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极先生说痛经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如何从调理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症状,给许多女性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在于阴阳的平衡,而痛经的发生往往与阴阳失衡有关。
从调理阴阳平衡入手治疗痛经,是中医的独特优势和有效方法。
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阴和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人体中,阴包括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则包括气、功能活动等。
当阴阳平衡时,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对于痛经患者来说,阴阳失衡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
比如,阳虚阴盛可能导致寒凝血瘀,出现经行腹痛,得热则缓,伴有畏寒肢冷、月经色暗有血块等症状;阴虚阳亢则可能引起血热妄行,表现为经行腹痛,灼热疼痛,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等。
中医调理阴阳平衡治疗痛经,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判断阴阳失衡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有多种手段。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阳虚阴盛的痛经患者,常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艾叶、肉桂、当归、川芎等,以温阳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而对于阴虚阳亢的患者,则会使用滋阴清热、凉血调经的中药,如生地、白芍、丹皮、栀子等,以滋阴降火,凉血调经。
除了中药,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调理阴阳平衡治疗痛经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阴阳的平衡。
例如,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阳补气;针刺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则能够滋阴养血,活血化瘀。
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痛经的重要环节。
阳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核桃等,以助阳散寒;阴虚的患者则宜多吃滋阴清热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阴阳失衡。
情志因素在痛经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加重痛经。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症状之一,它困扰着很多很多女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上来讲,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或者着凉受寒引起,由于不同病因所致,痛经出现的具体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痛经分为很多种类,有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型,不同的类型由不同的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谈谈原发性痛经中寒凝血瘀型的中医治疗。
1.什么是原发性痛经呢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痉挛性疼痛,伴有腰痛或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原发性痛经多发于年轻女性,受各种因素所影响,例如精神因素、心理压力或者经期进食生冷食物、饮食不规律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痛经家族史等,原发性痛经是不伴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月经期腹痛,如果不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甚至会出现晕厥等。
在中医妇科学中,痛经主要有两大病因,一是不荣则痛,如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二是不通则痛,如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病机是充任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出现的痛经。
中医很早就对原发性痛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在《华佗神方》中写道:“妇人行经时,腹痛如绞,谓之痛经。
”这是最早对痛经下的定义。
在南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
”痛经的发生有虚有实,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 实者则实由于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湿热瘀阻导致的不通而产生的疼痛,虚者则由于肾气亏损、气血虚弱导致的不荣,子宫失于濡养产生的疼痛。
1.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临床表现呢在中医中,原发性痛经分为很多种类型,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有提到过,本文主要是谈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
那么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有何特别的临床表现呢?首先,寒凝血瘀型痛经是实证,它是在经期中产生疼痛,拒按,疼痛性质为冷痛,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全身表现为寒症、血瘀证的表现,舌脉表现为舌黯苔白、脉沉紧,应该以散寒、化瘀、止痛的护治原则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痛经 - 中医妇科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
痛经分为两类: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中医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
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辨证施治气血瘀滞痛经·气滞血瘀证(dysmenorrhea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女生痛经怎么缓解有效果
痛经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大部分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有痛经的现象。
很多女生都想知道痛经的时候怎么缓解效果好。
针对痛经女性是可以通过食疗,也可以尝试按摩缓解痛经的。
★ 1、治疗痛经的食疗:
乌鸡汤:雄乌骨鸡500克,切块,与3克陈皮,3克良姜,6克胡椒,2枚草果,适量葱、醋同煮炖烂。
吃肉,喝汤,每日2次。
益母膏:经前后腹痛,均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于行经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两次,早晚空腹吃。
玉簪花:无论何种痛经,可用玉簪花20克,红糖25克,煮鸡蛋3枚吃,每日一次。
牡丹花根:月经不调又有痛经者,可用红牡丹花根煮甜酒糟吃,每日一次。
鳖鱼:常食鳖鱼治痛经,对散瘀块有效。
中医介绍痛经淤血的用鳖药方很多,但进服时,须按病情配合其它药品,所以需由医生诊断处方,才能适合病情,收到功效。
★2、按摩法: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 3、外敷法: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
葱汁、蜂蜜调敷少腹痛处2~3小时。
每日一次。
★4、针灸法:痛经前或发作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
选穴以脾经为主,血海、地机、三阴交,留针1小时。
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
连治三个月经周期可痊愈。
痛经的科普知识咱女人啊,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太舒服的时候,这就是痛经啦!很多姐妹都深受其苦,那滋味可真不好受。
痛经就像是肚子里有个小怪兽在捣乱,时不时地就给你来上一阵疼。
有的时候是隐隐的痛,就像有只小手在轻轻地揪着你的肚子;有的时候啊,那可是一阵剧痛,就好像有人拿把小刀在你的肚子里乱搅和。
你知道吗,痛经其实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呢。
原发性痛经啊,大多是因为身体里的一些激素变化啥的引起的,很多女孩子一开始来月经就会有这种情况。
继发性痛经可就不一样了,它往往是因为身体有了啥毛病,像盆腔炎啊、子宫内膜异位症啊这些。
那为啥会痛经呢?这原因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平时不注意保暖,大冬天的还露着个脚脖子,寒气就容易钻进身体里,到时候肚子能不疼吗?还有啊,要是总爱吃那些凉的东西,像冰激凌啊、冰饮料啊,那也容易让痛经找上门来。
再就是压力太大了,整天忙得晕头转向的,身体也受不了啊,这不,痛经就来了。
那要是痛经了可咋办呢?首先啊,保暖很重要!给自己捂得暖暖的,弄个热水袋放在肚子上,或者贴个暖宝宝,那感觉能舒服不少呢。
然后呢,饮食上也得注意,别再吃那些凉的、辣的刺激性食物啦,多吃点热乎的、有营养的。
还有啊,适当运动运动也挺好的,可别老坐着不动。
要是痛经特别严重,那可别硬扛着呀,得赶紧去看医生。
医生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能帮咱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咱可不能觉得不好意思,身体是自己的,得好好爱护呀!想想看,每个月都要被痛经折磨,多遭罪啊!所以姐妹们,平时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别为了漂亮就不顾身体了,该穿厚点就穿厚点,该忌口就忌口。
咱可不能让这个小怪兽一直捣乱呀!要把它赶得远远的,让自己的那几天也能轻轻松松的。
反正啊,痛经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咱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只有自己对自己好,身体才会乖乖听话,痛经才不会老是来找咱的麻烦呀!。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莫信痛经3大神话(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神话之一:百无一用是痛经
Ann忍受了15年的痛经折磨,每月少则两天,多则7天,有时还算比较温柔慈善,有时却无比狰狞可怕—那时她就只能老老实实、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她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妈妈、姐姐都有着相同的经历。
大约60%的女性需要每月忍受痛经之痛,从轻微的不适,到身体里一场地动山摇。
更令人烦恼的是,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一切又将重演。
“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让人越发觉得做女人实在是太不幸了。
办公室里,男同事们干劲冲天地工作,你却只能抱着一杯热水,躲在一边默默地忍耐。
为这个请病假吗?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而且什么时候才算到头呢——只有等到更年期来临才能解脱,但也就标志着一生的韶华结束了。
”Ann道出许多女人的感受。
真相:痛经的发作培养了女人的承受能力
上帝在我们的身体里安装疼痛开关不是没有道理的,其用意就是让我们躲避伤害。
如果我们去触摸热情的火焰,疼痛就会命令我们马上缩手!如果失去了痛感,我们多半要伤痕累累了。
可是,痛经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疾病?或者,仅仅是一种无可逃避却毫无用处的身体阻碍?
痛经时强时弱的发作,使女性比男性具备更强的抵御痛苦的能力,经过痛经的锻炼,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状况更佳,情感体验也更为细腻丰富。
从这个意义上讲,痛经的。
中医讲为什么会痛经的原理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腹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解释痛经的原理。
1. 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认为,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它们通过经络系统在人体内部流动。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经络阻塞,引起疼痛。
痛经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缓解痛经。
2. 经络阻滞: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行通道,贯穿全身各个部位。
如果经络阻塞,气血无法顺畅流通,就会引起疼痛。
经络阻塞的原因可以是寒邪、湿邪、瘀血等外邪侵袭,也可以是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内因导致的。
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3. 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包括肝、脾、肾等。
如果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引起疼痛。
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导致经络阻塞,引起痛经。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4. 情志不畅: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情志不畅可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引起疼痛。
例如,长期的情绪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痛经。
通过调理情志,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5. 饮食不当: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饮食不当可以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引起疼痛。
例如,过食寒凉、辛辣等食物可以导致寒湿内生,引起痛经。
通过调理饮食,可以改善脾胃功能,缓解痛经。
总之,中医认为痛经的原理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调理气血、经络、脏腑、情志、饮食等方面,可以改善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痛经的原因因人而异,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因此在治疗痛经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中医调理。
│家庭用药│JIATING YONGYAO元御五代传人治痛经两方文孙洽熙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
黄元御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中医学多分证治疗。
其实,痛经的发生有其规律性。
中医名家,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先生治疗痛经,即是抓住规律性,打破传统的辨证分型,从发作时间入手,只拟2方加减化裁,疗效颇佳。
痛经按照发作时间可分为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和经后腹痛。
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错后,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提前。
经前腹痛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
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脾主大腹,故症见下腹作痛。
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小腹冷坠。
腰为肾之府,阳虚肾寒,故症见腰痛。
胞宫为肾所主,肾虚寒凝,故多见宫寒不孕,绝产不生。
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经来艰涩不利,或紫黑成块。
经水既来,则经脉疏通,木气松和,经来痛亦自减或全止。
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
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理气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茯苓、粉丹皮、广橘红、法半夏、延胡索各9克,肉桂5克,甘草、草蔻仁各6克,炒杭芍、炒桃仁、丹参各12克,泽兰30克。
水煎温服。
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肉桂,加全当归9克,以疏肝止痛。
脉弦,月经后错者,去肉桂,加川芎9克,以通经止痛。
下寒者,加炒干姜6克,以温暖中下祛寒。
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肉桂,加柴胡6克、生地炭9克;或加熟地9克,以清胆经之郁热、濡肝家之枯燥。
脾湿腹胀、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克,以利尿袪湿。
胃热呕恶者,去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生姜6克,以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行经腹痛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之中者,亦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中医治痛经
女性在每个月都有例假的烦恼,常常会有些不良的症状的出现,比如,头晕目眩,呕吐,经痛,四肢无力等等。
但是最让女性朋友受折腾的应该就是经痛了,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不说,还影响我们的工作或生活。
而且,在这期间要注意的事情也很多,饮食各方面也都要小心。
女性在工作时候痛经难忍,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服用止痛药,可吃多了也对人体不好。
虽然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见效慢,但是它是个调理的过程,我们在例假前调养好身体是有帮助的。
★1、贴膏药法治疗痛经
用麝香止痛膏,经前作痛、腹痛拒按者于经前开始贴;在月经中后期隐隐作痛、喜按喜热者在行经时贴。
在疼痛部位及尾骶部各贴1张,1天换1次,连贴3天可见效。
★2、点穴法治疗痛经
以食指指腹点按合谷、三阴交穴,各点按1分钟,有酸、麻、重、胀感时效果较好。
也可在地机穴周围扪按,寻找最敏感点,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敏感点,以能忍受为度。
持续按压1分钟,疼痛会很快缓解或消失。
可于经前数日及月经期间进行,每日1~2次。
★3、熨脐法治疗痛经
用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元胡各15克,共研极细末,用黄酒适量炒热,纳入纱布袋,温度适宜时,置脐部或小腹部,不停熨敷。
冷却后,可再炒热熨敷直至痛经消失为止。
由上述所说的以外,女性朋友在平时或经期,多食用寒凉生冷食品,也可导致痛经。
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上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经常锻炼,也能有效的缓解痛经,营养也要补充及时,否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紫极青莲中医育儿群-必学知识合集目录必读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师门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篇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莲中医群入群须知及群规......................................................................................................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莲中医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莲中医自励自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紫极先生说痛经
欲识痛经,当先明月事之理。
经云:(上古天真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女子之经应月,与天理之潮汛同。
天癸为何物?经中“二七天癸至”有二重之意,一者“原有天癸之物,二七时方至”。
一者“原无天癸,二七岁时方生出”。
当天癸之至,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
故月事与天癸之系大矣!癸者为水,天癸即天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此中为生成数之关系。
上二重之意大意皆对。
一为生体,一为成体。
生体与生俱来,成体二七方至。
此天癸为何物哉!紫极曰:以现代而言,天癸为生殖细胞,就女子而言,先天为卵原细胞,具备23对染色体。
后天为卵子。
经减数分裂而来,具23条染色体。
男子亦然,二八天癸至,八八天癸竭。
天癸至代表性发育成熟。
作用性激素,故月事以时下。
经云:(五藏别论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
”何谓奇恒?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实。
此六者皆藏精气,且以时下,故曰奇恒。
女子胞为其一也。
平时为藏,汛时为府。
妊时为藏,娩时为府。
女子痛经,十之八九,一般于婚后自愈,因阴阳调和故也。
痛经前多乳胀,经行后而痛止,故可知痛经是在行府之功能时也。
府以通为用,即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是痛,奇恒之府不通畅也。
究其原因,是在作藏之功能时受伤。
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实有四气,寒暑燥湿也。
此四气为四象,太少阴阳相对也。
四气之消长,即成风。
留来不行,终化为火也。
经水为血,卦象为坎,其形若水,得寒则凝,得热则沸,得湿则泥,得燥则干。
四气久留,化为火海。
故寒暑燥湿,皆可致痛经也。
因不同而治方异,故不可同日而语也。
经行时痛,因在未行经之时,平时之伤也。
痛经论治,无出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以平时养血为要,情致为先,百药之服,以平为期。
治经之妙,针胜于药,针刺之要,以三阴交用补法,合谷用泻法,针下痛止,效如桴鼓,七日来复,月周四次,调理养生,玩疾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