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6.画(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我上学了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
(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
(教师3.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
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
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
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
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比尾巴教学实录设计依据与构思《比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通过问答的方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6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爱上阅读。
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以训练学生多种方式的“读”为主线,指导学生读好问话的语气。
课堂伊始,创设情境,通过做游戏,先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耳朵,鼻子和尾巴,学生会说出自己没有尾巴,从而正式引入本课教学。
随后,教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师生共同赏析课文,了解每一种动物的尾巴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朗读疑问句的方式,使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为课后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课堂的最后,将课文的中心思想上升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一高度上来,让每个学生都因自己的优点而充满自信。
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比尾巴》通过小动物之间比的形式,介绍了6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同时随课文内容配了6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不但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本文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认识“比、尾、巴”等11 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长、比、巴、把”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读好问句。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师:字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与要求1. 想一想,组词语。
公()巴()松()把()2.将下列拼音补充完整。
w____ ____uís ____尾谁伞____uǎn____uì_____ǐ短最比3.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ao ou iu》课堂实录(片段)◆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师:出示唐僧、悟空头饰,问: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生:他是唐僧,他是孙悟空。
师:对,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讲他们之间的故事,想听吗?悟空和师傅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里,他每天早上都要摘几个新鲜果子。
今天悟空刚来到果园门口,师傅的问题就出来了:悟空,昨天你摘的几个果子上写的是三个复韵母,怎么读啊?你们会读吗?生:会。
(指名读ai、ei、ui)师:师傅稍一闭眼,又问:那你说说,给它们戴顶帽子会读吗?生:会。
(指名读,āi ái ǎi ài ēi éi ěi èi uī uí uǐ uì)师:你真聪明,来,戴上这个,你现在就是我们班上的孙悟空了,小朋友,你们欢迎他吗?生: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拍手)师:既然聪明的悟空来到了课堂上,我们就来和他比一比,看谁能摘到更多的果子,好不好?师:有一天,孙悟空驾着跟斗云来到了学校,看见许多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刚才我们说的话里面有一个音节发ao,ao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
(贴图ao)师:仔细看一看,ao这个复韵母是由谁和谁手拉手组成的?生:ao是由a和o手拉手组成的。
师:读ao的口形要变化,由a慢慢滑向o。
生:ao。
(跟读,多体验,掌握发音要领。
指名读,齐读。
)师:谁来和悟空比一比。
嗯,都学得很认真,暂时分不出胜负,让我们一起再努力吧!生:努力,努力,再努力!师:以前我们认识了四声,据说不少小朋友的四声读得还挺不错呢!你能模仿读一读ao的四声吗?(出示卡片)生自由试读。
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握握手)你是我的学习伙伴,请你读ao的手势,三遍。
(你读得好,师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现在我读你听,(要求对方手势)像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学习方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生:合作读后,指名打乱顺序读,齐读。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孩子与人交流的兴趣,鼓励孩子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2、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时看着对方眼睛的礼仪。
重难点:培养孩子愿意与他人交流、敢于和他人交朋友的自信。
课前准备:课件、交友卡、笔课时计划: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口语交际课。
听说一(5)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看动画片,老师特别带来一个小动画,你们想看吗?生:想!师:谁想看?生:我想看!师:你们想看什么?生:我们想看动画片!师:对了,像这样能把一句话说完整的孩子可棒了!那老师奖励你们看动画片吧。
(视频播放《交朋友歌》)师:谁来说说动画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呀?生:小动物们在交朋友。
师:动画里的小狗和小猫、小鸭还有小鸡交上了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想交朋友吗?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项交朋友的本领呢!(师板书课题《我们做朋友》,带小朋友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学做自我介绍、学会与人聊天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第62页,看看课本对我们交朋友提供了哪些建议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读一读书上的小提示吧!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要做些什么吗?生:要做自我介绍。
生:要跟他们聊聊天。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喜欢交朋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他吗?生:想!(课件出示图片)师:你想了解这个小朋友的什么信息呢?生:我想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师:那请你来向他提一个问题好不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班的学生?师:请你试着向他提一个问题——你好!请问你在哪个班读书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向对方提问题。
)师:老师也很想和他交朋友,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给我们做个自我介绍好不好?生:好!师:小朋友们要记得,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安安静静认真听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哦。
观看课件播放王子文的自我介绍录音(王子文:大家好!我叫王子文,今年7岁。
我家住在潭东金富康小区。
秋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霜”“降”等5个生字。
会写“了”“子”等4个字。
3. 能找出课文中反问句,初步感知反问句的特点。
4. 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词语1.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秋天》,谁来说一说秋天都有哪些特点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 回顾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师: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来说一说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3. 小结:秋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
二、品读课文,想象画面1.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枫叶红,美在霜降。
(3)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出示枫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枫叶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红色。
②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霜降的情景。
师:你们还记得霜降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霜降的时候,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
③出示霜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就是霜降,它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白色。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预设:霜降的时候,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⑤教师总结:霜降的时候,枫叶红了,比二月的花还要红,真是美极了!(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金色的海洋。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金黄色,美在海洋。
(3)理解“金黄色海洋”。
①出示金黄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颜色?预设:金黄色。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金黄色海洋”的意思。
预设:田野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识字1 天地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结合汉字演变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学习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本课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中国汉字发展源远流长,汉字文化对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等)的文化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
(播放“汉字热”视频,引导学生感知。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要会说,还要会认读、会运用这些汉字。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学好汉字的重要性,树立学好汉字的决心。
)二、借助教具、初识“人”1.课件出示古人行鞠躬礼的图片。
引导学生说话。
2.师:是啊,我们古代是非常注重以礼待人的,在路上遇到别人,或请别人帮助(拜别、感谢)都是要行礼的。
所以我们古人造出来的“人”字就是一个谦虚有礼,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出示甲骨文“人”字)3.那谁知道现在的“人”字是怎么写的么?(鼓励学生大胆上黑板书写,对于学生书写的对与错,都予以肯定,然后再纠正。
)4.教师板书:人。
教学认读,学生齐读两遍。
引导识记字形。
三、图文结合,学习“天、地”1.师:同学们,老师经常说我们要做一个头顶天,脚踩地,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那你们知道天和地这两个生字怎么读写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天地)教师领读,学生齐读两遍。
2.课件出示小篆体“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举手发言)(预设:一个人头上顶着一个东西;一个人头上戴着一顶帽子……)3.出示“天”的字体演变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4.师:我们头上顶的是天,脚下踩的是地,那么“地”字有什么特点呢?(偏旁是“土”)5.板书:地,教师简介“地”字的构字特点和演变过程。
学生认读。
四、教学“你、我、他”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天、地、人”三个生字,谁还记得怎么读?(出示生字,指名读,抽读,师相机正音)我们经常会说“小朋友是一家,不分你我他”。
附件二: 作品封面《画》敎學设计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學许艳【敎材依据】人敎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设计思想】《画》是新人敎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敎材第二单元第一篇課文。
本課由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美感。
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特点。
起始年段課堂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细致入微地培养學生學习习惯。
既要读得有目标有方法,又要体现语文課堂开放和自主。
【敎學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課10个生字,会写“来去”两个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課文朗读,理解,了解“远──近”、“来──去”、“有──无”是意思相反词语,积累生活中意思相反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这首诗描绘是一幅山水画,使學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敎學重点】识字和写字。
【敎學难点】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敎學方法】尽可能多地识字写字,把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生活识字和熟字带生字等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課堂上,激励學生主动识字。
低年级敎學,要图文对应,充分挖掘敎材中隐藏资源,减少學生學习难度。
【敎學准备】制作課件(随文課件、生字卡片、板书磁贴)【敎學过程】一、导入揭题师:同學们,你们已经上學两个月了,一定知道上課应该怎么做?说真好,那你们能不能做到呢?[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方式,提示孩子们坐姿、回答问题时合理音量和认真倾听等學习常规,在无形中渗透學习习惯]师:老师发现你们都是爱发言、勤思考好孩子,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请你猜一猜:出示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
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
像糖不是糖,能用不能尝。
见水起白泡,去油又去脏。
像糖不是糖,吃到嘴里冰冰凉,夏天谁也看不见,冬天北风和它玩。
生揭示谜底。
师:猜谜语时候,如果谜面能够抓住事物特点,猜起来就很容易。
[设计意图:學生喜欢猜谜语,但很多學生是没有根据蒙,所以,让學生了解谜面和谜底联系,也是方法渗透]师:今天我们要學課文是一首谜语诗,出示課文,请你试着读一读、猜一猜。
《ɑi ei ui》课堂实录教学过程:[音乐律动导入形式新颖,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一、音乐律动导入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同学们,今天,咱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那就是智慧树老爷爷。
智慧树老爷爷带着甜美的果实来到了我们这儿,他说,他要把自己最甜美的果实奖励给那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要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六个单韵母小朋友吗?生:记得ɑ、o、e、i、u、ü师:读单韵母的时候,要注意口型,请同学们读卡片。
生:(出示卡片)张大嘴巴ɑɑɑ,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牙齿对齐i i i,噘起嘴巴u u u,口吹哨子üüü。
师:读得真棒。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两个单韵母小朋友要来这儿做客,你们欢迎吗?生:(非常兴奋)欢迎!(出示单韵母?和i,请两个学生戴头饰来表演)甲: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单韵母?。
乙: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单韵母i。
甲:你好!(握手)乙:你好!(握手)甲:你挨着我。
乙:我挨着。
(两个同学挨在一起)合:我们两个紧挨着,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生:认识?i [这样安排复习导入,体现了灵活性、层次性、多样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拾级而上。
]二、学习复韵母?i1、学习复韵母?i的发音师:(出示?i贴在黑板上)谁认识这个字母?生:?i师:你发现了吗?这个字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母有什么不同?生:是两个字母组成的。
课件演示:先出示ɑ,同学齐读。
之后i向ɑ靠拢。
师: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
(课件再次演示i向ɑ靠拢的过程。
)跟老师说:复韵母。
教师范读:先读ɑ的音,然后舌头向第二个单韵母i滑动。
生:(跟读复韵母)师:(师范读?i)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你发现了什么?(回答得好的同学奖励智慧果。
)老师再读一次,你们认真听,你听出了什么?(回答得好的同学奖励智慧果。
)师:(小结读复韵母的方法。
)(同学练读:自由读??接火车读??同桌互读)2、学习书写?i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ɑi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再教老师写。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单元四,金,分,照今古。
,雪风。
花树,。
清秀,柳绿桃红。
《对韵歌》片两片片,片六片七片。
九片片无数片,飞入中都。
鹅鹅鹅,曲项向歌。
毛浮绿,红掌拨清波。
《咏鹅》骆宾王唐第四单元气凉,树叶黄,片片叶树落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字,一会排成“”字。
啊!秋!《秋天》弯弯船,船两尖。
我船坐,看闪闪星星蓝蓝。
《小小的船》江南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草芽尖尖,他对小说:“是春。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是夏。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是秋。
”雪肚子挺,他顽皮地说:“就是冬。
”《四季》年之计于春,日之计于晨。
寸光阴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五单元远看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惊。
《画》【唐】王维,,黄猫。
边,边,群鸭。
,,苹果颗枣。
边,边,堆杏桃。
(《大小多少》)星红旗,国旗。
国歌声,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么美丽。
向着国旗,;望着国旗,敬礼。
(《升国旗》)锄当午,汗滴。
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诗》其二唐李绅第六单元谁尾?谁尾短?谁尾巴好象伞?猴子尾巴。
兔子尾巴短。
松鼠尾象一伞。
谁尾弯?谁尾扁?谁尾最好看?公鸡尾弯。
鸭尾扁。
孔雀尾最看。
《比尾巴》晨起,面向太阳。
前面是,后面是。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时识,呼作玉盘。
疑瑶台镜,飞青端。
《古朗月行》【唐】李白第七单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栽树,后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
百尺竿,更进步。
第八单元雪啦,雪啦!雪地群画家。
鸡画叶,狗画梅花,鸭画枫叶,画月。
用颜料用笔,步就成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洞睡着啦。
《雪地里的小画家》解落秋叶,能开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唐·李峤附:参考答案识字2.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识字5.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语文园地一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画》教学实录——随笔
师:今天我们来学的一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画。
师:为什么猜它是画呢?请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部分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还有一部分孩子被呆住了。
师:我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理由。
过会儿,我们来进行交流。
(我在黑板上照着书上画了一幅画)
(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
交流:说理由:
生A:昨天我预习过,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D: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E: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生F: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这和我们平时遇到的不一样。
师:是呀!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那如果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遇到
的情况,远远的看山,山有没有颜色呢?
生1:黑黑的,看不清楚。
师:看不清楚什么颜色,那等于是没有颜色,现在,我们来改编这首诗,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
远看山——
生齐:无色(孩子真的挺聪明,几乎是齐声回答)
师:走近听,听水的声音,听见了吗?近听水——
生齐:有声
师:春去花——
生:不在
师:人来鸟——
学生回答不上来了,有的说人来鸟害怕,有的说人来鸟飞走……
师:你看老师也改变其中一个字,人来鸟受惊。
受惊就是害怕。
学生鼓掌了!
师:那得给这首诗取个题目呀?
有的说《新画》,有的说《风景》,有的说《景色》……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字
大家陷入沉思,你看我,我看你,摸着头,不知该取什么是好?
师:我们也用一个字行吗?
有个孩子喊出来——景
师:你们觉怎么样?
孩子们齐声说道:好!
画景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受惊。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
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
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
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