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玉米适宜性评价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玉米是河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河南省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河南玉米的生态环境特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管理措施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态环境特点河南省地处黄河中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玉米生长。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玉米的生长。
这种地理特点为河南省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 种子选择: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种子,如杂交玉米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2. 土壤管理:玉米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
在播种前需进行土壤翻耕,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 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和种子品种,采取合理的密植措施,控制植株间距,保证光照和养分的均衡分配,提高产量。
4. 合理施肥:按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科学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各类营养元素。
5. 种植期管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种植期,避免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保证玉米的顺利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保证玉米免受病虫害影响。
7.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进行灌溉管理,保证水分充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8.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促进玉米的生长。
三、管理措施1. 科学技术支撑: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
2. 政策扶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和收益。
四、发展前景河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玉米种植面积大,品种丰富,产量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河南省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也将会得到提升。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
性和人为管理因素,对土地适宜性进行科学评价,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以某地区农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经过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发现该地区土壤属于淤泥土,质地细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透水性良好。
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我们对地形和水文条件进行了考察。
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文条件良好,
灌溉便利。
这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水。
再者,我们对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
水充沛。
这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条件。
最后,我们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对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经
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也适宜发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地区农田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我们得出结论,该地区适宜
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也适宜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
这将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将为土地
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分析,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普通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赵劲霖 贺东刚 李泽锋 孙甜田 陆艳梅 崔浩然 赵育进 倪志刚 郑志国(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近年来,随着玉米种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玉米品种审定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各单位的需求,2016年1月全国农技中心下发了《关于受理国家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申请的通知》,各地种子企业、育种单位积极组建联合体自主安排试验,大大地拓宽了农作物品种的试验审定渠道。
介绍了我国普通玉米联合体试验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关键词:联合体试验;现状;存在问题;建议2015年以前,各单位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只能走国家、各省种子管理部门安排的预试—区试—生试—审定—推广的唯一渠道,与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
为解决试验审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种业新形势的需要,经国家和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多次研讨,2015年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文件,除原有渠道外,新增“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可以自主安排试验,鼓励和支持科企联合体自主安排试验。
自2016年1月开始,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体试验工作正式开展。
联合体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审定中存在的问题,拓宽了审定渠道,而且进一步挖掘了试验潜力,极大地推动了种业的发展[1-3]。
1 普通玉米试验联合体基本情况1.1 联合体基本情况 2017年国家共成立119家联合体,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
根据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普通玉米品种试验共设置11个区组,试验区组分别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组、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北方早熟春玉米组、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黄淮海夏玉米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组、西北春玉米组、西南春玉米组、热带亚热带玉米组、东南春玉米组。
另外,北方早熟春玉米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组、热带亚热带玉米组3个区组由国家统一开展试验,暂不开设联合体试验。
2023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摘要:1.引言2.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主要内容3.具体技术措施4.结论正文:2023 年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旨在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技术措施。
一、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夏玉米高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2023 年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
二、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主要内容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的优良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关键。
2.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夏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保证玉米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
4.节水灌溉: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夏玉米生长期的水分需求。
5.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以减少产量损失。
6.机械化作业:推广机械化种植、收获等作业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具体技术措施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的优良品种,如郑单958、隆平206 等。
2.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一般而言,肥力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肥力较差的地块可适当稀植。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夏玉米生长需求,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在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要适时、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
4.节水灌溉: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保证夏玉米生长期的水分需求,同时节约用水。
5.病虫害防治:及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措施防治。
如发现病虫害,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以减少产量损失。
6.机械化作业:推广机械化种植、收获等作业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采用玉米播种机、收割机等,提高种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种玉米可行性报告
一、背景介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评估在现有农业条件下种植玉米的可行性,包括土壤适应性、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二、土壤适应性
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适合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最适宜的pH值在6.0-7.5之间。
建议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地区种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气候条件
玉米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0-30摄氏度之间。
在生长期间,需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植株生长。
四、市场需求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
因此,种植玉米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五、经济效益
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较高。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结论
综上所述,种植玉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河南省玉米新品种(系)丰产性和适应性报告刘桂珍(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郑州450046)摘要:为筛选适宜河南省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促进玉米品种更新换代,2022年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征集37个高产玉米新品种(系)在全省14个试验点进行了示范展示。
结果表明,秋乐368、京科999、名鼎26、K1998、永优988、现代959、航星708、郑单5179、金北516、豫单197、MC121、ND1602、MY73等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可在河南省玉米各主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河南省;玉米;高产;展示玉米不仅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20万hm2,总产量超过220亿kg[1-2]。
新品种展示示范是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3],能够使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和适应性等得到充分体现,进而正确引导农民选种用种[4]。
近几年,国家级和省级玉米审定品种快速增加,大量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涌现。
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开展了高产玉米新品种多点示范展示工作,对展示的品种进一步进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鉴定评价,以期为筛选出更适宜河南省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更好地引领农民朋友玉米种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征集了37个近几年河南省审定的高产新品种、河南省品种试验中表现较好的苗头品系以及部分黄淮海区域审定的国审品种(表1,所有品种、品系以下简称品种),对照品种为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示范展示试验设14个试验点,分别在河南省豫东(商丘)、豫西(济源)、豫南(南阳、驻马店、漯河、长葛、鄢陵)、豫北(安阳、鹤壁、濮阳、滑县、温县)和豫中(郑州、原阳),基本涵盖了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各试验点生产条件在当地也具有代表性,前茬均为小麦,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
试验采用大区比较,随机排列。
每个品种种植133.3m2,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或5000株/667m2,株距和行距分别为22cm×67cm或20cm×67cm,区间走道为1.5m,四周设置保护行。
2023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2023 年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背景和目的
2.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主要内容
3.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实施效果和展望
正文
2023 年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一直在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3 年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夏玉米的单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主要内容
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玉米品种,如郑单 958、隆平高科等。
2.合理密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持在 4000-5000 株。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促进玉米生长。
4.节水灌溉: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5.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
合的方法,确保玉米健康生长。
6.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种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的实施效果和展望
通过实施河南夏玉米高产技术意见,预计夏玉米单产水平将提高 10% 以上,亩产可达 600 公斤以上,有助于实现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稳步增长。
玉米检验报告一、检验目的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玉米检验的目的是对所检样品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二、检验样品本次检验共选取了10批不同产地的玉米样品,涵盖了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玉米。
样品采集、保管和运输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保证样品的原始性和代表性。
三、检验方法本次玉米检验共采用了多项常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有害物质检测方法,以确保全面评估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
1. 外观与色泽检验外观与色泽是评价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目测和比较样品的外观和色泽,判断是否存在异色、变质等问题。
2. 水分含量检测水分含量影响着玉米的保存和加工性能。
采用快速测定仪器对样品进行水分含量检测,确保样品在适宜范围内。
3. 杂质含量检测杂质是指玉米中的非目标物质,如石子、杂草种子等。
通过筛选和计数等方法,对样品中的杂质含量进行检测,以评估其纯度和品质。
4. 脂肪含量检测脂肪是玉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也是评价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
采用营养成分分析仪对样品进行脂肪含量检测,以确保其营养价值和品质。
5. 微生物指标检测微生物对玉米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菌落计数法和PCR技术等方法,对样品中的大肠菌群、霉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以确保样品的微生物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6. 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影响玉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方法,对样品中的主要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确保玉米的食用安全。
四、检验结果与评价经过全面的检验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和评价:1. 外观与色泽:所有样品外观整齐、色泽均匀,无明显异色和变质现象,符合要求。
2. 水分含量:样品水分含量在12%~14%之间,符合贮存和加工的要求。
3. 杂质含量:样品中的杂质含量在允许范围内,纯度良好。
4. 脂肪含量: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营养价值的要求。
河南省平顶山市玉米适宜性评价及建议
作者:王校辉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6期
摘要:综合考虑河南省平顶山市气候环境及土壤资源状况,从基础地理数据、农田与环境、土壤三要素中选取11项评价指标,对全市玉米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全市玉米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四级,确定了各级适宜性区域的面积状况及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平顶山市;玉米;适宜性评价;建议
玉米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9.59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2.0%左右[1]。
由于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区与黄淮平原两大地貌类型交接地带及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的原因,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在全省范围内较为少见,且易出现旱、涝等自然灾害,玉米生产受到土壤与气候因素的制约较为明显。
前人研究也显示,土壤及气候因素影响玉米产量[2]。
河南省平顶山市玉米单产优势指数低于全省、全国水平[3]。
为进一步指导平顶山市玉米生产,本研究综合考虑全市土壤及气候因素,从基础地理数据、农田与环境、土壤三要素中选取11项评价指标,开展全市玉米适宜性评价,以期为指导全市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以平顶山市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根据平顶山市玉米生产实际、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和耕地土壤特征,结合专家意见,选取了质地、质地构型、地貌类型、坡度、地表砾石度、灌溉能力、排涝能力、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有效锌等11项指标作为全市小麦适应性评价的参评因子,构建平顶山市小麦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
采用专家打分法及DELPHI法[4],确定各因子相应的隶属度。
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
采用多准则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每个单元的综合适宜度,评价模型为:
IFI=∑(Fi×Ci);(i=1,2,3,……,n)
式中:IFI为综合适宜度;F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C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最后采用累计曲线分级法,将平顶山市玉米适应性评价划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四个等级。
2 适宜性评价结果
从全市玉米适宜性分级情况来看(表1),全市耕地面积315702公顷,其中玉米高度适宜种植区71154.6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2.5%;适宜种植区123118.94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9.0%;勉强适宜种植区75084.64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23.8%;不适宜种植区46343.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4.7%。
全市玉米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鲁山县、宝丰县、汝州市及叶县,这些区域玉米高度适宜面积占全市玉米高度适宜总面积的99.3%;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叶县、郏县、汝州市及鲁山县,这些区域玉米适宜面积占全市玉米适宜总面积的90.1%;勉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叶县及汝州市,这些区域玉米勉强适宜面积占全市玉米勉强适宜总面积的57.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汝州市及鲁山县,这些区域玉米不适宜面积占全市玉米不适宜总面积的49.2%。
就各县市而言,宝丰县及鲁山县玉米高度适宜区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比例最大,分别为53.3%、42.6%;郏县、汝州市及叶县玉米适宜区面积占各县市耕地面积比例最大,分别为73.5%、31.0%、48.3%;舞钢市玉米不适宜区面积占该市耕地面积比例最大,为43.5%。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汝州市玉米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区面积均较大,这与汝州市耕地面积较大直接关系。
3建议
根据全市玉米适宜性评价分区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在玉米高度适宜种植区要充分利用各项有利条件,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目标,在保持玉米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选用良种,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保稳产促增产;在适宜种植区要在稳定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强玉米田间管理,适当提高种植规模;在勉强适宜种植区要选用适用品种,加深耕层,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适当调整农业结构;在不适宜种植区要改种其它耐旱、耐瘠薄作物,可因地制宜的发展药材、小杂果等经济园艺作物,增加经济效益。
坡度大的耕地,要退耕还林。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黄绍敏,杨先明,皇甫湘荣,等.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J].玉米科学2006,14(3):116-119.
[3]张晓群,陈宝峰.平顶山市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4):86-89.
[4]Linstone H A,Turoff M.The Delphi Method: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g[M].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