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对洞庭湖
- 格式:ppt
- 大小:572.00 KB
- 文档页数:16
Vol.39 No.42021年4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应用研究三峡工程应对突发洪水危机的过程研究——以三峡工程2020年防洪为例贾昆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00)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洪涝灾害多发地。
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对我国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是典型的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
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吩洪效益究竟如何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本文以三峡工程应对2020年长江突发洪水危机的过程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进行研 究,证明三峡工程拥有足够应对突发洪水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三峡工程;防洪;危机;效益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4-0056-04DOI:10.3969/jjssn.l008-9500.202L04.015Study on the Proces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Dealing With Sudden Flood Crisis------Taking Flood Control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2020 as an ExampleJIA Kunmi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00, 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flood prone areas since ancient times. Especially in 1998, the extraordinary floo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aused great losses to our society, which was a typical sudden social public crisi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ts flood control benefits have been questioned by many people.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o deal with the Yangtze River flood crisis in 2020 as anexample,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flood control benefit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re studied, and it is proved that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has enough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sudden flood crisis.Keywords: Three Gorges Project; flood control; crisis; benefit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频繁降水,总降水量超过1998年的累计降水量,居历史第二,长江沿线许多地方相继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长江防汛救灾 形势非常严峻。
三峡春冬之时那段感想想象300字
这次我游览了三峡大坝,领略到了长江的壮丽景观。
“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一句诗中对三峡美景的赞誉。
长江在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口和湖北省巴东县的南津关汇合,注入浩瀚的洞庭湖。
当它流经三峡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水势变得十分凶猛。
于是在狭窄的河道中奔腾呼啸着向下游冲去。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三峡工程大坝的修建,使得航运有所阻碍,故而兴起了许多与长江相关的产业如造船、水电等等……我们坐在小船里,欣赏着两岸的风景。
周围的山真绿啊!绿得像被谁泼洒上了绿漆似的;草真绿啊!绿得好像铺上了厚厚的绿毯子;天空真蓝啊!蓝得好像海洋的深处;江面真宽呀!真想飞到江对岸看个究竟。
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仙境般令你陶醉其中。
- 1 -。
课程:水环境保护金融学2011132204 陈志芳2012、11、27目录●憧憬三峡大坝●游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简介●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憧憬三峡大坝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
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
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
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我来宜昌上学之前,三峡大坝的声名早就如雷贯耳。
它经常在各种资料报刊上出现,甚至于高考前的茫茫题海中,三峡大坝这四个字就如神仙般腾云驾雾而来,而这时,枯燥的题目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烦闷的心像拂过一缕清风般变得轻松明媚。
三峡大坝,我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即使只是看到报刊上模糊的黑白照,我也不得不为它的壮观所深深地吸引。
我想,总有一天,我要一睹它的芳容。
游三峡大坝而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实现了。
今年五月份,我拿着年卡去了一次三峡大坝,进入之后,坐车到第一个景点:坛子岭。
坛子岭,三峡大坝景区的制高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和无可替代的壮美,也终于体会到古代诗人为何总会在登高远眺时高吟一首美丽的诗篇,而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就连诗篇也难以尽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看到曾经憧憬过无数次的地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工程的浩大,它就像个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使得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只为它运转。
三峡建坝后河床冲刷过程与机理及其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和预测河流系统连接着陆地和海洋,其中流域泥沙输移过程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基础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河流的干扰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大坝的修建,直接改变了自然河流系统的水沙输移过程,并对上下游的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自然要素控制下的河流系统,在受到建坝的影响下,水、沙等要素都可能发生改变,也将打破河流原来的平衡状态,促使河床地貌调整,重新适应新的平衡状态。
建坝导致清水下泄引起河床冲刷,细颗粒物质被清水以悬沙形式带走,粗颗粒物质保留原地,且相对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底床粗化,形成粗化层,并逐渐降低水流挟沙力,从而实现新的平衡状态。
在河床地貌调整中,河床粗化层的形成以及底床形态调整等过程,体现了河流动力地貌从不平衡向平衡演变,且对沙砾质河床糙率估算、河床产沙有重要影响,与河段实际可冲刷泥沙量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第三大的河流,长江的物质输送影响着长江三角洲自身的发展、演变,且因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航道及港口工程密集分布,故而成为学界和政府重点关注的热点。
特别是三峡大坝的修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自2003年大坝完成之后,长江入海泥沙通量从4.9亿吨/年骤减至1.3亿吨/年,这必然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地貌、营养盐、生态环境等显著变化。
当前长江入海泥沙包括5个主要来源,即,三峡大坝下泄泥沙、洞庭湖流域、汉江流域、鄱阳湖流域以及坝下游河床冲刷。
随着长江上游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水电站陆续上马,未来三峡入库泥沙将进一步减少。
这将导致未来三峡大坝下泄泥沙不会超过如今的5000万吨/年,也使得坝下“清水下泄”这一格局不可逆转。
总体而言,上游来沙直接受控于三峡大坝,汉江和鄱阳湖直接向长江输送泥沙,且目前趋于稳定,而洞庭湖与长江干流既有输入又有输出,较为复杂,因此长江入海输沙量的主要变量来自坝下游河床的冲刷以及洞庭湖输沙。
三峡建坝前后,坝下河床动力地貌存在何种演变过程和机理,以及未来长江入海泥沙何时达到最低?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坝下河床泥沙的可冲刷量及其可冲刷时间,也就是说,河床冲刷何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论三峡工程的得与失一、三峡工程的简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就预想过建设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
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米×34米—5米(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为1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吨级船队。
工程施工期间,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二、施工工期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有一种论点说:在对三峡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时,中国科学院指出:工程最具破坏的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和大片土地被淹没。
移民安置向来是中国修建大坝过程中较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三门峡、新安江和丹江口水库,每次移民的人数都超过30万。
然而,三峡工程造成的移民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
移民人口总数超过100万并可能将近190万。
在这次移民的人口中,城镇居民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三峡工程的移民工作比以往的难度更大,费用更高。
又因缺少合适的地点安顿如此多的移民人口,移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适宜的土地已被开垦和占用,大部分的人口将会被安置到近年来人口业已过剩的水库上游贫瘠的高地上。
安置10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无疑是等于重建一个社会,必将打乱原有的经济结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再者,由于历史和交通的原因,境内工业集中布局于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集镇。
所以三峡工程淹没的工厂多,损失也大。
虽然受淹厂可重新搬迁新建,但是因停产必将打乱相互协作配套的原有系统,对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长江沿岸的千年古镇人文遗失,那些古调古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土壤,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悉,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另外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
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
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特别是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分析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所带来的利弊效应,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正面生态效应与综合效益,几则案例文字材料2.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峡工程利弊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峡库区倍受世人关注的百万移民安置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讲授新课][板书]§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承接]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项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确保并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一项世人关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世人所关注。
通过有关部门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到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基本清楚。
[[和危害作适应补充。
[阅读下列案例]洞庭湖素称“海内巨浸”,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调蓄湖泊和洪道性湖泊,它的滞洪功能是多少水库都无法替代的。
道光年间洞庭湖的面积达6000多km2。
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1949年缩减为4350kmz。
解放后40年,洞庭湖湖区围垦面积达1530km2,仅此就使洞庭湖面积缩小25%,储水容积减少40%以上,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kmz。
关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之综合效益的论证化学与化工学院过控092班背景、及预测分析自古以来,长江就孕育着无数华夏子孙,哺育这无数中华儿女,被颂为“母亲河”。
所在流域分布广泛,涵盖了十多个省份,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养育了三亿多人口。
自西部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径流而下,汇聚了众多支流,由珠江三角洲流入东海,具有丰富的农业林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渔业资源以及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同时也成就了优越的水运渠道。
然而正因为长江吸收了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广泛,吸纳了相当大的水量,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现象也是非常频繁,给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带来了巨大的灾苦。
下面一些数据是关于上世纪以来长江所历经的特大洪涝灾害记录:◆ (1)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汉市受淹百日,淹没农田333.3万公顷,受灾人口2850万人,死亡14.5万人;◆ (2)1932年汉江大水受灾面积150.9万公顷,1003万人受灾,死14.2万人;◆ (3)1954年长江大水,汉口最高水位达29.73m,超出1931折决堤水位2.8m,经全力抢护,保住重点堤防和武汉市的安全,但受灾农田仍达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00万,死亡3.3万人;◆ (4)1981年长江大水53个县以上城市、580个城镇、2600多座工厂企业、83.3万公顷耕地受淹,倒房160万间;◆ (5)1998年特大洪灾受灾人口超过一亿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1500多亿元。
由此可见,长江在养育我们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巨大的灾痛。
为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危,以及上游航运更加通畅,资其水利。
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筹建三峡大坝的构想。
40年代中期,正式邀请美国水利专家来华考察。
经过多次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毛泽东在一九五三年初视察三峡时,曾对长江做出“高峡出平湖”的壮观设象。
气候变化对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徐志(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摘要:多年来国内的气候变迁影响了洞庭湖水资源的整体分布,逐年加深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洪涝旱灾的频繁交替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根据洞庭湖自身的地理概况和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结合探讨其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减缓季节性缺水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气候;洞庭湖;流域;水资源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202-01DOI:10.16647/15-1369/X.2018.01.116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Dongting Lake basinXu Zhi(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Abstract: Over the years,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has affected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Dongting Lake. The problem of seasonal water shortage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frequent alternation of floods and droughts has also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surrounding people to some exten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ts influence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profile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mitigate the seasonal water shortage.Keywords: Climate;Dongting Lake;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面对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环境恶化,洞庭湖水资源各项问题逐渐加剧,由于洞庭湖本身对水资源的调蓄控制能力缺乏,并且当前并未建设控制性的工程缓解旱涝问题。
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程。
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距宜昌市40多公里。
工程主要由大坝、两岸电站厂房和26台机组、双线五级通航船闸等建筑物组成。
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
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86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1991年全国发电量的八分之一,是葛洲坝工程发电量的六倍,其工程量则是葛洲坝工程的两倍。
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几乎超过当今世界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一倍,它的26台单机容量68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差不多每一台都抵得上一座大型水电站。
中国12亿人将由此每人每年增加70度电,也相当于建十座中国南部的大亚湾核电站。
工程静态总投资900亿元以上(1995年价格)。
整个工程建设工期17年,工程建筑的第9年即可发电受益,预计在工程建成后不太长的时间里,即能偿还全部建设资金。
三峡工程将采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和分三期进行建设的施工方法。
工程效益: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
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大坝拦沙,江湖失衡?长江新麻烦作者:南方周末记者严定非南方周末特约撰稿钟煜豪发自:湖北武汉 2015-04-02 10:48:28来源:南方周末“三峡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在蓄水阶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时间延长,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况在秋季就出现了。
”2015年1月15日,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徐卫明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这已引发了经年论战。
另一方是为三峡工程辩护的科学家。
2011年春,在50年一遇的旱情中,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就曾对媒体称,旱情并非三峡引发,而是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
然而,一份验收报告为论战提供了出人意料的注脚:长江中下游江水含沙量锐减。
长江水利委员会称这有利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也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
有专家认为会使干旱的湖泊雪上加霜。
三峡库区泥沙量的数据,在1980年代曾是科学家们论证的焦点。
但是,当年集中了国内顶级科学家,经过数个模型得出的预估值,却与运行后验收的真实数据偏差惊人。
泥沙量少了42%为枯水心忧的还有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蓉:“三峡蓄水后,在9、10月份最需要用水的时候,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减少了70%以上,最严重的时候,少了90%。
”聂解释,“长江的水来得少,而且水进入洞庭湖变得更加困难。
”导致江水难以进入洞庭湖的原因之一,在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科学家中,均认为与上游入库的泥沙剧减有关,因此经三峡大坝下泄出库的江水含沙量锐减。
在水利学上,这被称为“清水下泄”。
长江的新麻烦来了。
对长江下游的江湖而言,清水下泄各有利弊。
一方面,长江河床经清水冲刷,不断加深,利于防洪;含沙量少的江水进入通江湖泊如洞庭湖中,其萎缩速度将大大延缓。
然而,弊端也正是源自利好。
长江河床加深后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在(洞庭湖的长江湖口)松滋口和藕池口,冬天枯水时,(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河床底比江水水位还高,长江的水进不来。
”聂芳蓉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自2003年三峡蓄水至2012年,三峡入库年输沙量为2.03亿吨,仅有论证设计阶段的42%。
三峡工程简介为了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几代人、70余年的构想、勘测、设计、研究、论证。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了实施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1.1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1.2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
2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2.1 坝址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舒印、贾云铜、李相敏摘要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计算各站逐日的旱涝指数,并设定干旱、洪涝灾害的标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峡工程建设前(1960-1994年)和一期建设完成后(1998-2010年)各观测站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根据统计学原理,该天数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将研究问题三峡工程是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影响转化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即比较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地区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发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于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渐近正态的方法、Bayes方法、Fiducial方法等,其中Fiducial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Fisher首先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但因其Fiducial分布的不唯一性,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选定良好的Fiducial分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文献[20]对于二项式分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近似Fiducial分布。
本文据此渐近Fiducial分布,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参数函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的分位点,按照Fiducial方法的原理推导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
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加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Fiducial方法;旱涝指数;三峡工程;二项分布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二、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4)2.1 文献综述 (4)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三、旱涝指数 (5)3.1 Z指数 (5)3.2 Z值的分析 (7)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9)四、统计模型 (12)4.1 参数的Fiducial分布 (12)4.2 参数的Fiducial检验 (14)五、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16)5.1 检验结果 (16)5.2 结果分析 (17)六、结论及评价 (17)参考文献 (18)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