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运作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总体要求

(一)我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均遵循本规定。

(二)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应按照“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的思路,实现“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

(三)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以当年财政实际安排数为准,实行总量控制。

(四)坚持政策传承和政策创新相结合、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给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使产业扶持政策更好地适应我市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五)实行市和县(市)区、开发区政策联动。市收缩战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县(市)区、开发区“跟进补充”,

与市扶持政策衔接配套、捆绑投入,发挥全市产业扶持政策整体推进效应。

(六)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要依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状况,每年对“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分别提出动态调整意见。

(七)有偿方式投入收回的资金,作为下年度安排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来源之一。

第三条风险控制

(一)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对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等有偿方式投入的资金,允许存在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和偿还的情况。

(二)建立风险补偿与预警机制,降低风险投资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证财政有偿资金良性运转。

第四条管理职责

(一)市财政局负责设计政策总体框架,明确扶持方式和政策资金总量,负责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为产业政策制定、执行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根据本规定,提出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拟定具体政策条款和实施细则,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确保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三)市审计局应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政策资金安全。

(四)对违规制定和执行政策,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问责。

第二章扶持方式

第五条方式和比例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和事后奖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跟进,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

(二)四种投入方式占扶持资金总量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为:基金占比不小于50%、“借转补”占比控制在20%-30%、事后奖补占比控制在15%-20%,财政金融产品根据实际出台政策确定适当比例。年度执行中,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政策实施情况,“借转补”、事后奖补、财政金融产品三种投入方式资金投入占比确需调整的,需履行相关报批程序,经批准后作适当调整;当年未能执行完毕的资金,年底划入基金统一使用。

第六条基金投入

(一)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办提出年度政府投资基金投入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政府投资基金由市政府指定的市属国有企业受托管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控制风险”的原则,主要投向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型初创企业等重点领域。

(三)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所设计的实施细则均应符合《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七条“借转补”投入

(一)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年度“借转补”资金投入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借转补”投入方式是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县区择优申报,市级竞争性分配,预拨专项资金,到期检查验收”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单个项目扶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

(三)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组织对“借转补”到期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四)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应依据《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根据重点扶持产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八条财政金融产品投入

(一)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会同市财政局、市金融办提出年度财政金融产品投入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财政金融产品是将财政资金与信贷、担保、信托等各类金融产品相结合,实现财政资金放大效应的财政投入方式。

(三)为规范财政金融产品运作和管理,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要针对所设计的财政金融产品,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

第九条事后奖补投入

(一)事后奖补政策仅限于上级政府明文规定要求出台或有重点考核任务要求,以及市政府已出台且仍具有执行效力的奖补政策。

(二)市级出台的事后奖补政策,单个项目奖补额度原则上不低于50万元。

(三)县(市)区、开发区应按照统一性、均等性、协调性的要求,制定与市级政策衔接配套的小额事后奖补政策,并负责资金兑现。

(四)事后奖补政策结合年度产业发展重点设定并进行动态调整,奖补额度与设定绩效目标挂钩。

第三章附则

第十条对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全市经济拉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可通过基金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

第十一条本规定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运作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总体要求 (一)我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均遵循本规定。 (二)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应按照“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的思路,实现“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 (三)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以当年财政实际安排数为准,实行总量控制。 (四)坚持政策传承和政策创新相结合、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给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使产业扶持政策更好地适应我市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五)实行市和县(市)区、开发区政策联动。市收缩战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县(市)区、开发区“跟进补充”,

与市扶持政策衔接配套、捆绑投入,发挥全市产业扶持政策整体推进效应。 (六)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要依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状况,每年对“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分别提出动态调整意见。 (七)有偿方式投入收回的资金,作为下年度安排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来源之一。 第三条风险控制 (一)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对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等有偿方式投入的资金,允许存在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和偿还的情况。 (二)建立风险补偿与预警机制,降低风险投资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证财政有偿资金良性运转。 第四条管理职责 (一)市财政局负责设计政策总体框架,明确扶持方式和政策资金总量,负责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为产业政策制定、执行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根据本规定,提出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拟定具体政策条款和实施细则,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确保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三)市审计局应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政策资金安全。 (四)对违规制定和执行政策,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问责。

合肥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

引言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全面反思自己的发展历程,对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相互关系重新认识,从而总结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思想。 本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及这一切伴生着的是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阻碍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人类被迫重新审视和反省自己走过的历程,于是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只是谋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是谋求经济发展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合肥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差距,要尽快缩短差距,合肥绝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合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未使环境污染继续恶化,并且局部地区环境质量还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合肥在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

的问题,如人口的数量、素质问题,能源结构及其利用率问题,水质、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要求合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合肥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实力上,同时体现在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上。改革开放的及时俱进,以及我国加入等大环境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致使合肥不仅要和国内的城市展开竞争及合作,同时也将和国外的一些城市发生竞争及合作。这也要求合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章合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1.1 合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1.1.1 合肥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 建国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而为合肥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经济领域,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九五”时期及至“十五”初期,合肥市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从1992年到1997年,年均增长达到19.1%。2001年,合肥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提升到18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18547119.html,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 作者:陈瑛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不仅壮大了我国体育综合实力,还成为我国市场 经济中的一支活跃力量。然而,当前体育产业在法制建设、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市场定位等 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针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78-01 近几年,中国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了体育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积极作用,也同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体育产业可以促进相关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人口,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改善,有利于增加国家出口贸易收入,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活跃力量。然而,当前体育产业的现状不是很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寻找解决策略。 1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在法制建设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唯一一部法律,可以成为体育领域的基础法。而这部法律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操作性也存在某些不足,没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给予配套支持。这些迹象表明,体育产业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了一些适当的解决办法,但总的来说法律制度建设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所规范的领域比较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体育形势的发展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是 由于相对落后的西部经济下人们长期处于较低的生活标准,生活品质也不高,他们不能用体育消费去挤占更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开支,导致从思想上缺乏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进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了解并建立了产业政策的概念; 2、掌握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应; 3、学会产业政策类型对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分析; 4、把握产业政发展趋势,正视行业发展困难与挑战。 培训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而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已经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其制定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更迫切地需要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培训背景: 第一讲:当前产业政策的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 内容摘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现有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应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完善了扶持政策,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能力是重要且关键的能力,只有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持续优势,为我国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动态能力 日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被明文列入“十二五”规划,从而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国务院和发改委的推动下,我国政府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一大批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以此帮助我国消除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构,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更为健康、稳定地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由来和必要性 (一)汉密尔顿的奠基理论 美国汉密尔顿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不仅成为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奠基理论,也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理论的基本框架。时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敏锐地洞察了古典经济理论在发展落后国家经济方面的不足,而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提出了在美国运用政府的保护性政策,对于一些重点产业实施支持,通过发展工商业来引导美国的经济发展。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理论学界,古典经济理论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完全市场机制理论和汉密尔顿的扶持新兴制造业思想之间维持了长时期的争斗,最终引发了美国内战(1861-1865年)。战后,扶持新兴产业思想主导了此后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活力。 (二)德国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扶持新兴制造业的思想指导下的美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态势,引起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注意和思考,并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系统地梳理和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构建出一个落后国家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制造业,利用保护性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其后德国也正籍其提出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指导,才得以逐渐壮大,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三)战后日本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巨大成功 日本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巨大成功带来了现代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的新

合肥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合肥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合肥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等高对接,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突破口。“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技术储备实现提档升级,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实现20.5%和21.9%的较高增长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达到2788.8亿元和698.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3%。 二是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推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29.9%。新型显示、机器人等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是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标杆。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279个;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达15000件、3300件。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启动建设。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大力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两化深入融合,提升信息消费供给水平,有效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的供给。积极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带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发展机遇

2016年合肥市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

2016年合肥市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规范政策引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2016年新引进(含2015年下半年新引进并在2016年上半年实质性开工或投入运营)的外来投资工业大项目、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和农业大项目。 第三条本导则所称工业大项目是指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语音技术、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住宅产业化、电子信息、重大车辆装备、太阳能光伏、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符合下列条件且实质性开工的项目。 (一)四大开发区。 1.投资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单个工业项目。 2.主导项目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且产业链上多个配套项目投资总

额合计达15亿元以上的,视为一个工业大项目。 (二)四城区。 1.投资总额在3亿元以上的单个工业项目。 2.主导项目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且入驻标准化厂房的多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达5亿元以上的,视为一个工业大项目。 (三)五县(市)。 1.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的单个工业项目。 2.主导项目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且产业链上多个配套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达8亿元以上的,视为一个工业大项目。 3.主导项目总投资在3亿元以上且入驻标准化厂房的多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达8亿元以上的,视为一个工业大项目。 (四)现有存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或扩产新增的投资总额达到上述标准的,可视为新引进工业大项目。 第四条本导则所称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且实质性开工或正式投入运营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项目和生活性服务业大项

目。 (一)生产性服务业大项目主要包括特色楼宇、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航空航运、服务外包、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集聚区等12类项目。 1.特色楼宇大项目是指2011年以后开工建设或转型升级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同业态(限生产性服务业)及关联企业营业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当年或上一年度财力贡献达到1亿元以上的楼宇项目。 2.现代物流大项目是指由投资总额在5亿元以上,具备信息服务、展示交易、运输配送等功能的物流项目,以及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连锁配送中心等。 3.金融服务大项目是指营运资本或实缴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的银行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投资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以及实际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基金管理机构等项目。 4.总部经济大项目是指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且在合肥市外全资或控股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房地产企业除外)的世界500强、商务部认定或备案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或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省内企业100强(在肥企业除外)、中央企业,注册成立的具有独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网 | 时间: 2007-01-19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发展模式,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依靠改革促进发展;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业和各社会团体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体为本”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 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主体尚未形成,体育产业的本体化发展还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发展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体育自身固有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发展体现体育自身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主体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使之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积极开展体育相关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其它各类产业经营活动。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目标 争取用1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本世纪末,基本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等,促使体育的有关固定市场与流动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充分发育,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健全而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力争一批体育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经营优势和潜力的发挥,立足体育产业的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发表时间:2018-12-27T11:24:37.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王彦杰 [导读]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份证号码:41022319860914xxxx 河南尉氏 475500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规划 1 指导思想 1.1 园林绿化是以园林植物为主体,以占有土地为基础的事业。将市区各类绿地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统筹规划,形成有机的绿地系统,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地貌,文物古迹,保证规定标准的园林绿化用地。努力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创造适宜、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福人民。 1.2 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和各项建设工程,实行同步规划、计划、设计、施工、验收,及时发挥投资的总体效益。园林植物依靠持续的养护管理,不断生长、成熟,增长其功能和效益。不间断的养护、管理是建设的继续,保证养护管理的持续投入是事业维持所必须的。 1.3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既要高瞻远瞩,根据城市环境治理、改善生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规定园林绿地建设的规模和分布规律,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并留有余地;又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分期的实施步骤。挖掘土地潜力,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土地和空间,植树绿化,开辟绿地。 1.4 在目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园林绿化体系下,要加强行业管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园林绿化知识,组织动员公民义务植树,同时依靠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调动各行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搞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实现绿化地市的目标,使全市人民共同受益。 2 规划目标和发展序列 在"八五"期间,实现入均公共绿地5平方米指标的基础上,规划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将城市一切可以绿化的地方部绿化起来,形成完整有机的绿地系统,搞好城市依托的大自然环境绿化。与此同时,扩大园林绿化职工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实现上述目际,城市园林绿化应依据下列发展序列,执行产业政策,并作为各项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 --发展植物园、动物园,搞好濒危物种移地保护、繁育、研究,搞好科普宣传教育。 --开发区和新建市区坚持按规划标准建设绿地系统,同时在城镇周围、工业区周围、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按标准建设防护绿地。 --新建住宅区和旧城改造,同步搞好绿化和建设配套公园。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休息和活动条件。 --新建和扩建项目,按各类规划指标,同步建设好附属环境绿地。 --发展园林绿化生产苗圃、花圃,实行科学育苗,培育优良品种、起行业引导作用。 --提倡结合城市近郊自然地貌,搞好绿化,广植树木,营造林地、林带,改善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 控制建筑物、假山等非生物设施比例过大的园林建设。 坚决制止侵占城市绿地或占用规划绿地搞其它建设项目。详见附件。 3 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 3.1 每个城市都要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土地,要严加控制,不允许随意新建构筑物、建筑物或改作它用。现有地不许任意侵占或改作它用。必须占用的须报上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出修改规划,给予加倍补偿。 通过行政立法和技术立法规定城市总体和各类用地园林绿化指标,各类功能区域的绿地率,作为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依据,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现。各城市应根据不同的地理、历史、气候、人口条件和政治、经济地位制定具体的指标和实施步骤。 3.2 城市园林绿化建社要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对城市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园林绿化项目,特别是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绿化系统工程,经过充分论证后,报请各级计划部门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根据《环境保护法》中"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的要求,在安排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计划时,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治理和建设中积极、有效的作用,将其摆在应有的位置。 (3)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各地方、各城市在城市建设维护资金计划中按比例安排园林绿化的资金。其具体比例由各地方根据当地园林绿化的实际水平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需要分别确定。 4 贯彻执行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发动群众,植树绿化,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把绿比城市的群众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1 各临街道建设单位可以承包单位附近一定范围的公共绿地和道路建设和维护,作为该单位义务植树的任务。 4.2 城市内没有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一定数量的绿化费,专款专用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维护。 4.3 加快立法建设进程,完善园林绿化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强化行业管理。 4 园林绿化管理 4.1 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市容的园林绿地维护管理。 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的维护管理,提高绿化水平和绿化覆盖率,发挥更

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合政办〔2009〕12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 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 措施(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合政〔2008〕135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对象为注册在合肥地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资格、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企(事)业法人。 第三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方便企业、简化办理程序的原则,实行公开申报、窗口受理、媒体公示、阳光操作。 第四条成立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复审小组(以下简称复审小组),由市创新办牵头,市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经委、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复审小组负责审核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有关事项。市财政局、创新办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安排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五条建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监督体系。负责实施本细则的市直各责任部门要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加快审核审批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第二章分则 第六条《政策措施》第1条项目资助。 (一)申报时间:每年3月10-30日。 (二)申报材料:年度申报指南规定的相关材料。 (三)办理程序: 1.市科技局、经委每年年初根据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年度计划,分别编制全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和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汽车、家电制造)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复审小组审核、发布; 2.企业申报,市行政服务中心政策兑现窗口(以下简称窗口)受理; 3.市科技局、经委提出评审方案,报复审小组审核后分别组织评审; 4.评审结果经复审小组审核、公示,报市政府批准; 5.市科技局、经委分别与项目单位签订合同。 第七条《政策措施》第1条国家拨款配套。 (一)配套范围: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中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拨款支持的项目。 (二)申报时间:每年6月1日—10日,11月1日—10日。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0801-刘丹-1081030114 摘要: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宏 观经济环境与日韩较为相像,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而产业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和提高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而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即围绕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展开,在产业政策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观念更新前提下,完善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最终达到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律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产业政策的基本知识 1.1产业政策的含义 王先林1????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这里的“干预”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1.2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 国务院在1994年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2????中指出:“产业政 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王丹3????认为产业政策的体系不是静 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产业政策应随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的产业经济的趋向是经济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循环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产业化政策还包括产业国际化政策和产业循环化政策。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置、产业国际化和产业循环化的政策。 1.3产业政策的意义 张波4????认为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对产业经济活动的主动干预,它的产生及演 化与国家的干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它科学合理的界定及功能的理解。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 知 【法规类别】化工科技物资管理 【发文字号】合政[2006]1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2.22 【实施日期】2006.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修改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完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失效] 【失效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失效]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合政〔2006〕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 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合肥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合肥实际,制定如下政策。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市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4.列入《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最多可达200万元。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给予全额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1亿元(含3000万元)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70%给予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50%给予补助。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5.列入《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属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购置设备的,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在年终一次性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期不超过3年。 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设期内,按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30-100%的贴息。单个项目贴息最长期限为3年。 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专用设

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薄弱环节的探讨

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薄弱环节的探讨 [摘要] 采用文献法对我国体育产业从内部结构、立法、人才、市场管理四个薄弱环节进行探讨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供决策者和管理者参考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产业薄弱环节发展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称。它是由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与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两部分构成的不仅包括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咨询培训和体育经纪等服务性行业而且也包括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食品及体育饮料的生产和经营。目前体育产业在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虽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着影响其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一、内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本体产业发展滞后即核心行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外围行业的发展水平;体育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产业链不明显;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可概述为:本体产业中竞技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大众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外围产业中物质商品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产品产业相对滞后;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城市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城镇和农村体育产业发展较慢;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落后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慢;高层次、高消费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中、低档次

体育产业发展较慢。导致大众需求的体育产品缺口较大;体育供给超过消费水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应总体上的供不应求与局部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并存。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落差”较大各部分衔接不紧。二、体育产业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法规多国家立法少;2. 法律法规内容笼统易出现不同理解;3.缺少配套的可操作体育法规;4.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5.体育立法队伍比较薄弱。三、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1.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在数量上明显缺乏;2.急缺既懂体育专业技能又懂管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3.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明显偏少;4.年龄“两边大、中间小”的现象严重;5.高学历人才缺口极大;6.外语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7.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8.人才区城分布不均衡。四、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理念较落后包括:(1)政府各级领导层面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对体育产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未能正确把握认为发展体育产业就是为体育部门办产业因而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用地、政策、招商引资和场馆设施建设、规划投入等方面力度不够。(2)体育界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给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并且开发滞后、宣传力度跟不上形不成真正的体育产业效益。(3)社会层面的多数人认为体育活动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体育消费”的理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申报办法》(合经信法规〔2011〕217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的通 知 发布时间:2011.07.20 来源: 合经信法规[2011]21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合政〔2011〕51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附件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 根据《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合政〔2011〕51号),制定本申报办法。 一、双千工程项目库 (一)申报条件 “双千工程”项目库分为产业升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两化融合示范、新建工业项目等五类子库,实行总体规划、分年实施、滚动发展。市经信委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公示发布一次“双千工程”项目。 1、直接入库的项目。包括获得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项目,列入省“861”计划、合肥市“1346”行动计划和“121”项目计划的工业项目。 2、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合肥市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每年5月和10月,向所在县区经委(经促局)、开发区经贸局申报,经过初审后,统一上报市经信委组织评审并公示。同一个项目只能申报列入其中的一类子项目库。 1、“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 2、“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要求当年仪器设备投资额不低于200万元。 3、“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要求当年仪器设备投资额不低于200万元、由市级及以上主管部门认定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的项目。 4、“新建工业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 5、“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节能环保项目指产业化项目,要求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企业生产的产品须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或《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或《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或《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或《合肥市推荐应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求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年资源综合利用量不低于5000吨;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应用项目要求项目年节能量达到500吨标煤(含)或年节电150万千

合肥支柱产业状况

合肥支柱产业状况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718547119.html, 2005年07月25日 【字号:大中小】 合肥市的比较优势主要在制造加工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产业。2004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2.31%,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6.7%。 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汽车及工程机械占26.2%,家用电器占18.1%,化工及新型建材占17.9%。 一、汽车及工程机械 现有企业30家,2004年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6.2%,已经形成了重、轻、微系列车型,具有年产汽车20万辆、叉车1.8万辆、挖掘机5000台的生产能力,拥有JAC瑞风商务车、安凯客车、昌河微型车、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等知名产品。其中,江淮汽车在全国轻型汽车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十一,市场占有率6.5%;安凯豪华客车在重型车行业中排名第十位,市场占有率6.5%;昌河微型车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位,市场占有率30%;日立挖掘机在同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位,市场占有率20%;合力集团是亚洲主要叉车生产基地,其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达48%。 计划“十一五”期间,合肥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将再投入95亿元,重点发展商务车、轻型客车,并形成相当规模,基本建成以客车底盘、轻型货车、商务车、微型车为重点的全国汽车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亚洲挖掘机生产基地和叉车生产基地。 二、家用电器 现有企业14家,2004年完成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8.1%,拥有近20%的国内市场份额,海尔彩电、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三大品牌产品已被列入全国名牌产品。其中,海尔彩电年产127万台,市场占有率7%,同行业排名第六;美菱冰箱年产122万台,市场占有率7.83%,同行业排名第四;荣事达洗衣机年产138万台,市场占有率8.02%,同行业排名第三。 计划“十一五”期间,合肥家用电器产业将再投入95亿元,发展重点是:开发、生产室外超大屏幕和超薄型等离子体壁挂式彩色电视机;研发适用于超级市场的3000-5000升冷冻陈列柜;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陈林祥,罗普磷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Expec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ports Industry CHEN Lin-xiang,LUO Pu-Lin (Wuhla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titute,430079) Ad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 y in Chin aduring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 na has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hases and has come in o the right d evelopment track gradually, Within the

period of the rapid growth,people's income su bstantially increase,creat a big market demand for sport industry,the go ve rnment of china also gives many preferential policies to sport industry.in orde r to its development,Sports industry, a new and expanding industry in China,will gradually become a new increasing point in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amd will has broad developmenf pro spe cts.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market demand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1996年,中国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也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使中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也正在由原有的事业福利型向产业公益型转变,体育产业作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很难对各产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