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路基路面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8
路基路面知识点提要路基路面工程重点复习(第六版)其中★: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其他未标注的是老师勾选的重点。
第一章概论1. 路基路面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路基和路面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①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②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和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1) 路基工程的土方量很大,而路面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比重很大;(2) 路基与路面工程是一项线性工程,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气象特征多变,造成了路基与路面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2. 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1) 承载能力:路基路面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2) 稳定性:在降水、高温、低温等环境作用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的能力; (3) 耐久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与大气水温周期性的重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特性; (4) 表面平整度:路面表面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 (5) 路面抗滑性:路面表面抗滑能力的大小。
3.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路基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受哪些因素影响(1) 处于不稳定的路基结构会导致路基失稳,从而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2) 路基稳定性受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4. 路面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分层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如何分层设计(1)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因此,对路面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通过沥青路面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荷载作用下垂直应力z σ,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水平拉应力r σ一般为表面受压和底面受拉,剪切应力zr τ先增加后减小。
为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
(2) 按照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层,通常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面层、基层和路基(垫层)。
(完整版)第一章路基路面概论小组讨论讨论一:路基路面结构与温度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温度的关系,请结合不同路面的破坏特征,介绍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
沥青路面:1)破坏特征:裂缝、坑槽、车辙、泛油、脱皮、啃边、拥包、波浪与搓板2)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面层:要求高的强度和刚度,可抗表面开裂、抗车辙、抗滑性能良好、表面平整度好、行车舒适、缓解水雾影响、减小噪声等。
其中上面层要求良好的抗车辙能力、抗老化性能、抗低温性能和抗高温性能以及良好的表面特性;中面层主要承受压应力,要求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抗车辙性能;下面层是抗弯拉疲劳的层位,要求具有抗疲劳和抗水损能力。
基层:为承重层,承受拉应力,主要抗弯拉疲劳。
底基层:次承重层,受弯拉,是路面与路基的过度层次,起到进一步扩散应力,保护路基的重要层次。
垫层:在特殊地区为防止路基被冻或地下水通过路基影响路面,设置垫层,使用隔温、透水或不透水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1)破坏特征:纵向、横向、斜向裂缝,破碎板或交叉裂缝,板角断裂,错台,拱起,唧泥,边角剥落,接缝材料破损,坑洞,表面裂纹与层状剥落(露骨)。
2)功能要求与层位布置特点: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