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5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法理基础与其现实困境摘要:近些年来,低碳、节能等词汇的频繁出现,表明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所确立的一个基本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体现了国际法所追求的正义价值,本文从法理角度探讨其正义价值。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探讨如何促使发达国家承担责任、促进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坚持和发展,对全球环境状况的改善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实质正义;气候变化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涵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指”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 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共同责任, 但是, 在对国际环境应负的责任上,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包括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两方面内容:1. 共同责任是指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国都有义务保护和改善环境, 不论各国的面积大小、经济发展程度, 保护地球环境是各国共同的责任。
2. 区别责任是指不同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责任的范围、手段、时限等方面承担差别的责任, 其中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
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体现了法理上的实质正义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和美德, 向来被视为法律的实质和宗旨。
在法的诸多价值中, 正义是根本价值。
正义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分。
我国学者对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作了如下定义: 形式正义是指法律作为一种普遍性规则应平等地适用于一切法律主体, 而实质正义则是指对任何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适用法律应对象化、个别化、具体化, 符合特定的目的需求。
从表面看,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一种差别责任,不平等责任, 对发达国家似乎有失公平。
但从发达国家的发达史来探讨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就会发现这种责任不仅没有显失公平, 而恰恰维护了国际秩序中的公平和正义, 是法理学中实质正义的体现。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及对2015年后议程的影响作者:叶江来源:《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05期[提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内涵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发展合作。
随着2015年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普遍化,该原则成为建构联合国新的全球发展议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未来落实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在加强落实措施、重振全球伙伴关系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分类号] D99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452 8832(2015)5期0102-14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以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系列文件,联合国将在第70届大会(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通过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用一整套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取代2015年底到期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MDGs)。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CBDR)原则是否将全面地体现在联合国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之中,以及该原则是否应该在新的发展议程确立之后,成为落实各项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原则,都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
本文拟就此通过简要分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缘起及其内涵,全面探索和分析该原则与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察该原则对未来落实2015年后议程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与影响。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源流及内涵作为人类应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于1992年正式出现在联合国文件中。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在第7项原则中指出:“鉴于造成全球环境退化的原因不同,各国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不得不相互合作共同采取行动。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表明,由于气候变暖问题的全球性和严重性,世界各国应当对环境问题承担共同责任,以及由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和能力优势,其应当承担与发展中国家有所区别的责任。
该原则随着国际气候立法的发展得以确立和适用,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该原则在将来也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共同责任区别责任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人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新千年最具深刻意义的事件:我们与地球息息相关,患难与共。
我们必须护理好地球,否则我们只有死亡。
”1地球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气候状况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都不可能仅影响一隅之地,气候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解决;气候变化的国际立法也逐步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该原则体现了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国家责任分配的主张,尽管从提出到正式确立再到实际适用这一原则并非一帆风顺,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依然且应当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贯彻实行。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概述(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历史发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些国际法文件中就有所体现,只是这些早期的文件并未使用“共同与区别责任”这一术语。
在这段时期,该原则还处于萌芽状态,各类国际法文件更多的是强调“共同责任”,例如1959年《南极条约》的序言指出:“承认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
”再如,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序言指出:“确认为了和平目的发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两份条约中的“全人类的利益”和“共同利益”均隐含了共同责任的意蕴。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类似的概念。
共同给付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区别一、定义和含义共同给付责任和连带责任都是指多个责任主体对同一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况,但在法律上有所区别。
共同给付责任是指多个责任主体对同一债务承担相同份额的责任,即各方对债务的承担份额是相等的。
每个责任主体都有义务对债务承担相同的责任,无论其他责任主体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多个责任主体对同一债务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的情况。
在连带责任中,每个责任主体都有义务对债务承担全部责任,即如果其他责任主体未履行责任,其他责任主体需要承担其未履行部分的责任。
二、责任主体的义务1. 共同给付责任:在共同给付责任中,每个责任主体都有义务按照约定的份额对债务进行支付。
如果其中一个责任主体未能按时支付,其他责任主体可以代其垫付,但之后可以要求未支付的责任主体进行偿还。
2. 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中,每个责任主体都有义务对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其中一个责任主体未能按时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选择向其他责任主体追偿,而不必等待其他责任主体的履行。
三、债务的追偿权1. 共同给付责任:在共同给付责任中,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责任主体追偿,但每个责任主体只需承担其份额的债务。
如果债权人向其中一个责任主体追偿,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将减少相应份额。
2. 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中,债权人可以选择向任何一个责任主体追偿,而无需按照份额进行分配。
债权人可以选择向最容易追偿的责任主体追偿,或者选择同时向多个责任主体追偿。
四、解除责任的方式1. 共同给付责任:在共同给付责任中,只有当所有责任主体都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并支付了债务后,责任才会解除。
如果其中一个责任主体未能履行义务,其他责任主体可以代其履行,并要求未履行的责任主体进行偿还。
2. 连带责任:在连带责任中,只有当所有责任主体都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后,责任才会解除。
如果其中一个责任主体未能履行义务,债权人可以选择向其他责任主体追偿,但其他责任主体无法要求未履行的责任主体进行偿还。
浅析国际气候制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重构与发展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内涵1992 年,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已有192 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公约,该公约的核心内容正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大会通过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规定: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进行合作,以维持、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
鉴于造成全球环境退化的原因不同,各国负有程度不同的共同责任。
发达国家承认,鉴于其社会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它们掌握的技术和资金,它们在国际寻求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承担着责任。
由于此宣言只是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却没有加以详细解释和说明,所以各国基于对本国的短期利益考虑,对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各执一词,就其内容的确定性未能达成一致。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首先要讲共同二字,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
生态无国界,人类生活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且有着千丝万缕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因此全人类的的前途和命运是具有同一性的,因此这要求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依靠国际社会的整体力量来保护和改善我们共同的生存基础。
置身事外的人必然要受到大家的指责。
共同责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了讲区别责任。
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它们也拥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仍在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公约语)。
据测算,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约有80%是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人均排放量居前的也主要是发达国家。
既然发达国家在过去200 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已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并过多占用了发展资源,在全球性环境问题上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
发达国家应承担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还因为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水平高,具有充足的财力和实力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而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环境恶化后果的最大受害者,当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传统工业对环境形成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向外转移和嫁接的结果。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解读作者:王小钢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07期摘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中最大的立场之争可能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政治辩论。
“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和“给平等者以平等”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基础。
历史责任、矫正正义和“与能力有关的责任”体现了“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的理念。
人均排放权和平等参与权则体现了“给平等者以平等”的理念。
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视域中,不是中国,而是丹麦和美国劫持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
从中国的立场看,国际社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后理应在“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和“给平等者以平等”理念基础上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首先,国际社会应将历史累积排放量和人均GDP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参考标准。
其次,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律令和后代人的正当需要,国际社会应将人均累积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参考标准。
最后,国际社会必须按照平等参与原则开展将来的国际谈判。
关键词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历史责任:人均标准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7-0031-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05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下帷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各缔约方均不太满意,尽管缔约方会议同意“注意到”(taking note of)《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
由于苏丹、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国家的反对,缔约方会议没有通过《哥本哈根协议》。
在联合国条约中,“注意到”的术语意味着缔约方会议没有批准也没有通过,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哥本哈根会议中最大的立场之争可能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原则的政治辩论。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适用
王伟;杨杨
【期刊名称】《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指在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着共同的责任;但是基于各国的历史发展状况及现实承受能力,在对国际环境应负的责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承担的责任又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应该在这一过程中率先承担并且承担主要的责任.目前,针对该原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际法的层面,而针对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可否适用该原则研究较少.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王伟;杨杨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法学院,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46
【相关文献】
1.论国际环境法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J], 李蔓梓
2.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地位 [J], 边永民
3.浅论国际环境法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J], 马亮文
4.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海运减排领域的适用 [J], 袁雪
5.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与完善 [J], 宋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法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适用的思考作者:赵梓寒樊青洋徐德威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5期摘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指的是世界各国应共同为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做出努力,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承担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存在不一致的认识,也尚未形成国际习惯法,但有成为国际习惯法的基础。
未来针对原则的适用,可以继续通过谈判的方式加强各国共识,通过加强国内法、国际法联系的方式,提升原则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共同责任;区别责任;适用要明白一个原则的适用,首先要知道该原则的具体含义与发展历程。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思想最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些国际法文件里面出现,但在此期间“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并不是共同出现的,在早期,国际环境法文件中出现的是共同责任原则,呼吁各国均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
例如,根据1959年《南极条约》,南极应该用于和平目的,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国际纷争不应当出现于南极上。
根据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探索外层空间应当为了全人类利益,为了和平目的。
在此之后,区别责任原则才逐渐在国际法文件中予以体现。
最早体现区别责任原则的是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根据《人类环境宣言》,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都因发展不足导致。
因此,全球范围内对环境的保护,必须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给予特殊的技术、财政等援助。
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国际法文件中的第一次体现,是1992年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气候涉及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实际上,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目前和过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波及到整个地球,各国均应秉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按自己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合理地展开行动。
因此,笔者认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含义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共同责任,即全人类对于全球环境的维护与改善都有责任;其次则是区别责任,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责任应该区分开来,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的某些方面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浅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概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作为国际环境法中一项基本原则是在《里约宣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确立,该原则要求: 各国应当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
鉴于各国对全球环境退化影响的大小不同,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
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世界环境造成了空前压力,以及现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其应当承担起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中的主要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国际环境法发展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原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法理基础,其几近被当前所有的国际环境条约和文件充分认可,这也是各国履行各项国际条约的基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由共同责任原则和有区别责任原则共同构成。
共同责任是指无论国家大小、贫富,皆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有区别责任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承担环境保护和改善义务上有区别,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
区别责任是对共同责任的补充,在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主要的环境责任。
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担负着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种类和承担的方式等有所区别。
各国在承担责任时,要考虑到各国不同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国家在造成某种环境问题上的影响以及该国在预防、减少和控制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
具体内容包括: ( 1) 每个国家都应采取可落实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本国的整体环境; ( 2) 每个国家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防止在本国辖区以及各种活动对其他国家辖区内的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3) 世界各国应当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国际合作活动; ( 4) 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相互援助和支持。
巴黎议定书中国原则
《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一项国际法律文件,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在《巴黎协定》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 公平原则:所有国家都应该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但各国的能力和国情不同,应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有责任,但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 各自能力原则:各国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国情,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一直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认真履行对外承诺,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成因 作者:付鹏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33期
摘 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起源可追溯到发展中国家,如今已成为国际环境协议框架原则的一部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代表了由发展中国家群体推动而形成的国际环境规范。通过追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历史,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不平等、共同遗产原则以及生态相互依存意识的认识影响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发展。
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国际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3.059 1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历史发展 联合国大会在1968年决定召开首次全球环境会议时,发展中国家群体认为发达国家是在通过利用环境问题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以此来扩大贫富差距,因为从污染的历史总贡献看,是北半球的发达国家群体因工业化而造成的环境损害问题更为严重,现在却要求并未大量排放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分担责任。最后形成的决议认为,国际社会应当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任何环境倡议都不应阻碍发展的可能性或不应将任何负担转移给工业化国家。此时虽然并未形成成熟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但这些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的协议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奠定了初步思想条件,在国际规则中已见其雏形。
此后,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第二十四条进一步规定,“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它合适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防止、消灭或减少和有效的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该宣言标志着全球环保主义的开始。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西方环保主义者定义的,而来自西方的环境保护主义倾向于关注诸如保护和污染管理之类的问题,将经济增长和财富视为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断言减少污染需要限制经济。但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从自身角度强硬地表达了本国的观点并重新定义了环境问题。由此,把环境问题确立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同时意味着国际社会最终接受了发展中国家群体对全球环境政治独特的态度,从而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奠定了基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作为专家顾问代表团成员,我全程参加了哥本哈根气
候变化大会,亲身经历了中国代表团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
坚守我们的核心利益即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取得了尽可
能的积极成果的艰苦过程,深感我国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是有前瞻性的。
会议的成果《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
责任”原则,区分了发达国家实行量化的绝对减排义务,发
展中国家实行自主的相对减排行动和公约规定下的报告制
度的不同。这种制度(公约47条)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的报告和
准备采取的适应、减排行动与收到的资金帮助和技术转让挂
钩的原则;因此,协议根据发达国家的承诺,明确了到2020
年这些国家每年共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行
减缓和适应行动,虽然与世界银行预计2030年发展中国家
适应与减缓的资金合计要4750亿美元相差很远,但还是表
明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资金是解决所变化问题的重
要因素;协议同时还指出:应当在为尽量达到全球和国家排
放峰值方面开展合作,并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达到排放峰值的
时间范围将更长并时刻牢记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
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是说《协议》承认发达国家要在
中近期以超过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长的强度大幅度减少自己
的排放。这些重要的结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展现了
发展中国家力量已经变得逐步强大,任何重大国际事务的决
策过程都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从《协议》中也可以看出为了推进谈判,我们采取了灵
活态度,做了两点让步:一是首次承认了将全球温度的升幅
限制在2~C以下,并要求在公平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实现上述
与科学相一致的目标;二是把提交透明信息的国家信息通报
的时间间隔缩短到两年。我不认为承认2℃阈值是发展中国
家失败的开始,我认为2℃阈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限制
我们无期的减排行动,也可以作为现在要求发达国家中近期
大幅度减排的依据,从《协议》中保留了评估审议小岛国家
从受害者角度要求的温度升高低于1.5℃的长期目标,以及
不把2℃阈值与2050年全球排放比1990年减半挂钩看,这
种让步的效果应该主要还是提高了对发达国家中近期大幅
度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自主减排效
果的透明信息是在拒绝了发达国家提出的,可能模糊有区别
责任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要求,以确保发展中国家
主权得到新生的条件下做出的。我国已有六名专家参加过气
候公约组织的对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核查,因此,提供
透明信息,这在技术上对我们是没有困难的,与公约的要求
以及温总理在会议上宣布的“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
检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是一致的。
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继续坚持了气候公约和协定书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经历了两周乃至两年多
的艰苦斗争而保住的。中国的外交人员和科技人员曾经为气
候公约确立这一原则,使其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对发展中国
家最为公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高级官
员,1998),做出了巨大且关键性的理论贡献。2000年在法
国里昂公约附属机构会议上,77国集团主席、尼日利亚环境
部长为此曾代表尼日利亚总统和尼日利亚人民向因病刚刚
去世的中国外交战士钟述孔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引发全场
1700多会议代表的一致默哀致敬。这在20年气候公约的谈
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在,我们有理由更加充满信心地坚
持气候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这一原则继续
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理论基础。
支持这一理论的科学方法,包括人均排放、人均累计排
放的公平计算,以及世代的公平性计算等,可能还有若干不
足,但该理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继续得以坚持的现实说明,
这些方法是有科学基础的;实施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度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采取适当行动自
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轨制是经过考验的、是广大发展中
国家拥护的,这也是逐步减少博弈、加强合作的基础。
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
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确实需
要建立国家有关数据支持系统。我国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曾
经编制了1994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现在正在编制2005年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其准确性对于考核2020年减缓排放的
目标十分重要。编制的基础方法是根据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指
南,基础数据一部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编制的
队伍是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落实国家关于减缓温室气体排
放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需要国家统计系统全面介入,承担起统计、监测和考核任务。
哥本哈根会议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结束,为了落实
《哥本哈根协议》及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我们继续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哥本哈根会议当作新的起
点,通过有效的国际谈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加强对最脆弱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支持,为保护全球
气候做出我们新的努力。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应对气候变
化的战略目标一定能达到,并继续对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
行动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林而达:全国政协常委、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
国农科院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
转载自《中国政协》杂志
本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继续坚持了气候公约和协定书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经历了两周乃至两年多
的艰苦斗争而保住的。中国的外交人员和科技人员曾经为气
候公约确立这一原则,使其成为“联合国历史上对发展中国
家最为公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高级官
员,1998),做出了巨大且关键性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