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横断面工程量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7
路基土石方计算方法及公式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的一项主要工程量,在公路设计和路线方案比较中,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多少是评价公路测设质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在编制公路施工组织计划和工程概预算时,还需要确定分段和全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5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 hi则横断面面积: A =b h1+b h2 +b h3 +… +b hn =b ∑ hi当 b = 1m 时,则 A 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 hi 。
2.坐标法:如图4-6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 则断面面积为:A = [∑(xi yi+1-xi+1yi ) ] 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式中: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 —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7。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 (A1+A2) L (1+ )式中:m = A1 / A2 ,其中A1 <A2 。
如何确定公路的清表面积?清表面积的计算规则:清表面积=刀(路基设计宽度+填(挖)高度(深度)X边坡坡率x 2)x断面长度:一般在路基设计表或者设计文件中早已给出。
图纸上给的有这个量,就是你清表的公里数* 清表宽度,这个宽度需要跟监理协商确定,有的是按60m,或者90m,假设你是按90m 清表的,但是计量只按60m 那也就是60m..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要求(P38),即公路工程的统一标准,在合同中没有另外规定的,按照以下方法计量:1、施工场地清理的计量应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范围进行验收后现场实地测量,按投影平面面积以平方米计量。
现场清理包括路基范围内的所有垃圾、灌木、竹林及胸径小于150mm 的数目、石头、废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的铲除与开挖。
2、砍伐树木仅计胸径(即离地面1.3处得直径)大于150mm 的树木,以颗计量。
3、所有场地清理、拆除与挖掘工作的一切挖方、回填、压实, 以适用材料的移运、堆放、废料的移运处理等均不另行计量。
这里是按平方米计量的,清场是按设计清场20cm 厚。
清场不一定是30 厘米,按设计图。
按投影面积计算。
计算投影面积是:挖方计算至顶边坡,填方至坡脚线,两侧为路肩墙的,只计算路肩墙内侧与地面线接触之间的投影面积。
清表回填的土方时要计量的,关键就看设计挖填方数量是否包含了清表的开挖和回填方,如果设计挖方中包含了清表挖方,则挖方工程量中要扣减清表挖方;如果设计填方中未包含清表的填方,则在填方工程量中要加上清表回填的土方。
一般设计的断面方中是不包含清表的,你可以核查一下路基横断面。
这清表是30cm,其实就是按照设计的清表厚度计算清表量就行了。
标高是肯定要测的,因为你要比较一下清表后高程和按理论的清表高程那个哪个划算,当然高程高的对自己有利了。
至于原地面-设计高程,这个设计高程是什么高程?原地面?还是道路设计高程?实际清表高程=实测原地面高程(业主认可后方有效)-清表后高程:理论清表高程=设计图纸上的原地面高程设计清表厚度-设计清表厚度造价的人应对施工工序及管理有所了解才行,其实在承包人进场后,首先应对原地表进行复测,这叫定位,然后才进行清表施工,不管填挖地段均应进行清表,填方段清表后需要进行碾压,然后对填前地表标高进行复测(联测),这个是承包人填方量计算的基础。
道路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一、概述道路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交通运输需要而修建的路面工程。
道路工程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而道路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就是指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前,对施工工程量进行计算,确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正确的工程量计算能够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为道路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二、道路工程施工工程量1. 路基工程量路基工程是指路面工程下面的基础工程,包括路基平整、挖方、填方、边坡绿化等工程。
路基工程量计算需要首先确定道路的设计要求,包括路面的宽度、高程、横坡等,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路基工程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在施工工程量计算中,需要考虑挖方和填方的工程量,即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路基的削方和填方量,然后根据工程材料的类型和密度计算出所需的砂土、碎石等材料的用量,最后计算出工程量的总量。
2. 路面工程量路面工程是指道路表面的铺装工程,包括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砂石路面等。
路面工程量计算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路面的类型和厚度,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路面的长度、面积和厚度。
在施工工程量计算中,需要考虑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比、砂石等材料的用量,然后计算出路面铺装的总量。
3. 排水工程量排水工程是指道路上的排水设施工程,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沟等。
排水工程量计算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道路的坡度和排水设施的类型和规格,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排水设施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在施工工程量计算中,需要考虑排水管道、排水沟等材料的类型和规格,然后计算出排水工程的总量。
4. 边坡工程量边坡工程是指道路两侧的边坡工程,包括边坡的夯筑、绿化等。
边坡工程量计算需要根据道路的横断面和设计要求确定边坡的类型和坡度,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边坡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在施工工程量计算中,需要考虑边坡夯筑用的土石方等材料的用量,然后计算出边坡工程的总量。
5. 路基加固工程量路基加固工程是指对路基进行加固和加固材料的使用。
路基加固工程量计算需要根据道路的荷载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路基加固的类型和厚度,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路基加固工程的长度、面积和厚度。
第1篇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XX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工程地点:XX市XX区设计等级: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15m道路长度:2.5km二、计算依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3.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G F40-2004)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 施工图纸三、计算内容1. 路基土方量计算(1)路基土方量计算公式:土方量 = 路基宽度× 路基厚度× 路基长度(2)路基土方量计算:路基宽度:15m路基厚度:0.8m路基长度:2.5km土方量= 15m × 0.8m × 2.5km = 30000m³2. 沥青混凝土路面用量计算(1)沥青混凝土路面用量计算公式:路面用量 = 路面宽度× 路面厚度× 路面长度(2)沥青混凝土路面用量计算:路面宽度:15m路面厚度:0.2m路面长度:2.5km路面用量= 15m × 0.2m × 2.5km = 7.5m³3. 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计算(1)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计算公式:级配 = 沥青混凝土用量× 级配系数(2)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计算:沥青混凝土用量:7.5m³级配系数:0.95级配= 7.5m³ × 0.95 = 7.125m³4. 路基排水设施计算(1)路基排水设施计算公式:排水设施长度 = 路基长度× 排水设施间距(2)路基排水设施计算:路基长度:2.5km排水设施间距:50m排水设施长度= 2.5km × 50m = 1250m四、计算结果1. 路基土方量:30000m³2. 沥青混凝土路面用量:7.5m³3. 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7.125m³4. 路基排水设施长度:1250m五、结论本计算书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对XX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土方、路面、级配和排水设施进行了详细计算,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如何确定公路的清表面积?清表面积的计算规则:清表面积=∑(路基设计宽度+填(挖)高度(深度)×边坡坡率×2)×断面长度:一般在路基设计表或者设计文件中早已给出。
图纸上给的有这个量,就是你清表的公里数*清表宽度,这个宽度需要跟监理协商确定,有的是按60m,或者90m,假设你是按90m清表的,但是计量只按60m那也就是60m..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的要求(P38),即公路工程的统一标准,在合同中没有另外规定的,按照以下方法计量:1、施工场地清理的计量应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范围进行验收后现场实地测量,按投影平面面积以平方米计量。
现场清理包括路基范围内的所有垃圾、灌木、竹林及胸径小于150mm的数目、石头、废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的铲除与开挖。
2、砍伐树木仅计胸径(即离地面1.3处得直径)大于150mm 的树木,以颗计量。
3、所有场地清理、拆除与挖掘工作的一切挖方、回填、压实,以适用材料的移运、堆放、废料的移运处理等均不另行计量。
这里是按平方米计量的,清场是按设计清场20cm厚。
清场不一定是30厘米,按设计图。
按投影面积计算。
计算投影面积是:挖方计算至顶边坡,填方至坡脚线,两侧为路肩墙的,只计算路肩墙内侧与地面线接触之间的投影面积。
清表回填的土方时要计量的,关键就看设计挖填方数量是否包含了清表的开挖和回填方,如果设计挖方中包含了清表挖方,则挖方工程量中要扣减清表挖方;如果设计填方中未包含清表的填方,则在填方工程量中要加上清表回填的土方。
一般设计的断面方中是不包含清表的,你可以核查一下路基横断面。
这清表是30cm,其实就是按照设计的清表厚度计算清表量就行了。
标高是肯定要测的,因为你要比较一下清表后高程和按理论的清表高程那个哪个划算,当然高程高的对自己有利了。
至于原地面-设计高程,这个设计高程是什么高程?原地面?还是道路设计高程?实际清表高程=实测原地面高程(业主认可后方有效)-清表后高程:理论清表高程=设计图纸上的原地面高程设计清表厚度-设计清表厚度造价的人应对施工工序及管理有所了解才行,其实在承包人进场后,首先应对原地表进行复测,这叫定位,然后才进行清表施工,不管填挖地段均应进行清表,填方段清表后需要进行碾压,然后对填前地表标高进行复测(联测),这个是承包人填方量计算的基础。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指导书设计步骤及要点(一)、隧道横断面设计1、隧道建筑限界确定根据公路等级进行隧道建筑限界设计,结合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各尺寸。
隧道建筑限界根据隧道长度等有四个:、主洞建筑限界、有紧急停车带的建筑限界、行车横洞建筑限界、行人横洞建筑限界。
在绘制建筑限界时各部分尺寸都要标注清楚。
2、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确定根据公路等级进行隧道衬砌内轮廓线设计,结合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各尺寸。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根据隧道长度等有两个:、主洞衬砌内轮廓线、有紧急停车带的衬砌内轮廓线隧道衬砌内轮廓线的确定方法:、按单心圆设计根据确定的建筑限界和隧道设计规范要求富余10cm,确定圆心和半径画出单心圆衬砌内轮廓线。
一般适用地铁、水工隧道或小断面隧道等。
、按三心圆设计三心圆断面受力较好,在设计时常采用,设计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三个圆心及半径画衬砌内轮廓线。
、按五心圆设计五心圆断面受力也较好,但圆弧较多,较复杂。
设计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五个圆心及半径画出衬砌内轮廓线。
3、作图法确定隧道衬砌内轮廓线、圆形断面的作图确定隧道内轮廓线时,以公路建筑限界为基准,并附加上通风所需要的断面。
如果共21页第1页有侧压力则需要设置仰拱,设仰拱时应考虑水压力。
在膨胀性山体和受到大水压时,通常把圆形闭合断面作为基本形状。
圆形断面内轮廓线作图如图1(a),假定公路建筑限界已确定,其控制点为a,b,c,d四个点,分别作,,的垂直平分线,在断面对abacad称轴上得到三个交点O,O,O,取其中最高(至路面)者作为圆心O。
由于施工精1232度上要求a,b,c,d各点至少需要10cm以上的富余量,所以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取oaaA,0.1m,以为半径划圆即得内轮廓线的基本部分。
oA图1 内轮廓线作图例路面板下剩余的空间,可以用做通风和通路,除了膨胀性岩体及水压很大时需要设置仰拱外,一般可不设置,此时路面板下可用于埋设排水构造物。
排水构造物的敷设深度,除高寒地区设保暖水沟外,一般0.5m是足够的。
横断面设计说明一、概述公路中线的法向剖面图称为公路横断面图。
其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
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坑、环境保护的设施。
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那条线,它是通过现场实测或由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途径获得的。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足够的断面尺寸、强度和稳定性,使之经济合理,同时为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路的施工和养护提供依据。
二、标准横断面公路横断面的设计一般不做单独的计算,其断面形式可以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填挖高度等情况,直接按标准断面的规定进行布置,而不必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
本三级公路提供了三种标准断面形式即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
其中,填方路基组成部分包括行车道、土路肩、坡比为1:1.5的路堤边坡、边沟;挖方路基组成部分包括行车道、土路肩、底宽40公分坡度为1:1的边沟、1.5米长碎落台、1:M坡度的边坡;半填半挖路基包括部分有行车道、土路肩、底宽40公分坡度为1:1的边沟、1.5米长碎落台、1.5米长碎落台、1:M坡度的边坡、上侧设截水沟、下侧填方原土层根据要求整理为阶梯形状并回填整理为坡度1:1.5边坡。
(见标准横断面图)三、局部横断面由于地形、质、气候、水文、填挖高度等情况,道路全程并不完全都可以采用典型横断面。
故全段的横断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变更。
其变更应在满足设计通行要求、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
一些控制点如下所述:K0+010处:其断面形式为挖方路基,包括行车道(3.25m*2)、土路肩(0.75m*2)和边沟。
由于地面线和横断面设计线高差并不大,故本处不设边坡,两侧仅设边沟(沟底宽0.4m,边沟坡度1:1)。
K0+040处:本处断面形式与K0+010处相似,挖方相对K0+010处更小。
路基土方工程量计算案例咱就说有这么一条路要修,这路基土方量得先算清楚喽,不然材料多了浪费,少了又不够用,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好比有一段路,它是个梯形的路基横断面。
这个梯形呢,上底宽是5米,下底宽是8米,高(也就是路基的高度啦)是1.5米,然后这段路的长度是100米。
那咱计算这个梯形横断面的面积就用梯形面积公式:(上底 + 下底)×高÷2。
也就是(5 + 8)×1.5÷2 = 9.75平方米。
这算出横断面面积了,那整个路基的土方量就是横断面面积乘以路的长度。
所以土方量就是9.75×100 = 975立方米。
再给你说个稍微复杂点的情况哈。
比如说这路基不是规则的梯形,它中间还有个槽呢,就像在梯形中间挖了一块长方形出去。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1米。
那咱得先算出这个带槽的横断面面积。
还是先算出原来梯形的面积是9.75平方米,然后再算出中间长方形槽的面积,长乘以宽,3×1 = 3平方米。
那这个带槽的横断面面积就是梯形面积减去长方形面积,9.75 3 = 6.75平方米。
最后算土方量就是这个带槽的横断面面积乘以路长,6.75×100 = 675立方米。
还有一种情况也挺常见的。
这路基不是直直的,它有个坡度呢。
比如说这路基一侧的坡度是1:1.5(这就是说高度每增加1米,水平方向就向外延伸1.5米)。
假设路基的中心高度还是1.5米,顶宽是6米。
那咱先得算出底宽。
从中心往一侧算,因为坡度是1:1.5,高度1.5米,那水平方向就延伸1.5×1.5 = 2.25米。
两侧都有坡度,所以底宽就是6 + 2×2.25 = 10.5米。
然后再用梯形面积公式算横断面面积,(6 + 10.5)×1.5÷2 = 12.375平方米。
土方量就是12.375×100 = 1237.5立方米。
你看,计算路基土方量就是这么个事儿,只要把横断面的形状搞清楚,再根据相应的公式算面积,最后乘以路长就成啦。
路基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地面形状是很复杂的,填、挖方不是简单的几何体,所以其计算只能是近似的,计算的精确度取决于中桩间距、测绘横断面时采点的密度和计算公式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等。
计算时一般应按工程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精度的前提下力求简化。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路基的填挖断面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高于地面线者为填,低于地面线者为挖,两者应分别计算。
通常采用积距法和坐标法。
1.积距法:如图4-4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和三角形,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Ai=b*hi则横断面面积:A=b*h1+b*h2+b*h3+…+b*hn =b∑hi当b=1m时,则A在数值上就等于各小条块平均高度之和∑hi。
2.坐标法:如图4-5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则断面面积为:A=[∑(x i*y i+1-x i+1y i)]1/2坐标法的计算精度较高,适宜用计算机计算。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路基土石方计算工作量较大,加之路基填挖变化的不规则性,要精确计算土石方体积是十分困难的。
在工程上通常采用近似计算。
即假定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则其体积为:V=(A1+A2)*2/L式中:V—体积,即土石方数量(m3);A1、A2—分别为相邻两断面的面积(m2);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L—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此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如图4-5。
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便、实用,是公路上常采用的方法。
但其精度较差,只有当A1、A2相差不大时才较准确。
当A1、A2相差较大时,则按棱台体公式计算更为接近,其公式如下:V=1/3(A1+A2)L(1+m/(1+m))式中:m=A1/A2其中A1<A2。
第二种的方法精度较高,应尽量采用,特别适用计算机计算。
用上述方法计算的土石方体积中,是包含了路面体积的。
若所设计的纵断面有填有挖基本平衡,则填方断面中多计算的路面面积与挖方断面中少计算的路面面积相互抵消,其总体积与实施体积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