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发展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药理学的发展历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和机理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古代药理学: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疾病。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药物有毒性”、“量与效之间有关系”等药理学原理。
中世纪药理学:在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等人将古代药理学的知识传播到欧洲,并开展了一系列药物试验和研究。
现代药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药学开始从经验性的知识向科学化的研究转变,药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德国药理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和阿尔弗雷德·希夫提出了“药理学到临床”的概念,开创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药理学的现代化:20世纪上半叶,药理学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药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
总之,药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药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药理学发展简作者:张钰麟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药理学发展简史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
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
药理学发展简史学院(系) 中药系班级 11级药材班学号 11406016姓名王鹏指导老师于海食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2日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这门学科经历了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一门现代科学。
而中国在药理学的发展付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和中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历史药物学现代药理学中国前言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
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释,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
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
因此,笔者将药理学发展归为两个阶段,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1]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
其中本学科的发展分为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中国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付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初发展阶段:药物学众所周知,药理学是基于古代的药物学或者称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2]。
最早的药理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
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
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
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
在此阶段,古人们主要采用试错法来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
药理学发展简史学号:1048013姓名:赵丽伟班级:10制药1班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史本草学现代药理学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的发展经历了本草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
药理学是在药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药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本草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一、本草学阶段药学的发展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
从公元一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通过口尝身受、实际体验的方法,用朴素的唯物论解释药物的作用,并对药物进行分类,对其形态、性状、功能等进行记载,在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药典》和《纽约堡药典》分别早839年和883年。
明代的《本草纲目》受到国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分别被译成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对药物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二、现代药理学阶段十四世纪开始,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
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的恶液质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
英国解剖学家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开创了实验药理学新纪元。
十九世纪是药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开始。
1804年德国的Serturner 用狗做实验提出吗啡并证明它有镇痛作用。
1856,德国Bernald用青蛙证明筒箭毒箭作用于神经肌接头,阐明了它们的药理特点,为药理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1820-1879 德国的Buchheim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1832-1921Schmiedberg用动物做实验,进一步发展了实验药理学,被称为器官药理学。
药理学发展简史综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
他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是在药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采用天然动植物及矿物等为药物的古代本草学或药物学和现代建立在化学、生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现代药理学两个阶段。
一、药物学(本草学)阶段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
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
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
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
例如:公元1世纪前后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
该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大部分药物至今仍广为应用,如大黄导泻、麻黄止喘、海藻治瘿、常山截疟等。
公元659年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和《纽约堡药典》分别早839年和883年。
公元1596年的《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通过长期从事医药实践:行医、采药、考证、调查、总结用药经验等,写成的巨著,分52卷,收载药物1892种,约190万字。
他提出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法,叙述药物的生态、形态、性味和功能,促进了祖国医药的发展。
该书已受到国际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分别被译成英、日、朝、德、法、俄、拉丁等国文字,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现代药理学阶段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开始)后,人们的思维开始摆脱宗教束缚,认为事各有因,只要客观观察都可以认识。
瑞士医生Paracelsus(1493-1541)批判了古希腊医生Galen 恶液质唯心学说,结束了医学史上1500余年的黑暗时代。
药理学发展简史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按传统药理学和近现代药理学两部分阐述药理学在不同时代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对药物的影响。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史传统药理学近现代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
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物包括有利于健康的催眠药、感冒药、退烧药、胃药等等各种药品。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早期经验积累[1]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从生活经验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质可以治疗疾病与伤痛,这是药物的源始。
这些实践经验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饮酒止痛、大黄导泻、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
以后在宗教迷信与邪恶斗争及封建君王寻求享乐与长寿中药物也有所发展。
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的累积和流传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
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有,公元一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收载药物884种。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科学巨著,历时27载,全书190万字、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00多条、插图1160幅。
中药药理发展史
中药药理学是对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以下是中药药理学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1. 古代中药药理学:在古代,中草药的药用价值主要是通过经
验传统而得到的。
中药药理学主要依靠汉代《神农本草经》和唐代《本草纲目》等药物学著作。
2.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萌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医
学的传入,中药药理学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1897年,中国医学会
成立了“中药部”,专门研究中药药理学。
3.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药药理学得到了进
一步发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重点由单一药物向复方药物转变,研究方法也逐渐从动物实验转向临床试验。
4.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化: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立了第一个
中药现代化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随后,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5. 中药药理学的国际化:随着中药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中药
药理学的国际化也逐渐成为一大趋势。
现在,中药药理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中医药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医药的发展变化,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中药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药理学发展简史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下面将分别介绍药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
1.早期药理学早期药理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
随着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阿拉伯医生和炼金术士对草药和金属的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早期药理学奠定了基础。
2.药理学创始人药理学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先驱之一是德国化学家Harald Ling。
他在19世纪中叶开始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为现代药理学奠定了基础。
Ling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理化学理论”,认为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
这一理论对后世药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药物筛选与临床前药理学药物筛选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寻找和验证新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评估药物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前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这一阶段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旨在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药物治疗与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是指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理学家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机制和疗效。
临床药理学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药物使用的科学依据,还促进了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化。
5.分子药理学、基因药理学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药理学领域逐渐引入了分子和基因层面的研究方法。
分子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体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对特定蛋白质、基因或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创新思路。
基因药理学是药理学与遗传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药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领域。
药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一、药理学的起源药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和希腊等地,人们就开始探讨药物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早期的药理研究对后来的药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希腊的医学家荷马说是最早系统地总结了一些药物的性能和用途。
他在他的著作《疟疾起源》中系统地总结了一些药物的性能和用途。
这为后来的药理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近代药理学的奠基者——保尔•艾尔利希近代药理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医学家保尔•艾尔利希。
他在19世纪中叶创立了现代药理学。
他是第一个将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结合起来的人。
他首先提出了创伤自然论,即认为疾病是由于外界刺激引起的机体自然反应。
他还发现了很多药理作用,比如阿斯匹林对疼痛、发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的药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罗布尔特•库希的研究20世纪初,罗布尔特•库希提出了药物选择性原理。
他发现,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疗效,这与药物与疾病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有关。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氟利昂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氟利昂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
这一发现为后来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范本。
同时,氟利昂的发现也加速了药物化学的发展,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纳粹医学实验案纳粹医学实验案是20世纪最为丑恶的医学事件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医生进行了大量丑陋的医学实验,其中包括对囚犯进行各种药物试验。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对药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六、药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发展20世纪后半叶以来,药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古代的医学与药理野史药理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生理效应。
而在古代,医学和药理学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人们对药物的运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本文将带大家回顾古代的医学与药理野史。
一、古代医学概况古代医学首先出现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地,这些地区的医学相对较为发达。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对尸体的研究,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分布;古巴比伦医学家使用各种草药治疗疾病;古印度的梵医则运用瑜伽和冥想等方法,以治疗身心疾病。
二、古代药理学发展在古代,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观察和实践上。
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药物对人体的影响,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例如,中国古代医学家通过实践发现,贝类动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而鸦片可以镇痛;古印度的草药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草药的观察和实践。
三、古代医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古代,医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古代文明都相信疾病是由于神明的惩罚或恶魔附身所致。
因此,医学家被视为与神明相通的人,其治疗的过程也常伴随着宗教仪式。
例如古埃及医生常常在治疗疾病时,通过祈祷和施展咒语,以求神明的庇佑。
四、古代中医药的发展中国是古代医学发展最为辉煌的地区之一,中医药也因此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强调平衡和谐。
当时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诊断患者的病症,并使用各种中草药进行治疗。
这些经验世代流传,逐渐形成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
五、古代阿拉伯医学的贡献古代阿拉伯医学对药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阿拉伯医学家通过对古希腊经典医学文献的翻译和研究,将其中的知识传播到了欧洲。
他们对草药的性能进行分类,制定了各种药方和药物组合,对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也进行了规范。
这些研究为后世的医学和药理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古代的“让人类不死”的梦想古代医学家一直梦想着找到一种能够让人类不再死亡的药物。
例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灵丹妙药”理论,认为该药可以让人们永生。
现代药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药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在这一时期,
研究人员开始展开对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
以下是现代药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1. 维克多·马耳他斯在19世纪中叶提出了药物分离与提纯的技
术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这些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分离出纯净的药物物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
2. 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提出了“药物与受
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他的理论
为后来药理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
3. 在20世纪上半叶,药理学研究逐渐从药物的描述和观察转
向分子水平的研究。
卡尔·科林斯卡和詹姆斯·布蔡德等科学家
通过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如酶、受体等)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
4. 20世纪中叶以后,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包括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此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药理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研究平台。
5. 进入21世纪,药理学研究不仅注重药物的分子机制,还将
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分子药理学、系统药理学和转化药理学等新兴研究领域。
总的来说,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从对药物的描述和观察到对药物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再到对药物与疾病联系的理解,药理学已经逐步成为了现代医学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基石。
药理学序论医学药理学序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新药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药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药理学起源于古代,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人们就开始使用植物和动物组织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积累经验并形成一些治疗方法和处方,这可以看作是对药物作用的最早的认识和研究。
药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在19世纪。
当时,人类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革。
英国医生威廉·沙雷斯发现了麻醉药鸦片的镇痛作用,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冯·科赫在研究四氯化碳中毒时首次提出了药物毒理学的概念。
这些发现为药理学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基础。
20世纪是药理学的发展黄金时期,主要得益于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的迅猛发展。
这些科学的进展使得人们能够深入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人们通过研究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开辟了新药研发的新途径。
目前,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完善。
传统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计算机模拟、分子建模和生物芯片等新的研究方法。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药理学研究更加精确和高效。
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药物的临床应用取决于其药理学特性,只有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
此外,药理学还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的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未来,药理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将有更多的手段来研究和开发新药。
药理学发展简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药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
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
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
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
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
泻下等,都是有价值的科学记录。
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吴普等人对药物均有较大贡献。
唐。
苏敬、李勩等二十余人编纂了《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并收集了全国各地药材标本绘图,于公元654年颁布,又称《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比《纽伦药典》早877年,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对于国内外的影响甚大。
明李时珍鉴于《证类本草》之后五百年间出版多种本草学著作,涌现大量实用药物,对药的功能主治又有新的发展,加以他本人积累丰富的采药、辨药、制药和用药的实践经验、乃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经史百家图书近八百种;实地调查研究,鉴别真伪,编成《本草纲目》52卷,分16部,62类,收药1892种,药图1120幅。
于1590年初刻于金陵。
此书总结了中国十六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出版后三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翻刻,己有英、日、德、法、俄等译本,蜚声国内外,影响深远。
《本草纲目》问世后,清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在它的基础上撰写了与其有关的本草学著作,如增补纠误的《本草纲目拾遗》,删繁就简的《本草纲自摘要》、《本草汇纂》,还有临床实用小型本草《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吴其澞的《植物名实图考》作者以实物为依据,精绘药图,清晰逼真,修正了古代本草
图绘的错误,“长编”部分摘录了历代本草及文史杂书中的有关记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普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解放后,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十分关心,先后颁布了中医政策,设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了中医药院校。
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的资源调查,品种鉴定,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观察等,均积累了大量资料。
中央卫生部编纂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规格、功效、主治、剂量用法及质量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
不少中药书籍,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等,均从不同侧面作了初步总结。
还出版了大型综合药物书,如《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药研究的成就,而后者还摘录了古代本草文献,是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书。
(2)近年来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
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己有八十余载。
二十年代初,中国学者首先对麻黄的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定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
由于发现它的特异药理作用,其论文报告不仅震动国内,也受到国外的极大重视,并引起世界学者对麻黄碱及其他中药研究的兴趣,致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物。
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安,设备简陋,人员极少,故研究缓慢,成果甚少。
主要进行了一
此单味药的研究,而且没有化学、药理与临床三者的协作。
化学方面主要对延胡索、钩藤、麻黄、常山、防己等数十种药材进行研究。
药理则主要对麻黄、黄连、常山、延胡索、仙鹤草等数十种药材进行了研究。
解放后,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视,提出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的重要批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范围从单方发展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生药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直至临床,单味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
对延胡索、粉防己、人参、黄连、葛根、川芎、丹参、三七、枳实、枳壳、灵芝、莪术、大黄、青蒿、青木香、益母草、天花粉等研究均较深入,还从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镇痛、强心、利尿、抗高血压、抗心律不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筛选。
不但对传统中药研究较多,还研究了很多草药,如穿心莲、四季青、毛冬青、矮地茶、福寿草、满山红等,并已提供临床应用,大大丰富了药物品种。
综括中草药药理研究,其中部分阐明了中医药理论(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则),搞清了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延胡索乙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改良了某些剂型(如感冒冲剂、生脉注射液等),发现了某些药的新用途(如枳实、青皮、鹤草芽等)。
但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作用也是多方
面的,一个成分绝不能代表一味中药,某个作用也不能概括其全部功效,固此,中药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学史,渠时光,辽宁大学出版社
2.药理学,吕圭源,北京中医药出版社
3.中药药理学,王筠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药理学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
5.药物史话,高宣亮,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