三个基本概念:总体与个体;指标与标志;变异与变量。
1.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各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2.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各别事物的总称。
3.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个体也会有所不同。
4.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的代表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样本一具有以下特点:样本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种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对样本进行调查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
5.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6.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称为标志值。
7.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8.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三个特征,才能形成总体。
9.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10.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三、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一般分为两种: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1)1.通过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D普查2.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升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水准为( )。
A 66.97%B 105.03%C 93.14%D 92.78%3.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4.反映企业的收入、费用、利润及分配情况的财务统计是( )A 企业资产负债B企业损益 C 工资和福利 D增值税5.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12000人,就业人数为380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A 31.58%B 68.42%C 64%D 24%6.商品住宅按照用途能够划分为普通住宅、()、别墅和高档公寓A 经济适用住房B 单身宿舍C 简易住宅D 居民房7.下列项目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是()A 展览费B 利息净支出C 运输费D 劳动保险费8. 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A 谁购进谁统计B 谁管理谁统计C 谁销售谁统计D 谁消费谁统计9.商品销售额的实际增加额为400元,因为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因为价格()。
A.上涨使销售额增加10元B.上涨使销售额增加810元C.下降使销售额减少10元D.下降使销售额减少810元10.某班五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3分、75分、80分、86分、90分。
这些数字是()。
A.标志B.指标C.变量D.变量值或标志值11.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
A.3个大类,6个中类B.3个大类,16个中类C.6个大类,6个中类D.6个大类,16个中类12.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
A.重点调查B.全面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3.对房地产业总产出实行核算,应属于哪类核算单位实行核算(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判断题第一章:总论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
√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
×7、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
√第二章: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
√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
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料,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
×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
×10、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抽查任务。
×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13、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14、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使用经费要多。
统计基础与实务(一)(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5,分数:100.00)1.一个总体______。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指标、标志概念的理解,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同一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______。
∙ A.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总体的基本特征,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______。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对总体与总体单位概念的理解,题中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为总体,而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为总体单位。
选项B为标志值,选项D为反映总体的一个指标。
4.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______。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对总体与总体单位概念的理解,题中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为总体,而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为总体单位,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5.某职工月工资为4800元,“工资”是______。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对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理解,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而标志值是标志的具体表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二.统计的涵义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个体(一)总体(二)个体又称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个体数如果有限,是有限总体;包括的个体数如果无限,是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的调查只能是非全面调查。
(三)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样本与样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这一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样本单位: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
样本不等于总体三、指标与标志(一)指标(总体)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eg 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091万人等。
(二)标志(个体、总体单位)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eg性别、籍贯等标志的分类:按性质不同分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说明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eg性别,工种等数量标志表明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eg年龄、工资等(三)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1)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有的指标可能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变为标志,有的标志变为指标。
四、变异与变量(一)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是变异。
变异的普遍存在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标志按个体变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同一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Eg:三个人的成绩甲80 乙70 丙60成绩不同的这种现象叫变异成绩是变量。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二年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
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
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