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学习四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冀教版第六册《综合学习四》的教学设计冀教版第六册《综合学习四》的教学设计一、文本细读:本次综合学习包括四项内容,分别是阅读积累、好方法、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
积累包括采蜜集和读读背背。
采蜜集采集的内容是谜语,这两则谜语仅仅是个引子,通过猜谜引发学生搜集谜语的兴趣,还可以自编谜语。
“读读背背”栏目里选择了袁枚的《所见》,诗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我的好方法”介绍的是读报、剪报的方法。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等我也当了爸爸、妈妈”。
这个话题是用《等我也长了胡子》这首小诗开启学生思维的,后面的问题重在情感引导,目的是用孩子的切身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课上的口语交际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和父母沟通的一个伏笔。
我的小笔头主要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种游戏。
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学习积累的方法,发展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猜谜引发学生搜集谜语的兴趣。
2、掌握读报剪报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3、练习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谜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我的采蜜集:1、师:喜欢猜谜语吗?出示书中两则谜语,学生思考、交流。
2、进行扩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课前搜集的谜语进行竟猜。
3、鼓励学生自编谜语,进行互猜。
二、读读背背: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学生交流读懂什么?3、教师生补充描述。
4、学生反复吟诵。
5、拓展交流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并积累下来。
三、我的好方法:这项学习应注重方法的传授,用一份报纸为例按读报、剪报的过程在实践中掌握。
读报的基本方法及步骤:1、预读2、略读3、速读口语交际:等我也当了爸爸、妈妈……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普通话和别人进行交流,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时间 2019.1.18 单元教材分析:组长: 主备人: 第一单元时间 2019.1.18 单元教材分析:组长: 主备人: 本单元教材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二首》《天窗》《芦叶船》《女孩儿乌塔》,一片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以及阅读链接《儿时游戏》和综合学习一。
《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记录的是孩子们的童年趣事,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天窗》中那被关在乡下屋中的孩子,是那一方天窗让他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也让他们的渴望丰富起来,天窗虽小,但是,却把他们的心引的好远好远。
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是诗歌,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孩子的群体形象,阅读的过程就是快乐在迅速地传递。
《芦叶船》中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把戏,芦叶船就是其中之一。
《女孩儿乌塔》中的乌塔的世界要大的多,而且,她的这个大世界是自己闯荡出来的,他看起来非常潇洒,也让许多的中国孩子羡慕。
女孩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位的。
阅读链接《儿时游戏》让人又回到童年时快乐的时光。
1 / 3本单元课文对儿童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通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会写的生字,了解认识的词语,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悟文章的事理。
3、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
4、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思路:在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应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掌握知识,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并在读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快乐。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阅读、朗读、默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教材中所有课文,包括以下内容: 1.《长颈鹿》 2.《放映机》 3.《计算器》 4.《抱子甘蓝》 5.《诗词歌赋》 6.《稻秧儿》 7.《宝玉石》 8.《植物的工厂》 9.《品读小草》 10.《神奇的眼睛》 11.《小麦种子》 12.《成语故事》 13.《大扫除》 14.《曹冲称象》 15.《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2.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朗读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互动。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方式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教具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5分钟)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
3.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并逐句讲解课文内容。
4.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拓展阅读(20分钟)1.教师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
3.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相关的诗歌或歌曲。
4. 课文讲解(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学生进行课文默写,检查认识和理解程度。
3.教师进行课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重点部分。
4.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解读和讨论。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回顾课堂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梳理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本单元教材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二首》《天窗》《芦叶船》《女孩儿乌塔》,一片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以及阅读链接《儿时游戏》和综合学习一。
《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记录的是孩子们的童年趣事,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天窗》中那被本课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这首词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
《清平乐》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八句。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把这一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2、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对重点词句加以揣摩、体味;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作者与人物心灵的相通,以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
(课件出示画面)二、自学课文1.通读课文。
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
4.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3、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综合学习(二)[教学要求]1.通过“口语交际”“我的采蜜集”“我的小笔头”等,使学生到感受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到感受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从倾听自然的角度,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雨中童话图。
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教材分析]本次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个板块。
“我的采蜜集”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雨给世界万物带来的快乐。
“读读背背”提供了古今诗人赞喻动物某种精神的诗句,以物言志,表达情感。
一方面让学生积累精美诗句,另一方面认识到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则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讨论与写作,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
[教学建议]一、我的“采蜜集”“我的采蜜集”从倾听自然的角度,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雨中童话图。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多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其次,在读中体会到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可以平等、和谐地共享春雨带来的快乐;另外,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读读背背教材选的是一些诗人对动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某种精神赞颂的诗句。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进行背诵。
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人从动物身上还受到了哪些启示。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