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宣贯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18.87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八章基础宫剑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1、基础专题组修订总结•修订原则:•吸收了近十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纳入规范的内容进行了试算,并与试验、已建工程以及国外有关规范作了对比。
对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逐条进行了分析研究后确定其取舍。
1、基础专题组修订总结•本次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1.明确了无筋扩展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时,验算墙(柱)边缘的受剪承载力公式适用于基底反力均匀分布的情况。
对岩石地基上无筋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呈倒置马鞍形反力集中于立柱附近的基础,其抗剪验算条件应根据各地区的岩石类别经试验后确定。
•2.明确了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对阶形以及锥形独立基础,计算最小配筋率时可将阶形和锥形的截面宽度换算成等效的折算宽度。
• 3.增加了墙下条形基础墙边缘处受剪验算条款。
1、基础专题组修订总结•4.明确了柱下独立基础的冲切破坏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时,基础的截面高度由受冲切承载力控制;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时,柱与基础交接处不存在受冲切的问题,仅需对基础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5.增加了四周与土层紧密接触带地下室外墙的整体式的筏基和箱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场地类别为Ⅲ类和Ⅳ类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按刚性地基假定分析的基底水平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可折减10%和15%。
•6.增加了对筏形基础的边柱和角柱进行冲切验算时,其冲切力应分别乘以1.1和1.2的增大系数。
1、基础专题组修订总结•7.增加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筏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柱轴力的影响。
•8.补充完善了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相连的裙房基础间的构造要求和措施。
•9.提出了控制平板式筏基整体挠曲度的指标,使基础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1. 引言建筑地基基础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
为了保证其质量,进行地基基础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包括评估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报告的要求。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方面,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
2. 评估标准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通常包括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地基基础类型、设计要求等。
根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我们需要将这些评估标准纳入考虑,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检测方法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
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地基电阻率测定、地基声波波速测定、地基变形观测等。
这些方法既可以在地基施工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建筑物使用期间进行。
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通常在地基施工过程中进行。
根据地基基础类型和具体情况,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4. 检测报告要求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后,我们需要生成检测报告以记录检测结果和评价建筑地基基础的情况。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要求:4.1 描述建筑地基基础的类型、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等基本信息;4.2 详细记录进行地基基础检测的方法和工具;4.3 给出检测结果的定量分析,包括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承载力、变形性状等;4.4 根据评估标准,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4.5 在需要时,提出建议改善地基基础的措施。
5. 观点和理解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一环。
通过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地基基础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检测,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定期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发生事故。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在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工作,以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二、检测前准备1. 检测前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状况,包括土层厚度、土性、含水量等。
2. 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点位和检测方式。
3. 准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如钻孔机、土壤采样器、静载试验仪等。
三、检测内容1. 土壤采样测试:通过取样测试来确定土壤层次、厚度及其性质。
采用常见的取样方法有手动钻孔法、螺旋钻孔法等。
2. 动力触探测试:通过在不同深度下进行动力触探,来确定不同深度下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静载试验:在地基上施加静载荷载,通过测量变形和应力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
4. 土工试验:通过对土壤进行室内试验,来确定其物理和力学性质。
四、检测标准1. 土壤采样测试: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取样测试。
2. 动力触探测试: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动力触探测试,触探孔距不得大于5米。
3. 静载试验: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要求进行静载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地基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 土工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实验室操作规程》(JGJ/T 70-2009)的要求进行土工试验。
五、检测结果处理与评价1. 对于采样测试和动力触探测试,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剖面图,并根据土层厚度、性质、含水量等参数评价土层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对于静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地基的承载能力,并与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3. 对于土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六、检测报告1.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的地点、时间、检测内容、方法和仪器等。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规程一、前言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需要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规程。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需要进行勘测和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 施工现场要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施工前要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前要进行材料检验,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三、基坑开挖1. 基坑开挖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围护,确保开挖安全。
2. 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面应平整,无松散土壤和积水。
3. 开挖过程中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开挖质量。
四、基础施工1. 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基坑清理,清除坑底杂物,坑底应平整。
2. 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基础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检查,检查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基础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模板检验,检查模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模板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浇筑完毕后,应进行检查,检查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度,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六、基础固结1. 基础固结前,应进行检查,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 基础固结过程中,应进行检查,检查固结时间和固结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固结完毕后,应进行检查,检查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基础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七、竣工验收1. 基础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 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