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26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核心素养版讨论稿)(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考点十、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母题再现】高考选题:(2014年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题技巧:高考中的历史试题既强调考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积累与理解,又突出对主干、核心知识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核。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中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不再单一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所以在解答试题往往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
规则不能不依,关键是养成好的习惯。
拿到一道试题,要知道怎么做,怎么样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并且,即使同一类试题,又有细微差别,不可能找到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是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启动了城市化进程。
2. 新兴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一面旗帜,也是英国城市化的体现。
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
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范围扩大,渐渐发展为大城市。
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迅猛,不少小城镇就是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发展起来的。
比如曼彻斯特就是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
【考点揭秘】高频考点一:三次工业革命【例1】【浙江省余姚市2014届高三冲刺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机器大工业生产 B.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工厂制组织形式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例2】【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201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名师揭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C)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D.国家和文字的产生2.伴随亚历山大武力东征,建立了许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新城,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
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也来到西亚、埃及等地,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 )A.促进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主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完成C.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D.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3.公元11—12世纪,伦巴第城市联盟、巴黎及法国北部城镇以多种方式取得自治权。
伦巴第城镇在自选的执政官带领下与腓特烈一世进行斗争,并于1100年左右,摆脱主教,获得了自由。
1183年,腓特烈一世承认了它们的自治权,只保留名义上的领主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B.法国国王为加强王权,打击封建领主,给予城市自治权C.领主为发展庄园经济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给予城市自治D.城市居民取得自治需要反抗基督教征收什一税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由此可知( D )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C.苏丹是军队和宗教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5.在公元1500年前的几个世纪中,非洲大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公元1500年以后,世界的其他部分在发展方面超越了非洲。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D )A.非洲普遍存在地域性闭塞的状态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地理环境决定非洲发展D.非洲内部的发展和破坏性的外部联系6.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 500 周年,葡萄牙在里斯本海旁的广场上建立了萄萄牙海洋发现纪念碑,纪念碑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 80 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
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世界格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点,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1. 古代世界格局古代世界格局主要表现为以帝国为核心的绝对君主制,例如埃及、巴比伦、波斯、罗马帝国等。
这些帝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兴起,统治范围广泛,文化交流繁荣。
2. 中世纪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盛行和基督教的影响。
欧洲出现了多个封建王国,例如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等。
基督教会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统一宗教,并且在教会的支持下,十字军东征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近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源于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
欧洲列强开始探险和殖民,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例如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
促使世界各地资源的交流和贸易。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帝国主义的崩溃、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科技的进步,向世界注入了新的力量。
例如苏联、美国等国家崛起,并形成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
5. 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当前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意味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
各国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例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
通过对高三历史世界格局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当前世界格局的形成。
总结起来,对于高三历史学习中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我们可以分为古代世界格局、中世纪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当代全球化世界格局等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变迁和演变,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