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理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电影院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电影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第四课时,主题是“电影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电影院的座位图,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解决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解决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影院座位图、PPT、黑板。
2. 学具:学生座位表、练习题、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他们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引导他们观察电影院的座位布局。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电影院的座位图,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如(行,列)。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子,如:“小明坐在第5行第3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画出一个电影院的座位图,并用数对表示每个座位的地理位置。
5. 解决问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红想坐在小明旁边,她可以坐在哪些位置?”引导学生用数对解决位置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行,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数对表示你家附近的商店的位置。
2. 答案:例如:(5,2)表示第5行第2列的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解决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其他物体的位置,如学校里的教室、图书馆等。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
1.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
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
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描述水循环的复杂过程时,这样讲述:“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踪水质点作一次循环旅行,那将是极其有趣的。
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质点,曾经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闪烁,然后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随小河水进入滔滔长江,汇入东海,来到太平洋,在广袤的大洋上游荡……在灼热的阳光下,它又从洋面蒸发到空中,开始周游世界——也许它出现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亚的沼泽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鲁番的坎儿井里,南极洲的冰原上;也许它又从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叶里、纺缍树的躯干中、仙人掌的茎球中;或许它又摇身一变,成了骏马身上的汗珠、巨鲸喷射的水柱、鳄鱼流出的眼泪、草履虫体中的细胞液。
你也可以想象它正在为人类作出贡献——流淌在水乡泽国的稻田上,沸腾在发电厂的锅炉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缓缓滴入病人的体内……通过这次漫游世界的追踪旅行,你完全可以体会到,地球表层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有水的踪迹,并且它们是处在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之中的①。
”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除了要注意讲述内容的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语言的口语化,讲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讲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优美、亲切。
并且可以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结合直观的方法,边指地图边讲述,或边绘黑板略图和示意图边讲述;结合谈话法,用讲述作为引言,然后提出问题,或者边讲述、边提问题,等等。
世界的地理电影推荐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具有地理背景的电影。
这些电影将带领我们穿越世界各地,探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无论你是地理爱好者,还是喜欢看电影的人,这些电影都将为你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
1.《失去的城市》这是一部关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精美的摄影、动人的音乐以及真实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长城的壮丽景色和它背后的历史传奇。
无论你是否曾亲眼目睹过长城,这部电影都能为你带来震撼和启发。
2.《三峡好人》这是一部记录着中国长江三峡大坝建设中感人故事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讲述普通人在大坝建设过程中的努力和奉献,展现了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抗和和谐共生。
观看这部电影,你将深深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3.《极地之城》这是一部关于北极圈内最北城市的纪录片。
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位于挪威的特罗姆瑟市的壮美景色和充满挑战的生活条件。
透过电影的镜头,你将感受到极地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和人文风情。
4.《云中漫步》这是一部记录了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滨冠珠峰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空摄影和震撼人心的音效,向观众展示了这座群山的壮丽和险峻。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你将仿佛置身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5.《渺小的人类》这是一部关于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气候变化挑战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记录岛上居民生活的变迁和环境的恶化,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这些岛国以及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部电影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气候变化问题,并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秘鲁的渔人》这是一部关于秘鲁渔民生活的纪录片。
影片通过记录渔民们在太平洋海洋风暴中勇敢的捕鱼故事,展现了他们与海洋之间紧密的关系。
观看这部电影,你将领略到海洋给人类带来的丰盈与艰辛。
通过这些电影的推荐,我们发现地理学不仅存在于学科的课堂上,还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地理电影通过鲜活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奇迹和挑战。
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第一篇: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IBM 公司成功开发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标志。
经过不断地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具有强烈的演示效果和独特的教学优势,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
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地理教学必将令地理课堂焕然一新,极大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多媒体地理教学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堂现象,利于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传统地理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一向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多媒体地理教学,学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依据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自主把握学习内容和进度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非以往可比,而教师这一个体的知识非常有限,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图片、声音资源的共享,实现地理知识的全面搜集和合理利用,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知识。
因此多媒体网络系统特别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克服传统教学画图带图困难的实情,利于实现图文统一的效果。
传统的地理教学,一堂课不可能带很多地图也没有多少时间更换教学挂图,另外,一般的地图的图幅比较小,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挂图,甚至有的同学找不到方向,这样利用挂图进行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为了让他们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学不了多少知识。
视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辅以各种地理图:等值线图,地形图,景观图,漫画等,通过读图、析图、用图解决地理问题。
把图作为地理第二语言来使用,图文并茂,也算直观清晰。
但是并不够生动形象,随着信息通达性不断完善,论坛、微博、电子书、短视频、电影、真人秀综艺节目等等都在成为信息的来源。
无时无刻都可以从中轻松得到新鲜的信息和知识。
教师使用文字和图片很难吸引学生整节课的关注和参与,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更生动的形式。
另一方面近几年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更新换代了不止一次,内嵌计算机的大屏幕电视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促使教师可以运用比图文更丰富的资源。
初中地理尤其是八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都是具体的区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
鲜活的生活只用文字和图片都显得过于生硬。
初中学生的形象记忆特别发达,所以在教学设备等环境改善后,视频是很多教师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视频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功效(一)视频有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视频有助于学生学到生活化的地理,懂得区域特征。
视频是用镜头记录下真实的生活,加以艺术化处理,往往比现实的事物更直观和集中,能够把区域特征夸张放大,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感知区域特征。
2.视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分析、概括,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学生在观看视频中人文地理事物后判断出地理空间进行定位,并试着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色。
3.视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演绎,把地理现象生活化的能力。
视频内容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个区域特征的信息碎片,根据经验需要学生把信息碎片重新加工过滤重组,构建新知,完成知识的迁移。
(二)视频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堂的探索是新时代每位地理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视频,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电影推荐一、引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适当的电影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为初中地理教学推荐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电影,以便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二、地理电影推荐1.《地球脉动》系列(Earth)《地球脉动》系列是BBC制作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地理纪录片,该系列电影以广阔的视野展示地球的奇妙之处,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涵盖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这部电影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非常有帮助。
2.《航拍中国》系列(Aerial China)《航拍中国》是一部以空中视角拍摄的中国纪录片,该系列电影以全新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的地理风貌,包括山脉、河流、城市、乡村等。
这部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3.《神秘岛》(Mysterious Islands)这部电影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带领观众探索隐藏在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背后的地理奇观和科学奥秘,如神秘的洞穴、海底遗迹等。
这部电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
4.《气候的变化》(Climate Change)这部电影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影片中的真实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三、观看地理电影的建议1.选择合适的影片: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影片。
同时,要注意影片的观看时间,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组织观看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影片,或者在班级里播放影片,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影片中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做好笔记:观看影片后,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影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的感想。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结合教材:在观看影片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影片片段进行观看。
影片《后天》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作者:朱敏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4期摘要:介绍了以电影《后天》为教材的一节课的授课过程,首先简单分析了现在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然后展示了影片内容介绍、自主交流与学习、观影片后做题和教学后记四个部分,展示了影片《后天》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
关键词:地理;后天;灾难;气候变暖在广东地区的很多学校,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都不太重视,当然这跟地理学科在高考科目中地位相对较低有关。
因为在高考当中地理是一门选科,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地理只是他们文科基础或者理科基础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占的分数比例不高,所以学生不重视。
但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地理教学本身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据笔者的观察,地理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是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资源单一,呈现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就不太感兴趣。
我们知道影视欣赏目前仍然是我国最普及、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生在内,而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很好的地理教学题材。
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好这种教学题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将影视资源引入教学,会改变教学的传播方式,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教学的模式,使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当复习到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节时,笔者把《后天》这部影片当成了教材。
一、展示影片内容简介影片讲的是:男主角的父亲是一个美国有名的气候学家,他在南极考察,结果发现南极冰层裂开了,立即赶往大陆发表演讲,但当时美国总统不听,以为是小题大做。
结果人类面临着第二个冰河时期——南极冰化,海水上涨,发生大洪水,水结成了冰,数万人被活活的冻死了。
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终于把死亡挡在了大门之外。
影片中展示了未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将要面临的环境问题,与课本内容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这部影片包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文本教材,思想内涵深刻,而且用情节化的电影做教材,学生觉得新奇,在观看过程中全神贯注,学生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
开启地理课堂的电影之旅星韵地理网| 2015-11-08 19:06给电影人的情书蔡琴- 不悔我把地理课堂当作一场旅行,一场“身未动,心已远”的旅行。
在地理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融入电影,用地理的视角探寻电影中的地理现象、地理故事、地理问题,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视觉的盛宴,思想的碰撞,精神的愉悦,探索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必将是一场难忘之旅。
电影恰到好处地运用增添了课堂的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冲击与震撼。
在今后的某一天,当他再看到这部电影时,头脑中就会再现那一节地理课堂的精彩。
老师和学生的心里也会感叹,原来地理也可以这样教(学)!一、缘何开启——电影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将电影运用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极大的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
电影的类型多样,有展现人生百态丰富多彩的生活(喜剧片、悲剧片、剧情片、文艺片、爱情片);有满足人类的奇思幻想(科幻片、悬疑片、恐怖片、动画片);也有引起共鸣、引发思考的类型(战争片、励志片、纪录片)。
各类型的影片大都不能脱离地理环境背景和地理的人文情怀关系,可以在很多电影中发现地理现象、地理灾害、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电影中的地理元素。
现代的电影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先进,这使得电影作品日益精美,观之如同身临其境,对视觉和心灵都是一场盛宴;一些自然的奇妙现象和自然灾害,现实中很难亲身感受,借助电影的技术手段,能够在不断的感叹中,心灵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这样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润物无声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是现代化教学最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
二、开启目录——电影的分类运用灾害篇《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纽约大地震》《彗星撞地球》《地心毁灭》《天地大冲撞》《地球停转之日》《龙卷风》《日本沉没》《末日浩劫》《不能忽视的真相》人与自然篇《可可西里》《海豚湾》《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地球很美有赖你》《南极大冒险》奇幻篇《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北极传说》《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世界篇欧洲:《罗马假日》《爱在罗马》《意大利的旅行》《在俄罗斯的奇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泰坦尼克号》《天使爱美丽》(法国巴黎)《哈利波特》(英国)《布拉格之恋》(捷克)《巨石阵灾劫》(世界未解之谜——英国巨石阵)美洲:《费城故事》《牙买加旅店》《加勒比海盗》《冲出亚马逊》《西雅图未眠夜》非洲:《走出非洲》《马达加斯加》《木乃伊》(帮你解密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亚洲:《从孟买到名古屋》《东京奏鸣曲》《人在囧途之泰囧》《三傻大闹宝莱坞》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篇《喜马拉雅》《庐山之恋》《海角七号》(台湾恒春)《天地英雄》(展现新疆大美不言的大山大水)《转山》(青藏公路)《赤壁》《让子弹飞》(世界文化遗产广东开平碉楼楼群)《金陵十三钗》(南京)《卧虎藏龙》(浙江安吉县大竹海、黄山翡翠谷)《非诚勿扰》(杭州西溪)《黄土地》(黄土高原)三、开启旅程——电影如何运用于地理课堂恰当的选择电影片段运用于课堂,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下面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举例。
1、对《地心游记》的质疑:难道地球果真是空心的?地心的深处会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吗?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在1864年写了一本《地心游记》,后来被拍成电影。
这本书描写地非常精彩,全书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了一位向导,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最后回到了地面。
书中的汉斯,阿克塞尔,李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最终他们排除万难,在一次危险的火山喷发中被炙热的岩浆喷到了地中海的斯德隆布利岛。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精彩的地心探险的电影片段,在学生惊叹于地心世界的奇妙时,提出一个质疑——难道地球果真是空心的,地心的深处会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科幻电影的同时,提出对电影内容是否真实的质疑,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在质疑的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在学生的质疑之中,教师可以先介绍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再通过分析横波与纵波的曲线图来探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2、对《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思考:为什么福克先生在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偷偷的少了一天呢?电影《八十天环游地球》也是根据凡尔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英国绅士福克与朋友打赌两万英镑,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
随后他和仆人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最后返回伦敦。
一路上福克机智、勇敢,表现出了十足的绅士派头。
书中详细描写福克先生一行在途中的离奇经历和他们遇到的千难万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读者还可以从中领略世界各地的风貌民俗。
在讲解高中必修一“日界线”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播放电影的结尾片段,然后请学生思考:福克先生本以为晚到了,打赌输了,为什么目的地的时间是星期六,不是福克先生计算的星期日呢?教师继续提示——看完《八十天环游地球》,很多人都为福格捏一把汗,只是一个方向的不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福克在他的旅程中,不自觉的占了二十四小时的便宜,这只不过是因为他这次旅行的方向是一直朝东走。
学生思考,讨论,畅谈自己的解释。
最后,教师总结:每当向东走过一条经线,他就提前四分钟看见日出,地球自转有它的规律,国际日界线划分了地球上的今天和明天,福格因为一个幸运的决定为自己多赢得了一天的时间,八十天环游地球实际上用了八十一天!一个方向的决定竟影响着命运的转变,这便是科学强大的影响力!3、对《可可西里》的感叹:热爱生命,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影片《可可西里》经过全片的实地拍摄,既展现了可可西里天堂般的美丽神圣,又刻画了可可西里地狱般的恶劣环境。
同时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为保卫藏羚羊而成立的西藏巡山队真实感人的故事。
1993年7月,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组织名为“可可西里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1994年1月18日左右,索南达杰在和盗猎者遭遇后被射杀,当地按照活佛的待遇将索南达杰火葬。
在介绍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都可以播放电影《可可西里》的片段,或者在课后时间播放整部影片。
学生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无比壮美的可可西里,蓝色静谧的星空,在感叹那片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空旷无垠的山峦透出一种亘古圣洁的美时,却让五百只藏羚羊陈尸荒野的场面显得更加触目惊心!那些血腥与暴力都是偶然、瞬间的,而呼唤温柔的人性的回归通过镜头永恒地闪现出来。
看过此片后,我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保护可可西里,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被商品世界彻底摧毁。
导演陆川这样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相信这部影片的观看,给学生带来的内心震撼是任何说教不能比拟的,学生也会由衷的感叹:热爱生命,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对《2012》的敬畏:走过2012,关于世界末日到来的各种传说与破解。
2012年,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大量中微子。
地核被太阳中微子急剧加热,大量熔岩溢出造成大陆板块漂移加速,引起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并导致超级大海啸,陆地几乎全部被淹……这是好莱坞电影《2012》的情节。
教师在讲解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可播放一小段电影《2012》种种末日情景的视频,学生对此震撼不已。
教师可启发学生:“2012年已经过去,有科学家说2013年才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太阳活动到底对地球有哪些影响,会不会出现影片中描述的那些现象,会不会足以“摧毁”地球?”学生在看过电影后,对此产生了极高的探究热情。
在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深入解释: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
太阳活动达到顶峰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根据太阳活动周期11年的变化规律,预报活动需要根据太阳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高峰期有可能推迟1到2年。
实际上,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说法是,2012年只是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普通年”,真正的太阳活动高峰却是2013年。
由于耀斑辐射能已经在电离层被大量吸收,不会突破地球本身的磁场屏蔽和大气层的拦截,因此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和地球自身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过去了的2012年,我们通过观测发现,2012年并未出现超级太阳风暴。
所以,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电影中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应在破解末日预言之后,更好的善待我们生存的家园。
(本文已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网友评论精选】Lhm541235152:很好!对学生这样的付出,肯定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了,也为我打开了一条思路。
怎么寻找合适的影片片段来满足教学呢?NickYang:支持!可是在当前的背景之下,有那么多的时间播放影片么?八由一草:这篇大作之前在《中地参》已拜读,受益匪浅!开社团活动的时候做了一些借鉴,效果不错,谢谢!刘卫:点个赞!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这就是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完全体现了新理念教学!找回教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