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8.53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中医门诊部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
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指标。
中医诊所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人员:b23657 5C69 屩&30439 76E7 盧24104 5E28 帨28484 6F44 潄30355 7693 皓i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
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二、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所一、科室设置:至少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二)至少有1名护士。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凳药柜血压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方盘洗手盆诊察桌处置台听诊器诊槌注射器紫外线灯纱布罐往诊包(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得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得5%。
具备一定规模得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与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得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与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得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得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得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得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与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得规模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得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一级中医院基本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每床建筑面积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
呼吸球囊吸引器
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
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蒸馏水装置(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
被子1.2条
被套1.2条
枕头2条
床头2个
床关柜1个
床垫1.1条
床单2条
枕套4个
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
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医科建设标准一、科室设置1.中医科应具备独立的门诊、急诊和住院部,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2.科室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二、人员配备1.中医科应配备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2.中医科应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工作。
3.中医科应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科室的质量安全管理。
三、诊疗技术1.中医科应具备基本的中医诊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2.中医科应开展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工作,如感冒、咳嗽、胃炎、腹泻等。
3.中医科应开展相应的中医康复工作,如中医理疗、中医传统运动等。
四、医院管理1.中医科应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中医科应建立患者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中医科应建立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中药管理1.中医科应建立中药材采购、验收、储存、配方等管理制度,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2.中医科应配备相应的中药加工设备,如煎药机、粉碎机等,确保中药剂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中医科应建立中药配方和煎药规范,确保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六、人才培养1.中医科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中医科应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中医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
3.中医科应与其它医疗机构合作,进行人才交流和互访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文化宣传1.中医科应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弘扬中医养生和康复的理念和方法。
2.中医科应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和社会公众传播中医养生和康复的知识和方法。
3.中医科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级中医院基本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xx。
二、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
(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每床建筑面积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洗胃机
呼吸球囊吸引器
必备手术刀包xx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
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
电冰箱蒸馏水装置(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xx
被子1.2条
被套1.2条
枕头2条
床头2个
床关柜1个
床垫1.1条
床单2条
枕套4个
病员服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医诊所及门诊部设置标准中医门诊部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
二、人员:(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
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指标。
中医诊所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人员: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
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
二、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诊所一、科室设置:至少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
二、人员:(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二)至少有1名护士。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凳药柜血压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方盘洗手盆诊察桌处置台听诊器诊槌注射器紫外线灯纱布罐往诊包(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
一、科室设置
(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
(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
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
(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
一、科室设置
(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
(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
(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中医门诊部中医门诊部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处置室等与门诊部功能相适应的医技科室.二、人员:(一)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二)至少有4名中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三)至少有2名护士、1名中药士及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中医药治疗率是指针对主病、主证以中医进行治疗的病人数占全部收治病人数的百分比。
中医治疗率是衡量医院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指标。
中医诊所中医诊所的中医药治疗率不得低于85%。
一、人员: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五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师。
经批准设置中药饮片和成药柜的,须配备具有中药士以上职称的人员共同执业.二、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三、设备:有基本设备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及中医诊疗器具。
四、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五、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中西医结合诊所一、科室设置:至少设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二、人员:(一)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师;(二)至少有1名护士.三、房屋:(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二)每室必须独立。
四、设备:(一)基本设备:诊察床诊察凳药柜血压计压舌板高压灭菌设备方盘洗手盆诊察桌处置台听诊器诊槌注射器紫外线灯纱布罐往诊包(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ⅩⅩ县人民医院
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
一、科室设置
(一)本科室作为我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已设立中医门诊,门诊开设中医专业有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康复学。
(三)我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0年以上。
(四)中医病房的护士长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工作6年,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
(一)我院中医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
(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ⅩⅩ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