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史知识竞赛
- 格式:ppt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6
成语知识竞赛题附答案(一)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古人常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言生活中不可或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成分,而是方便交流的文化符号。
有时参加成语知识竞赛成为了大家娱乐、学习和交流成语的好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语知识竞赛题,并附上答案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成语掌握情况。
题目一:成语接龙题目描述:请用成语接龙形式,以“绿”字开头的成语为例,按照字母排序依次列出后一个成语。
答案:绿林、绿草、绿水、绿叶、绿洲、绿营、绿竹、绿柳、绿叶成荫。
题目二:成语配对题目描述:请列出下列成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人弃我取,人亡政息、文如其人,言语如珠。
答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不赢的战争,攻不破的阵地;人弃我取,人亡政息——当他人拒绝时,我要抓住机会取得他人放弃的利益;文如其人,言语如珠——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性格,言语精妙有力,像珠宝一样珍贵。
题目三:谜底成语题目描述:请猜出谜底成语——“水到渠成,人云亦云。
”答案:水到渠成——事物会顺应时势和自然规律;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只随波逐流。
题目四:成语缺字题目描述:请把下列成语的缺字填入。
四海之内皆兄弟,句首是——答案:四海之内皆兄弟,句首是“天下”。
题目五:成语造句题目描述:请根据下列所给出的成语造句。
一箭双雕。
答案:他的计划是一箭双雕,不仅获得客户,还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客户介绍。
总结:通过成语知识竞赛,你可以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学习和掌握成语。
以上比较基础的几个成语知识竞赛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在活跃氛围的竞赛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成语虽然看似短小精悍,但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运用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成语知识竞赛试题精编*成语知识对抗词义理解选择1.匹夫有责出自谁的作品?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子2.口蜜腹剑最初说的谁?A.魏忠贤B.张九龄C.李林甫3.有意无意最初指什么?A.有想法和没有想法之间B.有时有想法有时没想法C.糊里糊涂,浑浑噩噩4.斤斤计较的斤斤本义是什么?A.明察之意B.一点点砍斫C.较小的重量单位5.正中下怀中的下指的是什么?A.方位B.谦称C.心理活动6.异曲同工中的工该如何理解?A.工艺B.精巧C.功效7.洛阳纸贵中的洛阳纸因谁而贵?A.左思B.陆机C.潘安8.乐以忘忧最早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孔子B.子路C.颜回9.皮里阳秋中的阳秋具体指哪部著作?A.《春秋》B.《韵语阳秋》C.《华阳国志》10.吴牛喘月所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在何时?A.初冬B.深秋C.盛夏11.侃侃而谈说的是什么状态?A.理直气壮B.滔滔不绝C.天花乱坠12.斐然可观通常用于形容什么?A.服饰B.诗文C.口才13.不差累黍多中的累黍本义指什么?A.两种微小的计量单位B.一种及其微小的种子C.成堆的黄米14.各有千秋中的千秋该如何理解?A.平分千秋B.果实C.久远15.出岫无心最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屈原《天问》B.陶渊明《归去来辞》C.阮籍《咏怀》16.梅妻鹤子最初说的是谁?A.梅尧臣B.林逋C.张先17.车载斗量最初指的是什么?A.美女B.人才C.战士18.不翼而飞最初用来形容什么?A.一种神鸟B.声音C.钱币19.下面哪个成语和竹林七贤有关?A.才疏意广B.广陵散绝C.入木三分20.穷途之哭讲的是谁的故事?:A.阮籍 B.嵇康 C.刘怜21.舞文弄墨的本义是什么?A.随意涂鸦B.卖弄才华C.歪曲法律22.炙手可热的本义是什么?A.厨艺精B.气温高C.权势大23.凄风苦雨中的苦字,该怎么理解?A.悲凉的B.迅猛的C.过度的24.亭亭玉立中的是亭亭什么意思?A.美好的B.欣长的C.挺拔的25.不可()状A.明B.名 .C铭26.相辅相()A.承B.程C.成27.温柔敦厚最初说的是哪部著作?A.《礼记》B.《离骚》C.《诗经》28.开卷有益中的卷最初指哪部书?A.《史记》B.《易经》C.《太平御览》29.望尘而拜表达的是一种什么状态?A.佩服B.谄媚C.溃败30.下面哪个成语表示致仕?A.下车伊始B.告老还乡C.初入仕途31.赤壁鏖兵和下面哪个人物有关系?A.孙策B.曹操C.刘备32 .斑衣戏彩原本讲的是谁的行为?A.老聃B.老莱子C.眉间尺33.一丘之貉的本义是什么?天A.下乌鸦一般黑B.羊群里出骆驼C.说的比长得好听34.下面哪个成语,与三人成虎意思相近?A.众志成城B.众口铄金C.众叛亲离35.燕尔新婚多用来祝福新婚,请问其中的燕尔是什么意思?A.刚刚B.安乐C.圆满36.十全十美中的全最初是什么意思?A.人到齐了B.情景美文等十美俱全C.病痊愈37.河清难俟中的河指哪条河流?A.汾河B.黄河C.渭河38.断章取义中的断章最初截取哪部经典?A.《九章》B.《诗经》C.《论语》39.第十三组合:流觞曲水在魏晋后固定在哪一天?A.三月初三B.五月初六C.六月初六40.明日黄花中的明日相当于哪一天而言?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41.与掎角之势有关的动物是什么?A.牛B.鹿C.羊42.庞然大物原本指是哪种动物?A.虎B.马C.驴43.鞭长莫及本义是指鞭子不能打哪里?A.马屁股B.马肚子C.马蹄子44.最初是什么引人入胜?A.佳文B.美言C.香醪45.分庭抗礼中的抗是什么意思?A.遵守B.对等C.反对46.严惩不贷中的贷是指什么?A.放松B.宽恕C.推卸47.文韬武略中的韬和略指的是什么?A.两种兵法B.两种兵书C.两位将领48.草木皆兵是发生在哪场战役的事情?A.城濮之战B.长勺之战C.淝水之战49.文不加点是什么意思?A.观点鲜明,不需注释B.一气呵成来不及加标点C.文章流畅,无需修改50.哑然失笑形容的是下面哪种状态?A.没忍住B.使劲儿憋着,不笑C.突然间收敛笑容51.自出机杼中的机杼指的是什么?A.织布机B.书案C.古琴的共鸣器52.提纲挈领中的刚具体指什么?A.渔网上的总绳B.织机上的装置C.丝织品上的主线53.下笔有神是谁最早用来形容文思泉涌的?A.杜甫B.李白C.白居易54.穷而后工源自谁手?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55.评头品足最初评论的是什么?A.魏晋时的人物画像B.妇女的容貌体态C.翡翠的水头成色56.唯我独尊最初称颂的是谁?A.释迦牟尼B.六祖慧能C.迦叶尊者57.屡试不爽中的爽字,指的是什么?A.痛快B.差错C.区别58.反唇相稽中的稽字,是什么意思?A.讽刺B.遣骂C.计较59.最初孔子用哀而不伤形容哪部作品?A.《关雎》B.《采薇》C.《蒹葭》60.尽善尽美是孔子对哪部乐曲的赞誉之词?A.《韶》B.《武》C.《诗》61.拿手好戏原来是指什么?A.演员擅长表演的剧目B.元杂剧作者的代表作品C.幻术师傅擅长的戏法儿62.官样文章最初说的是什么样的文章?A.进士写的典范文章B.典雅的进星文章C.皇帝朱批的奏章63.拔山扛鼎原本说的是谁?A.项羽B.刘邦C.关羽64.一身是胆最早是形容谁的?A.张飞B.关羽C. 赵云65.一落千丈本来形容的是什么?A.声音B.水势C.价格66.一举成名原本说的是因为什么而闻名?A.考试B.比武C. 作战67.昭然若揭“揭”的是什么?A.乌云B.日月C.星辰68.治丝而棼“棼”的是什么意思?A.脏B.断C. 乱69.河东狮吼形容的是谁的老婆?A.陈季常B.陆慎言C.王钦若70.碧眼紫髯形容谁的长相?A.司马懿B.孙权C. 马超71.万众睢睢不能用来形容哪种情形?A.惊讶B.期待C.愤怒72.以手加额表达的是何种感情?A.尊重B.高兴C. 安慰73.忘乎所以中的所以该如何理解?A.让自己兴奋的原因B.所处的环境位置C.应该有的言行举止74.倾盖如故中的盖指的是什么?A.壶盖B.膝盖C. 车盖75.明眸誉睐最早形容的是哪位仙子?A.九天玄女B.姑射山神人C.洛河女神76.千金买笑的女主角是谁?A.褒姒B.息夫人C. 杨玉环77.一家之言是谁的文学观点?A.司马迁B.司马光C. 司马懿78.一字千金最早讲的是谁的举动?A.吕不韦B.范雎C. 白起79.牛鬼蛇神本来是说哪几种现象?A.成精的牛蛇作怪的鬼神B.变成鬼的牛变成神的蛇C. 长牛头的鬼身如蛇的神80.改头换面最初指的是轮回中众生什么样的变化?A.神变形不变B.形变神不变C. 形神都改变81.总角之好原本形容哪两个人之间的交情?A.焦赞和孟良B.周瑜和孙策C.齐桓公和管仲82.忘年之交原本形容哪两个人之间的交情?A.管仲与鲍叔牙B.禄衡和孔融C. 程婴与公孙忤臼83.出而反而最初的意思是什么?A.自相矛盾B.有求必应C.善有善报84.平分秋色原本说的谁平分了秋色?A.白昼和黑夜B.八月十五和十六的月亮C. 淮水东边和西边85.格杀勿论中勿论指的是什么?A.不论犯罪者职务B.不论犯了哪种罪C.不以杀人论罪86.昏定晨省中的省该如何理解?A.反思过错B.恃候就寝C.探望问候87.虚左以待最早讲谁礼贤下士?A.信陵君B.平原君C.孟尝君88.可操左券中左券的功能是什么?A.来往各国的凭证B.同意出国的凭证C. 索取偿还的凭证89.下面哪种情形与成语门户之见有关?A.崔母反对莺莺嫁给张生B.气宗岳不群不满令狐冲学剑宗C.郑波生母嫌弃自己却爱弟弟90.酒有别肠与下面哪个选项意思接近?A.酒不醉人人自醉B.醉翁之意不在酒C.模一身长论酒量91.对号入座中的号具体指什么?A.座位号B.身份地位C.名次排位92.观过知仁中的过原本指什么?A.过节B.过往C. 过错答案:1(A) 2(C) 3(A) 4(A) 5(B)6(B) 7(A) 8(A) 9(A) 10(C)11(A) 12(B) 13(A) 14(C) 15 (B)16(B) 17(B) 18(B) 19(B) 20(A)21(C) 22(C) 23(C) 24(C) 25(B)26(C) 27(C) 28(C) 29(B) 30(B)31(A)32 (B)33(A) 34(B) 35(B)36(C) 37(B) 38(B) 39(A) 40(C)41(B) 42(C) 43(B) 44(C) 45(B)46(B) 47(B) 48(C) 49(C) 50(A)51(A) 52(A) 53(A) 54(B) 55(B)56(A) 57(B) 58(C) 59(A) 60(A)61(A) 62(B) 63(A) 64(C) 65(A)66(A) 67(B) 68(A) 69(A) 70(B)71(C) 72(B) 73(C) 74(C) 75(C)76(A) 77(A) 78(A) 79(C) 80(B)81(B) 82(B) 83(C) 84(A) 85(C)86(C) 87(A) 88(C) 89(B) 90(C)91(B) 92(C)中国成语大会24进18的第二场较量第一轮晋级赛8对参赛选手分为4组,两两对抗。
历史成语典故擂台赛试题(七年级政史社团)1、“破釜沉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A.楚庄王B.陈胜C.项羽D.刘邦2、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战中,使项羽自刎的典故是什么?()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3、众所周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4、“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5、“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是出自同什么历史事件?()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请根据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东汉末年、诸葛亮、刘备、聘请”()A.三顾茅庐B.火烧赤壁 C 桃园结义 D.四面楚歌7、“闻鸡起舞”主要讲的是谁的故事?()A.刘备B.孙权 C祖逖 D.谢安8、“完璧归赵”主要讲的是那两国间的故事?()A.秦国、赵国 B.秦国、楚国 C.赵国、楚国 D.楚国、齐国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谁一生行为的概括?()A.曹操B.黄盖C.周瑜D.诸葛亮10、根据对话猜成语:司马昭问刘禅:“你想不想回到蜀国老家去啊?”刘禅答:“我在这里过得很快活,并不想蜀国老家。
”()A. 火烧赤壁B. 桃园结义C. 三顾茅庐D.乐不思蜀11、“退避三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12、大禹治水用的是什么方法?() A.堵塞 B.筑堤堵水 C.疏通河道 D.疏通河道与筑堤堵水相结合13、在曹植作的《七步诗》中,有一句话现在用来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的诗句,请问是哪一句?()A.煮豆燃斗箕B.豆在釜中泣C.本是同根生D.相煎何太急14、“纸上谈兵”是形容谁?()A.廉颇B.赵括C.项庄D.李斯15、“合纵连横”指什么时期的事件?()A.战国B.春秋C.秦朝D.西汉16、“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形容谁?() A.尧 B.舜 C.禹 D.启17、“草船借箭”是哪场战争的故事?()A.昆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8、“不耻下问”出自哪本书?() A.《春秋》 B.《墨子》 C.《庄子》D.《论语》19、“朝秦暮楚”是什么时期的典故?()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周2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A.刘邦B.项羽C.祖逖D.诸葛亮21、“望梅止渴”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22、“入木三分”是指谁的艺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阎立本 D.柳公权23、“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是指哪个成语?()A.开天辟地B.精卫填海C.夸父追日D.哪吒闹海24、“负荆请罪”是指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历史人物?()A.秦国B.魏国C.晋国D.赵国2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A.长平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D.黄巾大起义。
历史成语典故知识竞赛试题(分值:100分,时间:40分钟。
)班级 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 评分________________一、把与成语有关的一个历史人物填在括号里(一个3分共75 分)。
1、多多益善()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毛遂自荐()5、负荆请罪() 6 、纸上谈兵()7、一鼓作气()8 、讳疾忌医()9、卧薪尝胆()10、约法三章()11、一字千金()12、高山流水()13、指鹿为马()14、焚书坑儒()15、穷图匕见()16、悬梁刺股()17、四面楚歌()18、背水一战()19、三顾茅庐()20、精忠报国()21、七步成诗()22、单刀赴会()23、望梅止渴()24、无颜见江东父老()2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二、以下故事叙述的是哪一个成语,把它填在括号里(一个5分,共15分)。
故事1: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玉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
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将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们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 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种空话。
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况且因一璧而得罪秦国,实在不值。
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还斋戎五日后,才派我将璧送给您。
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我和赵国。
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
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罢,高举玉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
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割去15 座城。
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壁来。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学习与探究之四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它的来源十分广泛,其中有不少成语或出自于某一历史故事,或出自于某一历史人物的言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历史典故。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典故,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课内探究]
1.“愿者上钩”成语指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姜子牙
D.比干
2.反映东郭先生的典故是()
A.滥竽充数
B.三心二意
C.不知所措
D.鱼目混珠
3.“三顾茅庐”反映的是谁对人才的重视()
A.诸葛亮
B.刘备
C.孙权
D.曹操
4.查找资料,找出下列成语典故的出处:
①邯鄣学步:
②东施效颦:
③东山再起:
④投笔从戎:
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⑥破釜沉舟:
[课外拓展]
5.下面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请充分挖掘你的潜力完成。
参考答案
1.C
2.A
3.B
4.①《庄子·秋水》
②《庄子·天运》
③《晋书·谢安传》
④《后汉书·班超传》
⑤《后汉书·班超传》
⑥《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