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校园的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低碳校园节能减排方案低碳校园节能减排方案(一)、低碳校园时代环境与背景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石能源少、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安排'措施保障,推动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开发和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模式转型。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简单说,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
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仍处新能源产业发展初级阶段,投资新能源业的逻辑应依次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光伏发电、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
2.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推广节能技术'节能降耗是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与配置是各国的核心工作。
我国决定到2xxx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为较2xxx年减少40-45%o2xxx 年2月22日,胡xx在会议中再次强调,实现2xxx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任务。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3.全国高校节能联盟。
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百所中国高校参与的全国高校节能联盟2xxx年6月13日在xx成立。
将在全国高校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每个参与高校在木校建设十项节能工程,在全国建立百所节能示范高校,在全国组织千个绿色节能环保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在全国培养万名节能管理人员,系统推进高校节能工作的开展。
全国高校节能联盟将把我国高校节能工作推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教发[201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最近,中央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
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校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的规章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大力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要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完善评价、监管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三、严格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
要按照朴素、实用、适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学校校舍,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豪华办公楼(室)”“豪华宾馆”和“豪华电梯”等。
构建节约型校园的途径
作者:胡日
来源:《中国教师》2006年第07期
目前,全社会都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作为学校,更应该将节约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以推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1,从人才培养角度思考节约型校园的构建
(1)从人才引进到学校内部培养
20世纪末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之初,人才引进力度很大,有些职业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动辄用十万二十万年薪引进执行校长或高级管理人员,但是,人才的使用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期望值越高,往往失望也越明显。
通过实践,教育实业家们很快就从狂热转向理智冷静,认识到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内部人才的培养之中。
不论是教育干部、学科教学骨干还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都需要在本职工作中逐渐成长与成熟起来。
要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用最少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效益。
(2)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逐级培养到立足本校的校本培训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人才浪费的情况比较普遍。
如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干出了成绩,就升任行政职务而脱离了教学一线,不可能在教学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行政工作干得好还行,干得不好,岂不是人才的一大浪费?高级专业人才,因专业设置变革、课程开设等原因,没有在专业教学中发挥效益的现象也很普遍。
因此,人尽所能、各司其职及校际合理流动等是现阶段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从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的现状来看,学非所用的现象更为严重。
从教育行政干部的培养到教学一线教师培养培训,都是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总结,而理论总是很难应用到具体操作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校本教研与培训。
校本教研与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内部人才与物质资源,针对校内教学工作实践及教师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教研交流与互相促进式的培训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能更好地用好人才,培养出人才。
所以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是构建节约型校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式培养
职业学校应以“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作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社会岗位需要,合理设置专业,科学开设课程,加强专业就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刚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工作岗位。
以社会需求为指南的人才培养主要形式是定单式培养,即与企事业单位挂钩,他们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一切以就业为准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这种定单式培养方式,对学生本人来说,节约了职高毕业后上岗再培训的经费与环节;对学校来说,提高了办学效益,扩大了信誉度;对企业来说,节约了人才培养的投入与培养周期,增强了扩大再生产能力与社会竞争力。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才是最节约最有效的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方式。
2,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思考节约型校园的构建
(1)学校机构设置的科学化
多头领导、关系不顺的情况在许多学校管理行为中存在,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与管理环节的内耗。
举一个例子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学与德育又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些学校教务处与政教处分工太细,又互不干涉,看似民主,其实,在日常学生管理、学风建设、重要活动中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提倡教学、德育领导合一,或者设一位教学德育副校长,有效促进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工作一体化,科学地分工与协调,明确责任,规范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推而广之,在人事的安排上,要科学安排,没事情的人员坚决辞退,事情少的人员工作要合并,可以一个人干的事坚决不安排两个人,最大限度地节约学校有限的资金。
(2)学校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使用的合理化
学校财产的保管与合理使用是构建节约型校园的关键。
许多学校在建设与购置上舍得花大价钱,但在建设与购置之后的管理与维护上却显得比较随意。
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资源的作用,要建立两个制度:
建立办公用品包干制度。
各处室、各教师按分工不同、性质不同,合理预算,节约使用办公用品。
如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打印墨盒的循环利用,提倡双面用纸,尽量采取无纸办公的方式,减少纸张消耗。
有些学校已经在推广电子教案的工作。
无纸办公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优化,班与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校园网平台上广泛地交流,大大促进了教学信息沟通与共享。
完善实物采购与审批制度。
重大采购要招投标,要有公示,小额度采购也要经审批后方可采购,让一切财务往来处在阳光下进行,不做糊涂帐。
在财务保管上,专人负责学校所有财产
的登记,专人保管,出借使用的要注明详细情况,损坏要注销,消耗要注明,使财产台帐一本化,进出用途明了化。
学期结束,所有财产要回收核对查验,损坏消耗及时维修。
也可以让一些设备在假期发挥作用,如教学书刊、课件素材光盘等出借给老师假期学习,提高实物的使用效率。
(3)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实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不仅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更要充分考虑团体合作效率的提高。
因此,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团结协助的办公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办公室尽量按级段或教研组,后勤服务工作人员应一体化办公,集中在一个大办公室中,必要时按工作分工分隔。
笔者推崇公司化办公模式,一个大大的办公室,可容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同时办公,办公室内配置公用办公用品,如传真、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话等,全体工作人员的办公消耗可以达到节约的最大化。
在工作中,还可以很方便地沟通与管理。
当然这种模式在教师办公室中可能就不适合,最大的理由是教师办公室学生来往较多,会影响办公。
如何在学校中推行这种先进的公司化办公制度与模式,也应该是提高学校办事效益,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4)投资、引资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讲究投入的效益,不因盲目投资而制约学校发展,也不盲目排斥校园规模等优化建设而拖整个教育事业的后腿。
中职学校更要注重对教师培训、教研项目、教学质量建设、学生素质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合理投入。
在投入的产出效益方面,要注重政策层面,领导层面的倾向,鼓励主动积极发挥作用。
学校体育、图书等场馆的利用,也可以让它们社会化。
现阶段,社会社区对文化体育投入不够重视,而居民的文体需求正在大幅增长,要求参加早锻炼、参加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市政广场、公园、文化馆图书室等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学校就可以考虑附近居民的要求,在合理的时间让学校资源向公众开放,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促进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校园的快速建设。
学校还应注重引进社会资金,推动全社会办教育。
江苏南京翔宇教育集团总裁卢志文就提出“开源节流,带着算盘上班”的观点,提出“招商引资”办教育的看法,并付之行动。
他们学校在重大活动中,都找赞助商,冠以企业名称,而公司也能在这些活动中受益。
(5)办学资源的共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