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格式:ppt
- 大小:542.50 KB
- 文档页数:39
高二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第一框:认识的根本任务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仅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因为:从本课的中心议题来看。
本课的中心论题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阐明这一论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是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二是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因此,这个教学重点是直接关系到本课的中心论题得以说明的基础。
(二)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教学难点。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能够结合切身经验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能够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能够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的理论分析,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能够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性。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关于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学习提纲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 认识的根本任务(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说,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三)问题解析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①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本质与事物现象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每一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认识深度。
因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正确理解和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对范畴。
香山红叶、西湖垂柳是自然景象;气温的高低变化、天气的阴雨晴风是气象;人们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是人的表象。
景象、气象、表象就是客观世界呈现出来的现象。
世界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根有据、有规律可循的。
自然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生生息息的规律;气象反映了天气变化的规律;人的表象反映了人的内在本质。
总之,任何现象后面都隐藏着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自然界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现象千差万别、息息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怎么变化,在每一类现象中,都存在着某种本质。
海洋潮汐有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有大潮、小潮,这些现象纷繁复杂,但背后隐藏的是引力作用的本质。
树根向下生长、树干向上生长,两种现象的本质都是植物对单向环境因素刺激的反应。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无论像动物还是似瓜果,都是由桂林地区的地质状况造成的,本质上都是由于桂林地质是石灰岩层组成,易被雨水等冲刷溶蚀,石炭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形成形态各异的山石。
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事物也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例如:我们都知道可以用货币去购买商品。
但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是用实物进行交换:二只羊换一担米;一尺布换半斤茶叶,那么,当时,人们是凭什么决定物物交换的比例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商品,都是劳动者生产的,一切商品中都凝结着劳动者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为交换提供了依据。
所以,交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教育和教学目标:(一)知识素质要求1、基本概念理解:(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2、基本原理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起积极作用的一些事例。
理解:(1)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3)以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以事例说明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的本质,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结合事例,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6)结合事例,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运用:(1)运用有关原理,结合事例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2)举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3)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3、方法论意义(1)坚持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二)能力素质要求1、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1)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及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2)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比较认识的扩展、深化、推移;(4)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2、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2)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三)思想觉悟要求(1)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2)透过现象看本质,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了广阔的余地。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素材事例伽利略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透过现象看本质-伽利略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伽利略的人,他非常非常聪明。
伽利略是意大利人,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时候,大家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星和太阳都围绕着地球转。
可是伽利略先生并不这么认为。
有一天,伽利略先生看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发现,无论是轻的小球还是重的大球,只要从同一高度落下,它们落地的时间是一样的!你们相信吗?之前大家都认为,重物体一定会比轻物体先落地。
可是伽利略亲自做了实验,证明了大家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接下来,伽利略又发现了另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他用一个小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整的,有些地方很高,有些地方很低,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山川沟壑一样。
从前大家都以为月球是完全光滑的。
伽利略先生还从小望远镜里看到了很多其他星球,他数了数,竟然看到了木星身边有四颗小卫星在绕着它转!之前谁都不知道木星有卫星。
总之,伽利略先生通过亲眼所见的现象,推翻了很多人们过去盲目相信的事物。
他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完全相信别人说的话,而要亲自观察和实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伽利略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生活并不轻松。
因为当时的很多人还是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的科学发现。
他们非常生气,甚至把伽利略先生关了起来!真是太让人难过了。
不过最终,伽利略先生还是被释放了,大家也接受了他的新理论。
小朋友们,从伽利略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心。
不要只相信别人说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实验来验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当然,追求真理并不容易,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反对和排挤。
但是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被大家接受的。
希望大家都能像伽利励一样,勇敢地去发现和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是主观能动性原理。
在哲学上,主观能动性原理指的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意识、认知和行动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这个原理强调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改造是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顺应自然的。
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挖掘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
具体来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需要人们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现象:人们需要认真观察事物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包括行为、言语、表情等等,以便了解事物的外在特征和规律。
2.分析现象:人们需要运用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对观察到的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以便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和规律。
3.透过现象:人们需要意识到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只是其内在本质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本质,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价值和意义。
4.把握本质:人们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强调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人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意识、认知和
行动能力,去挖掘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人类作为思维的动物,一直以来都对世界本质的探究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然而,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很难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现象层面。
为了追求更深入的认识,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可以理解为通过观察和分析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换言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而是要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自然界的现象、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等等。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这些现象,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进行综合的思考和推理。
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不同的观点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
通过推理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共性和矛盾,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还要求我们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到更加一般性和抽象性的规律和原理,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还要求我们进行批判和反思。
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和偏见。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进行实践和验证。
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证实和确认。
我们需要将我们的观点和结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来检验和修正我们的认识。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才能更加确定和深化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原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要求我们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批判、反思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