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发展简史
- 格式:pptx
- 大小:165.82 KB
- 文档页数:46
●生药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景⏹生药学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生药占有重要地位。
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⑴传统本草学时期:从古代到19世纪初。
对于生药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实践经验,本草所记载的内容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特征。
在此时期,我国的本草学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有以下代表著作:①神农本草经:汉代,著者不详,为汉代以前的本草知识总结,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②本草经集注:南北朝粱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
增加了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物365种,共载药73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
③新修本草: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22人,受政府指派编写而成。
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且流传国外。
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④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后期元佑间,唐慎微,是将《嘉佑补注本草》(宋嘉佑5年,公元1060年,掌禹锡等著,载药1082种)和《图经本草》(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 苏颂等著, 原书遗失)合并,增药500余种,并收集许多单方、验方和大量药物资料,编写而成,共载药1746种。
⑤本草纲目: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历经三十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而成,分16纲,60类,载药1892种, 附方11000余个, 图1110幅。
⑥本草纲目拾遗: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赵学敏,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共载716种。
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使用和评价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药学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本文将介绍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阶段:传统药学(约500字)传统药学是药学发展的起点,涵盖了古代药物知识和经验。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大量关于草药、植物和动物组织等天然物质的药用知识。
传统药学主要依赖于传统医学理论和经验,药物的制备多采用简单的提取、煎煮和浸泡等方法。
虽然传统药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但它为后来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丰富的中药学体系。
第二阶段:合成药学(约600字)合成药学是药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从天然药物向合成药物的转变。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
这一阶段的重要突破是利用有机合成技术合成活性成分,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优化药物结构。
合成药学大大拓宽了药物来源的范围,使得药物研发更加灵活和高效。
第三阶段:现代药学(约600字)现代药学是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核心是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药物研究和开发。
在这个阶段,药学借鉴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
现代药学强调药物的分子机制、作用靶点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关注药物的剂型设计、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现代药学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和基因工程技术等,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第四阶段:个体化药学(约300字)个体化药学是药学发展的最新阶段,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个体在药物反应上的差异。
个体化药学旨在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生理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因素,量身定制适合该个体的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和精准医疗的实施,个体化药学有望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药学发展前沿姓名:努尔阿米那·阿不都哈力克班级:2016科研2班学号:107602160109生药学发展前沿前言一、我国生药学如何发展生药学产生于欧洲,传入日本,引入中国。
生药学的产生与西方医学的环境及当时的科技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一开始以西药的原料药为主进行研究;当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早期从中国引入了大量的中医药,他们就将生药学与中药结合而取得了发展;生药学被我国引入后,很快就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中药学沃土之中,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颇具特色的世界药学领域的奇葩。
[1]二、生药学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新要求生药学的产生发展经历3个阶段。
①古代生药学时期(19世纪初以前);②近代生药学时期 (1815—1930);⑧现代生药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
近代生药学传人我国后,就紧密联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技术和理论都相当完善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应用学科。
人类回归自然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使我国生药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并进入“自然生药学时期”[2]。
三、常用生药的研究进展在教学中的及时补充随着生药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对品种确切、疗效稳定的常用生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特别对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研创具有自主产权的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新药奠定基础。
如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除甘草皂苷外,黄酮类成分也是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对肿瘤、胃溃疡、肝损害、病原微生物以及对酶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已得到证实“;姜黄属常用生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其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远志主要成分是远志皂苷,但寡糖酯类成分是远志及远志科其他植物中存在的独特化学成分,可能成为抗老化和脑保护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o;[3]四、目前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使用的常用和少常用中药材1000余种,已有200种实现人工种植,大宗中药材如黄芪、红花、党参、三七等基本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多数品种完全或部分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中药资源调查,仍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简述药学发展简史中的几个重要阶段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述药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分享我对这些阶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古代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
在这个时期,草药被广泛使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古代医学家通过观察和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许多草药的疗效和用法。
古埃及的鸦片和古巴比伦的茴香等草药被用于镇痛和抗炎治疗。
2. 古代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古代药学在古希腊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强调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个体化治疗。
他还创立了一套草药分类和治疗原则。
古希腊的Dioscorides 撰写了草药手册《神农本草经》(De Materia Medica),详细介绍了超过600种植物的药用价值。
3. 药学的组织和标准化:药学的组织和标准化始于伊斯兰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药学的进步。
伊本·西那(Ibn Sina)是一位重要的伊斯兰药学家,他的著作《医神经》(The Canon of Medicine)为药学的标准化和组织奠定了基础。
伊斯兰世界还建立了许多制药厂和药店,并且发明了许多制药工艺和设备。
4. 药物科学和现代药学的兴起:药物科学和现代药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这个时期,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药物的研究和分析。
人们开始关注纯化和标准化药物,并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
奎宁(quinine)的发现治愈了疟疾,埃雷斯康(aspirin)的发现作为解热镇痛药广泛使用。
总结和回顾:药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药学的研究和发展、药学的组织和标准化以及药物科学和现代药学的兴起这几个重要阶段。
这些阶段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药学的理论基础,也推动了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从古代医药的原始实践到现代医药的科学化,药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